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西风吹书读哪页-纽约时报书评 100年精选 >

第18部分

西风吹书读哪页-纽约时报书评 100年精选-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往那些似为非时间性的话语中加入一些时间性的包义:
啊,航海者,啊,水手
你们这些要到这港口来的人,你们这些
身经海洋的折磨和审判的人
或不管是什么事,这都是你真正的归宿
克里希纳就是如此,如在战场告诫阿求纳不用告别
勇往直前吧,航海者
我们完全可以说,这是艾略特先生对他《荒原》中《临水而死》一节所
做的成熟而决断的回答。比这还重要的是这个新的陈述的优美和其情感的深
度。因为我正好认为,人们为了不遗余力地称赞艾略特先生的智慧和无可辩
驳的学识,而将他的敏锐的一面大大低估了。他的作品给那些喜欢钻牛角尖
的书呆子提供了走样的乐趣,由于这些人钻研它并非不为利益所驱,所以研
究到最后己与真正的诗歌天赋八杆子打不着了,而这种天赋使《小吉丁》中
的这样一些段落如此彪焕、灵秀、得当:
俯冲的鸽子划破天空
以其白热化的恐惧之焰
对此舌头大声宣布
这是从罪恶和谬误解脱出来的一种方式
唯一的希望,或绝望
是对柴堆的选择,或就是柴堆
是被火由火中拯救出来
那么又是谁发明了这种磨难?
是爱情
爱是一个不大熟悉的神明
藏在编织那件让人无法忍受的
火焰之衣的双手后面
人的力量无法将它搬开
我们只是活着,仅仅呼着气
被火或者火烧毁
我敢说所引的这段诗是我们时代诗作中的极品之一。对那些想鼓起勇气
抵御他人,认为诗歌属于目前这场战争中最早一批伤亡之列的人,我郑重推
荐他读一读艾略特先生的《四个四重奏》。
(贺拉斯?格里高利,1943 年5 月16 日)
光阴的遗迹──《重访布拉兹赫德》,
伊夫林?沃著
“我的主题,”伊夫林?沃的最新、写作最认真的、引起强烈的共鸣的
小说中的叙事者说,“是记忆,那生着双翼的主人。”带着这样的主题,这
位英国二、三十年代杰出的讽刺作家,从一个世界走向另一个更为广阔的世
界,从嘲笑伦敦上流社会的疯狂——运笔流畅而滑稽,用闹剧来掩饰严肃的
主题——到描绘一个人的认真地去思考和感受的世界。《重访布拉兹赫德》
从技术上来讲是否可以和《衰退与堕落》、《污秽的身躯》或《纤尘》相比,
是可以商榷的。重要的是这本书规模更宏大、内容更丰富,对于那些怀疑沃
先生正在探究一个有限领域的他的崇拜者来说,几乎可以肯定这将是他10
年来最为有趣的书,其故事与风格更为吸引人,而在显示其作者及其作为分
析家和艺术家的成长方面也是最不逊色的。
沃先生毫无疑问是一位艺术家,他的精确与清晰的风格简直可称上是天
赋,他同时代的用英文写作的小说家无人能出其右。这一点从他的写作生涯
的开始阶段就十分明显了,——而他的《重访布拉兹赫德》正是这种开端的
一个符合逻辑的发展,尽管其背景、氛围和技巧与其早期的创作不同。
《重访布拉兹赫德》拥有一种只有在一个处于创作高峰期的作家那里才
会找得到的深度与份量,这种作家必须拥有热情良好的心绪和娴熟的技巧,
能够维持他所达到的最好的水平。这本书以富有想象力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引
人的故事。用迂回曲折的手法总括和评价了一个时代和一个社会。于他那用
现实主义眼光看待生活的发人深思的个人的视角之外,这本书甚至带有一种
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简而言之,这是一部恢宏的小说作品,1946 年将以这
部作品开始。这是一部比本年度其他任何作品都更真实的作品——不论这些
作品有哪些方面的长处。
