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曹禺全集(卷七) >

第60部分

曹禺全集(卷七)-第60部分

小说: 曹禺全集(卷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 月作《雪浪花》,评杨朔的散文《雪浪花》。载《文艺报》。

1962 年

1 月10 日作《多读书,读透书》,载《文汇报》。

2 月出席在紫光阁举行的在京话剧、歌剧、儿童剧剧作家座谈会。周恩
来作《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其中指出“新的迷信把
我们束缚起来了,于是我们的作家不敢写了,帽子很多,写得很少,但求无
过,不求有功。曹禺同志是有勇气的作家,是有自信心的作家,大家很尊重
他,但他写《胆剑篇》也很苦恼。他入了党,应该更大胆,但反而更胆小了。
谦虚是好事,但胆子变小了不好。入了党应该对他有好处,要求严格一些,
但写作上好像反而有了束缚。。。过去同曹禹同志在重庆谈问题的时候,他
拘束少,现在好像束缚多了,生怕这个错那个错,没有主见,没有把握。这
样就写不出好东西来。”他还认为,《胆剑篇》固然在主要方面是成功的,
但也受了某些束缚。

3 月3 日至26 日出席在广州举行的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
曹禺在会上讲了话。指出,创作剧本必须要“真知道”才行,而要达到“真
知道”的境界,就必须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体验和思索。他认为,
剧本总是有“情”有“理”的,而这并不是凭空可以得来的。离开了对生活
的观察、体验、分析是得不到的。现在的剧本之所以不动人,根源就在于缺
乏扎实的生活基础,因而就容易出现“理”胜于“情”或“情”胜于“理”
的情况。他以为有些作者习惯于抽象地推论,把“想当然”作为“当然”,
把借来的思想错认为是能生根发芽的思想。剧本被铺扬成一种干巴巴的东
西。这种状况的克服,就在于作者必须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善于向生活学习,
老老实实地学习。他的讲话经整理,以《漫谈剧作》为题,发表在《戏剧报》
第6 期。

3 月4 日中央广播电视实验剧团再次演出《北京人》,周恩来、李先念
前往观看。

5 月23 日至25 日主持中国剧协召开的话剧、歌剧、戏曲工作者座谈会,
庆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

7 月作《语言学习杂感》,载《红旗》第14 期。

8 月13 日与田汉、欧阳予倩、周信芳联名致电,祝贺西安“易俗社”成
立五十周年。

8 月去北戴河度夏,并开始写《王昭君》。

9 月21 日与丁西林、王昆仑等65 人组成欧阳予倩治丧委员会。

9 月24 日参加在首都剧场举行的公祭欧阳予倩仪式。

10 月25 日主持召开空政文工团演出的话剧《年轻的鹰》座谈会。

10 月《胆剑篇》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1 月6 日与田汉、周信芳联名致函古巴戏剧家协会,坚决支持古巴人民
反对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斗争。

11 月28 日与李超、欧阳山尊等出席中国剧协座谈会,欢迎阿尔巴尼亚
著名演员苏·比塔尔。


12 月28 日与郭沫若、老舍、丁西林等,参加在政协礼堂举行的老作家
与各地来京学习的青年剧作者新年联欢座谈会。

1963 年

2 月22 日至27 日出席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选
举曹禺为市文联副主席。会议还决定成立剧协北京分会筹委会,曹禺为筹委
会主席。

6 月3 日会见阿根廷剧作家奥古斯丁·库塞尼和夫人。

6 月12 日与田汉、阳翰笙等人联名打电报吊唁日本著名演员市川猿之助
逝世。

6 月30 作《革命的脊梁》,载《人民日报》。

7 月1 日《雷雨》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那拉人民剧院演出。

8 月与老舍同去北戴河消夏。老舍作诗一首赠,题为《赠曹禺》:“窗
默对秦皇岛,碧海青天雪浪花。潮去潮来人不老,昂首阔步作诗。”

9 月至12 月初中国剧协举办的第二期剧作者创作研究会在京举行。曹禺
前去指导和帮助。

11 月接董必武赠诗,题为《读五律一首》:“辉煌《胆剑篇》,
剧表越名贤。苦成劳塑造,勾践任流传。智勇西施具,筹谋范蠢先。铁犁初
引用,生聚计周全。”

