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曹禺全集(卷七) >

第59部分

曹禺全集(卷七)-第59部分

小说: 曹禺全集(卷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剧本》第7 期。

4 月29 日与上海话剧界人士就“双百”方针问题举行座谈。座谈记录以
《希望百花之一的话剧更加繁荣》,载《解放日报》。

6 月《雷雨》修订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7 月1 日至15 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7 月大型文学期刊《收获》于上海创刊,曹禺被聘为编委。

7 月《明朗的天》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7 月“反右”运动开始,作《你为什么这样》,载《剧本》第8 期。

8 月1 日在作协党组扩大会议第九次会议上发言,后发表,题为《我们
愤怒》,载《迎春集》。

8 月8 日作《原子弹下的日本妇女》,载《北京日报》。

8 月14、15、23 日出席文化部、中国剧协联合召开的首都话剧界座谈会。

8 月15 日作《灵魂的蛀虫》,载《人民日报》。

9 月9 日作《人与人——昨天和今天》,载《中国青年报》。后改为《北
京——昨天和今天》,收入《迎春集》。

9 月《日出》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0 月与文艺界人士133 人联合签名,抗议美国操纵联合国把所谓“匈牙
利问题”列入大会议程。

10 月作《巴豆、砒霜、鹤顶红》、《从一件小事谈起》。前者收入《迎
春集》;后者载《人民文学》第10 期。

10 月为北京人艺上演苏联名剧《带枪的人》作《十月革命与带枪的人》,
载《戏剧报》第21 期。

11 月作《和平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载《文艺报》第35 期。

11 月至12 月苏联先后有九个剧院同中国剧协、北京人艺联系,要求上
演《雷雨》。其中有卡罗斯州话剧院、伯力高尔基剧院、赤塔市剧院等。

冬去汤山农业生产合作社深入生活。结识了合作社负责人郝春如、饲养
员王德禄、张兰英等一批农村朋友。并与他们一起劳动,受到农民赞许。

1958 年

1 月《雷雨》英译本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译者王佐良、巴恩斯。
2 月5 日作《我们的春天》,载《人民日报》。
2 月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2 月为北京人艺演出四个时事讽刺喜剧作《推荐‘时事’
戏》。
2 月《雷雨》在苏联塔什干高尔基话剧院连演五十场,场场客满。据初


步统计,《雷雨》在苏联各地已演出两千余场。

2 月14 日出席中国剧协理事会主席团第五次会议,讨论繁荣戏剧创作问
题,曹禺就挖掘创作潜力的问题作了发言。

3 月3 日至5 日出席文化部、剧协、音协、北京市文联召开的北京戏剧、
音乐创作座谈会,并就及时抓住现实题材的问题发表了意见。后以《让我们
的事业飞跃前进》为题载《剧本》第4 期。在第三天的会议上,许多团体许
多作家纷纷提出“跃进”的创作计划,而曹禺却以“十分慎重的态度计划今
年至少写出一两部剧本”。

3 月6 日参加作协书记处组织的《文学工作大跃进三十二条》讨论会,
讨论文艺工作“大跃进”问题。

3 月8 日苏联莫斯科中央运输剧院上演《雷雨》。导演柯索夫就剧本的
主题和人物提出五点看法写信给曹禺。曹禺复信,除表示祝贺外,并作了回
答。认为繁漪“是‘五四’以及所谓‘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而“周朴
园是由封建家族的子弟转化成功的资本家”。复信在《戏剧报》第9 期发表,
题为《关于〈雷雨〉在苏联上演的通信》。

3 月19 日作《如鱼得水,飞跃在“大跃进”的海洋里》,载《人民日报》。

3 月22 日《雷雨》在苏联莫斯科普希金剧院上演。导演波得罗夫。

4 月作《大跃进!为实现文学三十二条而斗争》和《我们的事业在飞跃
前进》,分别载《人民文学》第4 期、《剧本》第4 期。

6 月1 日《日出》在匈牙利裴多菲剧院上演。

夏因病在北京颐和园休养。陈毅前去探望,并同他谈心。

7 月24 日作《六亿人民警告你》,谴责美帝国主义侵占台湾。载《人民
日报》。

7 月30 日作《不退出,就消灭它》,载《中国青年报》。

8 月《雷雨》法文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9 月8 日作《侵略者,小心你的脑袋》,载《人民日报》。

9 月自编散文集《迎春集》,收1950 年至1958 年所写散文及其他杂文
等,并附后记。北京出版社出版。

10 月1 日作散文《祖国在飞奔》,载《北京日报》。

10 月与邵荃麟、周立波、刘白羽等人,参加作协组织的作家大炼钢铁活
动。

10 月作《把侵略者埋葬在我们的领海里》,载《剧本》第10 期。

10 月作《必须减低稿费和上演报酬》,载《文艺报》。

11 月与田汉、夏衍、老舍、阳翰笙、陈白尘联合发表《我们热烈拥护降
低稿酬》,载《剧本》第11 期。

12 月作《伟大的文献——阅读〈毛泽东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
老虎〉》,载《人民文学》第12 期。

1959 年

2 月28 日中国剧协举行老剧人座谈会,讨论话剧的提高和发展问题。曹
禺因病未能出席,作书面发言,题为《切忌“浅尝辄止”》。提出,必须重
视创作技巧的提高。认为对一个好的剧本要反复研究,找出“窍”来,要从
观众眼里看出什么是紧凑、简洁、震撼人心。看戏读书切忌“浅尝辄止”。


后发表于《戏剧报》第5 期。

3 月8 日与老舍等陪同周恩来、邓颖超、李先念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演出的《女店员》,并合影留念。

4 月《家》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5 月3 日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并在会上发言,题
为《提高戏剧艺术的质量》,载《人民日报》。

