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358部分

那时汉朝-第358部分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说潘隐是何进的卧底,那也没错。他一看到何进时,就忙打眼色。何进一看,不得了,立即调回马头就狂奔,跑进了他控制的营区。



何进一进军营,马上调兵布防,并且派人给蹇硕传话,说大将军生病了,不能进宫。



蹇硕一听,暗叫一声:大事不妙了。



果然不妙。



四月十三日,刘辩成功登基,年仅十四岁。这样,汉朝权力很自然地落到了何太后手里,何太后宣布临朝听政,任命政府大臣。拜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一起主管宫廷机要。



何进的春天来了。寒冷的冬风,却在猛烈刮起,扑向了蹇硕。



蹇硕不除,何进怎能吃得香,睡得甜?何进这点心思,自然是瞒不过别人的。正当他磨刀霍霍时,有人主动派门客来见何进。



对方这样告诉何进:要想救国于水深火热之中,杀一个蹇硕,不过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玩,就玩点大的,动大手术。只有把汉朝那块大毒瘤全挖掉,天下才能有救。



何进听出来了,那个所谓大毒瘤,就是宦官。对方的意思,就是想要把宦官一锅端掉。



这是一件多么冒险,多么伟大的事业。老前辈陈蕃及外戚窦武,当初不也有着这样的梦想吗?可他们都不能成功,何进何德何能,能将宦官除掉?



何进想着心里多少有点负担。但是,门客一把话撂下,他就当场表示,愿意合作,共同扫除宦官。



搞阴谋,那也是要实力的。何进之所以能够愉快地答应合作,主要是派人来说事的人,是一个搞阴谋的实力派。



他的名字,就叫袁绍。



袁绍,字本初,出身名门。说起来,袁绍挺不幸的,他老早就丧母,接着丧父。老天爷没有抛弃这个孩子,他长得十分威武,最大的爱好是养名士。三教九流,无论贵贱,来的都是客,有求必应。于是,袁绍一时名噪洛阳城。



有一次,宦官们开会,中常侍赵忠担忧地说了一句话:“袁本初好养名士,真不知道这个小儿到底想干什么。”



袁绍的叔父袁隗听到后,立即把袁绍唤来,说宦官已经把他盯上了,最好收敛点,别捅出大娄子来。然而袁绍听之,如过耳边风,仍然我行我素。



老江湖赵忠看人真没有错,袁绍广收天下死士,其实就是为将来的事业作准备。他的事业,就是澄清天下,剿灭宦官,力挽大厦于即倾。



事实上,袁绍诛宦官之心,并非一朝一夕之谋。早在一年前,已经有人要准备联合他,秘密行事。



一年前,刘宏在洛阳城阅兵,之后他对某人说:“你看我检阅大军,耀武扬威,有什么感想?”



那人答:“我听说古代贤明君主,向来都是以德服人,而不显之武力。现在汉朝的敌人在边境,而陛下却在洛阳城设坛阅兵,不能显示剿敌之心,反而宣示好战,臣认为不适。”



刘宏听后,叹息一声:“你说得对呀,咱们真是相识恨晚,从来都没有人向我说过这番话。”



与刘宏对话的那个人,就是时为讨虏校尉的盖勋。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省安西县西南)人。在东汉的平羌将领中,盖勋是继傅燮之后,又一个后起之秀。



跟傅燮一样,这也是一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他认为,汉朝的乱源,在于宦官,宦官不除,天下不宁。基于这个沉重的梦想,他还特意去找袁绍。



盖勋曾这样告诉袁绍,陛下是很聪明的,可惜他被宦官蒙住了眼睛。袁绍听之,非常同意。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准备谋划诛杀宦官。



只可惜盖勋的异常之举,已经被人盯上了。不久,盖勋被夺去兵权,派去当了只管事不掌兵的官——京兆尹。



把盖勋赶走的人,正是蹇硕。



因为,刘宏征召盖勋问那番阅兵观后感时,这家伙就在现场,他从盖勋的一言一语中,强烈感觉到不赶走这人,将来必定是他的麻烦制造者之一。



盖勋去职,袁绍诛杀宦官的计划,只好暂时搁置了。直到这一刻,他仿佛又看到了希望,于是主动派人来游说何进,要联手合作。



话说回来,何进能够接受愤青袁绍的策略,不仅是认可袁绍的实力,他更认可袁绍背后的那块招牌——袁氏家族。



要知道,袁家从袁安算起,到袁隗止,历经百年,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今举目汉朝,袁氏家族的袁隗,时任太傅,掌握重权,是何进坚定的拥护者;袁绍就不用说了,手里有兵权,袁绍的堂弟袁术,时为虎贲中郎将。



袁氏家族,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诱惑,让何进怎么能够拒绝和袁绍合作?



反之,我(袁绍)就是阎罗王,将是宦官的噩梦。



事实也证明,袁绍才是宦官们的真正挖墓者,命运的终结者。





五 庸人引狼



袁绍的门客走后,何进似乎从来没像今天这般兴奋和忙碌过。他兴奋,是因为仿佛看见了成功近在眼前,触手可及,忙碌是因为到处拉人。除了袁氏家族以外,他还拉了当世诸多英雄豪杰到圈子里,共同举大事。



这些英雄,其中就有黄门侍郎荀攸、尚书郑泰等。



何进在忙活,对手也没闲着。此时,蹇硕仿佛已从空气中,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血腥之气。他认为,他搞过何进一次没有成功,这次何进是不可能放过他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同门帮派的兄弟们求助。



