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

第544部分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5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献策说道:“陛下,倘若如微臣所卜,明日五更破了内城,臣认为应于卯时二刻从钓鱼台鸣炮启驾,巴时三刻进紫禁城,午未之间在宫中受随驾来京的百官朝贺。” 
  李自成问:“听说从钓鱼台进阜成门,有一条笔直的东西大街可到皇城。我们骑马进皇城,需要两个时辰①么?” 

  ①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是的,陛下。圣驾进北京,与进西安时情况不同。圣驾如今虽未举行登极大典,实际已经是大顺朝开国皇帝,必须沿路警跸,仪仗前导,群臣扈从,缓辔徐行。而且,圣驾不是走阜成门进城,而是从德胜门进城,再由德胜门向南……” 
  李自成觉得奇怪:“为什么放着近路不走,要绕道走德胜门进城?” 
  宋献策说:“德胜门在北京城的乾方①,乾为人君之象。陛下,北京为明之京师,得北京即得天下,故陛下从乾方入城,方是大吉。《易经》②上说得明白,启东与林泉必都记得。”他望一望牛金星和李岩,随即背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尤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系孔圣人之言,著于《易经》之《彖辞》,皆言人君初得天下之事。所以微臣敬谨建议,请陛下不必走阜成门近路,以绕道走德胜门入城为宜。” 

  ①乾方——按《易经》和五行学说,西北是乾方。 
  ②易经——来献策在下边引述的话,见于《易经》乾卦的《彖辞》(彖,音tuàn)。《彖辞》是“十翼”之一,解释卦理的部分。 

  李自成虽然对宋献策的这些话半懂不懂,但是这些话既然是出自《易经》,又出自孔圣人之手,他就信之不疑,频频点头,转望牛金星,以含笑的眼色相问: 
  “你以为如何?” 
  牛金星和李岩都中过举人。他们自幼先读《四书》,后读《五经》。《四书》要学童背得烂熟,连朱熹的注语也背;《五经》一部分也得背熟。宋献策所引用的《彖辞》中的话,他们在少年时都曾背诵过。看见皇上以含笑的眼色相询,牛金星赶快说道: 
  “军师所言极是,请皇上即决定从德胜门进城。” 
  李自成又望着军师问道:“从德胜门进城之后,从何处进皇城最为近便?” 
  宋献策说;“圣驾进德胜门后,先向西走不远,转上一条南北大街,正对阜成门是西四牌楼。过了西四牌楼,顺大街继续往南走,到了阜财坊北口,过了西单牌楼,便是西长安街,走完西长安街以后便到皇城的长安右门或称西长安门,共有三阙,所以俗称三座门①。” 

  ①三座门——东西三座门和相连的皇城城墙,在民国年间陆续拆除。 

  李自成截住问道:“从这里进皇城?” 
  “不,还得绕道。” 
  “八卦方位不利?” 
  “不是为的八卦方位不利。西三座门是皇城的一座偏门,皇城六门①之一。皇上应由皇城的正门进去,南门才是正门。圣驾到了西三座门前边不远,从公生右门②向南,过武功牌楼到了棋盘街③,便到了大明门,才是皇城南门。大明门有三阙,中门是御道,平时不开。此时中门大开,圣驾乘马走御道进入皇城,扈驾之文武百官及御营亲军均在下马碑④前下马,牵着马分从左右门进去。再过千步廊⑤,就到承天门了。” 

  ①皇城六门——大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北安门俗呼厚载门。 
  ②公生右门——明代六部等中央各衙门集中在东西长安门外以南,在千步廊东西皇城之外。明正德时为便于百官入朝,建筑公生左门与公生右门,民国初年拆除。 
  ③棋盘街——在正阳门和大明门之间,民国初年拆除。 
  ④下马碑——棋盘街石栏杆外东西各一,上镌:“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⑤千步廊——在大明门内,各一百一十间,东西相对,民国年间拆除。 

  宋献策对京师地理如此清楚,对皇上进入德胜门后如何再进皇城的道路,如此了若指掌,成竹在胸,句句合理,大家听了无不佩服。刘宗敏忘记是在皇上面前,在宋献策的肩膀上狠拍一掌,说道: 
  “你宋矮子果然不凡!” 
  李自成接着说:“献策真是难得的好军师!你如何想得这样周到?” 
  宋献策向李自成说:“微臣出身蓬荜,混迹江湖,不遇明主,必将与草木同朽。谬蒙陛下知遇之恩,忝备军师之任,遇事谨慎,惟恐陨越。明日皇上进入北京,是我朝开国时一件大事,做军师的自然要细心筹划,力求万全。今晚在御前议定之后,连夜传谕准备,不敢迟误。” 
  李自成面带春风,先表示称赞地点点头,又笑着说: 
  “孤于崇祯十四年春天进洛阳,十五年冬天进襄阳,去年十月进西安,都没有这么多的讲究,进去也就进去啦,还不是照样胜利?如今连进城门也要讲五行八卦,讲究趋吉避凶的事情越来越多啦。” 
  宋献策说:“从前陛下进洛阳,进襄阳,进西安,均在戎马倥偬之际,且在尚未建国改元之时。今日陛下已经建国大顺,改元永昌,只欠举行登极大典耳。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此所谓今非昔比。” 
  李自成又称赞说:“倘若召集文武大臣在御前商议明日应从何处入城,群臣必将主张就近从阜成门,不然从彰义门进外城,再从宣武门进内城,也较德胜门为近。军师按照八卦的道理,建议孤从德胜门进城,真是人所不及!” 
  牛金星说:“军师建议陛下从德胜门入城,出臣意料之外。经他一说,臣始恍然而悟。臣自少年读《易》,也较留心《易》理,然不逮献策远甚。献策可谓真正精于《易》理!如皇上应从大明门进皇城,不从偏门进皇城,这道理众文臣都会想到,惟皇上应绕道从德胜门入城,实难想到!” 
  李自成问道:“从阜成门进城,有何不好?” 
  宋献策回答:“阜成门在北京城的兑方。兑为西方之卦。西方主秋,谷物成熟,所以城门名曰阜成,取秋收丰足之义。此卦虽有秋收之美义,但与震卦①相反,不再有生成繁茂之象。所以《易·说卦》言兑为毁折,盖言秋天禾稼枯槁,继之毁折,乃自然之理。因兑卦与坤卦相邻,所以《说卦》又云:兑的涵义‘为少女,为妾,为羊’,都是柔顺之义。因此,陛下绝不能就近从阜成门进城。” 

