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反热钱战争(张 >

第5部分

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反热钱战争(张-第5部分

小说: 中国人财富保卫方略:反热钱战争(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斯登的股价一路下跌,在它越来越多的次贷损失被曝光后,2008年3月,贝尔斯登的投资者一拥而上进行挤兑,它竟然陷入不得不倒闭关门的窘境之中,最后不得不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被摩根大通所收购,后来贝尔斯登老股东集体抗议,股价才又略有反弹。
  应该说,中信证券的决策层还是比较冷静的,其与对方约定的换股价是按照合同正式生效的时间来确定的,这使得他们有权利一度要求贝尔斯登按照下跌后的股价重新估价,这可以使中信少损失很多。而真正避免中信被拖入贝尔斯登深渊的是,因为没有得到中国官方的正式批准,贝尔斯登已经关门,迟缓的批复使得这纸合同没能正式生效,也就是这个换股收购行为中止了,中信证券非常幸运地逃过一劫。这个过程中,中信证券的决策层心路历程肯定非同一般,但他们对国际金融市场难免产生高深莫测的无奈感。
  而此前发生的案例中,对于拍板决策极为迅速,并很快将30亿美元现金打到了美国黑石投资账户的中国投资公司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在2007年6月,中投与黑石神秘签约的时刻,一方是代表中国主流金融投资最高水平和最大实力的中国投资公司,另一方是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崛起的明星势力PE(Private Equity,私人股权投资)市场的王冠上的明珠,这似乎是珠联璧合的";天作之合";,其轰动性和戏剧性不亚于当年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与";跳水皇后";伏明霞的传奇婚姻。而现在,当年传奇婚姻的男主角变身为";红娘";,作为黑石的中国区负责人直接促成了中投与黑石的联姻中投30亿美元参股黑石10%的股权,没有董事席位,禁售期长达4年。
  当事人当然可以有各种理由为这个";豪门婚宴";辩解。比如下述种种:
  PE是全球金融市场中";最具前途";的";朝阳行业";。尽管整个PE行业的历史不长,它起始于1980年代,短短20多年内,由最初不起眼的";非主流投资方式";(Alternative Investment),发展成为今天对全球金融和产业最具支配力的一个行业。惊人的赢利能力不仅使PE们自身富可敌国,可以动辄撬动数百亿美元的资金对巨型企业展开友好或敌意的并购,也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主权财富基金(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简称SWFs。所谓主权财富,与私人财富相对应,是指一国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分配、可再生自然资源收入和国际收支盈余等方式积累形成的,由政府控制与支配的,通常以外币形式持有的公共财富。主权财富基金是由拥有主权财富国家设立的通常独立于央行和财政部的专业投资机构管理这些基金。截至2008年初,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资产累计达到2万亿~3万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石油输出国家及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中)拜倒在它们的石榴裙下。
  黑石本身有着辉煌的战史。自创始以来的22年里,黑石的年均收益增长率达到30?8%,人均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亿美元。如今,黑石拥有52名合伙人和750名雇员,控制着47家公司,每年有超过850亿美元的收入。2006年,它还力压KKR和凯雷,被《财富》评为全球最大的PE。
  黑石CEO施瓦茨曼在美国有着极深的人脉关系。他1965年考入耶鲁大学,和美国现任总统布什同住在达文波特学院的一个宿舍楼里,与布什都加入了著名的社团组织";骷髅会";。据说两人的关系至今还很紧密,施瓦茨曼把他与布什的合影挂在家中的显眼位置……
  可遗憾的是,在现实残酷的金融市场上,这一段";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童话故事,没有应验";从此,他们开始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的经典台词。黑石2007年6月21日于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后,就踏上了跌跌不休的通道,截止到2008年3月,中投的30亿美元的投资因为黑石股价大跌和美元贬值,其投资损失率一度超过50%,堪称同期最失败的国际大笔投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童话般的婚姻从新婚伊始(黑石上市的第一天)就开始了丑陋的背叛,黑石的CEO施瓦茨曼很快变现了价值6。77亿美元的股份,赚得盆满钵满,而中投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投资不断缩水,因为";结婚协议";规定,中投公司4年后才能有套现的机会。
  被某些当事人拿来自慰的是这是一项长期投资,不以短期账面盈亏论英雄,其潜台词是,说不定4年后,黑石的股价会大涨呢!可是与这种看法相反的是,2007年6月,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和投资银行家、经典名著《投机狂潮》的作者爱德华·查斯勒(Edward Chancellor),于2007年6月在专业投资杂志《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专栏";无效的市场";中,发表了一封信,它是模拟施瓦茨曼的口吻写给广大股东的信,落款日期是2012年6月1日。这封信写道:";各位亲爱的股东:我代表本集团全体基金管理人,荣幸地提议,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所有流通股股份,此条件同样适用于中国政府持有的股份。考虑到目前本公司股价,此收购方案保障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此收购计划完成后,黑石集团将从纽约证交所退市。";



'9'第9节:预警金融大地震(9)

