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冲突与变数 >

第67部分

冲突与变数-第67部分

小说: 冲突与变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岚(07,女)    
    赵岚是很典型的外企职业粉领形象,采访时显得很健谈,不时夹杂着英文单词。她从小就要强,成熟的性格在大学生活中得到了施展,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也很好。大学毕业的时候,她被一家驻北京的外企录取,并被派驻到外地做销售管理。后来调回北京上班,工作性质和内容基本上没有变化,只是不像外派时那样轻松自在了。工作量加大了,周围的竞争压力也骤然加大。经过一段开始时的忙碌,现在已经能应付自如。    
    赵岚现在的收入虽然不低,但大块和日常的支出也不少。这丝毫没有影响赵岚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在消费上一定讲求品味、时尚和档次,喜欢旅游。赵岚解释说这和她所处的环境关系很大,周围同事和其他交往的人都这样,大家平常谈论的也都是这些,不用刻意,大家都会暗中相互比较。如果自己对这些东西不讲究,就会显得不合群。但这并不表示生活粗心大意,相反,制定消费计划很周密,有长期的有短期的,善于用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服务,并对此颇为自豪。她最信奉的一句话是:钱是挣来的,不是省来的。对将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赵岚的丈夫在机关部门工作,现在住的房子就是单位分的经济适用房,居住基本没有带来负担。两个人平常都非常忙碌,彼此早出晚归,加班成了习惯,晚上很少在家做饭,只有到了周末才彼此放松下来。赵岚笑称和丈夫是天天住在一起的“周末夫妻”,并说这种情况很普遍。谈起现在的生活,她说还不太满意,因为她觉着生活还有变得更好的可能。对将来,有一些目标和期望,但并非不切实际。以前希望“有一个自己的房子、一个稳定的家庭收入,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一个疼我的老公”。现在这些都已经实现了,又有了新的期望。对于现在的工作,无论从收入还是从体面上,还是比较满意,但希望经济上能更宽裕些。以前曾面临着晋升的压力,对将来的前景有些担忧。毕竟公司是很成熟的大企业,管理层次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晋升的竞争很激烈。现在已经顺利升职了,三五年内不必太紧张了。于是开始谋划要孩子的事情,希望将来生了孩子之后能够转到一个相对更稳定、更轻松一些的岗位或单位,能够一直做下去,兼顾家庭和事业。    
    褚峰(08)


第四部分:结语附录访谈对象与背景(3)

    见到褚峰是在北京最繁华的商务区一座租金昂贵的写字楼。褚峰看起来很斯文白净,说话不紧不慢,如果不了解,很难将他和一家人才跻跻的跨国公司部门主管相联系。由于工作繁忙,约好在他中午吃饭的时间边吃饭边聊。褚峰提议到楼里的一家日本餐馆,说那里安静,便于说话,而且说自己平常喜欢日本菜,经常中午或晚饭去。    
    褚峰很健谈,和一般在外企长期工作的人一样,不时夹杂着英文单词。他言词缜密,思维活跃,并非第一印象中的内向。多年前他大学毕业,先到另外一家知名外资企业做过一年,然后跳到现在的这家企业,至今已经有了九个年头。从最基层的经理干起,一步一步过来,终于晋升到现在这个位置。    
    褚峰三十出头了,至今单身。对下属,除了工作,很注意部门人际关系的融洽,经常以各种名义组织或鼓励聚会。平时注重健康和保养,定期去健身俱乐部锻炼,甚至经常光顾美容厅做面部保养。    
    褚峰评价说自己骨子里的性格比较淡泊,是长期养成的个性,包括长期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拼搏后的从容。这种个性也反映到外表气质上,他看起来比较温和儒雅。对现在的状况还算满意,但强调说还有许多东西要进一步追求。“我这个人知足、中庸,但也不是无为”。“有些东西是由内至外的。人要有一颗知足的心,就是所说的感恩的心,我觉着就是这样的。可能和我的经历有关”。但他没有说他的这些具体经历,我也不好问。    
    评价自己的工作,褚峰说每次刚升到一个新的职位的时候,周围都是新的东西,工作的要求往往要超过能够负担的程度,有一种迎接挑战的感觉,所以很努力。这时候,在思维上,在处理事务的能力上,都有一种加速度的感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对新职位游刃有余了,就开始失去以前的激情,希望拥有更多的责任和新的挑战。这也是追求不断晋升的动力。公司能提供自己独当一面的环境,做事的时候,有一种责任心。“但当停下来的时候,回过头看一看,仍然会有为公司打工的感觉”。褚峰强调说,从“打工”的角度,还是满意的。但从充分施展才华、展现自己价值方面,仍然认为自己有很多潜力没有被开发出来。    
    后来再和褚峰联系时,他说已经辞职了,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公司。收入更高了,当然风险也大了,毕竟自己给自己发薪水了。日子没有以前轻松了,但感觉充实。    
    曹飞(09)    
    和曹飞联系采访的事并不顺利,因为他很忙,时间不好安排。而且,他听说我要录音,不太情愿,显示了做律师的敏感和谨慎。曹飞说话的速度很快,反应比较敏捷。在采访中有些事情听得出来是有所保留的,但也基本配合采访,提供了大量很有价值的信息。    
    曹飞本科是学工科的,毕业后在一家特大型国有企业上班。后来在单位有些闷,感觉律师行业很有前途,决定转行,参加了律师考试。通过后找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到现在已经五年了。前两年买了房子,但车直到最近才买,因为总希望等好车型再降一降价格。    
    他对于律师行业很有信心,认为肯定有发展前景。现在逐渐向依法治国变化,法制环境越有健全,对于法律服务的需求就越大。曹飞说人们现在的法律意识,特别是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对法律服务需求量最大的是普通百姓,而不是以往的一些大企业和名人。自己也把业务定位在这个领域,主要承接的是经济、民事案子。    
    现在的发展比较稳了,但希望将来在事业上有一个持续的发展。认为每个行业都要不断充电,很想再读一个法律硕士。但是手头很多案件,牵扯很大精力,以前尝试过读书,但没有实现(没有明说原因,猜想可能是没有考上)。现在读书的想法还有,但也不愿意将手头的东西都丢掉,希望能够平衡,否则得不偿失。    
    魏琼(10,女)    
    魏琼本来是学计算机软件的,但自我评价说专业学得一般,而且程序员很辛苦,不太适合女性。最后,几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放弃了专业很强的工作,到一家银行做行政管理方面的职员。    
    我原来的印象认为银行工作比较轻松,毕竟是国有单位。但魏琼说现在的工作很紧张。为了压缩成本,这些年工作量增大了,而人员编制反而减少了,现在已经很少从大学招毕业生了。连岗位都不再是铁饭碗,讲求效益,如果能多吸引来存款,职位和工资待遇都不是问题。否则,不光待遇不好,连职位都可能不保。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但几乎没有按时下班的时候,到八、九点钟下班成了家常便饭。周末也经常加班,更让魏琼抱怨的是,有时候连五一、十一这样的长假都不能保证。我问她待遇怎么样,她说还可以,但和以前既轻松、又拿高工资的时候根本不能比了。比起自己的辛苦,感觉现在的收入并不高。其实魏琼并不为经济上的问题担心。她是北京人,独生女,家里有很宽敞的房子住。父母都在政府部门工作,单位的公车基本上可以当私家车用。她自己也不是那种比较张扬的个性,穿着气质都比较素净,消费不高,又住在家里,平常的工资基本不用花费。


