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高衙内新传 >

第523部分

高衙内新传-第523部分

小说: 高衙内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的事,你们就有这样的胆子冒天下之大不韪?小心生儿子没屁眼!
  要说历史上的秦桧,那是不折不扣的汉奸。在他力主签订的绍兴和议中有一条附款,规定了大宋非谋逆大罪不得易相,就这一条就足以把秦桧钉死在汉奸的羞耻柱上,试问有哪个国家会极力保全敌国的宰相位子?除非此人就是他们派去的奸细!
  “好吧,秦桧卖国,在目前来说甚至还没有成为一个意念,更遑论付诸实践,看在郑居中自来助我不遗余力的面子上,好歹让他落得台阶下……”好容易克制住心中对着秦桧吐痰的念头。高强略拱了拱手,算作答礼,随将一旁的张所引见给了郑秦二人,便向郑居中苦笑道:“郑相公,你今番可苦了我,张所来我府上还可说是乡望之缘,你亲自带令侄婿到此,被皇城司晓得了,官家倒要以为我是邀功卖好,结党营私了。”
  郑居中身为国舅,禁苑中的消息网络丝毫也不亚于高强,自然晓得前日赵佶向他说及殿试考生之事,今番带了秦桧前来拜访,原也有致谢之意。而今听他这么一抱怨,张所这个名字他也是听见过的,亦不禁摇头苦笑。哪里料到这般巧法?只是来也来了,就算掉头就走,那也于事无补,好在只得区区两个贡生,料亦无大碍。
  “贤侄无需过虑,官家自来对你宠幸,又喜你不在文官中结党,因此才将殿试情由说与你听,那是莫大的信重。”郑居中先宽慰了高强两句,随即转入正题:“方今北的用人之际,今科之所以定了这么个题目,那便是为此选人才之意,我昨日问过了我家侄婿,听他卷子上所答文不对题,漫无边际,早已重重教训了他一顿,今日领他过府,也是给他一个向你请益的良机,高相公看在我的薄面上,可不要和后学一般计较。”
  那秦桧昨日承郑居中指点,知道自己一张卷子已经得罪了当今炙手可热的高枢密,心下惴惴一夜都没有睡好,赶着将朝廷连年来关于燕云的资料作了无数小抄,袖在囊中备查,当见郑居中提起了话头,要紧瞄一眼小抄,上前向高强告了罪,便要找机会再表现一下。
  高强懒得和他多罗,举手打住,向郑居中笑道:“郑相公,小侄自来敬重于你,两家又是通好,区区小事何必在意?令侄婿不明边事,命题作文而已,我自不来放在心上,否则前日亦不会向官家进言缓颊了。自来人才多须历练方得,寒窗苦读十数载,求的是功名利禄,可未必有真才实学,两位进士除官到任之后,还得细查民情,深究政事,方得治道。”
  他这几句话对于这时代的人来说,大是异端,读书都学不到真本事,那还有什么算真本事?若是别人如此放言,十有要被这几个儒生嗤之以鼻。奈何高强非比常人,他在朝堂上施展的那些理财手腕,从一发布出来就成为大宋官民研究的对象,可是直到现在都没人能真正研究清楚,到底这些手腕是从哪里演化出来的,要说是凭空造就,真真岂有此理,莫非果然如苏轼所说,书到今生读已迟,真正大学问都是娘胎里带出来的?