5 月3 日出席于中南海紫光阁召开的座谈会。此会是周恩来邀请人大代
表、政协委员中的部分文艺界代表和委员,以及在京的部分文艺工作者举行
的。

5 月《雷雨》、《日出》收入由中国剧协选编的“五四以来话剧剧本选”
丛书,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6 月再次修改《雷雨》,突出了鲁大海的反抗性。曹禺说:长期以来,
对鲁大海的处理一直是个“疙瘩”,这回算是把“疙瘩”去掉了。

6 月《雷雨》在罗马尼亚上演。

7 月11 日出席在首都举行的“蒙古日”大会,并任大会主席团委员。

8 月中旬修改后的《雷雨》,由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公演。

9 月《日出》在上海演出,由白杨扮演陈白露。

11 月7 日好友章靳以于上海逝世,曹禺不胜悲痛。

11 月1 日至17 日出席文化部、中国剧协联合召开的话剧座谈会,总结
成绩,争取更大的跃进。

11 月15 日至翌年1 月19 日为中国剧协举办的第一期话剧作者学习、创
作研究会讲课。其中部分讲稿整理为《读剧一得》,后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
的《论剧作》 (1979)一书。

12 月《日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60 年

1 月《雷雨》在苏联阿塞拜疆上演。

2 月作《漫谈〈英雄万岁〉对战争题材的处理》,载《戏剧报》第4 期。

2 月译作《柔密欧与幽丽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3 月5 日至8 日出席在京举行的话剧座谈会。

3 月9 日出席中国剧协召开的来京观摩话剧会演的剧作者和在京部分剧
作者的座谈会。

6 月18 日出席首都文艺界举行的反对美帝侵略台湾、保卫世界和平座谈
会。

7 月21 日至8 月13 日出席第三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其间,剧
协、作协等均召开了会员大会。会议选举曹禺为全国文联委员、作协理事及
书记处书记、剧协常务理事及副主席。

7 月《日出》英译本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译者巴恩斯。

8 月《明朗的天》英译本由外文出版社出版,译者张培基。

8 月与梅阡、于是之合作,由曹禺执笔的历史剧《卧薪尝胆》完成,并
开始征求意见。

9 月就《卧薪尝胆》的若干史料问题请教于沈从文。沈于16 日复一长信,
详细地介绍了战国时期吴越社会各方面的状况。


10 月1 日于曹禺五十寿辰之际,苏联艺术出版社出版他的两卷集。其中
有《雷雨》、《日出》、《北京人》、《明朗的天》,苏联《文学报》于报
道中说:“他在剧本中对旧中国的现实作了判决。”

本年《曹禺研究资料汇编》由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编辑印出,这是第一
部曹禺研究资料的结集。全书包括:曹禺年表、曹禺著译目录、研究论著目
录三个部分。

1961 年

除夕 (农历)出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举行的联欢晚会,周恩来也出席了
晚会。

2 月28 日接沈从文信。信中对《卧薪尝胆》提出了修改意见。

3 月10 日出席在北京饭店举行的《卧薪尝胆》座谈会,历史学家齐燕铭、
翦伯赞、范文澜、吴晗等人出席了会议。曹禺谈了创作感受,认为西施这个
角色很难写,很容易写成“曲线救国”,写成“美人计”。

3 月10 日接齐燕铭信,信中谈了对《卧薪尝胆》的意见。

3 月11 日《雷雨》在捷克斯洛伐克士瓦连城的耶·格·塔约夫斯基剧院
上演。

3 月12 日接陈白尘关于《卧薪尝胆》的信,其中还转达了邵茶麟对此剧
的意见。

3 月13 日参加作协召开的《卧薪尝胆》座谈会。林默涵、刘白羽、张光
年、袁水拍、张天翼、严文井、巴金、沙汀、郭小川、陈默等出席了会议,
曹禺介绍了历史学家们对此剧的意见,恳请大家再提出意见。袁水拍提出可
否将剧名改一下,在“胆”字上下功夫。后据此将剧名改为《胆剑篇》。

春去怀柔县体验生活。

4 月11 日《雷雨》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

4 月20 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邀请吴哈作有关吴越春秋时代背景的报告。

4 月沈从文为《胆剑篇》一剧所用的器物、道具,作了实物参考目录,
并注明了藏所。

6 月1 日作儿童诗《谁活在我们心当中》,载《人民日报》。

6 月1 日至28 日出席于北京新侨饭店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讨
论“文艺十条”。

6 月10 日出席中国剧协召开的关于欧阳山尊的剧作《黑奴恨》座谈会。
曹禺发言指出:最后一幕写得不大好,整个场面鞭打大多,要考虑到美感,
适当减少一些。

7 月五幕历史剧《卧薪尝胆》定名为《胆剑篇》,于《人民文学》第7、
8 期连载。

夏应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邀请,与首都一些著名作家、艺术家前往
内蒙参观访问。他为创作《王昭君》搜集资料,并学习骑马,与蒙古族儿童
摔跤等。他们的访问被拍成新闻记录片。

9 月田汉于大连看到曹禹等访问内蒙的新闻记录片,特作七律一首赠曹
禺:“一鞭大漠马如飞,青冢黄沙带笔归。为敬全国团结好,再抛心力写明
妃。”

9 月作《谈读书》,载《戏剧报》第17、18 期合刊和《剧本》第12 期。


11 月沪剧《雷雨》由上海勤艺沪剧团演出。

11 月作《杂谈文艺工作》,载《草原》第11 期。

12 月作《雪浪花》,评杨朔的散文《雪浪花》。载《文艺报》。

1962 年

1 月10 日作《多读书,读透书》,载《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