第四部分:结语附录访谈对象与背景(4)

    但魏琼还是有自己的烦恼,主要是自己的工作问题。平时太忙太累,连恋爱也受到影响,男朋友很有意见。现在年轻,可以做这种强度比较大的工作,但是将来就不一定了。年轻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能力强、待遇要求低,自己感到有压力。所以想将来转到一个强度没有那么高的工作,但并没有想好。现在想出国看看,比如到英国一、两年,读个硕士回来。二、三十万元的费用不用担心,但父母反对,主要是不放心。因为魏琼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家,包括大学都是在北京上的。    
    沈智(11)、韩娟(12)夫妇    
    夫妇两个都是“北京土著”。沈智在外地本科毕业之后回到北京,在一家国营建筑公司做工程师,没有换过工作。这些年从最普通的工地技术员干起,很扎实,做过建筑工程方面的各种工作,对技术和管理工作都很熟悉。“因为领导对自己不错,提供了各种机会,所以才愿意干下去”。马上要被提升为工程处主任,对将来的前景很有信心。有工程的时候很忙,没有工程的时候就和太太一起做个人承揽的室内装修工程。    
    韩娟专科毕业后先到一家挂靠在国营单位下面的私人公司上班,大约干了三年。后来去了一个“说是合资其实还是国营单位下属的公司”,做了五年,还是辞职了。都是因为不适应,甚至厌恶中规中矩的作息方式,单位人际关系也不融洽。“因为自己说话比较直接,有些东西看不惯就不能容忍”。“和同事的关系也不是表面上就弄得很夸张,就是觉着大家一起上班不轻松,可能和性格有关系”。2000年辞职,在一家学院脱产进修,学的是室内设计。2002年毕业后没有再找工作,而是自己个人承包工程,搞室内装修,现在已经有了个人公司执照和资格认证。劳动力来源是一些保持联系的包工头,他们负责找民工。    
    两个人这一段都很忙。沈智刚完成单位的一个项目,韩娟也正赶着在元旦前把几个工程收尾。因为两个人都经常在工程现场,穿工作服的时间比较多。也习惯了穿着很随便。忙的时候连午饭都来不及吃,闲的时候整天都在家里。“过的日子不是规规矩矩的那种,不知道什么时候吃饭、睡觉,没谱”。    
    韩娟父母有两套住房,都是原来的工作单位分的。沈智夫妇就住其中一套,两个人没有再买自己的住房,也暂时没有这个计划,所以经济上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对钱的要求不是很高,不是特别会计算计过日子的那种”,没有什么压力。平常没有什么高档的消费,就是“吃吃喝喝,该工作就工作”。但去年韩娟的父亲去世,想法有了很到改变,觉着现在没有什么保障,应该为生小孩、孩子教育、父母养老和自己将来的老年生活保障计划一下。所以想趁着年轻在银行存些钱,希望存一个基数,轻易不动。至今没有要孩子,因为觉着负担太大,没有精力。沈智将要晋升,感觉将来的事业空间很大,生活也会越来越好。但韩娟有些担心,因为不知道新的一年里能揽到多少工程。    
    钱民(13)、孙敏(14)夫妇    
    钱民和孙敏的孩子刚满周岁,看起来很壮实,但从出生身体一直就不好,夫妇两个这两年没有少跑医院。北京地方大,路上又经常堵,从家里到儿童医院还有一段距离,来回打车就不少钱。今天下午刚从医院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