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犹太人之谜 >

第69部分

犹太人之谜-第69部分

小说: 犹太人之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好机会不会只有一次,事实上,新的机会在纳赛尔宣布苏伊土运河国有
化的同时就出现在达扬面前。因为,英、法咽不下纳赛尔这口气,但由于机
动兵力不足,他们只好向埃及的敌人以色列求援。这样,英、法、以三国采
取一次共同行动就成为可能,这是达扬求之不得的事。

于是,达扬就竭力怂恿本—古里安同英、法进行谈判。在谈判中,达扬
以自己的自信、谋略和胆识,首先征服了法国人。但是,没有英国人参加,
以色列可能面临严重的危险。为此“老头子”本—古里安仍有顾虑。为了增
加总理的信心,他说:“我向您保证,我们在战斗中伤亡最多不会超过250
人。”这是典型的达扬式的自信。“真的?你怎么知道?”总理反问道。

“我了解以色列的军队,我了解埃及军队,我熟悉地形,我知道我们正
在计划的这场战争的特点与性质,你不必担心。”达扬仍旧信心十足地回答。

“记住,你向我作过保证。”总理说。

后来有人问达扬:“你怎么敢冒险作出这样的预测?”

达扬说:“你听着,我根本没有把握。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
们赢得战争,我对以色列损失所作的预测就会被忘记,如果我们输掉,我的
预测就更没有关系了。但是它可以使本—古里安改变主意。”事实上,总理
和内阁已经通过了代号为“卡代什行动”的快速夺取西奈半岛的战役计划,
以色列的战争机器终于在达扬的驱使下开动起来,达扬衷心期盼的入侵埃及
的战争即将爆发。

在和英、法就作战细节的最后一轮谈判中,英国执意要求以色列首先挑
起战争,然后英、法以之为借口进行干预。对此,本—古里安大为光火,他
不愿冒着被世界谴责以色列为侵略者的风险,为英、法火中取栗。因此,谈
判即将破裂。

达扬确实足智多谋,最后他提出了一个意在弥合双方意见的折衷方案。
他提议由以色列在运河附近实施一次有限的行动一例如一次伞兵空降。以色
列将公开宣布这一行动,对此英法政府应立即呼吁以色列和埃及把军队撤离
运河区以保护水道发挥作用。埃及人无疑将拒绝这一要求,这时,英法应立
即开始向埃及机场发动进攻。达扬认为,伞兵营在西奈的降落和装甲旅对边
境据点的进攻将使埃及人以为这是一次大规模报复袭击,不是倾尽全力的战
争。这样做既掩护了以色列的作战意图从而减少埃及空袭轰炸以色列居民中


心的危险,又满足了英国人有关“借口”的要求。

1956 年10 月23 日晚,英国人接受了达扬的方案。但“老人”本—古里
安仍不放心,他问达扬:“我们只有6 天时间,这期间能够达到目的吗?”
总理说的目的是指控制蒂朗海峡,打破埃及封锁。接着,他向达扬解释6 天
的原因:“在战争发起的前两天,是埃及作出反应的时间,两天一过美苏就
会干预,召开联合国安理会到作出停战决议,也需要两天时间,如果仍未停
战,联合国就会再次开会,通过更强硬的决议,这仍需要两天时间,到那时
无论如何必须停战。”事实上,达扬用辉煌的战绩回答了总理的问题。

1965 年10 月29 日下午4 时20 分,第二次中东战争终于爆发。达扬以
出奇不意的一个伞兵营深入敌人腹地开始,在短短的6 天内很轻松地以3 万
人的兵力打败了8 万多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的军队,将以色列的领土扩大了
近3 倍!

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达扬以超凡的谋略和胆识一下子轰动了
世界。

□风流韵事和千呼万唤始出来
“六日”战争后,达扬已经42 岁,已超过了他自己所规定的军人复员年
龄两年,于是他决定退役。作为“六日”战争的英雄,他很想能够从政,但
大选两年后才进行,因而他未定利用这两年时间上大学,但他并没有专心于
学业,而是又干了一件轰动整个以色列的风流韵事。

1958 年初,在特拉维夫大学,他偶遇少年时期的好友多夫的妻子哈达
莎,达扬被哈达莎的魅力迷住了。恰好这时哈达莎与多夫的婚姻关系开始恶
化,不久二人便离婚了。这正好使达扬乘虚而入,哈达莎架不住达扬凌厉的
攻势,终于成了达扬的猎物。

达扬与哈达莎的关系使他与后来的妻子拉赫尔的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
曾经有一次拉赫尔离开达扬宿舍刚10 分钟,哈达莎就来了,使达扬虚惊一
场。后来拉赫尔还是知道了这件事情,她生气地对达扬说:“好,我走。”
达扬哭了,拉赫尔也哭了。达扬与拉赫尔的关系更真诚,而与哈达莎的关系
则像逢场作戏。后来哈达莎说:“达扬与我发生关系纯粹是为了报复。少年
时代,我的丈夫比达扬强,很受女孩子们的青睐,因此达扬很嫉妒他。现在
达扬似乎正是通过与我发生性关系来报复少年时的不公平。”

这桩婚外恋不久便被新闻界捅了出去,引起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其实,
早在哈达莎还未同多夫离婚时,多夫得知哈达莎与达扬的私通关系时,就发
誓要杀死达扬并先后给达扬的妻子和本—古里安总理写信,说:“达扬是伪
君子,总理不应该重用他。”达扬的妻子几乎没有什么反应,因为她已对这
种事习以为常了。本—古里安不仅没有责怪达扬,而且还保护他。他给多夫
回信说:“作为军事指挥官的达扬为以色列人作的是如此之多,我不能不告
诉你,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们不可能对每个人的私生活进行审查,并由此
确定他在社会上的权力与地位。”他甚至明确地对多夫说,达扬不是伪君子。

