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反热钱战争(张 >

第4部分

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反热钱战争(张-第4部分

小说: 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反热钱战争(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人民币不断加速升值的2007年,围猎中国人财富的口袋阵已经悄悄打开。
  2007年4…5月,那是所有中国股票投资者记忆犹新的财富狂想时刻,也是许许多多股民噩梦开始的时刻,在铺天盖地的千载难逢的大牛市的鼓噪中,在";死了都不卖";的狂呼乱叫中,在不断喷发的市场暴富神话的刺激下,越来越多谨小慎微的普通百姓加入了投资者的队伍,把多年省吃俭用积累的并不多的财富投入股市,追涨那些在过去一年中已经涨了3至5倍甚至10倍的股票,开始财富暴发的幻想之旅。
  在那一段时间,看着每天的A股开户数不断攀升,10万、15万、20万、25万、30万,看着这些新股民的钱不断填进越烧越旺的疯牛市场最后的晚会篝火中,笔者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痛苦。我能够做的只是利用手中的笔,一次次不遗余力地警示风险,尽管我也心知肚明,它的作用会非常有限。某种意义上讲,进入诱惑与谎言同在、较量博弈非常冷酷的市场,新的投资者是必然要交学费的,但我希望的是,当他们真的交了学费,在回首市场时,他们仍能发现当时曾经有人的确真诚地提醒过他们,他们能够发现这个市场中仍然有公信和良知存在,并能够由此深刻认识什么才是金融市场的本质,那就是利益博弈!你必须拥有独立思考判断力,不能轻易相信利益博弈中的任何人,包括本人在内,特别是对博弈对手的花言巧语,那些越是投己所好,诱惑与煽动性越强的言论越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从2007年1月1日起,笔者已经开始撰文《在股市的冰与火中检验公信力》,2007年1月1日。不断警告散户投资者,A股市场在2007年将是";烈日炎炎";,需要谨防中暑。
  2007年4月17日,我出版了《谁在暗算股指期货》一书,在该书的首发式上,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著名市场人士张卫星、理财专家刘彦斌等嘉宾和笔者一致认为:上证指数3500点以上,A股已经进入疯狂泡沫阶段,它已经成为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我们郑重提醒投资者不要成为最后的接棒者。
  5月14日,笔者刊文(《要";海洛因一年";还是要";黄金十年";?》,2007年5月14日)再次警示:
  在4000点之上,中国股市不排除更加疯狂的可能,如果给它";海洛因";的话人民币急速大幅升值。假如人民币在未来一年升值超过10%(其后一年人民币真的升值了9?65%),人民币汇率日浮动区间放宽到2%以上,资本项目放开,并对股市疯狂操纵放任自流,其后果必如吸食海洛因后的瘾君子一样,在极度亢奋后一蹶不振。
  10月22日,笔者发出郑重警告(《价值实现主机制形成黄金光芒更耀眼》,2007年10月22日):
  A股大牛市已经进入最后博弈阶段。如果说工行上市之前,A股是蓄势待发阶段,那么今年此前是主升浪阶段,而接下来的半年到一年,是牛市盛极而衰的阶段。与前两个阶段人人均可沾得利益不同,这个阶段将更多体现";财富再分配";特征,多数人反可能亏得厉害。在信息、技术、资金都最差,尤其缺乏断然出局的刚强意志情况下,散户应该见好就收。
  当股市被";腰斩";之后,人们会发现这些";逆耳忠言";都一一变成了现实。
  然而,当时连我们也不清楚的是,正是在4000点以上的位置,从上证指数1000多点抄底的海外热钱主力在赚得盆满钵满,获取一倍甚至几倍的暴利后,已经悄悄地撤退了,这从后来公开的工商银行(601398)的TOPview数据资料上可窥一斑。



'7'第7节:预警金融大地震(7)

