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第2部分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第2部分

小说: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厉,争取更大的业绩!”这是我对孟城的一点勉励与期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吴竺天
    八十八岁
    1998年1月5日

    序    二
    我告别祖国和上海,到美国求学而后留美行医,已经整整
十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我常常忆念上海的亲朋好友。
    孟城是我早年在沪学医时的同窗好友。在学术上,无论
是理论还是实践,他始终是一个孜孜不倦努力进取的人。现
在见到了他的第一部著作《三十年临证探研录》,我非常高兴,
因而激动地为它作序。
    在祖国医学绚烂多彩的百花园中,到处都有奇花异草可
寻,如果你善于采集的话,是一定会有收获的。《三十年临证
探研录》是孟城数十年来部分临证心得的汇集,也是一次杏苑
采宝的小小展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它
不仅是一部冶理法方药于一炉的好书,而且毫无保留地把自
己的经验和盘托出,奉献给读者和医界,这种可贵的精神使我
最为感动。就书中的内容来看,侧重于医疗技术,但是,现代
医学对于健康的含义,正如本书所说的,包括了生理与心理两
个方面,特别是心理的反馈与影响,日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无形主宰意念力”是作者运用祖国传统的医学理论,研
究医学领域内心理反馈现象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很有意义的。
心理的自我锻炼与完善,是人们获得健康心理的最佳途径与
方法,而心理健康又是生理健康的有效前提和保证。只有通
过不断的以健康心理克服和取代不健康心理的长期训练,才
能达到高尚的心理境界,从而享受生理健康与长寿的乐果。
    祖国医学已经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医学的金色殿堂。它

是一颗璀灿的明珠,必然会对人类的健康作出重大的贡献。
值此机会,愿孟城的这一部著作,光芒焕发,青春永驻。
    美国天然医疗中心主任
    全美整体医学研究会会长
    美国东方医科大学针灸学博士张润平
    1998年元月24日于洛杉矶

    自    序
    余自幼性好岐黄之学。少年时,居于故乡,家母缘脘痛暴
甚而呕血盈盆,虽药饵屡进,终鲜效机。当此一筹莫展、进退
维谷之时,婶母邀近邻名医邹云翔先生至。是时云翔公尚未
赴宁任职,公问症切脉,泰然自若。诊毕而嘱曰:服人参粉血
必可摄。依法进服,一日知,三日止矣。嗣后略作调理,脘痛
即解,从此安然无事。余见先生医术之神,倍生敬慕。复睹亲
友邻里之中,患病者颇多,亟需医药救疗。余外祖母老年痴
呆,竟终其生而不治。为此盂城时萌怆恻之心,毅然而立学医
之志。及至业医有年,方识医道玄微,原非浅尝辄止者所可得
其蕴要。况城秉鲁钝之质,于轩岐要旨未窥堂奥,神圣工巧木
讷不精。滥竿其间,犹恐千虑一失而遗人天殃。因而勤求古
训,博采众方,推究剖析,舍短用长。略有会心处,辄笔诸于
纸,以备日后之参证。数十年问,且积笺盈尺矣。此犹未足,
思欲负笈名门,广求诸师心传。遂师事吴竺天先生,并蒙姜春
华教授谆谆教诲凡十有丑年。又经吴师引荐,侍诊杨永璇先
生,以习针灸。由是广受教益,理法方药靡所不及,心得经验
多蒙授受。惜盂城器小量窄,未及兼收并蓄。近年因友人之
敦促频频,自身之薄暮感怀,爰将笔记稍加整理,选取部分,厘
成一编,故有是册之作。
    斯编原属随手笔录,为自我参考之用,非为著书立说也。
故各篇文风不一,体例无定。此次整理未作根本变动。而勉
以真实之资料心得,奉献读者,公诸同好而已。究有几许可

