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中国名著诞生记 >

第39部分

中国名著诞生记-第39部分

小说: 中国名著诞生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只有朦胧的意会的问题。新的生活的到来,在这么一个偏远的边地,向
一切人的心灵打开了一扇窗子,尤其是年轻人。或许,他们对他们的自身,
对他们脚下的路,认识是不十分明确,但他们在向往着、追求着新的东西;
或许他们还一身旧的东西,又带上了一些新的毛病,但他们的向往和追求是
顽强的。他们意识到新的生活在召唤他们,他们应该知道山外的大世界,应
该认识这个大世界和这个大世界中的他们自己,当然,这一切于他们可能是
多么艰难,危险,甚至会陷于不可自拔的绝境。。。

连我也没有想到,这些思考,竟会使我在匆匆完成《商州初录》之后,
立即使又草写了《小月前本》。但我的思考是太浅薄了,未免会出现这样那
样的偏差,而在写作的过程中,笔力常常不逮。我不会结构大的情节,我想
步步为营的推进;我想尽一切办法使调子拙朴一点,但却控制不住节奏。我
只是笨拙地想:使作品尽量的生活化吧,使所描绘的生活尽量作品化吧。这
样是不是行?我安慰自己:试验一下,若效果不好,就在以后校正吧。于是,
一个毛头的不安分的小月就发表出来让她唱一出“前本”了。

作品一问世,是好是赖,社会是会评头论足的;我背起笔纸又二返了商
州,三返了商州。在商州最南的山阴县,在最西的镇安县,新的山地生活,
使我又多了一番见识,一层思索,我又写出了《商州再录》,写出了中篇《鸡
窝洼的人家》。我叮咛自己:要总结《小月前本》的得失,要更忠实于艺术,
力争在新的作品中更尽我的心意些。

写于一九八四年二月二十五日黄昏


梁晓声

(1949——)


原名梁绍生。山东荣城人。曾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工。一九七七年
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
厂编辑。一九七九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
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
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年轮》、《浮城》。其中,短篇
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
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我加了一块砖——《今夜有暴风雪》诞生记

王蒙同志在对《今夜有暴风雪》的评论中说:“它为知青树了一块碑。
这块碑已树在读者的心目中了。”这评价是热情的,但过高了。我有个习惯,
常翻阅自己发表过的作品——稍有影响的和根本不引起人们注意的;自以为
写得好一些和写得糟透了的;应该写好而未写好的;写作过程中曾丧失信心
但最终毕竟完成了的。这样翻阅自己的作品,其实也就是“照镜子”。好比
别人说你是“美男子”,那么就自己对着镜子认真端详端详自己,自己对自
己客观一点,便会发现别人从你脸上身上未曾发现的不美之处,认识到自己
原来不过是个庸常之辈。好比别人说你丑得很,简直“有碍观瞻”,那么也
自己对着镜子认真端详端详自己,自己对自己公正一点,便会发现别人从你
脸上身上可能未曾发现的不丑之处。于是就会产生一种自信,消除一些心理
上的自卑。过份自信会使人轻狂。过份自卑会使人颓丧。作人作文,在这一
点上,道理是一样的。

但自从报上刊物上发表过一些对《今夜有暴风雪》的评论文章后,我一
次也没有再重读过它。因为,这些评论文章,虽然在热情肯定它的成功之处
时,都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它的败笔之处。而对它的最明显的败笔之处,指正
却是过于温和过于宽容了。比较起来,还是王蒙同志和曾镇南同志的评论文
章,对它的不足点示得“有矢着的”。好作品也各有不足,所谓“美玉徽瑕”。
《今夜有暴风雪》不是“玉”,是“璞”。它含有“玉”的成份,那也是因
为我所经历的生活——千百万知识青年的生活,向我提供了这种成份。“锐
锋产乎钝石,美玉出乎丑璞。”——有些事物是由于它们的本质而美。功力
深厚的作者或作家,能够使浑璞变琬琰之玉。而我,充其量也不过是将浑璞
捧出来给人看而已。我绝非一个功力深厚的作者。王蒙同志说它“对比强烈”,
指人物、情节等等而言。而我却从中自悟出了另一点——它艺术上的拙劣之
处和成功之处也是“对比强烈”的。所以一些评论文章对它过高的的赞赏之
词常使我汗颜,使我羞惭。

文学是应该为千百万知识青年树立一块“碑”的。我认为这“碑”还没
有在文坛上真正树立起来。但“碑”基确是已存在的了。这“碑”基是许许
多多反映知青题材的作品和热情反映知青生活的青年作者或者作家们砌垒
的。叶辛、韩少功、张承志、张抗抗、王安忆、陆星儿。。都或先或后从各
种不同角度写出过有影响的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我在他们之后,为“知青


文学”加了一块砖。他们是“先驱”,我是后来者。他们的作品,既将我的
笔端向知青题材牵引,也启发和开导了我对知青文学的创作欲念,创作视野。
都说:“后来者居上”,我以为莫如说“后来者居优”更恰当。我所指的“优”,
并非“优秀”,而是“优势”之意。不论哪方面的后来者的“优势”,都是
借助了实践在先前者们的铺垫、启发、经验、成绩与不足,思考与影响。历
来如此。因此我感激在文学道路走于我之前的那些知青作者们,不敢也不愿
有半点“后来居上”的狂念。