沃先生仍然保持着早年的道德主义的特色。沃先生当然是个道德主义
者,而且始终如此。如果你稍微留心一下他对伦敦上流社会的浮华的研究背
后的东西,你就会发现他是仍在完成讽刺作家的古老的使命,他是在鞭挞社
会的道德和标准。自不必说,他不仅仅是个艺术家——他过于敏锐而不可能
成为一个为人提供娱乐享受的人——而且一直都在进行道德说教,自然不可
避免地就存在着讽刺作家处理荒诞性的手法的问题,包括在空无一物的传统
中什么是荒诞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道德主义者对于不公正的憎恨和对于智
力和朴素的礼仪的价值的信仰。
这部作品中描写的仍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只是从一个完全不
同的角度来写的。不再是通过沃早期的作品中的喜剧人物保罗?帕尼弗德或
是威廉?布特的眼睛来看所发生的故事。故事是以一个敏锐而聪明的观察者
的第一人称角度来讲述的。这个名叫查理斯?莱德的人是一个建筑绘画师、
英国陆军上尉,故事以他在中年时回顾青年时代的角度来讲述。在《重访布
拉兹赫德》的结构中,聚焦的转移是极为重要的,这种将故事置于前言和后
序之间的结构,为故事提供了一种观察和叙事的灵活性,和回顾与过渡往事
的令人陶醉的魅力。《重访布拉兹赫德》的情感语调和内容也同样得到了加
强,从而超出了沃先生在以往任何作品中所达到的水平。
故事的开篇是欢快的——作者满怀深情地描绘了1923 年牛津的一副具
有讽刺意味的画面,太阳花的美学,驼鸟的蛋,午饭时渐觉微熏,活泼而戏
谑的小玩笑,令人愉快的无责任感,“滑稽的圆圈舞”。就是在那里,莱德
遇见了塞波斯坦?弗莱特阁下并与他建立了充满浪漫情调的友谊。塞波斯坦
这位聪明而富有魅力的古老的天主教家庭出身的“半个异教徒”,正处在崩
溃的边缘,沃先生似乎在表明,他的这种近临崩溃的情形和英国从旧秩序向
新秩序的转换相似。然而,随着小说场景换到了布拉兹赫德和这座巴洛克风
格的城堡,小说的语气也随着主题的发展而变得严肃起来:莱德和塞波斯坦
的姐姐的爱情故事,莱德和塞波斯坦的友谊是这一段爱情故事的精神先导,
教堂为精神上痛苦不堪的酗酒者塞波斯坦提供了避难所,并且感化了朱丽娅
乃至她的具有拜伦风格的父亲,他最后终于从意大利回到家乡以卒天年。
这里包含了伍尔芙早期作品的许多特色:尖锐的措词,敏锐而精确的细
节描写,栩栩如生的语言,对庸俗的鄙夷不屑,对次要人物的简略的概括(安
东尼?布兰奇,一个王尔德式的美学家,叙事者的狡猾的父亲,一位轻度疯
狂的老绅士)——这些特色和技巧自然地出现在本书中,在沃的任何一部书
中你都可以发现这些特色,因为它们已经成为沃的一部分。在这本书中全新
的东西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格和结构。一句接一句、一段接一段
的回忆和描写,在沃先生的其他作品中不连贯的氛围中无法找到位置。和他
的其他作品比较起来,这部作品就犹如一部内容充实的戏剧,而其他作品则
是技巧娴熟的轻歌舞短剧。你从不会发现——即使是在《纤尘》中也不会发
现——沃先生会写出如下的文字:
“这就是那生灵,既不是孩子也不是女人,她驱使我走过夏日的黄昏,
我不受爱情的袭扰,完全惊诧于她自身的美丽,我站在生活的台阶上犹疑不
决,无意之中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武装起来,她是神话故事的女主人公,
玩弄着手中的魔法指环,她只需用指尖轻轻地抚弄这指环,口中轻念咒语,
大地之门就会在她脚下打开。”
毫无疑问,他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说他所给出的结论,必须会引起热烈
