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357部分

那时汉朝-第357部分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八十余天的时间,神奇的陈仓城,果然被皇甫嵩说中了,那里犹如铜墙铁壁,而王国的部队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在城外转来跑去,就是找不到进城的突破口。



这时,只见皇甫嵩慢悠悠地站起身来,对董卓说道:“董将军,现在我们可以出发了。”



皇甫嵩说出发,就出发了?



董卓心里很不舒服。你叫我坐,俺坐了,你叫我出发,俺没那么随便出发。好吧,你之前不是给我上孙子兵法吗,现在我也可以给你上上课。



于是,只见董卓突地站起来,对皇甫嵩说道:“我认为,现在不是追击他们的时候。”



皇甫嵩很严肃地问道:“为什么?”



董卓装出一副胸有兵略的样子,慢悠悠地说道:“兵法曰,穷寇勿追,归众勿迫。今我追敌,是追归众,追穷寇也。困兽犹斗,况大众乎。”



没错,孙子兵法是有这么一段话,大约意思就是,不要乱追敌人。野兽急了都要跟人拼命,何况现在政府军追杀的,是一帮亡命之徒。



皇甫嵩一听,笑了。



董卓话语刚落,只见他说道:“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之师,非归从也。敌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



末了,他又告诉董卓:如果董将军害怕了,就在后面给我打后援,我自己去追他们就是了。



皇甫嵩说完,就率兵走了。



然而皇甫嵩一走,董卓就后悔了。



皇甫嵩出兵后,势如破竹,一路追杀,斩首敌人万余,造反兵头目王国,也不幸被他干掉。



看着眼前这一切,董卓颜面扫地,想拿刀杀人的心都有了。皇甫嵩,算你狠!他在心里默默地念着这句没有品位的话。



在造反兵方面,王国死了,韩遂和马腾还在。接着,韩遂等人又推出新的首领,继续造反。但是,造反兵被皇甫嵩这么一扫,像茄子被秋霜打过一般,全没了生气。面对萎废之势,韩遂无可奈何,不久,他们再起内讧,彼此杀得热火朝天。



一句话,他们遇上皇甫嵩,算是完了。



造反兵完了,董卓也要跟着滚蛋。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他对皇甫嵩,简直都要恨到骨子里去了。



先是刘宏来了一道奏书,说要封董卓为少府。董卓一听,心都凉了。他一眼就看出来了,拜官是假,夺权是真。如果真的接受刘宏的任命,去洛阳城当官,等于是老虎进了笼子,那真的是玩完了。



董卓是一千万个理由,不想走。乱世当前,手握重兵,就好像家里的锅里有米,箱底里压着大把的银子,这种感觉要多踏实就有多踏实,他怎么会愿意走呢?



可是皇帝的任命书都来了,怎么办?



最简单的办法,当然就是抗命不从。当然,翻脸也是一项技术,董卓深谙其道,写了一道奏书,送到了洛阳城。



他这样告诉刘宏:感谢陛下皇恩浩荡,拜我为少府。可现在的问题是,我想走,又走不了。您也知道,我的属下都是来湟中的志愿军和羌胡等少数民族,他们知道我要离开他们,拖住我的大腿说,政府不发给他们粮食,也不发给他们俸禄,妻子儿女,还等着米下锅呢。



这帮人,好的时候特别好,烂的时候也特别烂。如果我冒失就走了,担心他们闹事,给政府军带来麻烦,那我就不好交代了。



既然我无法使他们接受命令,那就只好留下来,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从以上一番话,我们可以看出,董卓敢于抗命,估计就是他们的兵是自己养活自己的。刘宏一个子儿都舍不得出,连粮食都不发给他们,让他把自家的部队,交给政府,这等损私肥公的事,他怎么会答应?



董卓抗命,刘宏却也无可奈何。



刘宏当皇帝这些年来,碰到董卓这种人,还是头一回。可鞭长莫及啊,招之不来,打之不得,只能顺之哄之了,于是董卓就成了刘宏心里的一块心病。



董卓当然也知道,刘宏这个人坏事做了不少,但也不是傻瓜一个。他能下一次诏书,就能来第二次。只要部队还在他的手里,无论怎么睡,都不是很踏实。



说对了。



刘宏的确是睡不踏实,不久,他又下了一道诏书,拜董卓为并州牧。并且很明白地告诉董卓,你人可以走,但是你属下的兵,必须全部留下,让皇甫嵩来统领。



董卓一看,心里冷笑。什么狗东西,老调重弹,想在虎口夺食,门儿都没有。



于是,他再上一书,说感谢陛下这些年的赏识,让我掌兵十年有余。然而我的兵眷恋我,离不开我,还是请陛下允许我带他们回冀州,替汉朝效命守边。



狗嘴果然吐不出象牙。



董卓的奏书一到洛阳,有人就跳起来要骂人。这跳起来跟董卓红眼的人,不是刘宏,也不是皇甫嵩,而是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



皇甫郦正在皇甫嵩身边跟班,他这样告诉皇甫嵩: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势不俱存。卓被诏委兵,布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踌躇不进,此怀奸也。大人今为元帅,杖国威以讨之,上显忠义,下除凶害,为何观望不前呢?



