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国名著诞生记 >

第32部分

中国名著诞生记-第32部分

小说: 中国名著诞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变革中的面貌,虽然你给了充分的评价:“对
时代洪流中重大题材的及时把握和反映,历史感与现实感的统一(时间跨度
几达半个世纪,而主要情节线的发展几乎与现实生活同步,花园街五号成为
把现实和历史联结在一起的纽带)”,但是,我觉得充分反映党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突飞猛进的局面,磅礴的锐不可挡的改革趋势,以及亿万人民如大
旱之望云霓的希望祖国富强的决心和信念,还是不很够的。尽管有限的画面,
有限的人物,在表现宏伟的气势上受到约束,但是文学作为社会主活的一面
镜子,应该把生活描绘得更瑰丽多彩一些。

长篇小说反映当代生活,是有许多难处。

而把着眼点放到正在进行的改革潮流上,恐怕难度就更大一些。但是,
文学总不能只是风花雪月,它可能,也应该对社会生活起到作用,嘟怕是些
微的助益呢!因此,为立志改革的斗士们唱一支赞歌,使更多的人来关心、
支持这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改革,是我提起笔来写《花园街五号》的原动
力。

写改革,写现实生活,写当代变化的作品越来越多了,出现方兴未艾的
形势。不知你读了贤亮的《男人的风格》没有?我最近刚刚读完,很受启发,
获益颇多。

拉拉扯扯写得不短了,就此打住。并祝撰安!

国文
一九八三年十月六日


蒋子龙

(1941——)


笔名田重。河北沧县人。中共党员。初中毕业后曾在工厂学徒。一九六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战士,天津重型机器厂工人,锻压车间党总
支副书记,作协天津分会主席。是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一九六四年开始发
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蛇神》、《子午流注》等。其《乔厂长上任记》、
《一个工厂秘书日记》、《拜年》分获一九七九年、一九八○年、一九八二
年全国短篇小说奖;《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分获一九八○年、一
九八二年全国中篇小说奖。
搜寻脑海里的“档案馆”——《乔厂长上任记》诞生记

我曾给自己立过一条规矩:只写小说、散文之类的作品,不写评论文章,
更不写谈体会、介绍经验教训一类的文字。因为我是个靠自己摸索着学习创
作的业余作者,没有系统地学过文艺理论,习作也不多,写不了这类题目。
但我又是个重感情、意志不很坚定的人,架不注人家三句好话。不管哪个刊
物的编辑向我约稿,我那根业余作者的神经都有点发热,很感动,甚至是受
宠若惊。因此,人家要什么,我就答应什么。自己订的规矩还没坚持两年,
自己就把它打破了。好在这篇东西既不是介绍经验,也不是谈体会(我也没
有什么经验体会可谈),而是一篇写作《乔厂长上任记》的流水帐。

《乔厂长上任记》是“逼”出来的。是被生活“逼”出来的,是被一个
普通的中国人对“四化”的责任感“逼”出来的;当然也有一点是被编辑约
稿的诚心“逼”出来的(感动有时也是能转化成一种逼迫人的力量的)。

今年四月,我因割痔疮住进了医院,手术后的痛苦期尚未过去,两个编
辑顶着雨到医院来看我,使我非常感动:其中《人民文学》的一位编辑还当
面向我约稿,而且要求写反映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题材。我已经有两年多没有
拿笔,肚子里存了不少东西,都是工厂的现实问题。当时我就向编辑说了几
件事,我说:写反映“四化”的题材可以,但很难写出鼓乐升平的东西。编
辑也表示:你写那种脱离现实、粉饰太平的东西我们也不用,你就写实现“四
化”的阻力,要写出怎样克服这种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把编辑送走以后,我却躺不住,也坐不住了,这不是因为伤口疼,而是
进入了构思的痛苦期。一会儿起来,一会儿躺下。我住的这间病房里有九个
病号,其中两个是危急病人,经常要抢救。轻病号则有的听半导体广播,有
的哼小曲。再加医生、护士时进时出,一会儿换药,一会儿打针。我实在不
能在这种环境里开始写作,就像犯了神经病成天愁眉苦脸,寡言少语。病友
们以为我的伤口发炎了,其实我精神上的痛苦已经压倒了伤口的疼痛。过了
几天,一位工人作者又给我带来一个新消息,有的人说:“像蒋子龙那样的
人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这又给我鼓了一把劲,我没等到伤口长好,就提
前出院了。回到家用了一天多的时间,把几个人物的线条在脑子里理了理,
再用了四天的时间就把初稿拉出来了。拉出初稿后心里却犯嘀咕,写历史题
材,干预古代人的生活,保险;“伤痕文学”揭露的是“四人帮”得势的时
候,干预那几年的生活,也没有问题;可是,这篇稿子是干预眼皮子底下的


生活,行吗?肯定要触动一些人的神经,至少冀申们会跳出来反对。还是少
写局长、厂长们,写写普通工人保险一些。想到这些,我就把稿子扔在一边,
写另一篇反映工人生活的小说去了。

感激《北京文艺》的两位编辑到家里来看我,我把《乔厂长上任记》的
第一节给他们念了一遍,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支持。这增添了我对“四化”
的责任感,也增添了我斗争的勇气,我就花了一个星期把稿子抄清,给《人
民文学》寄去了。

