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统天下 >

第61部分

明统天下-第61部分

小说: 明统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影响多不好啊。弄不好这还会被写进历史里面。到时候他就成了历史上第一个还没有登基就先下一个罪己诏的太子了。这人朱厚照可丢不起啊。

地震,朱厚照是自认为自己没那个能力来阻止它,他能做的也就是提醒一下世人,然后利用自己权力减少一点损失而已。当然朱厚照不能跑到外面向人家大声的嚷嚷山东要地动了,到时候估计他一定会被抓起来和孝宗来一个滴血认亲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太子。不过朱厚照也不是没办法。古人比较迷信,那咱就从迷信这一点入手。

古人预测地震一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就是观测天象。比如看看有没有日食啊,有没有天之异象啊,或者看天上的星星有没有异常啊。这是最长用的方法。比如,均记录了建始三年(前30年)日食之后的地震,说“冬十二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夜,地动未央宫殿中”。为此,成帝诏令公卿等各思其执政过失。就是大家一起来罪己。之后成帝还下令面向全国征集预防地震的方法。

当然除此之外随着时间的演变,祖先们还发明了另一种方法就是观测大地之异象。比如地声、地光、前震、地下水异常、气象异常、动物异常等。两个方法一比人们还是比较信奉第一种方法。一方面是第一种方法在人得眼中更有神秘的气息,另一方面是由于第一种方法往往能够在地震前很长一段时间便预测到地震,而第二种方法则到了快要发生地震的时候才能够发挥作用。自然而然的就不受人们重视了。

至于地震仪这种东西,也就是在地震之后才能够发挥作用,在地震前也就只能干等着了。

朱厚照自己当然是不敢说山东要地震了,但是有人敢啊,并且这些人说出来的还一定会有人信。

八月二十三日,五官灵台郎上奏:“客星入东,彗、孛犯之。恐有地动。”

二十八日,山东莱州知府上折:“有火轮见空中,声如雷,红光遍邑,人畜皆惊。”

九月三日,五官保章正上奏:“客星入东,彗、孛犯之。莱州有火轮见空中,声如雷。近日莱州必有地动。”

五官保章正就是钦天监里记录天象异常然后推测凶吉的专业机构。朱厚照说的话不会有人信,但是五官保章正说的话一定会有人信。当然也就是顶多一部分人信而已。最起码朝中的三位阁老是不会信的。

预测凶吉这玩意也就是个撞运气的活,有时候运气好了被你给预测准了自是免不了受到一番嘉奖。同时要是预测不准了,那也是纯属正常。所以对于五官保章正预测出的凶吉,从来都是有大部分人不信。特别是那些当官的,一个比一个精明,就五官保章正的那点把戏根本就骗不了他们。

不过朱厚照可不管他们信不信。他暗地里做了这么多为的就是找着一个在这一方面比他有权威的人替他宣布莱州会有地动这一个消息而已。对他来说你们信不信关我何干,反正我信了就行了。

于是朱厚照紧接着便对外宣称他信了五官保章正的话,然后又是堂而皇之的下旨成立莱州地动监司,命山东巡抚担任司长,莱州知府担任副司长,钦天监地动监司派三人担任副司长,然后再从莱州府抽调人马组成莱州地动监司。抽调山东驻军,迁莱州二十余万民于附近几府。

明朝圣旨都必须由内阁审核才能下发,要不然发出去的圣旨都是不具有法律效应的。朱厚照要发这么个圣旨当然受到了内阁里刘建和谢迁两位阁老的反对。在两人看来朱厚照仅凭几个整天装神弄鬼的人的几句话就下令迁莱州二十万民,实在是太过鲁莽了。至于李东阳,这个人最是圆滑来了个默不作声,对此事不发表任何意见既不反对也不坚持。

