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衙内新传 >

第522部分

高衙内新传-第522部分

小说: 高衙内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下便夸奖了几句,什么文理通畅说理透彻见解独到书法工整有力云云,赵佶听的连连点头,龙颜大悦,随手就把何栗的卷子上圈了一个圈,放到一摞卷子最上面。
  眼见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状元就在这一刻产生,高强只觉得颇为有趣。正想着要不要去向何栗讨个大大的红包,陡然间全身一振,但见手中的第二份卷子上写了一个他无比熟悉,甚至曾经吃过很多次的名字——秦桧!
  秦桧的资历,他自然是再熟悉不过,此人是政和五年中的进士,算起来也就在今科,要是换在刚到这时代的时候,高强定然不会忘记这件事。然而他近年来忙于兵事,这秦桧虽然是让他恨的牙痒痒,却终究无关眼下的大局,是以居然直到将他的卷子拿到手上才记起来。
  要说秦桧的文采,当然是甚有可观的。他在历史上靖康之时已经升作御史中丞,算来距离中进士不过十年挂零功夫,升迁速度当然比不上高强这样的恐怖,但亦可说极为可观。
  “如今天幸落在我手上,到底给这大汉奸上点什么眼药好呢?”这么突然落到手上一个大好时机,高强颇有些准备不足,起码有一点,这时候秦桧是否已经娶了他的王氏老婆呢?说到秦桧升迁之快,自然和他娶了个姓王的老婆有关,这王氏的祖父乃是元丰时三旨相公王硅,其姑母则嫁给了当今的尚书左丞郑居中。两代都有人入宰执,并且权力甚广,这王家的权势可想而知。而秦桧娶了这个老婆,也算一脚踏上青云路,别人想要打压他就没那么容易了,起码目下高强和郑居中就是铁杆的政治盟友,他想要对付秦桧的话,不看僧面看佛面,也得想想郑居中的反应。
  他抓着秦桧的卷子正在出神,赵佶笑道:“这卷子中的策论,诚与爱卿所议相左,也难怪爱卿不以为意,朕只惜他文才可取,故而踌躇。”
  高强微微一惊,赵佶这话分明是有意将秦桧排个靠前的名次,这等于是皇帝在给高强面子,要先给他打个招呼,免得取了这份卷子之后,因为其策论观点与高强相左,以至于高强误会皇帝关于燕云的立场有所变化,君臣间生出什么嫌隙来。
  赶紧匆匆将秦桧的卷子浏览一遍,果见主张是缓取燕云,坐观辽国成败之类的保守主张,大约这秦桧得娶王氏为妻,出自榜下捉婿,事先已经定好了亲事,其本人却还没能和郑居中这样级别的大佬会面,故而没能在考前就得知郑居中的政治立场,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来。
  要知道殿试策论可不是随便写写就算了,那是要直接给其政途定下基调的,徽宗朝前几任状元多半都是附丽蔡京而进,其殿试策论无不大拍蔡京和新法的马屁,后来从政也都是坚定站在蔡京身后。而今秦桧不知深浅,一张卷子就得罪了当今最得势的高枢相,害得郑居中都不敢直接和高强说及,要转承皇帝来缓颊,可算得是霉星当头了。
  一想通这一节,高强的气顿时就顺了,脑际灵光一闪,也想到了如何对付秦桧,忙向赵佶道:“官家自是圣明,这贡生不知朝堂定计,亦不知边事,临时依题而作,能有此见地亦属不凡。只臣见他遣词用典,文理尚有可采,亦为惜之。”
  赵佶见高强如此识趣,甚是喜欢,便将秦桧的卷子掩过了,指着仍旧在高强手中的第三份卷子笑道:“卿家,这一份卷子与卿家所设方略无不暗合,今科策论恐以此为先。”
