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帝王将相与中华美食 作者:张林 >

第12部分

帝王将相与中华美食 作者:张林-第12部分

小说: 帝王将相与中华美食 作者:张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部分:赤壁大战“逍遥鸡”“无为熏鸭”洪武牧羊
  从前,安徽省无为县鼓楼街有个回民清真馆,主人叫马常有,专门销售牛肉食品。
  无为依山临水,是个圩区,很少有人家养牛,更不养羊,马常有一直为货源缺乏而苦恼。有一天马常有出外散心,忽见河边岸上有人架起一堆篝火,迎风还飘过阵阵香味,不由得好奇起来。走到近前一看,才发现几个顽童用烧过的草炭余火熏一只白生生的鸭子。马常有故意和小家伙闲聊:“这样熏鸭子能好吃吗?”小家伙们都说好吃。有一个还撕下一块鸭肉请
  马常有尝尝。马常有吃了一口,果然味道不错,又问他们怎么想起来用火熏鸭子的。小家伙都说是跟皇上爷爷学来的。
  原来明太祖朱元璋小的时候家穷,给人家放牛。但是东家不给他吃饱肚子,所以一群放牛童聚在一起,便干起捉野鸭子的活计来了。他们不敢带回家去吃,就在野外割些茅草,架起火来熏烤。有时烤不熟,便埋在火灰里,等第二天扒出来,鸭肉又香又烂,好吃极了。
  马常有回到家里,左思右想,决定做熏鸭的生意。他一次又一次地试验,请教别人,终于摸索出用锯末熏鸭的独特制作工艺。从此无为的马常有清真熏鸭生意做大了。后来“无为熏鸭”成了安徽省出名的地方风味食品。
  “无为熏鸭”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光鸭20只(每只重约2000克),粘葱结100克,姜块100克,八角25克,丁香7。5克,桂皮25克,小茴香7。5克、花椒15克、硝水300克、杉木屑300克、精盐2000克,芝麻油300克,酱油250克,醋500克,白糖150克。
  制作技艺——
  1.将鸭子剁去翅膀尖及脚掌,在右翅下划开7厘米长的直刀口,抠出内脏和食管,洗净入缸浸泡90分钟左右,以除血水,泡时肛门处插一小竹签,以利通水,泡过后再洗净沥干。
  2.每只鸭子由开口处放入盐25克,硝水15克,并将鸭体转动几次,让盐及硝水在肚中均匀分布。再用盐均匀擦透鸭身,嘴里和刀口处也撒点盐。然后将鸭颈弯贴在脊背处,脯朝上,沿着缸边整齐地排成一圈,中间空着,以便空气流通,在缸中腌2小时后,上下翻动一次,再腌2小时。
  3.大锅放水30千克,用旺火烧开,将鸭逐个在沸水中烫至鸭皮收缩崩紧,即拎起拔去肛门处竹签,挂在风口处,然后将腿胯间骨关节折断。用湿布将鸭全身擦一遍,擦去皮衣,使鸭坯油亮光洁。
  4.在熏锅里放入芝麻秸的余火灰烬,上面均匀撒上杉木屑150克,在锅上架4根细铁棍,每根距离20厘米左右,离火灰17厘米高,将鸭背朝下放在铁棍上,使鸭颈伸直,再于铁棍上盖上熏棚,以便空气流通,使底火缓慢地燃烧木屑放出烟来。
  熏5分钟后去掉熏棚,拿下鸭子和铁棍,再撒匀一层木屑,放好铁棍,将鸭身翻下,胸脯朝下,盖好熏棚,再熏5分钟左右即可取出,再把小竹签插入鸭肛门。
  5.大锅放水30千克,将八角等香料放入小布袋中,扎上口放入锅里,再加酱油、醋,白糖葱结、姜块,烧开水后放入鸭子用竹筛子压住鸭体,盖好后用小火焖约10分钟,再改更小的火焖约30分钟,再改小火焖约30分钟。
  6.将焖好的鸭斩成5厘米长、1厘米宽的鸭条,整齐地摆码盘中,淋芝麻油15克,跟醋碟一起上桌即可。
  第二部分:赤壁大战“逍遥鸡”“虎皮豆腐”朱元璋
  “虎皮豆腐”又名“虎皮毛豆腐”,是安徽滁县美食一绝。什么是“毛豆腐”呢?原来须经人工发酵,把鲜豆腐的表面变成白茸茸一层外皮故而得其名的。如果放入油锅煎上一时,又变成外观金黄,且呈虎皮纹样的美味食品了。据饮食行家考证,虎皮毛豆腐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基酸,不仅无损人体健康,反倒在味美的同时倍增爽口的愉悦。
