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第14部分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第14部分

小说: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则以“益气血、清痰火、通经络”为大法。胡叶二贤之论,认
识相近,议论平允,可为治疗斯症之准绳。
    世传高效验方,以《医学衷中参西录》之镇肝熄风汤及《医
林改错》之补阳还五汤最为著名。前者用治阴虚阳亢,气逆火
升之证,于此姑置不论。
    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专主气虚血瘀立说,立补阳还
五汤以治偏枯。此方一出后世医家靡不乐从。殊不知偏瘫一
症之病因病机常常错综复杂,固不可用一方统治偏瘫之病。
仍宜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再就补阳还五汤本身而论,方中黄
芪用量特重,黄芪有补气升阳之功。而内虚暗风之人,多由肝
阳肝火为其主因,又常兼肝肾亏损,或有痰热内恋。若营卫空
疏者,易兼外风袭人。虽中风以后,多数患者阳升火逆之势渐
减,但一经引动则死灰易于复燃。所虑黄芪大剂服用,其温燥
之性易伤肝肾之阴。其补气而兼升阳之能,易助肝阳亢逆之
势,或致木火升腾。其气盛而不疏易使痰热阻滞。故补阳还
五汤并不适用所有中风后遗症病人。此方之适应证候惟以气
虚为主而稍兼血络瘀阻者。若气虚而兼痰热,宜佐消痰清热;
气虚而火盛,宜参降火泄热;惟气虚而兼肝肾亏损者,不可早
投滋腻血药,盖卒仆大势虽衰,而五脏六腑,经络隧道,阴阳气
血及四肢百骸之功能,尚在复苏之初,其力甚微,而于气虚之
人尤然。若滋腻浪投,则扼其生生之气,难免不致夭伤也。必
待元气渐充,中土消导运化之力已能胜任,始可渐渐加入。若
其证不以气虚为主,而是肝肾亏损,或肝阳上亢,或痰热内恋
等证型者,则不在此例。余于临证问,细察病者之脉证,气虚

者委实不少,而血虚,阴虚,确有所逊,是以知王清任之偏重补
气立论,自有临床依据。然气虚之中偏于中气虚而兼痰滞热
郁者居多,故明代孙文垣于其医案中屡用六君子汤或四君子
汤加减化裁,而竞全功。基于上述认识,余自制偏枯健全汤,
以治中风偏瘫中气虚而兼痰热、风邪阻络者,方中重用党参以
建中气而健脾胃,脾胃健运则痰浊易化。茯苓、橘红、胆星、竹
沥以化痰通络。远志、菖蒲开心气之凝而出音声。秦艽、防风
祛经络之风而达四肢。钩藤专清厥阴风木,潜其阳气。红花
独理血液之滞,助熄风邪。甘草调和诸药。方中诸药均有职
司,惟有石斛一味,似属多余。尤在泾曰:“类中风者,风自内
生,肝脏之厥气也。肝之生气暴而病速,肝气既厥,诸气从之。
诸液又从之。诸气化火,诸液化痰,辐凑上焦,流涩经络,如风
雨之骤至,如潮汐之骤涌不可当也。”尤氏明确指出此证生于
肝气暴厥,气升火逆,聚液成痰,阻滞经络隧道之间。液既凝
而为痰,其液必伤,脏腑经络自然燥涩。津液能渗灌诸窍及关
节,具滑利濡润之功,气血乏津液之润滑,必碍于运行。若津
液不充,欲其肢体之速愈实为不能。又津液参与人体精液及
血液之化生,精血枯涸,欲其丰腴肌体并使运动自如者,亦不
可思议!是以方中必加养阴生津之品。然患者元气衰颓,脾
胃不健,而投以滋腻,易致药伤。惟石斛凛清虚纯洁之质,无
有此弊。且胃为津液之海,胃津足则五脏六腑皆得其灌溉流
益。又肾为水脏而主精,肾精充则生生之机运行不息。石斛
入胃生津,入肾滋液,无有过其右者,故独选石斛入于方中。
    至于秦艽、防风两味祛风之品似属不轻,真中风为外风乘
虚袭入机体,固当祛风之法。而类中风为风自内生,多为肝肾
阴亏,厥阳化风,治当涵育滋填,潜镇摄纳,何得亦用风药?徐
灵胎曰:“凡古圣定病之名,必指其实。名曰中风则其为病属