下面谈谈在那个构思的“精神痛苦期”小说中的那几个人物是怎么跳到
脑子里来的。写到这儿、我必须还得发表一个声明。业余作者有一个很大的
难处,就是他的小说发表以后,总有人来跟小说里的人物对号。奇怪的是,
这些人总是跟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对号,而不和正面人物对号。这种自动来对
号的人,如果是作者的下级,还好解释;如果是同级就不大好办了;如果是
上级那就了不得了。业余作者有个固走的工作单位,不像专业作家那么超脱。
很容易因为一篇小说得罪人、惹麻烦,甚至穿小鞋,连涨工资、分房子的份
都没了。因此,在谈到小说素材的来源、人物模特儿时,一律用“某某厂”
或“某某人”,恕我不能实话实说。

首先到我脑子里来报到的是冀申。

我认识一位十一级干部,文化大革命以前他混得不错(恕我大不恭地用
了这个“混”字)。文化大革命中一派批他,一派保他,批他的是多数派,
保他的是少数派。他对批判想不通,可是亮相却亮到批他的那一边去,于是
他立刻被结合起用,开始吃香了。他官复原职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把上山下
乡的孩子全部弄回城里。这几个孩子中学毕业时,他曾为了表示自己的积极
性,把孩子都赶下农村。他说:“我要是倒了台,你们留在城里也没有好处;
我要不倒台,你们还愁回不了城吗?”多有远见!“四人帮”倒台了,这位
干部不但丝毫没受影响,反而更吃香了。

某厂一位革委会主任,在一九七七年底搞了一场大会战,突击完成了任
务,事迹登了报,工人得到很多奖金,他也高升了。可是,一九七八年这个
厂可苦了!整个第一季度,他们干的就是把去年突击完成的产品全部拆开,
重新装配,有的还要重新加工。整个季度他们没有出一台新产品。

某位十九级干部,在于校时当“鬼”队队长,对一位老干部额外照顾了
一下,以后这个老干部复职时,立刻提拔他当了一个千人以上大厂的党委书
记。

还有种种现象:某些老干部想上哪儿去就准能去得成。某些单位一开会
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正副厂长足有一打以上。抓生产的副长厂,按理说应该坐
第一副厂长的位子,却变成了第十副厂长、第十三副厂长。哪一个单位大概
都有一两个只会做官不会做事的干部,搞起事业来劲头不足,办法不多,搞
起自己的事情来,却劲头十足,神通大得很。他们办公事老是说研究研究,
办私事却敢拍板,敢做主。这些人织成了一个庞大的蜘蛛网。这个网的线是
用他们的权力、地位和个人欲望织成的。他们是这个网上的蜘蛛,在这个网
上四通八达,往来自如,哪条线一动,他们立刻爬过去,把好处抓到手。这
些人自己不干,还不许别人干,他们嫉贤妒能,打击一切可能危害他们权力
和地位的人。破坏国家的经济管理,利用一切权力来为自己服务。我敢说,
他们爱自己肯定胜过爱党、爱国、爱民。

这些现象,这些人和事在我脑子里飞旋,忽而是一团乱丝,忽而又很清


晰,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大蜘蛛网。我捕捉到一个形象鲜明的大蜘蛛,这就是
冀申。我认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决不可低估“只会做官,不会做事”的冀
申们的阻力。

“四人帮”倒台了,冀申们打着反“四人帮”的旗号,而搞的还是“四
人帮”那一套。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党和国家必然有更大的危害。

这就是我想通过冀申这个人物所要揭示的。

第二个来报到的人物是石敢。

在我们厂施工的一个建筑工人,有一回正在高空喊着话,一脚踩空从脚
手架上掉下来,腿脚都没有摔伤,却把舌头咬去了半截。这件事给我的印象
很深。

还有一位我很敬重的局党委书记,他参加革命近四十年,自己总结说:
第一个十年,是黄金时代,满腔热血,生死不惧;第二个十年,也还可以,
刚进城时对拿工资、按时上下班的制度很反感;第三个十年,还没有学会领
导和组织工业生产,就一个接一个地搞起了政治斗争,汽车越坐越小,房子
越住越大,思想开始变化了;第四个十年,受了“触及”,灰心丧气了,搞
了一辈子革命,对革命的前途动摇了,还不如刚参加革命时的热情高了。

在这位局党委书记身上,我找到了石敢的思想脉络和性格特征,但是,
用什么样的细节来描画这个人物呢?我忽然想到“舌头是多余的肉”这句话,
就把那个建筑工人咬掉半截舌头的情节拿过来,去表现石敢那种缺乏信心和
锐气的精神状态,这样,石敢在笔下就活了。

第三个来报到的人物,也是我花心血最大的人物就是乔光朴。

乔光朴在这篇小说里要唱重头戏。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对未来
的信心很大一部分要在他身上体现。但是又没有一个现成的模特儿供我借
鉴。我不得不动用我材料库里的全部“干部档案”。我进工厂二十多年,先
后接触过十几个厂长。我在住党校、出差、开会的时候又结识了不少厂级干
部。我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把这些人都过了一遍,然后,又把这些人放在
一块进行比较。比来比去,有这么一个厂长引起了我的兴趣。他也是一个大
企业的厂长,身上总是穿得干干净净,谈吐诙谐多智,干什么事都不着急,
不上火,脑瓜聪明,搞生产也有办法,太邪门歪道的事自己不干,别人干他
见了也不生气,很有点玩世不恭、看破红尘的味道。他把工厂搞的也还不错。
他是那种会生活,会工作,会处理关系的领导干部。这时我想就以他的特征
作为乔光朴的基本性格特征。而且这个人物的个性和霍大道的个性差异很
大,放到一块写容易形成对比,相得益彰。

但是,我进一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