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

第7部分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第7部分

小说: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受停战条件的。德军从博物馆中搬出这节车厢,放在当年停放的地方;希特勒在当年法国元帅福熙乘坐过的车厢里接见了法国代表团。
  6月22日,亨茨格将军代表法国政府签署了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德国占领法国的大部分国土,包括法国最发达地区的北部、中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带。德国占领军费用由法国政府承担。法国南部仍由贝当政府管理。
  至此,西线的战役以法国的惨败和德国的胜利而结束。期间,法军战死8。4万人,被德军俘虏154。7万人。德军战死27074人,失踪18384人,伤残111043人。
  精彩旁白:贝当政府从1940年6月起住在法国南部的小城维希,力图建立法西斯专政。84岁的贝当活像一个可笑的君主,在法令的开头必自称为:〃我,法国元帅、法国元首〃。
  (法)亨利·米歇尔著《第二次世界大战》
  19。沙漠之狐
  在挑起巴尔干战火的同时,意大利又乘西欧主要强国忙于欧洲战事之际向非洲伸出了侵略之手。1940年6月底,奥斯塔公爵指挥10万意大利军队从利比亚和埃塞俄比亚出发,发动钳形攻势,意图夺取埃及和苏丹,进而控制苏伊士运河及中东的石油资源。
  当时,英军主要兵力集中在埃及,总数也只有2万多人。因而很多据点被意大利军队轻易夺去。8月12日,意军攻入英属索马里,英军寡不敌众,于一周后全线撤退。意军随后又乘胜侵入了苏丹和肯尼亚。9月13日,意军向埃及发起进攻,深入腹地120公里,16日攻陷了埃及重镇西迪巴拉尼。此后,由于后勤补给困难,意军停止了前进。
  实际上,这支意大利军队虽然野心大、人数多,但是实力却很可疑,他们的装备相当陈旧,坦克很少,燃料有限,只有6个高射炮连和30架卡普罗尼式飞机。据佩森蒂将军说,这种飞机乃是〃博物馆里极好的陈列品〃。同时,因为孤军深入,意军与本土的联系已经断绝;在整个战事期间,后方只送来了一船大米和燃油。
  1940年12月7日,英军调集15万人发动反攻,到16日收复失地,并进攻到利比亚边境。1941年初,英军在利比亚的托卜鲁克登陆,夹击从埃及撤退过来的意军。经过两个月的战斗,歼灭意军10个师,俘虏3。5万人。到3月15日,英军已收复全部失地,4月6日攻占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奥斯塔公爵逃往安巴…阿拉吉高原,5月在当地投降。
  第17节:参战国家为之汗颜和垂涎2005年04月20日
  意大利军队的节节败退,引起了希特勒的严重不安。1941年2月,希特勒派遣埃尔文·隆美尔统帅3万德军,组成〃非洲军团〃在利比亚登陆,援助意军;同时,派遣空军和海军进入地中海,封锁英军的交通线。
  隆美尔是德军最具才华的将军之一,在法国战场上,他的坦克部队曾经以其推进神速、攻势勇猛而被称为〃魔鬼之师〃。他也是一个不知饥饿和疲倦的人,思想和行动同样敏捷,并且总是亲临前线。因为总是与士兵们在一起同甘共苦,分担一切艰险,他也是一位极得军心的人物。而盟军则称这位传奇式的德军将领为〃沙漠之狐〃。
  3月31日,隆美尔指挥德军4个师从阿拉盖以东地区发起进攻。4月15日,英军被逼撤退到埃及和利比亚的边境地区。随后,双方在埃及境内展开了近一年的拉锯战。
  精彩旁白:1940年9月,德军总参谋部里流传着元首准备卷入意大利在非洲的冒险。大惑不解的隆美尔私下里向朋友古尔特·海斯保证说:〃希特勒刚才亲自对我说,绝不给非洲提供一个人或者一个铜板!〃
  (英)戴维·欧文著《狐狸的踪迹》
  20.美国的卷入
  欧洲战争爆发之后,美国政府秉承一贯的传统竭力避免卷入战争。1939年9月5日,罗斯福总统签署了美国中立宣言,同时禁止向各交战国输出军火和战争物资。
  不过,同样是基于传统,美国社会对英国和法国存在着广泛的同情。1939年9月的民意调查显示,80%的美国人希望英、法和波兰战胜,德国战败。11月初,美国国会修改了《中立法》,取消了武器禁运。批准实行〃现款自运〃原则,各交战国可以向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但是必需支付现款并自行运输。
  1940年夏季,法国战败的消息传来,美国人大为沮丧,美国政府也感到德国的扩张将会威胁到美国的利益。美国政府开始将工业经济转入战时轨道,并不断扩充和增强国防力量。而美国的中立政策也发生了有利于同盟国的转折。
  6月14日,巴黎沦陷的当日,罗斯福总统签署法案:将美国海军舰只增加11%。6月15日,又下令开展最终制造出原子弹的科学研究。6月30日,美国制定出庞大的军备工作计划,规定应制造装备100万陆军的武器,储备可供200万军队使用的武器,建立可以武装400万军队的军工生产能力,航空工业每年应该能供应1。8万架飞机。7月3日,国会为此划拨了50亿美元。
  7月19日,罗斯福签署了《两洋舰队法》,计划在未来5年内增扩海军70%,力图拥有一支能够同时在大西洋打败德国和意大利、在太平洋击败日本的海军。美国空军也计划扩编到210万人,武装飞机增加到10万架。这些军备计划清楚地透露出,美国准备进行长期的战争。
  9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义务兵役和军事训练法》,美国第一次在和平时期实行了义务兵役制。到1941年6月30日,美国陆军兵力从一年前的26。9万人迅速增至146。2万人,编成26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1个摩托化师、4个坦克师和215个职能团,装备8639架飞机、963辆坦克、7599门火炮、4852门迫击炮、15971挺各式机枪和92973辆汽车;空军从4。3万人增至16。7万人,编成45个作战航空队和6个运输队;海军从18。9万人增至33。9万人,拥有15艘战列舰、6艘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空母舰、18艘重巡洋舰、19艘轻巡洋舰、168艘舰队驱逐舰、113艘潜艇和400多艘辅助舰艇和船只。美国军队的技术装备扩张之快、水平之高,令所有参战国家为之汗颜和垂涎。