  ①震卦——代表东方,也代表万物出生。北京的朝阳门属于震方。 

  李自成出于好奇心理,又问道:“从宣武门进城,有何不好?” 
  宋献策赶快回答:“宣武在坤方。《易经》上说,乾为天,坤为地;乾为父,坤为母;乾为男,坤为女。又说,‘乾刚坤柔’,‘乾,健也;坤,顺也’。宣武门在元朝名顺承门,至今北京人沿习不改。为什么叫顺承门?《易经》上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顺承门的出处就在这‘乃顺承天’四个字上。紫禁城中有一座承乾宫,为皇贵妃所居,其地位仅次于坤宁宫。乾为天,为君,故承乾就是承天。陛下已是大顺皇帝,当然只能走乾方入城,不能走坤方入城。” 
  “有道理,有道理,确有道理!” 
  李自成认为宋献策今日所谈的话都是他闻所未闻,他忽觉又一次恍然大悟。而他对于应该从乾方进北京城的说法,不惟此刻没有一点异议,甚至在一个月后,他亲自率领的六万东征军在山海卫石河西岸惨败,仅剩下七千残余骑兵,从永平两日夜驰回北京,人马疲惫不堪之际,他也不赶快从就近的朝阳门进城,偏要绕道从德胜门进城①。 

  ①德胜门进城——李自成为什么两次绕道从德胜门进北京城(指内城)以及为什么居住武英殿,各有关书籍从未作过解释。这种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流行的意识形态问题,也就是秦汉以关于五行八卦的迷信。 

  议定了明日圣驾从德胜门进城的大事之后,李自成看见刘宗敏、牛金星和宋献策都是笑容满面,惟独李岩虽然也有笑容,但好像在想着别的心思,使他不能不稍感奇怪。他向刘宗敏和牛金星说道: 
  “为着明早就破内城,捷轩要部署各营人马如何进城的事,启东要同六政府等大臣们讨论许多事儿,你们都退下去吧。献策跟林泉也下去,晚膳后再进宫来,商量别的事儿。” 
  等大家叩过头退出时候,李自成特别唤住宋献策和李岩,嘱咐他们: 
  “昨日在昌平州时候,大臣中有人建议孤进紫禁城后住在乾清宫,有人建议住在文华殿。你们精通阴阳五行,孤到底住在什么宫殿为吉利,晚膳后在御前商定。” 
  宋献策和李岩虽然出身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所学不相同,处世的态度也不相同,但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好朋友,而且在起义前已经是莫逆之交,原是他们在不同之外有更重要的共同之处。他们都博览诸子百家,都抱有经邦济世之志,都痛愤明朝的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这样就使他们沿着各自的道路,都到了李自成的起义军中。近几天来,全军上下,满朝文武,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难得他们两个人保持着清醒头脑,担心李自成会功败垂成,一受挫便有不可收拾之危。从行宫中回来以后,趁着晚膳尚未备好,正副军师站在一起,望着院中假山翠竹,趁着左右无人,宋献策向李岩小声问道: 
  “林泉,刚才在行宫御前会议,讨论明日人城的事,兄似乎另有心思,不肯多言,皇上也觉察出来。兄当时在想着何事?” 
  李岩微微一笑,说道:“弟忽然想起来两句唐诗,在心中琢磨。” 
  “什么唐诗?” 
  李岩不肯马上说出,在宋献策的面前来回踱了几步,终于忍不住再对好友沉默,便站在献策面前,按照当时读书人的习惯,用讲究抑扬顿挫的小声背诵出七言二句: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宋献策虽然不善做诗,但也读过许多唐宋人的好诗,记得这是李商隐的七绝《贾生》一诗中的名句,明白李岩的意思,轻轻点头,微微一笑,说道: 
  “君臣之间不同于朋友之间,召见时说话不可不多加谨慎,见机讽谏,适可而止。” 
  李岩的心思沉重,不便再往深处谈,便继续踱着方步。宋献策明白李岩借用李商隐的两句诗,不仅是对皇上,也是对他宋献策的婉转讽刺。他想了想,又接着说道: 
  “当然,你我蒙皇上知遇之恩,忝居正副军师之位,有些军国大事,所见者深,该说的话还是要说的。” 
  随即,为着晚膳后皇上召见的事,他们又密谈一阵。 
  晚膳后不久,宋献策和李岩不曾休息就奉召进宫了。他们在李自成面前叩了头,坐下以后,李自成因为看出来李岩在晚膳前的御前会议上似有什么心思,不像牛金星对决定从德胜门进城之事那样振奋,所以先不问宋献策,亲切地呼着李岩的字儿问道: 
  “林泉,明日就要进北京内城,你认为孤应居何处宫殿为宜?” 
  李岩恭敬地回答说:“关于陛下进北京应驻跸何宫,臣曾与宋军师私下议论过,宋军师的主张臣颇佩服,他的意见是陛下驻跸武英殿最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