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

第7部分

世界古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7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常的判断力,准确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此而已。而雄辩家“则 

要具备令人钦慕的高贵风度,能就自己选择的任何论题,阐述、发挥,并使 

之生色;在思想中拥有并牢记雄辩术的一切淮则”。能清晰地表达思想与能 

就任何问题发表演说当然是不同的,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不一定能 

就任何遇到的问题作生动而影响听众的演说。要对任何遇到的问题作生动有 

力的演说,只有雄辩家才能办到。这就是西塞罗对雄辩家的品质所坚持的观 

点,这在当时以及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成了权威性的观点。 

     雄辩家与各种专门人才相比,雄辩这一方面,他较之任何领域的专门家 

都要出色。一个演说家在某一专业领域,当然不是专家,而一旦他向这方面 

的专家请教过有关该专业的某些基本知识后,他讲起来,比从师学过的行家 


… Page 24…

还要生动、精采。例如,他不懂民法,但在向民法专家请教了他所要讲的涉 

及民法方面的有关主题后,他讲演起来,比他所请教过的民法学者还要出 

色。同样,他在向军事专家请教之后,讲起军事论题来,他的讲演比之军事 

家还要令人信服。在有关哲学方面的知识,他学到一些哲学以后,他一定会 

比那些哲学家讲得更好。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讲,雄辩家是可以就他所面临的 

各种问题发表演说的。 

     有些著名的专家曾发表过动人心弦的演说,其原因不在于专业知识,而 

在于雄辩知识,如人们传说的建筑军火库的著名建筑学家费罗,曾作过激动 

人心的演说,其演说之所以动人,并非由于他拥有建筑学方面的知识,而是 

由于他在雄辩术方面的造诣。又如物理学家阿克莱庇阿德,他之所以能出众 

地阐述有关物理学方面的问题,并非由于他在演说中运用了物理学知识,而 

是他运用了雄辩术。关于这个问题,苏格拉底曾发表过看法:“人人都可以 

成为他所掌握的学科领域内的雄辩家。”西塞罗则认为:“较为正确的说法 

应是,一个人不可能是他所不懂的学科的雄辩家;如果他能够很好地掌握一 

门学科,但他不懂得如何组织并完善他的发言,他同样不可能雄辩地就他所 

熟悉的东西发表演说,”因此,各专业的人才,要想就他的专业发表有威力 

的演说,必须要有雄辩的知识和技能。 

     ②雄辩家应具备的条件。西塞罗认为雄辩家应能就任何需要发表演说的 

题目进行有说服力的演说,这一要求是很高的。因此,他认为,要想成为一 

个名副其实的雄辩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首先是要有广博的学识。这是由雄辩术这一门学问本身的特征所决定 

的。“雄辩术集众多科学与学问,其内容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广泛得多。”因 

为作为一个雄辩家来讲,“掌握广博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不具备这个条件, 

要做到言辞流畅不仅不可能,而且荒谬可笑”,“依我所见,除非他拥有各 

种重要的知识和全部自由艺术,否则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雄辩 

家,因为不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他的语言必然是矫揉造作的而且是冗长的令 

人难以忍受的,其演说也必然流于语言空洞而幼稚”。西塞罗所讲的要通晓 

全部自由艺术,所指的当然是指文法、修辞以及柏拉图所主张学习的算术、 

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所讲的各种重要知识,则是指政治、各国政治制 

度、法律、军事和哲学等等。除了文法、修辞是雄辩术的基础学科外,还有 

一门与雄辩家密切关系的学科,这就是伦理学。他说:“有关人生与人的行 

为的哲学,雄辩家必须了如指掌;至于其他学科,即使他以前从未学习过, 

只要有机会,一旦对它有所认识,他还是可以用他的口才使之生色。”所谓 

 “有关人生与人的行为的哲学”,即伦理学。西塞罗与其他斯多噶派哲学家 

一样,认为哲学包括三部分:物理、逻辑、伦理。三者中伦理是哲学中心, 

是基础。 

     雄辩家之所以要有广博的知识,还为了要了解人类的“多种感情活动”, 

洞悉“人的禀性、情感以及情绪波动的原因”。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有关 


… Page 25…

社会活动的各种知识,是很难理解人的情感的。而不了解人的情感活动,就 

很难作出打动人心的演讲。高明的演讲,能打动听众的心弦,使其或气愤、 

或憎恨、或悲哀、或同情怜悯、或从激动到心平气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 

懂得人生,具有广博的知识与阅历。 

     其次,雄辩家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演说时,随机应变,使 

演说具有魅力。雄辩家光有一般的自然与社会的知识还不行,还要在修辞学 

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决定演讲水平之高低的重要方面是遣词造句以及整 

个演说词的文体结构。他说,根据什么来区分内容充实、语言丰富的讲演与 

内容枯燥、词汇贫乏的讲演呢?“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即高超的演讲具备 

优美而雅致的文体,在修辞方面具有独特的技巧和光泽。” 