  在加强自身战备的同时,美国也开始将英国看成是抵抗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第一道防线〃。罗斯福总统不断地发表〃炉边谈话〃,透过无线电波与美国人民促膝谈心;告诉他们,轴心国的胜利将会严重危害美国的利益:美国企业将会失去欧洲和亚洲的市场,法西斯扩张将会直接威胁美国的自由、民主和生活方式,因此,应该援助美国的前卫英国。
  而丘吉尔也很善于利用罗斯福的亲英态度,他不时地写信给罗斯福,语调越来越亲切。1940年9月丘吉尔在信中告急:〃按照现在的损失率,我们将不能支持很久了。〃随后,在罗斯福的支持下,美、英两国政府达成协议:美国送给英国50艘旧的舰队驱逐舰、20艘鱼雷艇、150架飞机、25万支步枪,以此租借英国位于加勒比海的8个基地。罗斯福认为,有了这些基地就像是给美国套上了〃德国攻不破的钢环〃。同时,美国也乘此机会把英国势力挤出了西半球。
  第18节:破除〃对美元的迷信〃2005年04月20日
  1940年下半年,随着英国军火订货的迅猛增长,英国的外汇和黄金储备逐渐枯竭。〃现款自运〃原则出现了问题:英国有船自行运输,但是已经没有现金付款。12月8日,邱吉尔发出〃他全部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封信〃,紧急呼吁罗斯福给予援助。罗斯福立即表示谅解,并在12月17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向美国人民指出:〃英国自卫的胜利是美国最好的直接防御〃,应该破除〃对美元的迷信〃,把战争物资租借给英国人。
  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租借法案》,授权总统把武器和战略物资出售、转让、交换、租借给所有利于美国安全的国家,而不管它们是否有付款的能力。
  如此同时,美、英军方也开始秘密协商两国军队在全球的战略协作问题。在美英联合会议上,两国制定了〃ABC…1号〃计划:认为德国是法西斯同盟的基本力量,应该首先予以击溃;等待欧洲战事胜利后,再来消灭日本。随后,美英军事合作转入了具体行动。
  1941年4月11日,罗斯福下令美国大西洋舰队的巡逻区域扩展到从格陵兰至亚述尔的整个大西洋西半部。美国军舰和飞机发现德国潜艇和巡洋舰后,将向英国通报德国舰艇的位置。因此,英国船只可以避免与敌舰遭遇,而拥有足够护卫兵力时,则可以追击和消灭敌舰。德国此时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进攻苏联,不想与美国开战。希特勒于4月15日指令德国海军避免与美国船只发生武装冲突。
  到5月底,美国舰艇开始为英国运输船队全程护航。6月,英国舰艇获准参加美国运输队。7月,美国在冰岛建立了海军基地。就这样,美英合作逐步加紧。美国虽然还没有参战,但是,已经从中立国变成了英国的实际盟友,并且开始愿意支持所有抵抗德、意、日侵略的反法西斯国家。
  精彩旁白:对于《租借法案》,美国议员扬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的工业实力加上英国的人力,不费美国一兵一卒,就能防止英国被消灭〃,而一旦打垮了侵略集团,〃就该轮到美国充当首领,为人们指引道路了。〃
  美国教授贝利也分析说:政府提出《租借法案》〃完全不是因为英国值得我们去援助,而是出于纯粹利己主义的动机。英国可以用我们的武器战斗到最后一个士兵,而与此同时,我们依然保持中立和繁荣。〃
  (苏)杰列维扬科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21。苏德战争爆发
  常言说欲壑难填,希特勒的侵略野心更是永无止境。早在西欧战事还没有结束之前,这位战争狂人就扬言〃同布尔什维克主义一决雌雄〃,〃必须把俄国从欧洲地图上划掉〃。1940年7月21日,希特勒命令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着手准备对俄战争。
  希特勒已经被西欧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幻想继续利用闪电战的威力在两三个月内消灭苏联。同时,他也荒谬地误解了苏联的国情,认为〃胜利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入侵必然会使俄国发生政治混乱这种前途上〃,〃我们只要在门上踢一脚,这个腐朽的结构就会倒塌下来〃。
  12月5日,德军参谋部制定了进攻苏联的作战计划,代号〃巴巴罗莎〃。12月18日,希特勒批准了〃巴巴罗莎〃计划,要求对苏联实施突然袭击,用闪电战击溃苏联,在6周到2个月之内结束战争,最迟不得超过1941年圣诞节。为了迫使苏联一举就范,希特勒还指示德军对苏联老百姓〃绝不心慈手软〃,凡有反抗者均应枪决。对苏联红军中的政治委员和共产党员高级官员一经俘获,立即枪毙。
  1941年6月17日,希特勒最后下令,6月22日执行〃巴巴罗莎〃计划。
  山雨欲来风满楼。对于希特勒的入侵计划,苏联政府及其领导人也不是毫无知情,完全没有准备。实际上,正因为看到了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危险性,苏联政府才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且先后入侵波兰和芬兰等东欧国家,构筑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苏联〃东方防线〃。在国内,苏联也大力加强国防建设,国防预算不断增加,一边加速军队的装备现代化,一边大力扩充军队。19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