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世界古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

第8部分

世界古代后期生活习俗史-第8部分

小说: 世界古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丰富。奥古都斯“和平祭坛”上的浮雕(公元前1世纪末叶)当中,有一 

件浮雕作品,名为“意大利的幸福”,上面雕画了三位妇女:上身都没有穿 

内衣,裸露胸脯,乳房高耸;胸以下围着一件长裙;赤裸双足;头上扎着丝 

带,带结朝前,在额上方打结。这种服装裸露部分过多,或许不是居民常服, 

而是某种特定场合才穿的服装。 

     突尼斯苏萨境内发现了一幢罗马人时代的别墅。在这幢古代别墅的墙壁 

上有一幅壁画 (公元1世纪),题名为“维吉尔和诗神”,其上画着两位女 

性。女性都穿着及踝的长裙,小束肩,长补贴,头上束戴着花环,部分头发 

散披于后。这种服饰应是很大众化的常服之一。 

     军服罗马人的军服由头盔、头饰、上衣甲、长袍、腿绷带、腰带、鞋靴 

所组成。头盔为青铜质,椭圆形,前有前檐(护眉脊),后有弧翼(护后颈), 

两边有耳(护耳廓),两耳有穿可以系带,以勒下腭(起固定作用)。罗马 

军盔顶部通常都有盔饰。常见的盔饰有三种式样:一种稍短,就象马鬃一样, 

高高耸立;一种稍长,拖在盔后,非常华丽;一种是缨穗,高高耸起,中间 

起铁尖,就像一支向上耸起的标枪,在其柱体上捆扎缨穗。罗马人的上衣甲 

齐膝,由长条形青铜片甲纵向缀连而成。罗马胸甲通常没有袖子,护甲之下 

穿长袍。长袍长度因兵种不同、地位不同而略有区别。步兵的长袍稍短,主 

要是为了方便行军;骑兵的长袍稍长,主要是为了遮御两膝;高级将领的长 

袍最长,颇似披风,以显雍荣华贵。目前保存的很好的几件古罗马浮雕作品, 

或可反映罗马士兵军服的情况。比如,格涅乌斯·多米提乌斯·阿介诺巴尔 

布斯祭坛浮雕上的“调查登记”反映了公元前1世纪后半叶罗马服装情况; 

特列尔附近奈马庚的墓碑上的浮雕“全副武装的近卫军”、罗马图拉真圆柱 

上的浮雕“达契亚人围攻罗马堡垒”反映了公元2世纪初期罗马军团的军服 


… Page 24…

情况等。 



                                4。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居民用以生活起居、饮食栖息的建筑。罗马 

帝国时期的文献很少涉及这个问题,目前发现的遗址也很有限,因而这方面 

的资料显得比较贫乏。 

     罗马帝国时期的主要建筑可以分为要塞建筑、神殿建筑、宫殿建筑、果 

园建筑、半圆形剧场建筑、凯旋门建筑、民居建筑、人头柱建筑、道路建筑、 

桥梁建筑、水道建筑等等,而与居住建筑有关的则是宫殿建筑、居居建筑和 

要塞建筑。 

     罗马帝国的居住建筑承系着三重文化传统:其一:罗马帝国从罗马共和 

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原则上接受了古代意大利居民的建筑意识和学说; 