  大师的想象力固然丰富,但恐怕没有人会认为查斯勒先生虚构这封耸人听闻的信是在莫须有地";恶搞";这位";善搞";的作家因为在1999年出版的《投机狂潮》一书和专栏中曾准确预言了高科技泡沫的破灭。也是这位仁兄,在其2005年2月出版的《信贷巅峰时刻》(Crunch Time for Credit)一书中预言,美国和英国的房地产市场";看上去非常脆弱";,可能因利率上调而崩溃,届时借款方会遭受损失,大量不良贷款使得贷款方的资产负债表不断恶化,终将引发信贷危机,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引发全面的银行危机。
  查斯勒预测黑石退市的理由是,宏观经济条件不断恶化,信贷市场非正常波动,并购行业面临的日益严苛的政治和法律环境等等,共同铸成了如今被称为";私人股权泡沫";的结局……
  这一连串中国资本巨头折戟国际市场的根源何在呢?在笔者看来,从QDII出海严重亏损、中信险些失足贝尔斯登到中投惨败于黑石。其决策过程固然有偶然因素,比较复杂,但归根结底的失误在于,决策者缺乏两个战略能力:第一,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到,以美元为核心的现行国际金融秩序正在崩溃、破碎和重建之中,在这个以百万亿美元当量计的大崩溃中,不要说是中投投资黑石的30亿美元,就是中国所有外汇储备全部投进去,也不足这个";血盆大口";一口吞下的,中国投资的战略方向是应当想方设法摆脱美元,防止被这个庞大的";泰坦尼克号";拖入水中,而不是扑上去搂住美元,要和美元做";同命鸳鸯";;第二,它们没有符合为中国金融要为中国世界工厂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的主要战略使命。在两个基本战略的方向迷失之下,其投资失误是非常合情合理的。诚然,这种战略性失误对由";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向";科学发展观";系统战略立国转变的中国来说,有其现实必然性与合理性,也不全是这些投资者的责任。
  相形之下,2007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对于南非开发银行的相对控股20%的投资,战略上方向正确,决策相当明智,执行上非常有力,是一场漂亮的跨国金融并购,为中国帮助非洲进行战略资源开发布下了非常重要的滩头棋子;2007年11月,平安保险悄然收购了比利时富通保险4。2%的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2008年4月,进而收购富通资产管理公司50%的股权,为中国金融业赢得了第一个全球综合性资产管理平台。这两项投资均可圈可点。当然,平安保险所付代价不小,仍在继续接受考验。
  然而,总体而言,中国资本羊群的领头羊们中国的主力金融机构在这一轮试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博弈中,遭遇了国际游牧者的";伏击";,这也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对巴克莱银行的收购,在总体表现上进退失据,甚至出现一些恐慌情绪,对领头羊们的信心造成了较大打击。
  跨洋作战挫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不光是数十亿美元的损失问题。更麻烦的是,中国金融领头羊们的最大软肋也彻底暴露在游牧者的凶悍目光之中它们绝大多数仍然只具有国内投资的能力,而缺乏海外投资盈利的能力,它们的资本出入境和决策的手脚深受国有体制限制,甚至现在连保险公司都没有购买黄金这种对冲美元危机的最重要资产的权力。这就像一个人只能单腿和单手与灵活敏捷的游牧主力军人较量一样,当大决战最后到来的时候,这种先天的缺憾很可能会被对手利用,对我们进行连续的重拳打击。
  接下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假如";美元大崩溃";真的降临了,在中国金融最重要的战略突围方向上,即中国对冲美元崩溃的";生门";黄金上,我们能否掌握先机呢?
  ?
  黄金期货多头被清洗
  在黄金市场上,情况也不容乐观。
  尽管2001年开始,民间经济学家刘军洛先生就私下里不断写信,向有关部门建议大规模增加黄金储备,然未受有关部门重视。2005年7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刊发《专家建议中国大规模增加黄金储备》的文章,首次在媒体上公开建议中国央行大规模增加黄金和石油储备,此后不断多次建议增加黄金储备,但遗憾的是,也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008年初。央行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的黄金储备仍只有约600吨。在这个过程中,黄金的价格已经由2001年的250美元/盎司,2005年7月的429美元/盎司上涨到了2008年3月17日的1033美元。
  这让我们有些难以理解。美国,其美联储的储备资产中,超过70%比例的是黄金,总量从未低于8000吨,近年来一直在悄然增加;在欧盟主要大国中,黄金的储备一般都高达50%以上,总量超过1万吨,近年来随着欧元不断升值,他们利用越来越贵的欧元更大量地购买黄金。要知道,黄金是当前世界最便宜的物质商品,在1980年的时候,它就达到了850美元/盎司的价格,那时的石油价格最高为35美元/桶。而今,石油的价格已经上涨了4倍,但黄金仅仅略高于28年前,更不要说,这28年来美元一直处于对内通货膨胀、对外贬值的过程中。
  更为重要的是,黄金是经过几千年人类历史证明了的最诚实的货币,即使在过去30多年中美元独霸天下的时期,它仍然是各国央行武器库中最重要的战略威慑力量相当于货币金融领域的";核武器";,而且这种";核武器";价格低廉:2001年,1000吨黄金的价格仅88亿美元,2005年7月1000吨黄金的价格仅151亿美元,即使在2008年6月,1000吨黄金的价格(以900美元/盎司计)也仅为317亿美元,而中国2007年实际增加的外汇储备就高达7019亿美元。中国目前的600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