  高强看时,只见那卷子上条理分明,第一曰燕云可取,第二曰燕的民心为先,第三曰辽有可存之道,第四曰外族未可轻信,主张乃是存辽取燕,分塞外异族而治之。这些俱是高强的一贯方针,看来甚是亲切,其中更有一桩是高强极为重视,而朝议未尝深究的,便是北地连年饥,辽国不能以时赈济,因此失却民心;而今大宋取燕之后,这边地的灾情就得由大宋来承受,再加上备边的军需粮饷,未来数十年中燕云等地都将对大宋的财政造成极大负担,朝廷应当未雨绸缪,事先就在边地囤积大量粮食,一俟收复燕云之后,便尽快充实燕地的府库,足食足兵是谓也。
  这件事原在高强心头,只是方今用兵为先,一时不暇及此,然而他也早有准备,如今梁山军为中心的东路漕运渐已成形,江南的粮米可以从此道径直北上,直抵河间府。而后由铁路运往燕云等地,不必向御河上去和现今的纲运船只争道,算来甚为快捷。倘再加上海道直抵燕云界河地运输,这运粮的速度和规模都不成其为问题,而耗费钱财的问题又可经由国债的发行予以解决,正因为这般成竹在胸,高强才没有急于解决此事。
  而今从一个读书的士子笔下看到了自己的筹划,高强一时颇为欣喜。再看那卷子的署名时。心中的欣喜顿时翻作大大地惊喜。只见这又是一位熟人,与秦桧的“熟”有所不同的是,这人在历史上便是高强曾为之惋惜的对象之一,岳飞的提拔人,张所是也!
  历史上当赵构在相州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时,张所被委任为河北招讨使,预备渡河去经略河朔。其所简拔将校中有王彦、岳飞等人,其后皆为名将,足见张所识见过人,史家亦称他有雄才。只可惜他站在李纲一边,李纲被黄潜善等逐去后,张所亦同遭贬逐,不久即死于岭南贬所。从前高强只以为张所是因为水土不服,受南方瘴气侵蚀之故,郁郁而终,不禁为之扼腕,然而到这北宋官场中打滚数年之后,他自然知道其死绝非那么简单,张所被贬时不过四十出头,那岭南为官的又不是他一个中原人,何以死得如此快法?自然是因为被政敌们豢养的死士追杀而死了。
  如今这样的人才落到自己手上,高强险些儿要笑出声来,亏得想起自己还是在御前,方不敢造次。肚里一寻思,虽说眼下自己圣眷犹隆,不过干涉贡举这种事犯了大忌,还是少作为妙,顶多发表一下意见,却不可直接要人,当即称说此卷甚有才略,特别点出运粮北上一节,顺便也把自己原先的打算向赵佶吹吹风。
  赵佶本就信重高强,见这卷子果然与他的方略暗合,亦是喜欢,当即就有心把张所点了今科状元,还是高强说他虽有才略,但锐气过盛,若是点了状元,恐怕不是历练人才之道。在儒家的传统中,历来是玉不琢不成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官家是天子,对待人才亦当这般,于是赵佶从善如流,将张所点作二甲榜尾,进士出身最后一名。
  诸事议罢,高强便即陈请要即日北上至军中,以备大举进兵燕云,赵佶却卖个关子,一方面嘉勉他不辞辛劳,内外奔波,另一方面却着他在京小驻数日,待圣谕发遣方才起行。高强不明其意,却又不敢细问,所谓天威难测,虽然赵佶不是什么忌刻的皇帝,对他又是宠幸异常,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都说出口来,高强又怎能当面顶撞?只得领旨谢恩。
  说来他在京里也不是没有事作,譬如军器监的火器生产,博览会的商事,交易所的起落,还有刚刚议定的三山浮桥国债等项,真要忙起来绝非一日可决,好在这些事都不是什么新开地项目,自有参议司、许贯忠等人分率手下团队料理,高衙内每日倒有几个时辰能够待在家里温存妻儿,其乐亦足融融,只是偶尔想到和李清照大有暧昧,不免心中惴惴。