其二,罗马帝国存在时期,欧洲最为文明的区域是古希腊地区,罗马人征服 

希腊后,很快就接受了希腊建筑文明;其三,大量周沿少数民族融入罗马帝 

国,比如日耳曼人、哥特人、叙利亚人、匈奴人、突厥人等等,所有这些民 

族的居住文明对罗马居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 

     建筑特点罗马建筑,总的风格是务实的。在任何地方,对于任何一种建 

筑,都很强调它的实用性。这是罗马居住建筑的总的特点之一。罗马建筑, 

用材上深爱意大利古老文化的影响。自从迈锡尼文化以后,南欧地区广泛流 

行石建筑,比如希腊就是如此。罗马承系了这种古老的文化因素,建筑上主 

要采用石材。这可以算作是罗马居住建筑的第二个特点。罗马建筑,承重用 

石材,封顶也用石材,很少用木材,为了解决封顶的承重问题,罗马人较早 

地使用了拱顶法,而且将这种建筑技术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可以算作 

罗马建筑上第三个特点。罗马城位于意大利半岛的中部。由于意大利的地理 

特征是由北向南缓缓低落,河流由北向南而流,故罗马民居大都南向。这可 

以算作罗马建筑的第四个特点。 

     宫廷建筑罗马宫庭建筑一般都在地势较高的山上,设计者依据地势,将 

重要建筑都建盖在山顶上,然后再环绕着山顶,利用地势修筑不同风格的辅 

助性建筑。宫殿建筑的平面布局,总的讲来与平民住宅相同,由前庭、前室、 

中庭、正房、柱廊、走廊所构成。罗马人与希腊人相同,极为重视中庭的建 

筑。中庭以承重柱为核心,墙上镶嵌大理石,地板铺着镶嵌细工,在承重柱 

前后左右是宽间。与平民住宅相比,宫殿区的住房规模都比较大,所用石材 

都比较讲究,而且厚重。 

     民居建筑罗马城市里的居民建筑,是从农家住宅发展而来的,主要有两 

种布局,两种布局的房屋显示出时代的不同,而且在文化承系上也不同。 

     第一种布局的房屋最常见,是稍有地位的富人的房屋。住宅平面呈长方 

形,由前庭、前室、中庭、正房、柱廊、走廊组成。中庭位于住宅中部,这 

是个大的公用房间,整个家庭的重要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中庭设有祭物台。 

中庭的正中位置设了一个灶,它是用来取暖和作饭的。炉灶上方,也即中庭 

的顶部设一个天窗。天窗的功能有两重:做饭或取暖所排放的烟灰,要从天 

窗中排出去;外边的光线和空气又需从天窗里进来。中庭前面为前室(颇似 

中原的过廊);前室前面为前庭(颇似中原的住家门楼),前庭面临大街。 

中庭后面是正房,这是住宅主人的起居屋。正房两侧各有一个小走廊通往柱 


… Page 25…

廊。柱廊是一整组建筑,由露天小院、列柱、小池和小花园,以及其它一些 

房间,如工作间、寝室、餐食、厨房、浴室、下房、库房等等所组成。考古 

工作者在庞培古城中清理出了一个外科医生的住宅,房屋布局就是这样的。 

     2世纪以后,罗马城内出现了多层建筑。这种建筑以一个高坡地为基础, 

先在最下边起建房屋,然后再利用这些房屋背后的高坡壁,起盖更高一层房 

屋,余此类推,再建第三排、第四排,乃至第五排房屋等。考古学家在罗马 

古城朱里奥·罗曼诺街发掘了一处多层建筑,经过复原,共有五层。 

     在住宅里面,罗马人喜欢在石质墙壁上涂抹白泥,然后再将白泥墙涂上 

彩色,最后再在彩墙上绘画。绘画内容包括神话、重要史实、风景、写生等。 

除此之外,罗马人还喜欢在石壁上雕琢浮雕。浮雕多为浅浮雕,内容与壁画 

内容大体相同。 

     要塞罗马帝国在边境地带大量兴建军事堡垒,并允许罗马军团的将士携 

带家属,故而要塞同时又具有民居性质。公元2世纪前后,多瑙河流域的游 

牧部族开始对罗马帝国构成威胁。为了防御游牧民族,罗马帝国将12个军团 