  “虎皮毛豆腐”是明太祖朱元璋首次试制出来的。在他的童年时代,因为家中贫困,不
  得已去给地主家放牛。他虽然年纪小,还少不了被地主赶到豆腐房里帮工。他帮长工磨豆腐,总是一磨大半夜,实在饿得受不住,长工们便给他豆腐吃,这一来还真的让小元璋少挨饿。哪知过了一段时间,被地主发现了这个秘密,便再也不愿让他磨豆腐了。为了不饿肚子,也只好再谋他法。于是小小年纪的朱元璋每天都到附近的庙里找些和尚吃剩的食物,在半饥半饱中打发日子。等他父母双亡后,家中更没有了依靠,他干脆出家当了和尚。有一回,地主家的长工来庙里,又给小元璋送来一些新鲜的豆腐。时值庙会大忙时节。小元璋忙着大和尚吩咐做的杂活儿,总没有机会单独享用鲜豆腐。他便偷藏庙墙后面的草堆里。哪知等庙会做完,再去取食鲜豆腐时,却发现豆腐上长出白茸茸的长毛。看着虽然惋惜不已,他却不肯丢弃。因为这些豆腐饱含着长工们对他的关爱至情。于是朱元璋趁人不备,溜到厨房里用油将豆腐煎过再吃。哪知其味鲜美更胜一筹,真比往日吃过的豆腐更好吃。此后,一旦有长工们送他鲜豆腐,他总是如法炮制,专等长出白毛了再煎食,有时还请要好的和尚一起分享。
  元朝至德年间,红巾军农民大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朱元璋毅然走出了庙门,投身红巾军的行列里。由于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几年间升至左副元帅之职,后来又被封为吴王。他亲率10万红巾军转战皖南,顿使元朝地方官员闻风丧胆。在徽州驻军期间,朱元璋下令随军伙用清澈的溪水赶制许多新鲜豆腐,并亲自教他们做毛豆腐的方法,用来犒劳打了胜仗的全军将士,深受众人喜爱。从此“虎皮毛豆腐”的大名不胫而走。到了朱元璋当上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后,“虎皮毛豆腐”更堂而皇之地进入宫廷御膳食谱之中。
  如今,正宗徽菜“虎皮毛豆腐”早已成为誉满中外的美食,深受更多美食爱好者的青睐。人们享用它时,自然会想起大名鼎鼎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的恶作剧呢。
  “虎皮毛豆腐”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毛豆腐10块500克,小葱末、姜末各5克,酱油25克,精盐2克,白糖5克,味精0。5克,肉汤100克,菜籽油100克。
  制作技艺——
  1.将毛豆腐每块切成3小块。
  2.把锅置旺火上,倒入菜籽油,烧至七成热时,将毛豆腐放油里煎成两面呈黄色。
  3.等表面皮起皱时,加入葱姜末、味精、白糖、精盐、肉汤、酱油烧2分钟,起锅装盘即成。
  第二部分:赤壁大战“逍遥鸡”“文山肉丁”和“文山鸡丁”
  “文山肉丁”是江西名菜。有趣的是它的创始人并非名厨高手,而是南宋丞相文天祥。
  南宋末年,元军长驱直入南侵,赵氏王朝眼看面临灭顶之灾。江西吉水人文天祥赤胆忠心,连日组建并亲自率领3000家乡子弟兵赶往临安。他英勇作战抵御强敌,有力地保卫了南宋首都临安,还接连收复了许多失地,被人们誉为民族英雄。
  皇上钦封文天祥为“右丞相”。
  有一次文丞相领兵作战,打到了江西老家。吉水县城轰动了。父老乡亲们争先恐后地走上街头,夹道欢迎胜利之师,感谢文丞相破敌有功。文天祥备受感动,走出军营,与百姓亲切交谈,慰问饱受战乱之苦的乡亲们,其情其景真正地表达了南宋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抗击异族入侵者的坚强信念。
