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落日:邓贤 >

第24部分

落日:邓贤-第24部分

小说: 落日:邓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杀戒的野蛮行径,甚至令当时尚末疯狂的另一位欧洲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也感到难以接受。他愤怒地对他的将领们说:〃你们看看,这些野蛮人在中国干了些什么?……〃(《墨索里尼秘传》第四章第四十三页)换另一种角度讲,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使得人类对待战争的思路也大相庭径,西方人认为屠杀平民和虐待放下武器的战俘都是犯罪,日本人对此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既然军队都来自平民,那么轰炸平民也就是间接地消火了敌人军队,这样的作法难道有什么不对吗?因此当飞行员发现地面的列车目标时,他们无疑个个感到精神亢奋喉咙咕哝作响,一种类似把敌人赶进屠宰场的快意极大地刺激着日本军人绷紧的大脑神经。轰炸敌国火车是上级下达的命令,军人只管完成任务而不管道德,研究道德是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们的事,何况轰炸平民列车不会遇到危险,就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样安全。所以日本飞机几乎无需任何战术动作的掩饰,就一架接着一梁朝目标直接俯冲下来。投弹,扫射;拉起来,再投弹,再扫射,如此循环往复。机枪喷吐火舌,炸弹一枚接一枚落入车站,有的炸弹竟直端端钻进车厢里,炸得血肉横飞鬼哭狼嚎,松江火车站顿时被淹没在一片粉红色的血雾和遮天蔽日的火海中。这场血腥屠杀历时约半个小时,两列火车被炸脱轨,车站内外到处是人的断肢残体,许多尸体已不可辨认。据当时有关资料称;死难看约一千二百余人,伤者无数。
  空军第二轰炸机大队官兵是从当晚的广播里得知上海松江惨案的不幸消息的。
  对受害一方来说,轰炸平民当然是一种违反人道主义的野蛮行径,理应受到国际舆论谴责。但是战争本身即是屠杀,没有人道可言,因此任何对于战争的道义谴责和正义言词同战争的行为相比,都是苍白无力和微不足道的。分队长沈崇海中尉由此感到某种无言的自责。
  虽然平民列车遭到轰炸并不是他的过失,并且空军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攻击敌人舰队,但是惨案的发生本身就包含着强烈的责备和期待。
  如果军人不能保卫国防,保护自己的妇孺儿童,那么国家和老百姓(纳税人,供养军队有什么用处呢?!
  沈崇诲,祖籍江苏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父亲为政府高级官员,也就是说他在当时的社会地位相当于今天的高干子女,享有许多令人羡慕的特权。三十年代社会上留学经商风气很盛,许多官僚纷纷把子女送到国外去读书,沈崇海大学毕业正值东北〃九·一八事变〃爆发,虽然战火还没有燃到他的家乡,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从军的道路,跨进中央航校的大门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青年学生投笔从戎的情形与农民参军不同。农民往往因为走投无路,因为被万恶的日本强盗占领家乡流离失所奸淫了妻子女儿才怀着深仇大恨拿起枪杆子,知识分子则出于爱国主义的传统和责任感选择从军。八月十九日,天气继续放晴,早晨天刚亮,飞行员全体集合,收听广播里南京蒋委员长的命令。委员长操着浙江奉化口音谴责了日本帝国主义屠杀平民的暴行,然后命令各大队飞机起飞,轰炸吴淞口海面的日本舰队。〃……要让敌人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好随便欺负的!向敌人航空母舰开火,炸沉它们!〃委员长愤怒的声音在机场宁静的上空嗡嗡震响,〃……抗战是要流血的,但是我们不怕流血,血债一定要用血来偿还!〃