  工商银行在中国A股市场上地位特别重要,它是A股最大权重板块银行业的最大权重股,影响它就可以影响上证50指数,进而影响沪深300和上证指数。而在2007年8月…10月间,它的户头数曾出现了两次异乎寻常的状况。一次是8月8日,当日工商银行大涨9。83%,但户头数却急剧减少,71。14万户锐减了10。38万户,减少了14。59%,即这些户头全部在这一天内被清空了,并离场了;另一次是10月8日,工商银行以9。98%涨停,其开户又";不约而同";地大撤退,一天减少了16。58万户,占总户数的18。25%,这种在大幅拉涨的当天,如此众多的账户行动如此一致,非常不正常,它们不可能是基金、保险机构所为,也不会是追涨杀跌的散户所为,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由热钱操纵的资金有预谋地集中离场锁定盈利。
  从另一个角度印证这一判断的是,从不同类别投资者对工商银行的增减仓曲线上看,在8月8日…10月8日间,基金是在对工商银行逐步进场建仓的,散户也一直在增持。而持有50万~500万股之间的大户们,则相当默契而有条不紊地减仓,到10月8日前后,主力资金已经离场,刚好把基金和散户给高位套牢。
  从账户属性上看,持股50万~500万股之间的大户账户,因为其行动比较隐蔽,同时操作资金又不会太细碎,是热钱潜伏的最佳选择。
  换言之,在4000点以上的A股最后疯狂期,在市场一片牛市的疯狂情绪中,热钱主力先行撤退,把基金和散户投资者实际已经套在了高高的山冈上,后两者已经被锁定了被屠戮的命运。
  其后,从6124点到2736点(2008年上半年上证指数收盘点位),在一个每况愈下、不断下挫的股市中,热钱是否已经置身事外了呢?没有!他们一直在不断做空(一种股票期货等投资术语:就是比如说当你预期某一股票未来会跌,就在当期价位高时卖出你并不拥有的股票,再在股价跌到一定程度时买进,这样差价就是你的利润。目前国内股市还没有做空机制,期货市场有做空机制。一般而言,做空机制不改变股市的中长期走势,西方投资者大多奉行";牛市做多,熊市做空";的规则)A股。即使股指期货没有推出,他们仍有办法这么做。他们的办法是,每当A股连续大幅下挫后,他们就短频快地杀进吸收筹码,拉高股指,只要仍然沉浸在牛市余味中的基金和散户一追,他们立刻抛出股票,将追涨者套在其中,并将股指打到更低的位置,如此反复操作,最后杀得很多基金汗流浃背,慌不择路,甚至在3000点上仍然出现大量恐慌性杀跌不止者。
  耐人寻味的是,此轮A股惨烈杀跌中,扮演了空头司令的是平安保险的1400亿~1600亿天量再融资和浦发银行的400亿元巨额再融资,而这两家金融企业碰巧都有外资背景,平安保险是汇丰相对控股,花旗银行是浦发银行的重要参股者,它们宣布的时间分别是2008年1月20日和2月19日,宣布后都是连续三天暴跌,带动股指大盘疯狂下挫。其行动的一致性是否太巧了,其再融资真实目的到底何在?
  紧接着的一个疑问,如果热钱是这一轮A股杀跌的主力,那么它们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对它们有什么好处?
  在笔者看来,它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屠戮内地投资者的信心,让他们逐渐恐慌起来。这就好像在非洲大草原上,如果羚羊群不动,土狼群想要猎食羚羊群,很困难,它们一定要把羊群先赶起来,比如先要从左边向右赶,让羊群动起来,跑到右边似乎安全的地方去,可是当羊群真的向右边跑起来时,另一群埋伏在那里的土狼群起而驱逐。这时候羊群就有些害怕,争相向前跑,当它们发现前方危险时,它们越发恐慌起来,四散奔逃,相互践踏,胆怯者甚至会恐慌过度而昏厥,这样土狼群就可以利用很少的力气获得丰硕的猎物。
  这个土狼群的猎食游戏已经开始在中国上演。第一站的A股,热钱已经开始让国内的投资者变得极不自信甚至非常恐惧而难以自拔,不少国内机构和散户投资者已经完全搞不懂自己的A股市场,甚至开始视这个市场如洪水猛兽。
  那么接下来的游猎将怎样继续呢?
  海外投资折戟沉沙
  西方游牧军团的下一个目标是中国投资者中的领头羊金融机构。
  如果说,在A股市场的狂涨暴跌中,散户和基金投资者蒙受重创,并被深度套牢无法动弹,热钱主力成功击溃了中国普通投资者的信心,并锁定中国相当部分普通民众的财富如";盘中鱼肉";的话,那么,接下来,他们的目标是中国的金融机构了。
  在这一轮的A股的超级过山车中,热钱斩获颇丰,国内的一些主力机构也收获不小,特别是一些券商和保险公司大赚其钱,某些优秀的基金也获益匪浅。
  然而,对他们来说,更严峻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某种程度上,他们在国内A股成功套牢散户和基金投资者的事情再次发生了,不过,这一次,是他们被深套其中,深套在国际金融市场。
  2007年7月,境内第一批四只国内合格投资者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简称QDII,是在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前提下,有限度地开放跨境投资的一种措施。它通过中介性金融机构控制资本的流入与流出,有限度地实施资本项目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对境内投资者而言,QDII是放松本国居民到境外证券市场投资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不允许境内投资者直接到境外购买股票,而是通过经监管机构认可的金融机构作为代理,间接地买卖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各种股票和债券)获准进军香港证券市场,在即将开通";港股直通车";的利好刺激下,这几家中国最优秀的基金公司的经理们信心爆棚,准备到香江中流击水,演出一场新财富神话。可是,此前,香港股市连续疯狂拉升,由2007年8月的19350点狂飙到2007年10月底的31638点,劲升63。5%,香港和国际投资者已经准备了一个巨大的";口袋阵";了。正因如此,在国家外汇管理局贸然宣布开通";港股直通车";允许内地投资者无限度投资香港股市后,国务院表明并未批准的态度,温家宝总理中止了这个仓促上阵的政策。结果,香港股市以一连串的下跌来迎接内地的QDII,在5个月内,这几家基金最多折损30%以上。面对如此惨痛局面,我们真的是为内地投资者庆幸不已,如果不是国务院果断中止了港股直通车,除了这些QDII之外,不知道有多少散户投资者被高高地套在港股之巅。简言之,中国的基金第一次境外涉水,遭遇惨败。


'8'第8节:预警金融大地震(8)

  不甘心在国内";孤独求败";的还有主力券商。2007年10月,挟国内股价不断攀升、利润惊人增长之势,国内券商中的老大中信证券雄心勃勃地准备参股贝尔斯登,贝尔斯登位列国际十大投资银行,是美国债券市场上的主力军,尽管当时国际上已经风传着对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债务的不利流言,贝尔斯登也深陷其中。但中信证券的决策者认为,中国的投行早晚都要参与国际竞争,加上当时贝尔斯登确实显得很便宜中信证券当时的股价约为公司账面价值的3。3倍,相比之下;贝尔斯登只有1。3倍。通过换股的方式参股贝尔斯登,对中信来说,风险似乎并不大,但可以由此建立进军国际市场的滩头阵地。可是,谁能料到,自双方合约签订后,贝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