布置在多瑙河流域。根据文献提供的线索,考古工作者对多瑙河一带进行了 

考古调查和发掘,想发掘其中的一些要塞。但是很遗憾,迄今为止,考古工 

作者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本世纪初叶,一支考古学家队伍进入罗马,在 

罗马附近发现了一个大理石圆柱。圆柱最初作为列柱之一,耸立于大殿之上, 

数千年后,随着大殿废弃,它被埋在深深的地下。考古学者从深土层中将其 

清理出来,并对其上的浮雕纹饰进行清洗,结果,竟然发现了一组要塞布局 

图案。这成为我们研究罗马要塞的重要实物资料。 

     通过这幅浮雕,我们知道:罗马人将要塞建在多瑙河岸边。这么做是处 

于多重考虑:其一,当时的罗马军队是靠多瑙河来运输军需的,只有将要塞 

建筑在靠近河岸的地方,才能确保后勤粮草能够到位;其二,要塞一边临水, 

三面居于高地,这样利用强化防御;其三,用水方便。 

     要塞四周用原木筑起栅栏,栅栏约高1。5米,这就是西方所谓的城垣。 

这种城垣以及其筑构方法与东方截然不同。东方城垣通常为石土结构,要求 

城垣很高很厚,以达到上面可以从事防御的目的。西方人注重野战,不注重 

城防,所以并不刻意去营建要塞城垣,只用原木加修城垣。 

     要塞里的居住建筑都是用块石砌成的,窗户很小,门向不定,屋顶为人 

字坡形梁架,它们一组一组地,有规律地排列着。居住建筑不高,也就是2 

米左右,这和临时建筑的性质是基本吻合的。 

     贫民居住建筑罗马平民和奴隶,都居住在低矮的,不透风和没有光线的 

小平房里。这些小平房大多离开城市中心,而在偏僻的街区。房屋也用石头 

筑盖,房间通常也是南向。 

     关于罗马帝国奴隶的住宅,《论农业》一书有过粗略的记载,它记载道: 

 “为自由行动的奴隶安排的住处,必须是向南的;对于锁着的奴隶,如果他 

们的人数多的话,就应当安排在有地下室的屋子里……屋子里应当有小窗, 

可以透过光线,然而窗户不能太大,高度也要注意,不要低到可以用手达到 

的地方。” 



                                5。饮食文化 



     罗马居民的饮食文化具有相当浓郁的希腊文化传统。罗马人拥有这种文 


… Page 26…

化传统,大概与罗马共和国时期频繁与大希腊各部族接触有关。 

     配餐制在家庭里,居民如何分配自己的口粮,我们不得而知。通过一些 

资料,我们知道,在军队和庄园里,罗马人实行配餐制,即按份分配食物。 

实物多寡不由地位和饭量决定,而由体力、劳动强度和他所做的贡献决定。 

     主食罗马农民主要种植小麦、大麦、二粒小麦,以及豆类;考古工作者 

们又在罗马境内相继发现了大量的磨面工具,如水磨、手工磨、大磨。可以 

肯定,罗马人以吃面食为主,而且在正常情况下,是将麦子磨成粉面之后再 

加以食用。 

     罗马人如何食用麦面,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献对这个问题没有 

作过记载。考古工作者在许多遗址试图找到答案,但是情况并不十分理想。 

在许多遗址当中,学者们没有发现平底锅和尖底锅,以及用于烘烤烧饼的炉 

灶。可以肯定,罗马人虽然是食麦面,但是与亚洲人食用面饼或食用面条不 

同,他们主要将面粉经过发酵,然后烤制成面包再食用。文献记载,公元4 

世纪前后,在罗马城中,共有171个面包作坊,它们的工作就是烤面包和点 

心。 

     副食罗马人喜欢吃零食,而以吃水果为主,这在许多文献里都有记载。 

一个稍有经济财力的人,吃完饭后,都注意吃上一些水果。这是他们的饮食 

习惯。正是因为这个,除了酿酒的葡萄外,他们很注意种植其他果树。罗马 

人的果树品种比较多,有苹果、桃、核桃、杏,以及扁桃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