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犹太人之谜 >

第68部分

犹太人之谜-第68部分

小说: 犹太人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的紧迫使达扬无暇过多考虑,对于不拘于形式的达扬来说,既然可以从其
他部队挖战士,那么为什么不能“借”军事装备呢?他怂恿他的士兵去偷民
用吉普车,开回基地后,立即刷上颜色挂上军用牌照。在战争年代,这是最
为简便的办法。这种行为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他的士兵在特拉维夫的一家
饭店偷一辆外国记者的吉普车时被当场抓获。此外,第89 突击营在管理上也
完全是达扬式的。达扬把以前英国教官的思想带进了突击营:没有军衔徽章,
没有人行军礼,军服是本国做的,五花八门,达扬自己就带头穿着凉鞋和开
扣汗衫。当正规的副营长努力按照军队的一般惯例为该营制定一套规章制度
时,达扬不仅对之进行了无情的嘲笑,而且还带头破坏部队的纪律。

□“大出风头”和“跟我来”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本一古里安为了削弱哈加纳帕尔马契成员控制
国防军领导权的势力,将34 岁的达扬提升为少将和南方军区的司令。尽管达
扬也曾是帕尔马契的成员,但本一古里安对他的才能很欣赏。

1950 年到1951 年期间,是以色列的大发展时期,达扬除了率领他的部
队参加了帮助安置源源不断的犹太移民的活动外,还参加了总参谋部举办的
营级干部培训班,从而揭开了以国防军正规化建设的序幕。达扬即使在训练
班也让人感到吃惊和与众不同。首先他对下级训练上级毫不介意,不仅认真
学完了半年的训练课程,而且还自修了通常二年才能完成的法律课程。认真
刻苦只是达扬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他与众不同的主要是他的反传统观念,
他嘲笑纸上谈兵的理论,主张灵活机动的进攻和防守。两次大规模的军事演
习都被他搅得一塌糊涂,他根本没有按预定的时间进入预定的地点,而是发
动突然袭击,并根据实际需要进攻“敌人”。达扬的“偷袭”战术引起了许
多人的不满和指责。此外,达扬还带头违犯纪律。 1952 年以色列国防军总
参谋部开展交通安全运动,总参谋长指示宪兵,凡时速超过70 公里者,无论
军衔高低,一律严惩,有一天,达扬因时速达到120 公里而被押上军事法庭。
宪兵说:“阁下,你注意到你的时速了吗?”

达扬回答说:“呀,可能是因为我一只眼睛的缘故吧,究竟看哪里好呢?
是看速度表,还是看道路?”

总参谋长听说此事后,只好说:”既然这样,那就允许他吧。”相反,


此后在英国高级军官学校的3 个月学习期间,他却更加认真,没有出过一次
风头。

1952 年12 月,达扬离开军区,到总参谋部担任了作战部长。达扬的高
升引起了许多人的议论,甚至连本—古里安对自己的选择也缺乏自信,然而,
达扬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一切。

达扬上任之初,为了打破以军内流行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深入部队
基层,密切联系实际,将主要精力用于军队的整顿。为密切官兵关系,他自
己亲自带头到只有中校以下军官才使用的机关食堂吃饭。一次在炮兵部队视
察时,途中遇到一片桔子林,他下车越过栅栏摘了许多桔子,与卫兵一起吃。
到达基地后还剩下两个,仪仗队举行欢迎仪式,一名上士向他举手敬礼,他
随手将两个桔子扔给了那个上士,口中喊着:“接着!”达扬从来都是不拘
小节,他关心的是军队的战斗力,他深知以色列不是可以讲排场的国家,它
处在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之中,弹丸之国必须建立一支能打善战的军队,否则
国家就很难生存,而要想能打善战,就不能被形式主义所累。就这样,达扬
依靠自己独特的工作作风,证明了他自己的存在,也使全军知道达扬少将与
其他将军截然不同。

此外,达扬还主张以色列军队的每一个士兵都应随时准备打仗。他从不
原谅失败的官兵,他不愿意找任何借口来解释失败的原因。在他看来,没有
不可能的事,只有不可能做到的人,他还对撤退的条件作了规定,即至少在
部队伤亡一半的情况下才能考虑后撤,他认为,失利的作战几乎都是由于指
挥官远离战场而导致的,因此他更加强调指挥官的作用,他说:“指挥官不
是部队中最宝贵的人物,不需要特别保护。”“对部队来说,最重要的是其
目标敌人。统帅部队不是依靠空洞的说教或传递情报,而是要靠身先士卒的
模范带头作用,应该是‘跟我来’,而不是‘给我上’”。自达扬以后,“跟
我来”就成了以色列国防军干部的口头语,在此后的每次战争中,以军军官
的伤亡率都相当高,或许也是因为这一原因。

由于达扬的好斗精神和强烈的危机意识以及锋芒毕露的个性,正好代表
了当时大多数的以色列人的心愿,因此达扬在军队的前途更加光明。 1953 
年12 月6 日,本—古里安终于力排众议,任命38 岁的达扬担任了以色列国
防军总参谋长。

达扬上任后,为了使军队的作风来一个根本转变,他首先取消了总参谋
长侍从参谋的职务,把侍从参谋的房间改作自己的房间,而把那间宽大、陈
设精美的原总参谋长办公室改成会议室。他认为对一个人口很少,装备很差,
同时还面对着众多敌人威胁的国家来说,总参谋长不应该是一个独断专行、
高高在上的国王般的存在,而应该接近和爱护士兵,只有这样,每一个士兵
才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同强大的敌人英勇搏斗。因此,达扬常常去战地视察
部队,穿上士兵的劳动服同士兵一起滚一身泥土。他最讨厌官僚作风,从来
不喜欢逐级上报的材料。

