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句子 >

第2部分

句子-第2部分

小说: 句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主语在第二句变为“它”了,所以最后一句又要变换主语。
  三是分说法。
  分说法是用重复词语的办法来分化长的并列成分。
  例⑤,不少天文学家提出了宇宙中的每个具体的天体都有生有灭、在时空上都是有限的和整个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观点。
  可以把“提出了”和“的观点”重复一下,就会切断长的并列成分,把一个长句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句。
  即:不少天文学家提出了宇宙中的每个具体的天体都有生有灭、在时空上都是有限的观点,提出了整个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观点。
  长句主要是由于宾语中的定语较长而造成的。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用分化长定语的办法来分化长句。
  (四)典型试题解析。
  例①,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C.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D.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1994年“3十2”题)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辨析语病、句意的能力。例题在题干中明确提出了考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A项句意不明,可理解为赵乡长必须在本月15日以前去汇报工作,又可理解为赵乡长必须在本月15日这天去汇报工作。B项有语病,“忌”就是不宜,“一忌”、“二忌”、“三忌”后用三个“不可”,误用了双重否定,与“忌”的内容正好相反。C项也有语病,属语序混乱,“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要互换位置。D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
  例②,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C.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形异实同”的句子结构,A、B、D三组的语言形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A组句①的“非……不……”是双重否定式,表示“一定要”;句②的“非得”是“只有”的意思,“非得……才……”也表示“一定要”。B组句①“除非……才……”的格式表示唯一条件,相当于“只有”;句②的“除非”表示排除,相当于“除了”,“除了……不……”也表示“只有”的意思。D组的“难免”是“不容易避免”的意思,主要用在动词前,后面常跟“要、会”,句①就是这种用法;“动词前有时加‘不’,但意思不变,不表示否定”(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P364)。句②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两句意思也是相同的。C组两句的语言形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句①是“不愿做”,句②是“愿意做”,所以答案是C。在现代汉语里,一句话可以有两种或几种同义形式,不同的语言形式可以表示相同的意思。理解“形异实同”的句子结构,目的是通过理解不同的语言形式,把握所表达的相同的意思。
  (五)能力训练。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的教育事业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B.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C.杨辉返校后对抢救落水儿童的事只字未提,直到一封感谢信送到校长室,这件好人好事才为大多数人知晓。
  D.作者着力刻画了两位主要人物,这两位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作者对这两类不同女性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同情。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A.谁都不能否认,教师不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B.谁能否认,教师不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C.谁都不能否认,教师既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D.谁能承认,教师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3.下面四句中,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我国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是极端有害的。
  B.我国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那是极端有害的。
  C.我国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这样做是极端有害的。
  D.我国历来主张向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学习和借鉴,而且已经这样做了;但我们也历来反对盲目照搬外国,全盘西化——事实证明,那样做是极端有害的。
  下面三句话,每一句中都有四个画线处,其中使用不当的一处,分别是:
  4.这次日晕发生在去年10月22日,据边缘连续观察记载,那天上午八时以后,金顶上空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步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
  A.连续    B.记载   C.环绕   D.逐步
  5.那些书摊的图书内容的好坏、环境卫生和经营作风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A.的好坏   B.都    C.或    D.产生
  6.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怎样处置特殊病例。
()
  A.每次    B.耐心   C.条理   D.处置
  7.下面一句话中有四个加标号的“的”字,其中不可删除的一个“的”字是:()
  我国的矿泉水的主要的消费者是前来旅游的港澳台的同胞、华侨和外国人。
        ①  ②       ③   ④
  A.的①    B.的②   C.的③   D.的④
  (1991年“三南”题)
  8.读下面一则报道,本着语言文字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
  科学院举行①超对称性和超引力学术讨论会。
  为加强基础理论工作和准备参加国际性粒子物理会议,中国科学院最近在郑州举行全国②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学术讨论会,③对超对称性和超引力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④“超对称性”和“超引力”是七十年代在国际上才引入物理学中的新概念。在这次会上,介绍了当前国内外⑤对于超对称性和超引力问题研究的情况,展开了热烈、自由的⑥学术讨论,⑦在某些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1)应删去的两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简略的一处语句是(写画线处的序号)_______________,这句可改为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2.C3.D4.D5.A6.C7.C
  8.(1)③⑥(2)⑤这句可改为:对(于)这两个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