  为了答谢父老乡亲们的鼓励和支持,文天祥在自家举行便宴。他脱下了官服,系上了围裙,亲自走入厨房,要做几样菜肴。这场“军民同宴”成为历史上永久流传的千古佳话。文天祥烹制的一道肉丁菜肴最受大众的喜爱,只因文丞相号“文山”,所以后来江西人便把这道美味佳肴称做“文山肉丁”了,其传统的制作方法也完好地保留下来了。
  与“文山肉丁”相媲美的还有“文山鸡丁”。它的来历与前者如出一辙。人们出于对民族英雄的敬慕,故而流传甚广。大凡到江西一游的人,好客的主人会热情地推荐江西风味美食的代表“文山肉丁”及“文山鸡丁”,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文山鸡丁”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鸡脯肉300克,水发玉兰片65克,红干辣椒10克,香葱5克,鸡蛋清2个,干淀粉15克,大油400克,味精2克,料酒10克,精盐5克,香油5克,汤50克。
  制作技艺——
  1.把鸡脯肉拍一拍改条切骰子丁。红干辣椒、水发兰片、葱都切相同丁。
  2.鸡丁放碗里,加盐2克,用手抓匀,再放鸡蛋清抓匀,然后放干淀粉10克抓匀。
  3.锅置火上烧热,倒油烧至5成热,放入浆好的鸡丁,划散变白,盛起沥油。锅中留底油,放入红干辣椒丁炸成紫红色,随即加笋丁、葱片、汤,搅推两下,放料酒、精盐、味精和淀粉,勾芡,再把过好油的鸡丁倒入颠翻两下,淋香油即成。
  第二部分:赤壁大战“逍遥鸡”文天祥和“三杯鸡”
  “三杯鸡”是江西省传统名特食品。它的制作方法不同于别处的烧鸡和熏鸡。只是用一杯猪油、一杯甜米酒和一杯酱油放入砂钵,不加汤水来炖仔鸡块,吃起来风味别致。
  相传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家乡赣州组织义军万人前往临安(杭州)勤王,保卫首都。后来他被皇上任命为右丞相,担起了治国大任。但由于战事不利,文天祥不得不转战江、浙、闽、粤,最后于1278年海丰一战失利,被元军俘获,押到了元大都(北京),打入死囚
  牢中。大宋百姓闻听后,无不悲痛万分。有一天,一位七旬龙钟老太提篮探监。她口称是文丞相老母。并由一位江西籍牢卒偷偷将老人带进死牢。原来老人是受江西乡亲重托携带活鸡一只,老酒一壶前来狱中祭奠文天祥亡灵的。只因外边早就风传丞相已经被害。这时老太看到丞相还活着,真后悔没带做好的熟鸡,难于让丞相再尝尝家乡风味,心里十分难过。看守牢卒感念老太太高义,出于同乡份上,便悄悄找来一个瓦钵,盛了半钵清水,立时杀鸡点火收拾停当。但牢中无法添水,只好以酒代水,再撒些盐粒。哪知不到一个时辰,鸡肉早已酥烂,奇香扑鼻。老太与牢卒双手捧鸡钵跪倒在地,献到文丞相面前,以表达大宋军民对丞相的崇敬之情。文天祥百感交集,饮酒悲歌,当场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1283年12月9日,文天祥壮烈殉国。牢卒逃出大都回到江西老家,他与那位老太太一起带领父老乡亲修起了一座文公庙。自此,每年12月9日前后,文公庙烟火特盛。人们用“三杯鸡”祭奠文丞相。后来江西的“三杯鸡”和文天祥的大名一起流传后世。只是现在“三杯鸡”的制作比早先更科学,更有风味了。
  “三杯鸡”制作方法:主料与辅料——
  三黄仔鸡一只,生姜25克,甜米酒60克,麻油15克,葱白40克,熟猪油60克,酱油60克。
  制作技艺——
  1.鸡宰杀放净血,放入70℃左右热水中浸烫,去净羽毛、爪皮、嘴壳,用清水洗净并用刀在颈部开小口,取出气管、食管,再从腹部开口取出内脏。
  2.鸡肫剖开去杂物。
  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