  沈崇诲和战友们都流下激动的泪水。领袖的怒火传染了他,他感到周身的血液正在燃烧。
  战斗警报拉响,机场马达轰鸣,轰炸机鱼贯滑向跑道。沈崇诲座机编号九0四,副驾驶兼投弹手为陈锡纯少尉。他们驾驶的“诺式〃单发轻轰炸机载弹一千一百磅(约合王百公斤,最大航程九百英里。
  此时空军参战己经一周,第二大队担负轰炸任务,飞机平均每天起落两个架次以上。连续作战不仅使飞行员极度疲劳,许多飞机的发动机部件也因缺少足够的备用零件更换而每况愈下。但是战争本身就是一种超常行为,只要人活着你就不能退出战斗。因此飞行员虽然个个眼睛布满血丝头重脚轻,却仍然斗志不减精神饱满,同仇敌忾地驾驶飞机编队出航。机群起飞约三十分钟后进入上海战区东面现今南汇县上空,远远能够看见地面战场腾起的一缕缕炮火烟柱,更远处白
  龙港海面有一些大大小小敌人舰船灰蒙蒙的影子。带队长机开始爬高,发出〃搜索航母准备进攻〃的战斗信号。
  轰炸机拉开距离,护航战斗机已经在头顶占据高度,沈崇海紧跟长机爬升到六千英尺高空,然后瞪大眼晴搜寻目标。
  敌舰就在眼前,那些张牙舞爪的小个子日本人正在向中国城市开枪开炮,他们的飞机就停在航空母舰上装弹,加油,然后气势汹汹地飞上天空屠杀中国老百姓。问题是凶手不能欠下许多血债却不受惩罚,于是这一小队代表正义复仇力量的中国飞机就借助太阳光的掩护偷偷摸摸向着敌人舰队接近。〃……陈少尉,打开保险,做好投弹准备!〃沈崇诲头也不回地命令。 〃是!〃……一定要把鬼子的军舰炸沉到海底去!〃副驾驶大声回答。
  这无疑又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关键时刻。因为再有几分钟,不管日本舰队是否发现或拦截中国轰炸机群,他们都将无法逃脱领略一番从天而降的炸弹滋味。一想到将沉甸甸的炸弹劈头盖脑扔到骄横的不可二世的敌人航母甲板上,将他们的飞机、飞行员和水兵统统炸到海里去,中国飞行员心中就充满不可遏止的亢奋和快乐。但是偏偏就在这时,〃九0四〃号飞机不幸发生严重机械故障。发动机突然空中停车,机舱里到处弥漫着呛人的蓝色烟雾。
  这是一个出人意外却又相当必然的飞行事故。由于中国飞机太少,超期服役年限过长,轰炸任务频繁,没有充足的战斗间隙进行大修保养,没有足够的零配件按时更换,等等。这就好比一辆不按时保养的汽车难免肇事,或者一个常年累月积劳成疾的人必定会累垮一样。〃……机长,火势继续蔓延,我们怎么办?〃年轻的陈少尉沉不住气,惊慌失措地叫起来。
  〃挺住……我试试重新发动,你扑火机舱里的火。〃沈崇诲头上渗出汗珠。 飞行员的努力很快归于失败。
  飞机迅速下滑,发动机徒劳地格格呻吟,机身剧烈震颤,火苗已经窜上机翼的油箱。如果再不弃机,飞机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弃机跳伞当然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南汇地面为第八集团军控制区,飞行员一旦着陆立即就会受到陆军全力救护。飞机毁坏可以重新制造或者购买,但是人死却不能复生,生命不能被重新制造一次。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比飞机更宝贵。
  问题是古往今来,几乎所有东方民族包括中国人都不肯这样看待自己和别人。比如日本人〃全体玉碎〃、〃忠于天皇〃,中国人的〃大公无私〃、〃精忠报国〃,阿拉伯人的圣战,等等,东方民族的价值观决定了军人的生命意义。就在轰炸机下滑的那一瞬间,二十六岁的空军中尉沈崇诲几乎不如选择就作出一个英雄主义含量很高的决定。他没有听从生命本能的召唤,而是受到那种来自本民族很古老很辉煌的传统文化和献身精神的驱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是次要的,死的质量却有泰山与鸿毛之分。其实这种情形同飞机坠落的巨大惯性一样,黄皮肤中国人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所形成的巨大推动力早就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殉国情结和悲剧命运,比如屈原、司马迁、康有为、谭嗣同、老舍、傅雷,等等。沈中尉边同失控的飞机作斗争,边命令副手跳伞。 〃机长……你怎么办?”副手绝望地叫道。