最后这件事还是闹到了孝宗那里,孝宗自然是支持朱厚照了。自己亲生儿子不支持他支持谁,再说孝宗一直认为要是到时候没有地震当然是最好了,顶多费点事浪费一点银子而已,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要是到时候万一真的发生了地震了,那就晚了。他可不想来个晚节不保啊。最后孝宗压制了所有的反对声音这件事才算是通过了。

就这样在孝宗的支持下圣旨被发到了山东。接到圣旨之后山东巡抚张茹不敢怠慢,立马着手准备成立莱州地动监司。张茹正式靠着朱厚照的提拔才一路升到山东巡抚这个位置的,当然的全力支持朱厚照的工作了。紧接着张茹又从附近的几个卫所里抽调了一万人来负责迁移莱州二十万民众的事宜。这二十万人的大迁移山东巡抚张茹可是整天紧盯着,就怕中间发生什么意外,毕竟这大量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可是很容易发生民变的。最后看到二十万人安全无事的全都暂时迁到了附近的几个州府,他才算松了口气。至此往日繁华无比的莱州府彻底变成了千里不见一人的景象。

人都迁走了,接下来就是等着地动的发生了。可是这左等右等,都过来半个月了地动就是没来。

一时间刚刚被压下的反对浪潮又被一次冒了出来。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朱厚照下旨裁撤莱州地动监司,重新迁回莱州民众。后来看到朱厚照不为所动之后,大臣们纷纷直接上书给孝宗。弄得到了最后就连孝宗都打算听从那些人的意见了。

“父皇。再坚持几天,要是倒是侯还没有发生地动的话,再下旨也不晚。要不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看到孝宗有听从那些上书的人的意见裁撤莱州地动监司的意思,朱厚照来忙前来劝谏。虽然朱厚照也在纳闷怎么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地震怎么还来呀发生?是不是由于我产生了什么变化了?不过他还是打算在坚持几天,毕竟这种事情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

其实孝宗也是看着都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发生地动,而莱州地动监司每天花出去的银子都有几万两,再加上那些大臣们到他这里一说于是他就动摇了。现在经过朱厚照这么一说他也觉得在坚持几天也行。于是又驳回了那些请求裁撤莱州地动监司的奏折。

可是令朱厚照想不到的是他等的地震没有来,但是他却等来了两封告急文书。

先是接到文书说安化王朱寘鐇和宁夏总兵造反了。接着两天后又接到远在陕西三边总制杨一清的告急文书说小王子巴图蒙克率领十五万大军来犯。

安化王和宁夏总兵的造反朱厚照并不出乎意料,但是巴图蒙克率领十五万大军来犯可是实打实的吓着了朱厚照了。

“历史上没这一出啊。”朱厚照不住的嘀咕道。

不管历史上有没有这一出,他现在都必须面对摆在自己眼前的困境。这边大臣纷纷上书要求裁撤莱州地动监司,北边又传来了安化王、宁夏总兵造反和鞑靼小王子来犯的消息。最最关键的是这一切好像都是朱厚照一手造成的。

看到收藏刷刷的往下掉,心疼啊。有些朋友感觉本书不好看,不想看了但是你们也不用非得把咱从书架里踢出来啊,是不是。反正书架里面空位那么多,占一个也没什么就当做一下好人好事得了。看官们三思啊……咱写个书多不容易啊。至今没拿到手里过一毛钱净倒贴了。大家就可怜一下把本书收了吧。。。拜谢……拜谢拜谢……

 第八十三章 烽火亲征

整个房间里一片寂静,朱厚照脸色阴沉的坐在上面,两旁的侍女和太监们全都紧张的屏气凝神,丝毫不敢生出一点声音。(百度搜索,)。现在这些人都生怕自己在触了朱厚照的霉头。