取,留待后人评说。如若一鳞半爪尚有意义,愿采撷诸君悉遵
《千金》教导,以大慈恻隐之心救治民众疾苦,全心全意为病人
服务。苟能如此,则孟城之愿足矣。书中谬误多所不免,如蒙
教正则余幸甚。
    是书编撰过程中,承刘禄海同志、王国先同志及诸师友,
多方关切支持,谨此致谢!
                      锡山邹孟城大根甫书于沪上客次
                                    1999年10月13日


述  作  类
    临证须辨疑似
    治病首重识证,此为历代医家一致共识,如《临证指南》
曰:“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然三者之
中,识证尤为紧要”。而识征之关键在于辨证,何谓辨证?所
谓证,即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反映疾病某阶段本质之一种
概念。辨证是在全面搜集四诊素材基础上,运用四诊、八纲、
脏腑、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进行分析、推理,综合判断,从而
得出相对合理之证候诊断。然由于病者之体质、宿疾、病情轻
重、精神情志、服药机变、失治误治以及生活之环境、气候、地
域之类因素影响,常可导致证情错综复杂,出现近似、类似或
假似等疑似之证,混淆视听,致使医者一时难以确诊,其至真
假难辨,稍一疏漏,即堕五里雾中。如阴盛之极,格阳于外,反
见面红目赤、唇破舌裂、扬手掷足、语言错妄,一派火热之象,
初看似属阳汪,实则内真寒而外现假热;阳热之极,格阴而见
四肢发厥,热深厥亦深,僵卧如尸、不饮不食、口鼻无气、手足
逆冷,一派阴寒之象,初看似属阴证,实则内真热而外现假寒。
又如癌症患者,证实脉亦实,常见肢体懈惰、眩晕眼花、纳呆神
疲,似乎虚证;而劳伤中气之人,反见脘腹胀满,食则不舒、气
机壅滞、大便欠利,却似实证。以上仅略举数例,而临证之
际,疑似之证未可胜道。故李士材喟然感叹曰:“诸凡疑似之
症,不可更仆数。”而林珮琴于《类证治裁》自序中亦曰:“司命
之难也在识证,识证之难也在辨证,”“且于一症,错综疑似。”
因而抉别真伪、辨析疑似又为辨证不可缺之重大环节。
    因为用以辨证之主要依据是四诊所得各种素材,所以辨
析疑似也须从深入细致地分析、比较此类素材入手。以笔者
之粗浅体会,其中似可侧重于主症、脉象及舌象之辨析。
    一辨主症特点,推求同中之异。辨证方法是应用中医之
基础理论,对望闻问切四诊素材加以分析筛选、分类排比,然
后归纳综合,从认定主症开始。能否正确选择与识别主症,即
是能否正确辨证之重要标志。如果主症选择失误,常可导致
错误之证候诊断。
    为防止主症辨识时可能出现之疏漏谬误,须对初步认定
的主症特点,深人辨析,理出证候初步轮廓,然后从尚未纳入
主症范围之四诊素材中寻求对主症初步印象之支持。同时,
要特别重视与主症初步印象不相符合或甚至截然相反之四诊
素材,务必仔细分析其形成之病因、病机及诊断意义,取得合
理解释,则相应不悖。如与初步印象不相协调,或别出机杼,
则应引起重视,认真推敲,去伪存真。若不能排除为假象,当
扩展思路,重新进行全面分析和认识。
    乙亥(1995年)春夏之交,余诊一男子,年方半百开外。
自诉初得病时,时值仲夏,已是单衣时节,患者身穿绒装,犹自
畏寒不止,测量体温并不升高,及至盛夏,此症始消。此后频
年以来寒热常作,但体温并不甚高,每在37.2~38.5℃之间。