的讨论甚至引起争议。作为一个天主教徒,沃先生在政治立场上站在托利党
一边。作为一个作家、故事讲述者和艺术家,他并不一味坚信什么。他从一
个非天主教徒的叙事者的眼光来观察玛荷门兹人的生活,把他的生活中的天
主教因素阐述得非常客观,以至于事实上这些阐述,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不信
教的人面对(同时惊讶于)“一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时所做出的略带嘲讽
意味的描述。事实上,他是在说,信仰对于那些拥有信仰和曾经拥有信仰的
人来说是一种可资补偿的答案,这几乎不能被称作是搞煽动,尽管肯定有人
会指责他是在搞煽动。人们还会说,他不愿接受社会变化,这表明了他在政
治上的保守主义,这也将成为事实。布拉兹赫德的结尾对他来说是令人遗憾
和沮丧的,因为他相信“秩序”和传统的继承性。毕竟,他相信责任感,他
曾猛烈地鞭挞自己所属的阶级缺乏责任感。
但那些在宗教上或在政治上,或者在两方面都持与他不同的观点的人自
会去花时间试图证明他的信仰破坏了他的作品的艺术完美。《重访布拉兹赫
德》是沃先生的最出色的成就。
(约翰?K?胡群斯,1945 年12 月23 日)
他习性的勇气──《柏林故事集》
(《诺里斯先生换火车》与《再见,柏林》),
克里斯托弗?依修伍德著
最近,在与一位刚从好莱坞返回的人的交谈中,我向他询问依修伍德正
在做什么。“噢,他已经离开了这个隐修院,正在写电影剧本。”这个回答
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撇开其它原因不谈,其中一个就是因为它不带有任何嘲
笑意味而被人说出来又能被人听进去。这话要是用在其他任何一个人身上都
会很可笑。这是因为克里斯托弗?依修伍德身上具有某种气质使得人们尊敬
并喜爱他,即使当他选择穿过连接在像杰拉尔德?赫德这样的伟人与卡尔沃
城的电影工厂的叹息桥时也是这样。赫胥黎,在他当前所处的瑜咖期里,看
上去像个狂热者。在他最新近的书里有很多暗示,说有些很可怖阴险的东西
在等待着你——实际上是他笔下人物的呆板——如果你不服从他的冷漠处方
一口口喝下神秘主义的泻剂的话。但是赫胥黎的宗教狂热却让我很反感,这
倒不是由于它的主题,而是由于正如他的小说一样,它脱离于社会、人民及
政治之外。作为一名小说家,依修伍德头等关注的事总是与这些相关的。我
并未追从他对吠檀多所做的调查,但我很放心他按自己的方式寻求真理,因
为我知道他也是在为我寻求真理。我信任他,尽管我永远都不会相信他的信
条。他能在读者中激发起这种同样的良好信念,如同秘密,激起在他身上对
他创造人物天分的信心,对他充满爱心及坦诚公开看待人类问题的信心。
依修伍德是个真正的小说家,一个真正的次小说家。他的次要程度可从
《啼叨的腼腆人》一文中略见一斑,这为对他最好作品加写的一本很有吸引
力的书,因弗莱德莱克?褒格曼的迷人画像而著名,不过,却从本质上说略
有回顾性——我怀疑,是按它自己的方式,一种推延他创造性天分与他宗教
调查融为一体过程的方式。而他做为一个小说家又有多优秀的程度则可在《柏
林故事集》中略见一斑,这个故事集是对他的两部最著名小说所做的极受欢
迎的再版——《诺里斯先生换火车》,与那颗现代叙述文体中的小钻石——
《再见,柏林》。
而在今天做个次要小说家的情况则很是不同,它比起模仿伟大的小说家
来要困难得多。我们拥有众多的小诗人,但我们却几乎没有小说家——我们
只有一支庞大的队伍的人们,他们利用小说的欺骗性松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