  〃你活着回去……我去撞沉……狗日的!〃英雄说出这句决不逊于任何后来在银幕上出现的矫揉造作的豪言壮语之后,他的心情反倒趋于平静,后来就专心致力于操纵不大灵活的飞机,不再理会别的事情。
  〃机长……我决心跟随你,决不贪生怕死!〃二十一岁的少尉副驾驶经过短暂思想斗争,终于战胜恐惧,实现灵魂升华。其实从任何意义上讲,两人同机殉职都是一种不必要的浪费,问题是如果一人去做英雄,重于泰山,另一人活下来却轻于鸿毛,两相对照,谁愿意去接受这个不公平的社会判决呢?对一个军人来说,生命毁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和名誉的粉碎。如果死人是对话太灵魂的鞭挞,那么与其被鞭挞,不如一同精神不死。中华民族古老的精神传统在这里再次发生作用,实现年轻军人灵与肉的永恒转变。
  于是我们看到这架冒出滚滚浓烟歪歪扭扭的轰炸机脱离队形,一往无前和无私无畏地冲向一艘正在海面上游弋的距离最近的日本军舰。日舰观察哨发现天上有一架中国轰炸机。马上发出空袭战斗警报,可是等他们看清这是一架抱着浓烟下坠的飞机时又放松警惕。于是九0四号就在敌人防与未防的空隙中最后一次校正目标,对准敌舰的要害部位狠狠撞去……〃轰隆〃一声巨响,一股高高的水柱冲天而起。有人看见敌舰爆炸起火,很快倾斜沉没,中国人首创一机换一舰的自杀性进攻大获成功。只可借该舰是一艘小吨位巡洋舰而非大型航空母舰,否则九0四号轰炸机的战绩将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后来日本神风敢死队又将这种东方军人不怕死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他们驾驶几千架各种类型飞机包括客机运输机木头飞机争先恐后去撞击美国航空母舰,去同怕死的美国大兵同归于尽,因此弄得沈崇诲陈锡纯们的光辉业绩一直黯淡无光。同九0四号机组的壮烈举动相比,空军第五大队二十五中队飞行员阎海文取得的战果就要逊色得多。
  八月十七日,二十五中队八架〃霍克三型〃战斗轰炸机奉命空袭上海虹口地区日军司令部,阎海文少尉驾驶的第二五一0号飞机不幸被击中,飞行员被迫弃机跳伞。
  一个更加不幸的偶然因素是,当时天空亚好刮着大约三级左右的东南风,他的降落伞被歪歪斜斜地刮向交战正酣的闸北方向,然后不偏不倚地落在天通庵路附近一片属于日军控制的阵地上。
  天通庵是三十年代上海有名的贫民区。所谓贫民,除了物质贫乏住房狭小垃圾成堆外,这里人们的精神也绝对地处于赤贫之中。〃穷则思变〃是一种哲学,〃甘于贫贱〃同样是一种古老的东方哲学。问题在于,人类的许多罪恶,比如愚昧、贪婪、暴力、专制、自私自利、浑浑噩噩、逆来顺受和麻木不仁不是都同贫困联系在一起的吗?尽管没有人甘愿贫困,但是贫困本身是一种事实,所以我们只好认定,所谓〃贫贱不能移〃决不是什么美德和真理。当不走运的飞行员从天而降时,饱受战火困扰的中国市民没有一个人敢于鼓起勇气,像后来电影中的群众演员那样奋不顾身争先恐后冲出门来表演抢救或者掩护人民子弟兵。他们知道凶残的日本人马上就会出动搜捕,因此都把门窗关得紧紧的,惊恐不安地躲在屋子里倾听动静。日本人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的礼物。〃一群头戴钢盔的日本义勇队员(日侨)端着枪从战壕里钻出来,猫着腰成散兵线包围上来。
  〃支那飞行士,侬的投降不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