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

第2部分

世界古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2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代,独尊儒术,强调天人合一。魏晋时期,产生了用道家思想去解释 

儒学的玄学,独尊儒术思想开始衰微。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又用神不灭论 

维护统治。虽然如此,儒家思想仍是统治阶级的主要理论武器,反映在教育 

上,这一时期,是一个大放光彩的时期,文化政策和教育思想都得到了一个 

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 

     作为教育的手段之一,体育在古代后期的中国呈现出它自身的特点。秦 

汉时期,社会处于上升阶段,这时期的社会是尚武的,要求人们具有刚强之 

气和开拓精神,这与儒家思想温柔中和,尚中庸之道,是背道而驰的。这时 

期的体育并未受儒家思想影响,而是具有自己的时代特色。首先,体育在这 

一时期受到统治阶级及社会的重视。其次,这一时期社会上开展的体育活动 

大多是激烈的竞赛项目,所给予人的精神影响是刚毅顽强、勇敢进取,如足 

球、击剑等体育项目风靡整个社会。但这一时期的体育是在伦理道德的影响 

下发展的,繁琐的礼仪规定限制了体育本身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 

历史上最独特的历史时期,山河动荡、礼教崩坏,同时门阀士族又发展到了 

鼎盛时期,两个因素交汇形成独特的魏晋风尚。门阀制度为他们放纵声乐提 

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使他们行为无拘无束,肆 

情于田猎,扛鼎弄拳几乎成为士族子弟全部的生活内容。魏晋文士则摆脱了 

礼法的桎梏,过去被视为“末务”的棋琴壶博乃至“博射”,都成为他们常 

习的技艺,成为衬托他们风度的“雅戏”,他们大都“博综众艺”,“凡诸 

杂艺,莫不明习”。这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社会风尚,客观上使娱乐性体育 

项目的开展,获得广泛的社会基础,使魏晋体育体现出鲜明的娱乐性。士族 

追求享乐的行为动机导致习武活动性质的变化,寻求长生的企求,酿成魏晋 

养生盛行的社会风气。更重要的是,从宏观上看,他们日日寻欢消闲,体育 

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魏晋体育从秦汉礼仪、祭 

祀、节令等活动中分化出来,较少地受礼教束缚,而更多地依体育本身的规 

律,朝竞技化、娱乐化方向发展。因此,古代后期中国的体育活动比起罗马 

来,项目多,竞技性强,罗马体育更偏重于军事体育。 

     从汉朝开始,中国与罗马有了直接的经济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丰富 

了人类的文明宝库,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Page 8…

                               二、罗马教育 



                      1。罗马古代教育的发生与发展 



     罗马文化是希腊文化的继续,通常把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并提为希腊— 

—罗马文化。罗马原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小城邦,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 

通过战争,不断扩张领土。它从公元前3世纪起开始蚕食意大利南部的希腊 

城镇,并在公元前1世纪征服了马其顿,进而征服了希腊全境。这次征服在 

文化上只是加速和加深早已进行了一二百年的罗马本土的希腊化过程。在这 

以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统治者又在其日益扩大的帝国版图内,大力推广希 

腊的文化、教育影响。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咏唱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 

俘的希腊,又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文学艺术被搬进了荒僻的拉丁地 

区……” 