11 月26 日会见并宴请苏联戏剧家弗·尼·普罗科菲耶夫。

12 月19 日至27 日出席中国剧协第四届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

1964 年

1 月21 日作《拉紧绞索》,载《人民日报》。

2 月作《赞〈激流勇进〉》,载《戏剧报》。

2 月22、25 日出席中国剧协、北京剧协筹委会举行的座谈会。赞扬《龙
江颂》、《激流勇进》是两出好戏。

3 月作《两出好话剧——推荐〈龙江颂〉和〈激流勇进〉》,载《剧本》
第3 期。

3 月31 日出席文化部举行的1963 年以来优秀话剧授奖大会。是日晚,
周恩来、陈毅接见了获奖剧作家和演出团体的代表。曹禺、茅盾、夏衍亦在
座。

4 月1 日作《迎接百花齐放的季节》,祝贺1963 年优秀话剧授奖大会的
召开。载《北京日报》。

4 月3、7 日与田汉、老舍等出席首都戏剧界座谈会,就《小足球队员》
和《第一与第二》两剧的演出展开讨论,并祝贺演出的成

6 月5 日至7 月31 日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

8 月7 日参加首都人民示威游行,抗议美国轰炸越南。

10 月1 日作《更高地举起文化革命的红旗》,载《北京日报》。

12 月21 日作为湖北省代表,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1965 年


3 月作《文化革命的新风气》一文,载《戏剧报》第3 期。

4 月以拢泽修为团长的日本话剧团到京,曹禺和廖承志、赵朴初等前去
车站迎接,随后和大家并肩示威游行,抗议美国侵略越南和日韩举行会谈。

4 月22 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欢迎日本话剧界战友》一文。

5 月6 日、11 日先后陪同周恩来、朱德观看日本话剧团的演出,并接见
了团长、编剧等人。

5 月作《越南人民必胜》文章,载《人民文学》第5 期。

8 月30 日参加中日青年联欢。与日本青年代表团部分成员见面,并与戏
剧工作者交流了戏剧活动情况。

12 月13 日作散文《一心一意为革命——读王杰同志日记》,载《戏剧
报》第11 期。

1966 年

7 月陪同亚非作家会议代表在武汉观看毛泽东畅游长江。

12 月在江青等策划的抓“彭、罗、陆、杨”的行动中红卫兵将曹禺也抓
到中央音乐学院礼堂,经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才放了他。

1967 年

1 月曹禺被造反派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反动权威、黑线人物关进“牛棚”,
进行审查。

7 月林彪、“四人帮”揪斗“彭、罗、陆、杨”,曹禺陪斗。

1968 年

本年起在残酷折磨下,病情严重,住院救治。

1971 年

本年驹田信二编译的《郁达夫·曹禺集》由日本河出书房出版。

1972 年

本年造反派责令曹禺在北京人艺看传达室,外国报纸报道了,“中国的
莎士比亚在给剧团作看大门的工作”的消息。后因考虑影响,又让他到史家
胡同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宿舍看传达室,打扫卫生。

1973 年

本年夫人方瑞目睹曹禺受到“四人帮”的迫害,深受打击,病逝。曹禺
为失去真正了解自己的伴侣万分悲痛。

9 月周恩来同志得知曹禺身患疾病,思想负担沉重,精神痛苦,遂派张


颖同志去看望他,给他安排点社会工作。曹禺感动地写信给周总理,表示要
将有生之年献给人民。曹禺被安排在北京话剧团工作。

1975 年

1 月5 日至17 日参加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备会和第一次会议。

春香港市政局主办“曹禺戏剧节”,演出了“《北京人》、《蜕变》、
《胆剑篇》三剧及李援华编写的话剧《曹禺与中国》。参加这次演出的业余
剧社有二十四个。

1976 年

1 月毛泽东词二首《鸟儿问答》、《重上井冈山》发表,曹禺作诗一首
《我们要歌唱——敬读毛主席词二首》,载《北京文艺》第2 期。

1 月8 日周恩来逝世,曹禺不胜悲痛。15 日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周
恩来追悼大会。

4 月初在“四五”运动中,曹禺的孩子们到天安门广场写诗当众朗读,
并将在广场抄到的诗词念给他听,曹禺十分兴奋。

9 月25 日作《永远铭记毛主席的教导》,沉痛哀悼毛泽东逝世。载《人
民戏剧》第5 期。

1977 年

1 月作散文《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鞭策》,纪念周恩来同志逝世一周年,
载《人民戏剧》第1 期。

同月《原野》由日本学者饭家容译成日文,载《季节》第4 期。

2 月作散文《我们心中的周总理》,收入北师大编《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之四。

同月诗作《胜利的奠基》、 (又名《难忘的一九七六》),分别载《人
民文学》第2 期,《北京文艺》第2 期。

3 月1 日出席《人民戏剧》编辑部为纪念“双百”方针发表二十周年举
行的戏剧工作者座谈会,并发言。

9 月17 日作散文《寄给远方的同志》,载《北京日报》。该文以寄语边
疆和老革命根据地的同志的形式,记叙了毛主席纪念堂的建成。

10 月12 日作剧评《“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赞京剧〈逼上梁山〉》。
批判“四人帮”鼓吹江青领导京剧革命“开创了无产阶级文艺的新纪元”的
谬论。载《人民日报》。

10 月参加在京召开的自然科学学科规划会议,会议期间,访问了许多老
科学家,搜集素材,准备写一部反映老科学家与“四人帮”作斗争的话剧。

11 月15 日作散文《攻关的人们》,载《人民日报》,文章赞扬了老科
学家的攻关精神。

11 月26 日作散文《走向春天》,载《北京日报》。

11 月28 日出席《人民戏剧》编辑部召开的批判“黑线专政”

论座谈会,并作了题为《“黑线专政”论抹煞不了毛主席、周总理的丰


功伟绩》的发言。载《人民戏剧》第12 期。

12 月4 日为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的《曹禺选集》作《后记》。

12 月7 日出席《光明日报》编辑部召开的座谈会,并发言:《不容抹煞
的十七年》。

12 月17 日散文《迎接霞光灿烂的文艺春天》发表于《北京日报》。

12 月19 日出席《人民戏剧》编辑部主办的戏剧工作者学习《毛主席给
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座谈会。

1978 年

2 月作《重看〈龙须沟〉》,载《人民戏剧》第2、3 期合刊。

2 月26 日作为北京市的全国人民代表,出席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
一次会议,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3 月21 日作《纪念易卜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载《人民日报》。

3 月作散文《一位教师的家信》,载《人民教育》第3 期;《献给周总
理八十诞辰》,载《北京文艺》第3 期。

3 月去医院看望病中的郭沫若。

4 月初主持由《人民戏剧》编辑部召开的座谈会,讨论话剧《丹心谱》。

4 月6 日经北京市委决定,北京市话剧团恢复“文革”前的名称:北京
人民艺术剧院,曹禺任院长。

4 月13 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