风可知。既为风病,则主病之方必以治风为本,故仲景候氏黑
散、风引汤、防己地黄汤及唐人大小续命汤,皆多风药而因证
增减。盖以风人经络,则内风与外风相煽,以致痰火一时壅
塞,惟宜先驱其风,续清痰火。而后调其气血,则经脉可以渐
通。”徐氏之法为分段治疗,层次分明可师可法。而余则将祛
风、消痰、清热、益气之品杂于一方,以求简易。
  附:偏枯健全汤方
  党参9~24g茯苓9g橘红6g胆南星4~9g炙远
  志6~9g石菖蒲3~6g钩藤15~30g秦艽9~
  15g石斛9~15g防风6~9g红花3~4.5g炙草
  1.5~3g鲜竹沥l~2支(冲服)
  记忆口诀:偏枯健全汤,苓橘南星党,菖远钩艽斛,沥草红
花防。
    此方使用时,视患者之病状,随证加减之可也。
    下附验案两则以就正于读者诸君。
    例一金某,男,退休工人。夙有高血压病,于1971年11
月突然中风,送至某区中心医院抢救,继发呕血,屡经救治,始
脱危险。历四阅月,方得出院。后邀余诊治,诊见半身不遂,
上下肢痉挛强直,稍稍活动关节,则剧痛不可忍,言语蹇涩不
清,自觉头脑胀热。脉涩滞,舌淡红,苔则厚腻。显然类中风
后遗症。中风之治法已如上述,丹溪主乎痰,河间主乎热,东
垣主虚,而王清任则主气虚血瘀。就金某脉症而论,良由肝阳
素亢,内风暗动,痰湿中阻,络道痹窒,致左右两半身之气血运
行违其常度而然。当先行化痰祛风,用胆星、半夏、贝母、茯
苓、竹沥、橘红、秦艽、防风、地龙、乌梢蛇等出入为方,送服大
活络丸。服至1972年春,渐渐言语清朗,患侧手脚亦稍能活
动,可由家人扶掖之而踯躅于室内,至初夏,则可策杖缓行,慢

步于街头巷尾矣虽左手痉挛之状未易全除,而精神饮食均觉
健旺。
    例二  上海某手表厂干部王某,宿有高血压病史,1984
年年届半百,春间于无锡出差突患脑溢血,经无锡市第一人民
医院抢救脱险,后遗言语蹇涩及半身不遂。返沪后邀余诊视。
患者身材不高而形躯敦实,见证右侧手足不能运动,有轻微抽
掣疼痛,关节弛缓而不强直,足部内翻。面红色赤,言语不甚
清晰,二便自调,胃纳正常。脉小滑,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据
上述脉证分析,此证属肝阳挟痰上亢,乘春令木气生发之势,
阳升过极而致卒中。经治后虽血止神清,危象已除,然元气暗
损,经络空疏,痰瘀乘机流入,胶滞不解,致使隧道瘀塞,气血
难以运行,遂成偏枯之象。治拟益气、化痰、通络法。内服方
以“偏枯健全汤”为主方:
    党参24g茯苓9g橘红6g胆星9g炙远志9g石菖
    蒲9g钩藤30g(后入)秦艽15g石斛15g红花3g
    鲜竹沥1支(冲入)炙草3g
    上药每日服一帖,每隔七日复诊一次,以察脉证之变化,
病情之进退而调整用药,同时给予针刺。取穴以通调血脉、活
利关节、平衡阴阳气血为主旨。上肢所用主穴:肩髑、曲池、合
谷、阳池。
    下肢所用主穴:环跳、居髂、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
丘墟、解溪。
    另取廉泉,一穴二针。进针1.5~2寸深,以利其言语。
    针药并进。两周后可在室内缓行,言语较清,两月后已可
自理生活,上街散步;四个月后上班复工,直至退休。至今十
有余年矣,一向健康安适。
    关于此病调理之法,老中医夏宇仁先生,生前为余之忘年