之后,达扬还大幅度裁减了军队人员,用节省下来的经费购买先进的武
器装备并制订了军官年轻化的退役制度。这一方案的实行,使以色列军队成
了一支世界上最年轻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敢冲敢打,几乎战无不胜。由于军
官任职时间都不长,给年轻的士兵无限的机会,使他们相信只要英勇作战,
不怕牺牲,就有升迁的希望。同时年轻军官的退役又对后备役建设起了很大
作用,战时后备役动员起来之后,所有的军人都十分年轻,使后备役人员毫


不逊色于正规军队,真正体现了全民皆兵的思想。

达扬采取的另一项措施是,实行选送军官上大学的制度。达扬认为锤炼
一支军队不能只停留在言谈上,军官们也不能只倚仗勇敢精神和高尚的道德
来领导,他们还必须接受优良的教育,具有全面才智。据此,他建立了选送
军官上大学的制度,由部队承担学费,每个军官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不加
限制。这些措施,使军官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军官的素质在现代战
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支有文化的军队胜过一支由文盲组织起来的军队
10 倍,这也是以色列军队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原因之一。后来,在中东战争中
埃及人同以色列交换战俘时,经常借口以军士兵都是大学生,而埃及士兵都
是文盲,而要求以1 名以军士兵交换10 名埃及士兵。

以军的强大和正规化,和达扬的这些贡献是截然分不开的。

□想别人不敢想和做别人不敢做
就在达扬任总参谋长期间,中东的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除了约
旦、叙利亚、黎巴嫩的政府被推翻外,埃及也发生了“七月革命”,号称“埃
及雄狮”的纳赛尔上台执政。纳赛尔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民主主义政策,
因而使埃以关系急剧恶化。此外,纳赛尔还大力支持以色列入痛恨的巴勒斯
坦游击队,并通过捷克斯洛伐克向苏联购买了许多武器,同苏联的军火交易,
激起了美英的愤怒,于是美英两国愤然撤回对埃及的援助。之后,纳赛尔又
宣布苏伊土运河国有化,这更激起了英、法两国的愤怒,他们扬言要对埃及
实行武力制裁。

与此同时,达扬感到“拉翁事件”严重损害了以国防军的形象,因此他
极力敦促本—古里安实施“黑箭”行动,为被埃及人绞死的两名间谍报仇。
“黑箭”行动使中东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埃以两国的军事冲突日益升级。此
后,埃及同捷克的军火交易被曝光后,震动了整个西方,阿拉伯与以色列对
此反应的反差十分强烈:一方面,欣喜若狂的浪潮席卷阿拉伯世界,纳赛尔
严然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斗士,成为千百万人的偶像,他们希望他能在多年忍
受帝国主义列强造成的屈辱之后为他们恢复昔日的荣誉;另一方面,在以色
列,引起了许多人的担心和忧虑,突然之间,以色列被阿拉伯国家摧毁的危
险变得十分现实了。在一个自发的自愿捐献品展览会上,数以万计的市民捐
出钱财珠宝以及各种贵重物品给国防基金会购买军火。一批批的函件和使者
被派到西方国家的首都,要求提供军火,以恢复埃以之间的平衡。

战争势所难免。巨大的战争阴影突然笼罩了整个以色列,也笼罩在以色
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达扬的心头。一直对报复政策充满信心,并将全部注意力
投入到对埃及的报复性攻击的达扬,无暇考虑这种政策的后果,现在在巨大
的战争威胁面前他突然清醒过来,他感到报复政策远不能给以色列带来他所
期冀的和平。要在一场巨大的战争中获得胜利,以色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与阿拉伯人在同一块土地上相处,是要将其全部杀死,还是每隔几年就进行
一场战争?有必要将每个阿拉伯人都视作恐怖分子吗?他开始怀疑报复性的
做法是否有价值,一报还一报,怨怨相报,无终无始,这永远都不会给以色
列带来和平。然而,通过谈判寻求和平的途径在当时既行不通,又不符合达
扬的性格。由于两个民族几乎是宿命性的世仇,达扬对不通过战争就能解决
问题一点都不抱希望。他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是,以色列不是憎


恨阿拉伯人,也不应该憎恨,但作为犹太人别无选择。达扬还是选择了战争。
他主张对埃及发起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通过大规模的战争,掠取大量的阿
拉伯国家的土地,在此基础上,与阿拉伯人进行谈判,以土地换取和平。以
上地换和平的思想成为后来以色列主导的战略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以色列通过几次战争掠取了大片阿拉伯土地,从而作为和谈的砝码,这也算
是达扬对以色列国家生存的一大贡献。

而这一思想的前提是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因为出身于突击队的达扬认
为,军队不是用来防御的,而是用来进攻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御。第89 突击
营、 101202、以色列国防军都是前进、进攻、征服的同义语,达扬要让阿
拉伯人了解以色列军队的性质。然而,进攻就要冒被指责为侵略者的危险,
因此达扬每一次提出他的进攻计划,都在内阁中被否决。错过几次机会后,
达扬开始有些急躁,因为一旦让阿拉伯人抢先行动,虽然会赢得国际社会的
同情,但由于以色列的领土缺乏纵深,边境地形平坦,而且四面都处在阿拉
伯人的包围和炮火射程之内,国家很有被拦腰斩断的可能。但本—古里安坚
信,好机会不会只有一次,事实上,新的机会在纳赛尔宣布苏伊土运河国有
化的同时就出现在达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