  这样的答案当然是无比打击人心,因此相比之下,高强如今所点出来的从实践中再学习的方法,倒还较为近于人情。张所自来是高强的粉丝,连学费都是蒙他所赐,自然信之不疑,忙即谢过高强指点,秦桧虽然不大信服,面子上总也得感激两句。
  这桩事说过,邓居中过府的任务也就完成,随意打了几个哈哈,当即便要告辞走人,高强一把扯住,容两个进士先出门稍候,方压低喉咙向郑居中道:“郑相公,小侄明日便要起程北上入军中,朝中大事方仰赖列位相公,可喜连年岁丰,国中无事,以列位相公大才自也无妨。只是今日这两位进士,我却有意任用其才,过几日除官之时,还请相公设法,都教到我帐下赴命。”原来他想了半天,秦桧这种人在官场中如鱼得水,过不得几年就会冒出头来,还不如放到自己手下作个小官,等到军兴以后,想个办法军法从事了他,倒敢一了百了。至于郑居中这头,只须作得漂亮,管教他也无话可说。
  郑居中自然想不到高强心中杀机,听闻高强有意招这二人到他帐下。喜欢的什么也似,要知收复燕云这桩大功百年难得一遇,高强这一派又是权倾朝野。他自己年纪又轻,几样加起来,眼见得大宋这将来几十年政坛都得是高强的天下,秦桧若能成他的心腹,那真是前程似锦,封侯拜相何足道哉?当即一口答应。这新除官职乃是吏部该管,正是他尚书省辖下。
  此事既了,高强掂着北的军情,一刻也等待不得,当即再次入宫向赵佶请辞。这次赵佶并无留难,只是好生嘉勉了高强一番,又赐了若干财物和空名告敕,许他便宜从事,可自行派兵过界,无需再请圣旨。
  领了圣旨,高强也不延搁,回家拜别了老爹,又话别妻儿,便即与曹正等牙兵一同上马北去。许贯忠因为身负发行三山浮桥国债之事,只得权且留在京师处理庶务。
  一行北上,沿途快马加鞭,毫不停留,每日奔逸不下二百里,也亏得一行人马俱是精选,方才支持的住,不十日便驰至涿州军中。高强人刚一进大寨,立时便发将令,命全军统领官以上齐集涿州宣抚司议事。
  此时已是十月中,距离叶梦得所携国书中规定的最后答复期限不过两月有余,计算往返时间和辽国可能作出的讨价还价反应时间,留给宋军的余地委实不多,是以高强便命参议司立时审定进兵计划,以明年正旦日作为“的日”,克期进取燕云。
  常胜军诸将自收复涿易二州之后,除了李孝忠的左军驻扎在沧州境上,史进前军仍旧屯驻雄州接应,韩世忠和杨志这两部业已进驻涿易二州,正配合刘琦、关胜二军镇抚百姓,扫荡盗匪,数月来亦是时有战斗,目下正在边境驻扎。诸将分散各处,一时亦不得聚齐,但高强亦未得闲,盖因石秀与扈成已到此等候他多时矣。
  “衙内,小人等奉衙内号令,将十万石军粮由海道运至界河河口处,那耶律大石虽见粮袋上字样颇为不喜,亦是无可如何,业已将军粮交割完毕,车辇驮装望燕京去了。据小人在燕京各处步下的眼线所称,那耶律大石一路甚是谨慎,将粮车悉用毡帐裹,不教外人得见,亏煞小人遣人在途中散播言语,教晓当地饥民去向军中讨食,耶律大石为免激起民变,只得给散些许,有那些粮袋为证,我大宋行将收复燕云之语业已在燕京各处散开,大军若出北境,管教民心欢悦,辽兵瓦解,大军可望不战而入燕京也!”
  高强心下甚喜,这就是他援助辽兵十万石军粮的用意所在,要让辽国的官兵百姓都知道,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再支持下去了,如今已经落到要向南朝求援的地步,还能拿什么来坚守燕云?一旦民心已成,就算是辽国不肯交还燕地,高强到那时再进兵取燕,虽然不会向石秀夸大的这般不战而入燕京,但势如破竹那是一定的。
  “切不可掉以轻心,辽人经营燕的二百年,民乐为用,而本朝纵使以恩义结之,亦终觉甚浅。今可再密密以粮运至北境,送与当的百姓食用,教晓但凭这有字粮袋,他日王师进取燕云之时,刀兵便不及其家。”
  石秀跟随高强日久,又惯于搞这些手段,自是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笑道:“衙内好计!可要设法知会那耶律大石等契丹官军?”