皇甫郦不愧为皇甫氏后裔,长着一双火眼金睛。此时,董卓的确有不祥之举。他口口声声说,要回冀州守边,可结果他去了哪里?却移兵河东,以待时变。



董卓想干什么?没人知道。但是大家都能看出,这家伙心里装的不是什么好东西。而今皇甫嵩跟董卓已经结仇,如果不除,于国于己,都是遗患无穷。



但是,皇甫嵩却这样回答皇甫郦:董卓尽管有罪,然而我们擅自杀将,亦有罪矣。不如奏之陛下,请之自裁。



或许,皇甫嵩是想通过刘宏,警告董卓好自为之,不要乱来。如果这样,皇甫嵩就太仁慈了。农夫救了蛇,蛇不会感恩,何况,董卓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一匹恶狼。



果然,皇甫嵩给刘宏上书,说了董卓抗命不从问题的严重性。刘宏即刻下诏,责骂董卓,很自然地,董卓把这笔账记在了皇甫嵩身上了。



前仇未解,又增新怨,姓董的和皇甫嵩的梁子,几辈子都解不开了。



如果让董卓选择,当前最想做的是什么,他会立即回答:杀了皇甫嵩。



如果没有皇甫嵩,汉朝谁也抢不了他的饭碗;如果不是皇甫嵩,他那颗骄傲的心,怎么会被挫败得如此悲伤;如果不是皇甫嵩,他怎么像一只困兽一般,被刘宏看不顺眼,欲除之而后快……



皇甫嵩,老子跟你没完。



报复皇甫嵩,对董卓来说,那是迟早的事。迟早是多久?一年,三年,还是十年?



对董卓这种赌输了急红了眼的赌徒来说,如果没有报仇的机会,就算是一百年,他也得耐心等待。



谁也没料到,就在这时,一个天赐的良机,让他找到了动刀的机会。



连苍天也没想到,包括皇甫嵩在内,整个汉朝的命运,都被董卓改变了。





四 超级阴谋



那个改变了董卓、改变了皇甫嵩、改变了天下所有人的,是一个人对尘世告别的消息。历史仿佛都想把这一刻凝结,这是公元一八九年,四月十一日。



这一天,皇帝刘宏于南宫逝世,年仅三十四岁。



刘宏挥一挥衣袖,连天边的云彩还没作别,就这样静悄悄地走了。他走得挺轻松,可活着的人就受苦受累了。这其中有两位最为辛苦,一个是上军校尉蹇硕,一个是大将军何进。



他们之所以忙碌,主要是刘宏生前没有把一件事办妥,就走人了。这件事,恰是最敏感,又是最引人注目的。



那就是——立太子。



刘宏一生风流无限,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播下的种子多,收获的成果少。他生了一连串的儿子,可是都没长成人,又一连串地夭折,仿佛是撞了邪一般。



不过,在众人的努力下,还是有两个人活了下来,并且顺利成人。这两个人,其中一个是何太后生的,另一个是王美人生的。何太后生的儿子,叫刘辩,王美人生的,则叫刘协。



刘宏死的儿子太多,何太后认为宫中邪气太重,把儿子送出宫去抚养。为了能够镇住邪气,负责收养刘辩的,则是一个姓史的法术家,刘辩因此得名史侯。刘协是后来才生的,王美人送给祖母董太后抚养,刘协因此别称董侯。



刘宏生前,迟迟不肯立太子。众卿看在眼里,都急于上奏,请刘宏早作决定。事实上,谁也没想到,不是刘宏不想立,而是无法下定决心。



刘辩的老妈是皇后,年长于刘协,如果要排资论辈,太子肯定是他的了。可是呢,他不太喜欢刘辩,公开的理由是,刘辩这人太轻佻,做不了大事。



乍一看上去,这理由有点搞笑。刘宏光顾着说儿子,他自己怎么样呢?自高祖刘邦立国以来,他的轻佻可是排在前五名的。如果西汉的刘贺排第一,他是稳坐第二的。



我们知道,汉朝皇帝立太子都有个特点,就是喜欢类己的儿子。如果刘辩真的很轻佻,轻佻的刘宏应该感谢苍天,后继有人才对呀。当然,这仅是个玩笑罢了。



我认为,刘宏以轻佻之名,准备把刘辩搁置,那是迫不得已的。



这点不用我多说,眼尖的人都能看出来,刘协是董太后亲自抚养的,刘宏不敢立刘辩,肯定是受到了董太后的威胁。但是,如果他不立刘辩,何皇后、何进将军以及满朝众卿,都会朝他吐口水。



所以,他两边都不是人,搁置问题,留与后人,就是他最无奈,也是最悲哀的选择了。



刘宏尽管生前没有立太子,但他还是知道有托孤这招的。所谓托孤,就是把没有完成的事情,交给可靠的人来办。刘宏认为,满朝上下,最让他放心的,莫过于蹇硕了。



刘宏为什么赏识蹇硕?据说是那家伙长得人高马大,又精通兵法。更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宦官出身,曾经做过刘宏的贴身小黄门。



之前,刘宏曾经在洛阳搞过一次壮观的阅兵仪式,还自称为无上将军。他这个无上将军,率领着八支强悍的军队。这八支军队的指挥官,其中就有曹操和袁绍,除蹇硕之外的七个指挥官,以及大将军何进,都要接受蹇硕的领导。



连大将军何进,都要听命于人,从这个人事安排,我们可以看出,刘宏打心里就想刘协接班。所以临死前,就将太子问题,交给蹇硕全权处理。



蹇硕一直都是向着董太后的,他当然知道刘宏的用心良苦。但是,他也知道,何进是块拦路石,如果不将他除去,刘协能否成功登基,这还是个问题。



于是蹇硕就想着,设计杀掉何进。



有一天,蹇硕通知何进进宫,说有要事商量。何进一听,没啥警惕,就来了。然而他一到宫外,就立即感觉不对劲了。



前来迎接何进进宫的人,是蹇硕的司马潘隐。蹇硕做梦都没想到,他派去接何进的人,正是何进的故友。这么一个家伙,待在身边,等于就是搞卧底。



要说潘隐是何进的卧底,那也没错。他一看到何进时,就忙打眼色。何进一看,不得了,立即调回马头就狂奔,跑进了他控制的营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