往昔感冒发热,一药便愈,今则屡药不效,不得已须静滴葡萄
糖液始能退热。但热退后自觉骨中蒸热仍存,终日有昏沉之
感。入夜必盗汗见于胸背。咳嗽发于夜半,白昼则较稀。咳
嗽特点为喉中作痒梗痛则咳,痒甚每致呛急,可见痰中带血,
并曾两次大口吐出暗紫色血液。一年内曾作两次胸透,除“肺
门纹理增深”而外,悉属正常。诊断之初步意见为“老慢支?
发热待查”。断续服药两年末见效机。余诊见脉小弦,舌质淡
红,苔薄白,余症一如前述?于是分析证候:其患者主症中发
热、咳嗽二症似属外感,却无畏寒、流涕、咽痛、恶风等外感症
状,显非外感可知。发热特点为体温不高,但反复发作,用解
表退热药及抗生素效果不佳。此等发热不具外感及阳性炎症
发热特征,却呈慢性久病特点。热退后有骨蒸现象,此热当虑
为阴虚潮热。咳嗽夜甚昼轻,于咳无痰,喉中作痒则咳,为肺
阴亏损、木火刑金。加上盗汗、咯血,已具肺痨四大主证(咳
嗽、咯血、潮热、盗汗)。脉象舌苔亦与此推断相应不悖,故此
病首当考虑为肺痨病,阴亏火旺证。两度胸透未见病灶,可能
与机器性能有关,改摄胸片,明确显示右上肺结核。给予对证
治疗,病渐向愈。
    对于症状不典型,难以分析代表疾病本质之主症者,当从
其病史、体质、发病之气候、环境、服药机变等相关因素,加以
分析推理,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1975年6月底治一刘姓女青年,忽发寒热,其时月经适
行,又因天气较热而误食冰砖,以致经汛立止。自此寒热不
退,左胁疼痛,肌灼无汗。经西医反复检查,均无明确诊断。
日服西药退热片三次,则热不至,或虽有而不甚。一日停药,
则必热逾39℃。如是二十余日,终不得解。邀余为之诊治。
诊其脉仅略见弦,舌苔无明显异常。余思之再三,深感棘手。
此证似伤寒热入血室而实非:左胁疼痛虽似《伤寒论》第143
条“胸胁下满”一证,患者却无“结胸谵语”情状,且该条当“脉
迟、身凉,”“经水适来”而未必断。又“经水适断”虽似《伤寒
论》第144条,而患者之寒热又非“发作有时”“而故使如疟
状。”抑且时值仲夏,未见感寒因由,故患者之寒热未必由于伤
寒。试以通经活血之方加鲜藿佩投石问路,二剂热减至仅有
几分。然左胁之痛加甚,显然胁痛非因血结,发热不由血滞。
试投小柴胡汤及银花、连翘、郁金、板蓝根、生甘草、生谷芽等
清解之品,发热如故。先后治之旬日不见功。余于是作如下
思维:其一,发病时当暑月又无感寒见证是温邪,而非寒邪,患
者仅感发热而无其他症状,可以推测病尚在表。经行误食冰
砖,邪机冰伏于少阳三焦,与伤寒热入血室证病因虽异而邪阻
少阳枢机则一。其二,服西药退热片或中药藿香、佩兰,寒热
可退,知其邪陷不深,仅在少阳枢机之地,故投以表药,尚可开
腠泄热,但终因病不在表而治之无功。其三,患者脉见弦数,
弦为少阳正脉,数则为热。弦数之脉于此处当主热郁少阳。
其四,伤寒热入血室可用小柴胡汤加生地、丹皮、桃仁、丹参等
治疗,而温病热伏少阳当用蒿芩清胆之法。但患者发热日久,
必伤阴津,亦宜顾及。于是在所服方中选取一方加青蒿:(金
银花9g连翘9g青蒿9g地骨皮15g天花粉15g郁金
9g板蓝根15g生甘草3g生谷芽12g)仅服三帖,热竟退
净,左胁之痛亦除,自此痊安。
    二辨特异脉象,诊察体内信息。脉象为机体自动反映生
理、病理信息之窗口,为正确辨证提供依据,于辨析疑似证中
功有独擅。在脉证相符情况下,脉象能反映患者疾病之内在
本质、属性、病变部位以及五脏六腑与病变之相互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