     在谈到言语修养所应具备的几个条件时,他说,首先是表达正确;其次, 

通俗易懂;再次,优美生动;最后,语言与主题相称。再次,优美的举止和 

文雅的风度也是雄辩家应有的品质。他说,演说是由身体、手势、眼神以及 

声音的调节及变化加以控制,它们对于演说本身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而 

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③练习在雄辩教育中的地位。练习在雄辩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 

培养雄辩家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使有关雄辩各种知识化为演说效果的最 

重要的方法。最常用的练习是模拟演说,先确定一个与在讲坛上讲演类似的 

论题,尽可能地逼真地发表演说。西塞罗认为,通常的弊病是学生只满足于 

练习自己的嗓子、肺活量、语言的流畅等等。但只有这些还很不够,要使学 

生明白,要尽量做到对讲题深思熟虑,作充分的准备,演讲时言辞精确。 

     最主要的练习是写作,用写作来磨炼演说。写作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 

和表达能力。经过长期写作锻炼的人,可以得到敏锐的判断力和机智的表达 

能力。这些能力也可以转移到人的演说能力之中。再者,演说辞要求结构合 

理,布局匀称得体,并富有韵律,这些也只有通过写作的练习才能达到。只 

有做到以上这些,一个演说家才能受到人们的普遍的赞扬。写作虽然对于培 

养雄辩能力如此之重要,然而却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因为要做到这一点, 

要做到持之以恒地练习下去,并且使它对演说起到明显的效果,必须花费巨 

大的精力,锲而不舍地写下去。对此,大多数人都望而却步。雄辩家为数之 

少,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④“人道”的教育思想。西塞罗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总结为“人道”两字, 

这是后世“人道主义这一名词的语源。它是希腊的Paideia一字的拉丁译文, 

但西塞罗赋予这概念以更加明确的内涵。 

     所谓“人道”即指为人之道,而要尽为人之道:第一,必须发挥人之所 

以为人的特点,即那些区别于一般动物,也区别于原始社会中的野蛮人的特 

点。第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以“人道”相处,这是指同情、仁爱、礼 

让、谦和等品质。第三,只有有文化修养的人才能算作人,只有他们才能尽 

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才能以“人道”待人。所谓文化修养,西塞罗指的是文 


… Page 26…

法、修辞、逻辑、几何、天文、音乐这些普通文化学科以及文学、历史、哲 

学、法学这些高级文化学科的修养。因此他把这些学科,称为人道或人文之 

学。西塞罗的意思是说,只有受过雄辩家的教育的人才能配得上人的称号, 

因为只有他们具有人道之学的文化修养。 

     亚里士多德曾不把奴隶当作人。现在西塞罗则更进一步,把所谓野蛮人 

也不当作人;而且还含蓄地把没有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人也排斥在人的范畴 

之外。西塞罗的区别人道与非人道,与中国儒家之区别君子与小人是如出一 

辙。说到以人道待人,西塞罗对“饥饿的群氓”是从不掩饰自己的鄙视与厌 

恶的。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思想在他死后的一个多世纪, 

由昆体良继承并发展。12世纪、14世纪,一直有人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并把 

它传递下去。16世纪则有伊拉斯谟对他的推崇。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 

期,教育界乃至文学界出现了所谓的西塞罗主义,人们把西塞罗的文化神圣 

化,以致阻滞了教育和文学的发展,但它在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所起的 

作用中,积极的方面仍是主要的。 

      (2)昆体良(公元35—100年)及其教育思想 

     昆体良是一个西班牙籍的罗马化公民,也是罗马的著名律师和成功的修 

辞学教师。他是罗马皇帝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从事教学工作达20多 

年。他的政治态度是典型的奉公守法的忠顺臣民,因此获得罗马皇帝的信 

任。他曾经担任两个预定皇储的师傅。他学校中的学生,大多是富贵人家的 

子弟。他的著作《雄辩术原理》是一本修辞学教程,同时也是一部修辞学论 

著。其论述范围包括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甚至幼儿教育。这部 

书在教育史的重要地位,在于它是第一部专以教育为题材的古代西方的系统 

著作。在书里,昆体良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的教学经验,也总结了古代西方世 

界教育实践的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在教学法方面的经验。 

     昆体良处处祖述西塞罗。继西塞罗之后,昆体良是罗马的雄辩家教育思 

想的主要辩护人。虽然随着帝政的建立,雄辩家教育已经失却了政治、社会 

基础,但早期的几个皇帝还保留了共和政体下的某些制度的形式,演辩(演 

说雄辩)也被当作点缀品保留下来。而且,演辩术在法院中还是有用的。其 

次,雄辩家的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势力,在没有提出符合于新的培养目标 

 (帝国官吏)的教育方案之前,旧的教育制度还得加以利用。所以昆体良继 

承了西塞罗的雄辩家教育的主张,只是在它上面作了些补充和修改。 

     昆体良在哲学上奉行斯多噶学派。像其他斯多噶派的学者一样,他十分 

重视道德的问题。他把伦理学引进他的教育思想中,因此重视德行的培养就 

成为他的教育理论的一个特点。西塞罗在论述对雄辩家的要求时,着眼点只 

在于雄辩能力,而不关心他们的道德品质。昆体良对西塞罗推崇备至,但他 

 “当仁不让于师”,他认为他有责任弥补这一缺陷而比西塞罗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