蹇硕的江湖帮派兄弟,当然就是后宫里那帮宦官了。他给赵忠等人写了一封信,这样说道:何进家族已经控制政府,独断专行,企图联合天下死士,要除掉宦官。他们一时还没有动手,是忌惮于我身为部队元帅。我们不如团结起来,先下手为强,把何进除了再说。



赵忠收到蹇硕的奏书,没有急着表态,而是把所有的中常侍都叫来,一个个地轮流着看。看完了,大家就开会讨论,怎么应付这场危机。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谁也没想到,这场会议,竟然是宦官们集体将蹇硕出卖了。



宦官们以实践充分证明了一个残酷的道理:江湖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他们的处世哲学就是,为了兄弟,可以插敌人两刀;为了利益,可以捅兄弟数刀。



说起来,蹇硕也别怪宦官们不支持他,要怪只能怪自己中邪撞到鬼了。论实力,他根本就不是何进的对手。他的身边,有何进的卧底,他的宦官集团里,也有何进坚定的支持者。



那个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何进的人,是中常侍郭胜,何进的老乡。



如果用一句很露骨的话来说,郭胜和何家是同一条船上的人。当初,正是郭胜经过多方面努力,才让刘宏封何进的妹妹为皇后的。



后来,何皇后听说王美人生了刘协,怕她抢了自己的位置,立即派人去把王美人毒死了。刘宏听说后,跳起来骂娘,叫嚣要废掉何皇后。



但是,刘宏还是没有把何皇后废掉,知道为什么吗?这都是郭胜在幕后做工作,联合诸宦官向刘宏求情,才罢休的。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中常侍们跟何太后就打交道了,而且关系还不错。而赵忠也相信,如果没有宦官,就没有何太后的今天,何太后应该也不是那种过了河就想拆桥的人。



所谓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基于以上考虑,在何家和蹇硕之间,唯有牺牲后者了。于是宦官们达成一致意见后,拒绝了蹇硕的提议,并且把蹇硕的信转交给大将军过目。



这时候的何进,得意极了。蹇硕你完蛋了,同门帮派的人都不帮你了,就算神仙来了也是白搭。



四月二十五日,何进命令黄门令逮捕蹇硕,诛杀。同时接收蹇硕部队,天下兵权,全都落在了何进的手上了。



这是世界最疯狂的时刻,宦官卖蹇硕,何进准备卖宦官,那何进等谁来出卖?不要急,耐心往下看,会有结果的。



搞死了一个,何进还想搞死眼前这个不识抬举的董太后。



董太后和何家的梁子,早在当年何皇后毒死王美人的时候就结下了。董太后收养王美人生的刘协,估计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刘协放在身边安全,何太后不敢对这孩子下毒手;另外一个,就是想好好培养这孩子成人,将来为母亲报仇。



所以,董太后对何太后的态度,水火难容,恨不得一口吃了她。无形之中,两个太后不和,也造成了宦官内部的不和。大多数宦官,是董太后的支持者;而以郭胜为主的宦官,却是何太后的支持者。



女人吵架吵到这个份上,的确出神入化。对何进和袁绍来说,他最喜欢看的就是宦官分裂。野兽不结群,容易被捕杀;宦官要分裂,要修理他们,似乎也不是很难的事。



但是,在诛杀宦官群之前,何进必须先解决董太后。因为,董太后和何太后的矛盾,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不得不在他们之间决出胜负了。



老太婆董太后为什么火气旺,胆敢跟何太后拍板,那也是有原因的。



一个原因是,董家的势力并不弱,董太后的侄子董重,时为骠骑将军,这是其一;董家背后,有一大堆宦官支持者,这是其二;还有一个,董太后倚老卖老,身为婆婆,哪有被媳妇欺负的道理?



基于以上原因,董太后屡屡插手政治,跟何太后抬杠。何太后当然也不是好欺负的,只要董太后出来干政,她就二话不说,直接把老太婆的手打回去。



于是,恼羞成怒的董太后跳起来大骂何太后:你嚣张什么,你倚仗的不就是你老哥何进吗?我告诉你,我要叫我家骠骑将军董重,砍你们家何进的头,那也是一眨眼之间的事。



最后的遮羞布都被老太婆扯掉了。



既然这样,何太后还有必要忍让吗?何太后告诉何进,董太后欺负我,老哥你要替我报仇。



何进听之,心里都不禁替董太后悲哀了。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来。好吧,让事实来证明,到底是谁砍谁更容易。



五月,何进联合三公,弹劾董太后,说她勾结州郡政府贪污,钱财全都积在永乐宫。还有,依照传统,封国的王后,不可以逗留京师。



董太后有没有贪污,其实从刘宏爱钱的特点,可以知一二。有其子,必有其母,老太婆积了不少钱,应该是真的。其次,董太后之所以有今天,不是因为她老公是皇帝,而是生了个走运的儿子,当了皇帝。人家要按规矩把她遣送回河间国,那也是没辙的。



这下子终于看出谁厉害了吧。



五月六日,何进派兵包围骠骑将军府,逮捕董重,免职。董重知道大势已去,自杀。一个月后,董太后毙命。



老太婆是怎么死的,据说有两个版本:有人说她是抑郁而死,又有人说她是自杀。



一切道路扫清,接下来就是把宦官们,全部拖上砧板来剁了。



这可是袁绍自何进灭董家以后,心里一直念叨的想法。但是,他等了半个月,却始终不见何进有什么动静。



这下子,袁绍急了。



袁绍是真急。他东盼西望,等的就是这一天,可他心里又想,何进迟迟不动手,别不是赵忠给了他什么好处,帮他除去蹇硕,就心慈手软,跟人家握手言和了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