     在古代教育史上,古罗马的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罗马对希腊的 

文化与教育,在其吸收与消化的过程中,也曾根据自己的情况与需要作出一 

些重要的调整、修改与补充;而且,希腊的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罗马的 

修订而影响到后代欧洲的。 

     罗马的历史一般可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8至前6世纪是王政时期;公 

元前6至公元前1世纪是共和政体时期;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5世纪末是帝 

国时期。 

     在王政时期,可靠的史料很少。一般罗马的教育史,把它划分为两个时 

期,即共和时期与帝国时期。而有关王政时期教育的论述,多是从共和初期 

的教育史实中倒溯类推出来的。因为在共和初期的罗马教育中,还保存着相 

当的王政时期的残余影响。 



                          2。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1)共和早期的罗马教育 

     在王政末期,平民对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结果,罗马在公元前6世 

纪初成立共和政体。平民和贵族都是罗马的公民,只不过实际政权掌握在贵 

族手里。 

     在经济上罗马共和早期与王政时期相似,大部分居民以农为业,不论贵 

族还是平民,大部分居住在郊区的田地上。所以,共和早期的罗马人,基本 

上是农民。除此之外,他们过着作为公民的政治生活;而当时频繁地与邻近 

城邦之间的战争又要求他们具有军人的品质。这就决定了共和初期罗马教育 

的基本性质:农民——军人的教育。 

     公元前6世纪,罗马已经有了文字,罗马字母是从意大利南部古代希腊 

殖民地的希腊移民那儿借用而来的。公元前4世纪,在某些阶层人们中间, 


… Page 9…

具有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已经是普遍的事了。根据这一事实,可以推断,在 

那个年代,儿童们已经接受了某种特定的教育。也许这个时期已经有了学 

校。但在共和初期,学校在儿童的教育中不占重要地位。教育年轻一代的任 

务主要是由家庭承担的。而游乐学校,如它的名字所表明的,是一种比较不 

重要的补充,仅仅是一种“娱乐”或“消遣”而已。 

     古代罗马以“家长制”而出名,家长(主要指父亲)对于子女操有生杀 

大权。儿童初生,要由家长决定,是留养或抛弃。罗马人把初生的婴儿放在 

父亲的脚边。如果父亲把婴儿抱起来,就表示他给这个孩子以生活和教育的 

权利。如果这个孩子生来是虚弱的、畸型的,或者虽然健康,但是父亲负担 

过重,家境贫寒,他就让这个婴孩躺在地上,命运注定他要死亡。在被遗弃 

的婴孩中,较幸运的,被穷人家收养,长大以后被作为家奴使用或被作为奴 

隶贩卖。 

     1至7岁之间的儿童由母亲抚养与教育。与希腊的雅典不同,在罗马, 

作为主妇,作为母亲,妇女的地位是受到尊敬的。从西塞罗对格拉古兄弟的 

论述,可以帮助说明至少某些妇女具有文化。7岁的儿童,女童仍在家庭中 

从母亲那里受到作为未来的主妇与母亲的教育。男童的教育由父亲负责。罗 

马的儿童在7岁至16岁之间,成为他父亲的形影不离的伙伴。他们的关系 

是父子而兼师徒,这种父子——师徒制度是承袭王政时期的、共和早期的罗 

马教育的主要形式。 

     家庭教育的质量明显地取决于父母接受的教育。在最优越的家庭实行教 

育的一般特征,可以从老加图(罗马政治家,公元前234—前149年)于稍 

后年代的实践中推论出来。普卢塔克告诉我们:“当他的儿子显露悟性时, 

加图就亲自担任了他的教师,尽管他有一个名叫蔡尔罗的奴隶,一位出色的 

 ‘文法家’,而且蔡尔罗教过好几个别人的孩子。但是,加图告诉我们,他 

不甘愿他的儿子受一个奴隶的惩罚,或者,假如因为这孩子偶尔学习迟钝, 

就被那个奴隶揪耳朵。他也不喜欢为了儿子的教育,而去感激一个如此卑贱 

的人。因此,他亲自教授儿子文学,教他法律,照料他的体育训练。加图不 

仅仅指导儿子如何投掷标枪,如何角力,而且教他如何骑马,如何拳击,如 

何忍受寒暑,以及如何在最湍急的河流中游泳。加图还进一步告诉我们,他 

亲手以大字体为儿子书写他编的历史教材,这样,他的儿子无须离家,就能 

获得古代罗马人伟大活动的知识和有关祖国的风俗习惯的知识。加图为此谨 

慎小心,如像在圣洁贞女们面前一样,不在儿子面前吐露出一个有失体统的 

字眼。加图就这样培养他儿子的美德,这真是一项杰出的工作。可以看到, 

他儿子从加图那儿接受的教育,比加图自己儿时接受的教育则属于“少知世 

故的教育”。事实上,根据这些功课的总特征,它们类似斯巴达教育和早期 

犹太教育的主要任务。除去阅读和作为一名战士生活所需要的体育训练之 

外,还要学习一种“法律”,即制订于公元前451—前450年的十二铜表法。 

每个男孩从童年就必须学会咏唱它,如同他吟唱原始的战争诗歌,以赞美其 


… Page 10…

祖先一样。这种法律的学习,公元前1世纪就成了罗马教育的基本部分。此 

外,还包括了一种民族历史和习俗的课程。这种课程,是所有的已经意识到 

他们自己价值的民族所共有的。 

     公元前250年前的罗马教育注重实际的特征,对于接近成年的男孩而 

言,更为显著。小蒲林尼(生于公元62年)告诉我们,“在我们祖先中间, 

教育既是眼睛的事,又是耳朵的事。通过对长者的观察,年轻人学会了他们 

自己不久要做的事情,而且知道轮到他们教育后代时,给他们做些什么? 

 (《徒书》第8章第14节)一个出自上等家庭的罗马人,主要关心的是军 

事与政治,他们很少考虑与生活事物无直接关系的任何形式的知识。加图写 

了一本论述儿童教育的书,作为对新希腊教育的猛烈反驳。该书涉及到的只 

是讲演、医学、农业、军事、法律学等实用技术。加图认为,好公民无需学 

习这些以外的任何知识。 

     既然教育由家庭负责,那么,不同的家庭(贵族或平民,富裕、小康或 

赤贫)决定着不同的教育。但一般地讲,罗马的家庭教育以道德——公民教 

育为核心。就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和政治社会活动中,儿童从父亲那里受到 

敬畏神明、孝敬父母、忠爱邦国、遵守法律的教育。英勇战士与显赫祖先的 

事迹构成对儿子进行道德——公民教育的重要题材。因为父子是形影不离 

的,所以罗马人较多、较早地认识到以身作则的重要。这时候罗马人虽有了 

贫富差别,但农村公社的传统还没有完全消失。因此,罗马人在教育儿童时 

强调勤劳、节约、朴实、严肃等农民品质。 

     作为农夫的教育,是通过儿童跟随父亲在田间的现场观察与实习中获得 

的。在共和早期,贵族家庭也还没有完全脱离农业生产的劳动,至少为了更 

好地管理地产,贵族家庭的儿子也需掌握种地的知识与技能。 

     作为一个军人的准备,罗马儿童从父亲那里学习骑马、角力、游泳以及 

各种武器的使用。文化教育在全部教育中所占比重很小。儿童可能学一些 

读、写、算,也是父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