《今夜有暴风雪》是我反映北大荒知青生活的第一个中篇。我写它,受
情感驱使,也受责任感驱使。我并不想通过一篇作品去验证知识青年上山下
乡这场运动的“功过”。这是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事。坦率讲,我认为
这是一场狂热的运动,不负责任的运动,极“左”政策利用了驾驭着极“左”
思潮发动的一场运动。因而也必定是一场荒谬的运动。必定是一场以“失败”
告终的运动。它的“失败”是必然的。就一场“运动”而言,它没有什么“功”
可言。它的“过”却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知青大返城,是对它的“过”的一
种惩罚。这是历史要承担的责任,绝非千百万知识青年应承担的责任。

但“荒谬的运动”,并不同时也意味着被卷入这场运动前后达十一年之
久的千百万知识青年也是荒谬的。不,恰恰相反。我认为他们是极其热忱的
一代,真诚的一代,富有牺牲精神、开创精神和责任感的一代。可歌可泣的
一代。他们身上,既有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鲜明的可悲的时代烙印,也具
有闪光的可贵的应充分予以肯定的一面。仅仅用同情的眼光将付出了青春和
热情乃至生命的整整一代人视为可悲的一代,这才是最大的可悲。也是极不
公正的。我写《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白桦林作证》、《今夜有暴风雪》,
正是为了歌颂一代知青。歌颂一场“荒谬的运动”中的一批值得赞颂和讴歌
的知青。除开以上三篇,我的其他反映北大荒知青生活的作品,虽然也写到
苦难,写到阴暗,写到悲惨的个人遭遇,但主旋和主调,都是立于以上谈到
的思想基点和认识基点的。也许正因为如此,《今夜有暴风雪》带有较浓的
个人的主观感情色彩。也带有较强的“政论”色彩。细心的读者不难从其中
看出,我——作者,是那么急迫地甚至是那么直露地企图在作品中闸发议论
和思想。认识和思想有时还未来得及演变为具体的富有内涵的形象,便用粗
糙的浅显的文字流溢到作品中去了。这是我的许多作品文学性低劣的原因之
一。也是《今夜有暴风雪》不成功处的原因之一。

在阅读欣赏方面,我无所偏爱。既喜爱现实主义的作品,也喜爱浪漫主
义的作品。在读现代派文学作品时,也常常有点新奇和研究的心理认真捧读。
我认为凡有所读,必有所获。

在写作方面,我给自己确定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我至今尚未把
握和领咯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真谛,而且我几乎是凭一种本能认为,今天
的现实主义,当与文学史上任何时期的现实主义有所不同,有所发展。发展
中的事物往往更使人感到茫然。但有一点是我在写作中执着追求的——那就
是面对现实生活,努力反映现实生活。要求自己的作品贴近现实生活,干预
现实生活。现实主义不但应被视为一种创作方法,而且应被视为一种创作思
想。我这样认为。由于受“左”或右的文学思潮文学理论的干扰,现实主义
文学并未在中国取得相适应的成就,更没有过时。甚至可以说,被“拔根”
之后,仍没有再深深地扎下根去。

我能在现实主义创作方面获得多少长进呢?我时常这样问我自己,却不


能够给自己一个自信点的回答。但努力方向既已确定,就要一步步走下去,
不想轻易改变自己在创作道路上的选择。。

一九八四年一月十日


张承志

(1948——)


回族,笔名张录志。山东人。曾在农村插队。一九七五年北京大学历史
系毕业。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工作。一九七八年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班
就读,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后在民族研究所历史室任职。一九七八年开始发
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短篇小
说奖)、《阿拉克足球》(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中篇小说
《黑骏马》(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倾吐的渴望——《黑骏马》诞生记

记得刚刚离别草原“返城”后的几年,草原出身的知识青年特别喜欢凑
在一块神吹。把当年那些趣事、见闻、风俗大聊一通,好像在过什么瘾。这
种瘾头近年来弱多了,可是还是有些伙伴偏爱它。

我常常以为这是草原出身的北京知识青年的一大优秀品质。在我们这个
圈子里,灰溜溜哭啼啼的气氛少些,对环境也不那么咬牙切齿,一肚怨愤,
好像插几年队就是挨人下了油锅似的。

我喜欢这样的人生态度:能忍受、体味生活和底层的苦,但不被它杀了
元气;用一种开朗的、进取的、散漫的态度看人看社会。

——不过这一切都远去了。遗忘过去和对过去索然的人与日俱增,那瘾
头下去了。

然而思考刚刚结实。当我渐渐难以抑制一种想倾吐我理解的东西的渴望
的时候,我深感我们的那种生活和那种生活态度支撑了我。特别是失败之后,
特别是当这所谓的真知的见不为人容的时候。我一口咬定失败的原因在于对
艺术规律掌握不住,我硬着脖子不服气地干着,我坚信只要能弄出地道点的
好东西,我歌颂的底层人民,连同“人民”这一概念包含的复杂内容就能征
服青年。

当我费尽力气写完了,脑汁纹尽也提高不上去了的时候,我就开始祷告。
我偷偷劝着读者们:别挑刺儿,伙计。这里头不是也有点好货嘛。读下去吧,
相信它吧。我满心希望你们能爱小说里的那些老百姓。

《黑骏马》也一样。我真诚地希望人们:爱索米姬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