一手握着一封告急文书,朱厚照眼睛愤怒的都能喷出火来。安化王不但造反了,竟然还跟鞑靼小王子搅到了一起。不单单是因为安化王勾结外贼而愤怒,更是对事情超出他的预料而感到愤怒。朱厚照以前一直认为靠着自己比别人多出来的几百年的知识和对未来历史的熟知自己就可以把天下人玩弄于鼓掌之中,但现在他知道自己错了。自己自作聪明的弄出了这么个大麻烦。

错的很离谱。他自认为朱寘鐇只能一步一步的往自己给他设置的陷阱里走,现在朱寘鐇是走进了陷阱,但是他同样也给朱厚照招惹了一个巨大的麻烦。山东地震未决,这边安化王又版乱了,更是引得鞑靼小王子率兵十五万寇边。近十几年来虽然鞑靼经常寇边但是从来没有过十五万大军来犯的情况。但是现在自己逼反了安化王,鞑靼人却以响应安化王的名义进攻边关。这任何一件事情传出去都足以引起天下震动,但是现在三件事情却在一起发生了。并且这三件事情还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发了一个整顿三边军屯的诏书。这一次他的威望绝对要受到巨大的打击。

虽然他是太子,但并不代表他可以为所欲为。现在捅了大篓子了,到时候传开了之后全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指责他刚愎自用、恣意妄为、拿国事作为儿戏。大臣们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写着弹劾自己的奏折呢。身居高位任何一点错误都会被无限放大,要是再有有心人散播谣言、并加以引导,那他估计以后弄不好就被冠以昏君的称号了。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了民心,那他即使当了皇帝那也是什么都不是,没了民心的皇帝在那些大臣眼中就是没了牙的老虎。到时候他也就只能受那些大臣的摆布,至于实现心中的抱负更是无从谈起。

“不行;我必须得采取行动。”朱厚照知道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亲手平息这些麻烦。这些事情都是他挑起的,只有他亲自平息了安化王造反和鞑靼寇边的事情才能重振自己的威信。

果然,朱厚照预料的不错。第二天朝中大部分的官员全都上书弹劾朱厚照,并且这些人还都是越过了朱厚照直接把奏折交给了孝宗。虽然没人要求废了他的太子之位,但是基本上所有人都要求孝宗免了他的监国的权力。也就是让朱厚照老老实实的回他的东宫当他的太子,至于国事吗有我们这些当臣子的就行了。

“照儿,现在怎么办?”看着桌子上已经落成堆的奏折,孝宗问道。今天接到大臣们弹劾朱厚照的奏折之后,现在就立马把朱厚照给叫了过来。对孝宗来说这一次不单单是朱厚照的一次危机,还是他们皇室的一次危机。

这么多大臣弹劾朱厚照这个太子,一旦最后自己答应了那些大臣的条件,那么从此以后朱厚照就威信全无了。那以后等朱厚照即位之后,毫无威信他也就只能当一个没有一点实权只能任那些大臣们摆布的傀儡皇帝。如果皇帝不能掌权,那么皇室靠什么威慑天下。朱佑樘可不希望自己死后自己的后代和家人沦落到受大臣们欺负的地步。

但是如果不答应大臣们的条件,那么势必会造成现在君臣之间的对抗。明朝的大臣不比其他任何朝代。朱元璋晚期为了防止自己的子孙中出现昏君,特别的赋予了明朝大臣可以随意弹劾皇帝的权力。特别是朱元璋把给事中这一职务单独拿出来赋予了给事中下可监管天下上可弹劾六部内阁甚至驳回皇帝诏令的权力,并且皇帝还不许因此迫害他们,遇到给事中的弹劾奏折还必须答复。这就使得明朝的大臣从来就不怕皇帝,只要皇帝稍不如意那么马上就有人站出来指责皇帝。

明朝从来就不缺和皇帝对着干的大臣。孝宗估计要是自己不遂了那些人的愿他们肯定会一直闹下去。弄不好到最后就演变成一场政治危机了。“哎,难办啊。”

“父皇,到现在只有儿臣亲自平息了安化王的造反和鞑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