  这日正在家中,看着老爹高俅含饴弄孙,忽然有太尉府参谋闻涣章进来,说道门上有人投贴,自称是今科贡生,要见高强。高强大是怪异,昨日刚刚放了榜,这些贡生好应该拜谢座师,走访年兄年弟们,或庆高中,或勉再举,怎会有空来拜他这个和贡举八杆子打不着地闲人?要说是当日和赵佶的殿上密语走了风声,却又不大可能。
  待接过那帖子来一看,高强更是奇怪,原来竟是张所来拜。虽然不明其意,但此人已是高强属意的人才,正好他找上门来,便即向老爹借了书房待客。
  须臾,有府中干办引了一个贡生进来,高强看时,见这张所三十上下年纪,身量甚高,精神爽朗,举止亦是大方得体,心中本已先入之见,此时更加喜欢,便即命坐了。问起来由,张所忙起身称谢,待一细说,原来他乃是京东青州人氏,当日高强治此州事时,称兵剿平了附近几座山寨,地方安靖,再加上有盐商兴贩,本处民生受惠不少,因此百姓对于高强多有称道,临走时还曾集体上书挽留过。张所家中贫寒,其学业都是由州学供给,而青州州学地学田就是由高强拨款添置了许多,因此今科放榜,张所得知自己中举之后,便登门来向高强致谢,此为饮水思源之意。
  高强当日在青州任上,并不大管州事,一概都丢给吕颐浩担当,不过今日见张所因此而来拜谢,心下却也喜欢,倒不为什么虚名,盖因官场中讲究的是关系,不因血缘、姻缘,就因师承郡望,总之搭上边就是一党。张所和他并无太大关系,高强本来还在想着要如何拉拢于他,这刻却是送上门来的好事,当下便好言抚慰,又略略露出招揽之意。
  张所本是有意边事之人,否则也不会写出那种策论来,如今见执掌枢机的高强有意用他,心中不由大喜,忙即声称自己甘愿投效幕府。此时高强方知赵佶当日要他暂留几日的用意了,原来就是为了让他能从今科的进士中挑选可用之才,以为新科除授官职的依据。
  二人论及燕云诸事,高强听张所放言高论,果然思虑缜密,眼光宏远,心中正在喜欢,忽见闻涣章又推门进来,举着手中的帖子道:“相公,郑相公过府相访。”
  张所闻言,忙要告辞,高强却要留着,心说好容易你送上门来,起码要吃了饭才走罢?
  正说话间,郑居中已到,见高强这里坐着一个贡生,先是一怔,继而笑道:“贤侄,早知你亦有门生来拜,我也不消多行这一遭了。来来,这是今科三甲的同进士出身,我家侄婿。秦桧,前来见过高相公。”
  第十三卷 燕云下篇 第四八章
  以郑居中的身份,只是将一个刚刚与家门中女子定亲的未来侄婿引荐给高强,大可不必费此周章,只消一份帖子足矣,照他适才所说的言语来看,想是觉得高强自来不大与贡生交结,秦桧和他又无甚关联,唯恐来的冒昧了,惹了高强不快,是以才亲自登门引荐。
  堂堂的当今国舅,执政大臣,为了一个侄婿的前程如此煞费苦心,足见秦桧在王家未来的政治版图上承担着不小的期望。然而不巧的是,如今本朝用事大臣中,高强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偏偏这位未满而立的高枢密相公对于秦桧却是先入为主的成见,眼见得郑居中这番苦心便要落得凄惨收场——当然他和秦桧二人现下是不知晓的。
  心中怀着无限的厌恶,高强几乎是斜着眼睛去看秦桧,见此人倒生得好皮囊,面如冠玉相貌堂堂,举止间亦显得儒雅得体,惟其眼角细长,看起来竟颇有几分蔡京的风范,敢情古人的面相说大有道理,奸臣都是生得这副模样?
  尽管后世历史学中翻案风盛行,有人引经据典将秦桧抬举成了保全东南半壁江山的民族英雄,而且还是言之凿凿,但高强却只想对这些人大喝一声,打倒岳飞抬举秦桧,这是连在民族问题上一贯擅长颠倒黑白的满清君臣和御用文人都没敢公开干的事,你们就有这样的胆子冒天下之大不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