  高强大笑道:“三郎果然知我心意!此事你自斟酌,总之最多三月之后,我便要大举北上燕云,时日紧迫,你有什么手段,有什么暗棋,不妨都给我使了出来,务必要他燕的百姓人不能安居,亟盼入宋为民,便是你的大功一件。取燕之后,我当录你前后功劳,少说也教你作一个正任观察使,如何?”正任观察使乃是正五品的美官,许多大将血战一生也未必能得,石秀眼下的官阶不过是武功大夫,他又不曾带兵,要想升到这么高真是难比登天。
  当下石秀满心欢喜,与扈成谢过了高强,自去干事。二人出得帐外,扈成先恭贺石秀得赠美官,虽说目下还未成真,但高强许愿几时脱空过?石秀自然称谢,却听扈成又道:“适才衙内说道要再运粮于北的百姓,想是以此结忍燕民,以收其心,至于凭粮袋便可保全其家,则是为了敦促百姓求粮于本朝,一旦食了本朝之粮,其心自然坚固向南。只是为何又要设法知会契丹官军?”
  石秀笑道:“舅哥,你不愧是庄户人家,恁的老实,怎么思不及此?所谓收买人心者。一则要拉,一则要推,衙内赠粮给他,便是拉字诀,除此之外还需一推,这一推便须仰仗契丹官军了。你想想,一旦契丹官军知晓燕的百姓受我大宋粮米,他一来军中乏粮,正搜刮民间,二来要杀一儆百,不许燕民心向南朝,势必要分兵四出抄查粮米。那契丹官军并无军实,素来有打草谷之俗,这一道军令下去,必定是玉石俱焚,好人家也被他官兵祸害了,到那时人心思乱。一旦咱们大兵北上。燕民还不群起响应,迎接王师?衙内这一计,端地妙极!”
  扈成连连点头,心悦诚服,果然这高衙内年纪轻轻便得享大名高官,实非幸致,似这等心计有几人能敌?妙就妙在,此计一出,就算辽国能有智谋之士看出其用心,也无由禁止,以契丹官军的一贯作风和纪律,又有了这样冠冕堂皇的借口,不趁机大肆掳掠才怪了。
  郎舅二人出了大寨,自去干事不提。却说大帐中众人进进出出,川流不息,高衙内忙了个不可开交,就算是听宗泽等参议官将业已处理好的军务再简报一遍,就让他整整一天都得待在帅位上。
  好容易挨到夜色降临,一顿工作餐食罢,高强正要回房安歇,有人来报,说道董庞儿求见。若是旁的军情,虽然有急有缓,尽有参议司管理,高强也不必事事躬亲,但董庞儿这一路是受命望辽国治下蔚州去干事,关系到能否在现时就打通紫荆关,使得宋军两路得以联通的大计,由不得他不关心。
  当下只得强自支撑,命人将董庞儿招入帐来。不大工夫,董庞儿大步流星进得帐来,看形容比当日更见神采,显然此行颇为得志,见了高强便要剪拂,高强以军中不须多礼,命他起身说话便是。
  董庞儿便说起自五月与刘晏以八百骑潜渡太行山小径,到了山后蔚州,当时便举起董庞儿的大旗来,其旧部一时纷纷来会,随他入宋的那一千余骑亦从应州地山后宣抚司越境来从,再加上刘晏联结的当地豪民,不旬日间已经众达万人。这一只兵有当地豪民为向导,又有应州宋军暗地支援粮草兵甲,其威力比之前董庞儿起事更胜数倍,灵丘关下一战大败辽兵,三千余辽兵全军覆没。随后回兵逼近飞狐口,辽兵不战自溃,董庞儿便从飞狐口径下紫荆关,守关辽军兵少不敌,刘晏又率奇兵出于关后,一番虚张声势之后,守关辽军出降,紫荆关已经不复为辽守了。
  “这刘大官人煞是了得,想当初小将在辽国起事时,只知率众向前,刑杀士卒,以此威服,一旦兵过五千就不知如何调遣,故此当日不敌辽兵。如今众达万五,在刘大官人手中却是令行禁止,这幸而是同归大宋军中,若仍旧是小将在辽国啸聚时,去哪里求这等人才!”
  高强听董庞儿夸奖刘晏才能,心中甚喜,要知大宋自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