不过,达扬后来同哈达莎的关系也没有维持多久,因为在以色列一个部
长是不允许有婚外恋的。而且哈达莎对达扬每次来了以后机械的喝咖啡、吃
饭、上床、分手也厌倦了,再说达扬还要把许多时间分摊给妻子拉赫尔和别
的女人,哈达莎岂能心甘情愿地做达扬的一个小情人。


为了能够愉快地分手,哈达莎决定写一本有关她和达扬的书。完稿后,
她首先征求达扬的意见,达扬认为她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没有理由不让出版,
但是他有一个请求:“关于我,你愿意怎么写都行,但千万别把总理牵涉进
来。”之后,二人友好地分手。不久,达扬开始了其政治生涯,先后出任政
府农业部长、拉菲党议员和议会议员等职。

议员的生涯很清闲,又很平淡,因而达扬简直寂寞难耐。因为达扬几乎
是一个为战争而生活的人,他认为战争是生活中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他多么
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军营当兵。 60 年代,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战争正打得热
火朝天,那就是越南。于是,达扬决定去越南前线考察,尽管遭到了许多人
的抗议示威。越南之行达扬收获颇多,对现代战争的进行和新式武器的使用
有了许多认识。美国的许多将军对达扬崇拜之至,怀特中将说:“达扬不在
我们这边作战,实在是一大憾事。”回国后,他辞去了公职,并加强了对政
府的批评,他不甘心充当一个无为的政客,一个战士是为战争而生活的,只
有战争才会改变他的命运。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为达扬的生活又平添一段
传奇故事。

当时的以色列总理艾希科尔是一个出了名的优柔寡断的人,他只习惯于
接二连三的开会,但不习惯于决策。有一次,有人问他:“你要点茶还是要
点咖啡?”他想了想,然后回答:“半杯茶,半杯咖啡。”

其实,早在1967 年5 月14 日前,当达扬得知埃及增兵西奈、局势紧张
的消息后,他就寝食不宁、坐立不安了。他认为:“在自己的国家即将卷入
这场冲突中,我怎么能置身事外呢?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即使当一名士兵也
参加战斗,而不愿在耶路撒冷的议会里或其他什么咖啡馆里闲荡。”达扬对
自己被排斥在战争之外无比沮丧,因此他决定亲自去前线看一下。

临行前夕,对艾希科尔不满的总参谋长拉宾在征求本—古里安的意见时
碰了一鼻子灰后六神无主地再一次向达扬请教。两人进行了推心置腹的彻夜
长谈。达扬毫不掩饰地指出,他怀疑现任内阁处理危机的能力。一旦纳赛尔
封锁蒂朗海峡,以色列就别无选择。

形势的变化正如达扬所预料的一样。当天晚上,埃及就封锁了蒂朗海峡。
次日上午,还未等达扬到达视察地,就被通知参加紧急会议。达扬作为反对
党一拉菲党的国会代表发了言,他根本就不同意外交部长阿巴·埃班提出的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案。他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同意美国提出的等
待48 小时的建议。假如美国准备使用它的力量来保证以色列的通航自由,我
将十分高兴。但是我不认为美国会这样为我们代劳。因此,在期限结束的时
候,我是指48 小时而不是49 小时我们就应该向埃及发动军事进攻,摧毁它
的几百辆坦克和上百架飞机,力争在两三天内取得胜利,要使埃及军队蒙受
巨大损失。”但总理等人不同意达扬的激进观点,会议没有作出要对埃及采
取大规模军事行动的决定。

会后,达扬非常失望,然后亲自到前线视察。南方前线的指挥官们大都
是达扬的老部下,他们对这位闻名遐迩的“独眼将军”毕恭毕敬。军区参谋
长向达扬详细介绍了埃以双方的兵力部署和以军的战斗计划。达扬没有发表
任何意见。他还要亲自到埃及人经常打炮的前沿去了解情况。当晚,达扬同
南方军区司令加维什见了面,加维什向他汇报了上午总参谋部开会的情况,
会议通过了一个旨在使以色列的伤亡降低到最小程度,但同时又能给埃及一
定压力,以迫使其解除封锁的局部战争计划,达扬认为这个计划是不可行的,


他激动地说:“这场战争的目的是要和纳赛尔进行一场武装对抗。而纳赛尔
关闭蒂朗海峡的真正意图并不简单的在于封锁本身,而在于他企图证明以色
列人是软弱的。所以,我们要用战争回答纳赛尔的挑衅,摧毁埃及大量的军
事力量。”他摘下眼镜,用手绢擦了擦那只因经常熬夜而布满血丝的独眼,
坚定地说:“只夺取加沙地带的作战计划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

随着达扬到了一个又一个基地,他越来越肯定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同时,
达扬的威名给阵地上恐惧的士兵们带去巨大的鼓舞和信心。

24 日,达扬找到当地的军需官,领到了一套没有军衔标志的士兵服、一
双皮靴和一支左轮手枪,他准备以一名普通士兵的身份参加战斗。次日,他
托人交给总理一张便条,要求“正式服现役”和希望得到“能对战争有所帮
助的具体任务”。与此同时,总参谋长拉宾在巨大的战争压力下突然病倒,
卧床不起。

25 日,对政府不信任的公众舆论反响越来越强烈,有的报纸甚至公开刊
登了请愿书,要求更换内阁。但是,软弱的总理艾希科尔仍然寄希望于美国
的保护和调停,即使是希望完全破灭了,内阁仍下不了战争的决心,几经内
阁会议,所有进攻计划都被束之高搁。28 日晚,艾希科尔发表了广播讲话,
宣布以色列政府将通过外交路线解除危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