交也。曾对余曰:其友周某之母,年五十余,中风半身不遂,治
之病虽愈,而患肢酸麻乏力,恒不从心。每至秋冬之交,周亲
去乡间采掘全棵枸杞数十株,洗净阴干,连根茎叶花子,一起
碾末蜜丸,每日以开水送服数克,如此终年不断,服年余后,肢
麻乏力、关节酸软之象均失。服三、四年精神倍壮,服之十余
年,已在古稀之外,却如五、六十岁之人,可谓得其功效矣。
    口眼㖞斜仗“圣愈”
    口眼㖞斜之症,属风邪中络范畴。昔贤不乏精辟论述,如
石顽曰:“风淫则血液衰耗,无以荣筋,故筋脉拘急,口目为
僻。”石顽又曰:“《灵枢》云:‘足阳明之筋病,颊筋有寒则急,引
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按左寒右热,则左
急而右缓。右寒左热,则右急而左缓。盖左中寒则逼热于右,
右中寒则逼热于左,阳气不得宣行故也。又《金匮》云:‘极寒
伤经,极热伤络,则知经受寒而急,则络必热而缓。即《素问》
大筋软短,小筋弛长之谓也。”、“至于用药,宜润燥则风自息,
古法用大秦艽汤,今改用十全大补尤妥。”
    石顽论㖞僻之病因病机,引经据典,颇具至理。左右寒
热,及寒伤经、热伤络,经受寒而急则络必热而缓等诸说,发遑
古义,融会新知。用十全大补汤润燥熄风,亦别具慧眼,远胜
一味祛风通络、活血化瘀之法。盖此病虽可由寒热等邪引发,
而其致病之因,多由气血亏损,经络空疏,肝风痰浊乘虚袭人
络中。故纯用祛风辛燥固非,一味温补亦未为善法。当以调
养气血之中,结合化痰通络、清肝熄风,始为完备。余凡遇此
症,每以圣愈汤加味而获效,故制为“圣愈正容汤”方。凡服此
方者,愈期多在三至四周之间,愈后绝无后遗症状。

    干部易某,于1973年秋间,偶觉左颊牵掣,自恃素体强
健.未予介意。一周后,口眼歪向右边。始求治焉。其闻某理
发师有祖传薄贴法,功效甚著,遂往求治。该师将药粉约如黄
豆大许,敷左耳前听宫穴空处,以橡皮膏盖贴之。三日一换,
前一、二次确见显效,继则疲沓矣。复求治于余及夏宇仁先
生,余与先生共商之。察其面色青黄不泽。脉来弦细,两尺无
力。知为肝肾不足,气血内亏,血虚风动,痰涎乘而凝聚,遂致
经络受阻而成斯症。治拟圣愈汤加减,参入化痰、平肝、祛风
通络之品。方为:
    党参12g黄芪12g熟地12g白芍9g当归9g鲜竹
    沥30g(冲)钩藤12g(后下)橘红4.5g黑芝麻15g
    僵蚕4.5g
    上方加减服约二十剂,膏药仍贴之,历时一月而平复如
初。更以前方十倍其量,蜜水泛丸,每日服二次,每次10g,以
资巩固。愈后至今病未复发。
    与易某同时发病者,有某百货店之营业员,新婚翌晨即口
眼㖞斜,随易某同往薄贴,信彼不可服药针灸之言,坚持不服
药、不针灸之戒,虽屡劝之而不肯听,遂成痼疾,至今不复能
愈,惜哉!薄贴一法,用治实证确有良效,凡贴而不愈或有效
而不彻底者,即应针药并进,慎毋讳疾忌医而自遗祸殃也。
    附:圣愈正容汤方
    生黄芪24g党参15g熟地12g当归9g炒白芍9g
    川芎3g  防风9g秦艽9g鲜竹沥1支(冲)  钩藤
    15g(后入)红花1.5g甘草1.5g
    记忆口诀:正容汤从圣愈裁,艽防花草钩沥栽。
    此方益气养血,疏风化痰。若因肝阳上亢者则宜平肝潜
阳,熄风镇静。如缘其他原因致病者,仍须对证施治。即使确

为本方证候,亦须据其脉证,随证加减。岳武穆论兵法曰“运
用之妙,存乎一心。”医家兵家,其理一焉。
    历节风痛误药辨治
    岳父业于金融。七十年代初年方半百,奉命支援外地建
设。由于环境简陋,寒湿易侵,渐觉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当
地所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