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战争哲学论 >

第18部分

战争哲学论-第18部分

小说: 战争哲学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起源说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把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归结于生产方式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就向人们提供了打开寻找战争起源大门的钥匙,打破了历史思想家偏见、困惑、战争认识上的封闭圈,揭开了战争起源之迷。人类首次科学地认识了战争起源。
  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起源说,不仅是将战争和物质利益相联系,因为这早在古罗马时代的哲人已经提及,同时也不仅仅是将战争和阶级斗争相联系,因为以往的思想家也曾对此做过探索,尽管他们局限在现象的描述上,而且更为重要是:首先,战争起源萌发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成熟于阶级社会,消亡绝迹于向无阶级社会过渡及无阶级社会;其次,战争的根本动因是利益对立,这种对立具有多重本质。可表现为政治、经济、阶级、国家、民族、政治集团等;再其次,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决定于对立双方的利益冲突大小,人们把复杂的矛盾控制在什么程度上,人与社会组织面对这种矛盾如何选择解决方式和引导行为方向;最后,战争行为出现远比私有制和阶级产生要早的多,战争起因除私有制,阶级根本原因外,还有民族、心理、传统、地理等因素。
  (三)战争发展形态战争的整个发展过程可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即萌发形态、成熟形态和衰亡形态。
  1.萌发形态的战争
  战争,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点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它是一种特殊社会历史现象,是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与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
  在出现文字以前的人类历史上是否有战争。目前尚无法考证,只能靠推测。人类出现文字之后,从大量描写战争的文字中,如:(战)(争)等,可以看出战争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形态过程出现了。原始氏族社会,战争活动与生产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战争和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生存。某种意义上可认为当时的战争实质上就是一种人类的生存的特殊生活活动。当时部落既是生产单位又是作战单位。部落的男子即是生产者又是士兵。他们手中的工具既是生产工具又是武器。正象恩格斯所言:最古老的工具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是打猎和捕鱼工具,而同时又是武器。
  萌发形态的战争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发展繁荣时期,它是战争历史发展第一个形态,标志着战争起源。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繁荣时期,每个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宗教,比较稳定的居住和稳固的组织,有共同的采集、狩猎和墓地,最高权力机关即氏族会议选出氏族酋长负责处理日常事务。这时开始和已经出现:犁耕农业和畜牧业、剩余产品,由此贫富差别和等级分化产生交换成为可能;对偶制婚姻和财产继承关系;人的个性发展;专门的军事首领;胞族和部落联盟;俘获的敌人被吃掉的现象已大部消失,常常把他们收养入族,看作部落和氏族的平等一员,这是人类已经较多地摆脱了动物界,真活动并非纯粹的简单的非生产性劳动,部落之间的暴力冲突已明显地带有了自觉的目的性和较多的社会性。“他们不尽有数量多得多的牛乳、乳制品和肉类,而且有兽皮、绵羊毛和随着原料增多而日益增加的纺织物。这就第一次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83页)当然这时的交换是氏族部落间以氏族部落的酋长、首领为代表进行公有动产交换,与阶级社会交换有本质的区别。
  恩格斯在《起源》一书中说,美洲发现的易洛魁部落尚处于野蛮时代的低级阶段,那时没有阶级但确实存在着战争。西班牙曾发现两幅石器时代的壁画,它们描画了原始社会中战争的情况。一幅是在西班牙勒文特悬岩上的作战图,该图里画有一君手持弓箭呈进攻态势的战士,另一君也是手持弓箭但处于守势;还有一幅绘在西班牙东部卡斯台龙岩棚壁上的作战图,图中描绘了两个集团用弓箭进行厮杀的情景。我国史书记载的传说中有:炎帝集团的共工氏与量尤族的战争、以量尤为首的黎苗族集团与炎帝榆罔的空桑之战、夏族集团首领黄帝与尤部落的汲鹿之战,等等。
  萌发形态的战争的动因是争夺优越的生存条件和血族复仇。
  一个氏族与另一个氏族有时为争夺较好的水草地等较为优越的生存条件往往发生矛盾,如果协商不能解决问题,那就由战争来解决问题。血亲复仇构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初的战争行为。原始人复仇之风的强烈程度是文明民族所想象不到的。“红种人如有血仇未报,便会日夜感到烈火烧心。他们将新属被杀,民族成员被杀的记忆父子相传,即使是老妇人也不例外”(拉法格《思想起源论》第67页)在那个时期,倘若部落之间或部落成员之间发生了冲突甚至凶杀,就会遭到同等程度和同种方式的报复,而且往往是连环报复,这种缺乏明确经济动机,由原始平等精神臻造而成的部族排外心理的集体侵犯或集体自卫行为,具有浓厚血亲色彩。“这种战争可能以部落的消灭而靠终,但决不能以它的被奴役而告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180页)
  萌发形态的战争虽然已经具有战争的共同属性——暴力性和社会性,但它毕竟还存有本身固有的特点。第一,战争主要是为了夺取优越生存条件和血亲复仇;第二,战争不具有奴役和掠夺的性质,也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之分,还没有也不可能分为不同的阶级而战;第三,这种战争没有专业军事组织和专用的战斗工具,但某种“原始组织”是存在的,每个成年男子照例都是战士,至于武器,自己平时劳动的工具同时也就是战时的武器;其战争带有较多的“感情”色彩,氏族制度的狭隘性导致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且进行得非常残酷,致使一些部落在这种战争中被灭绝或被消弱了。第四,部落内部绝对没有战争,部落和氏族组织能够处理“内部一切可能发生的冲突。对外的冲突,则由战争来解决。”(《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54页)
  2.成熟形态的战争成熟状态的战争不是突然出现于阶级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即可见到它的“细胞”形式,而它的“充分深入而广泛的发展恰恰只能属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形式”。这就是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开始,直到最后一个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达到顶点的“富人对穷人的战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74页)
  私有制,阶级出现以后,战争的目的发生了变化。从以前以生存为主要目的演变为以掠杀为主要目的,并且战争的规模日趋扩大,组织指挥日趋复杂。正如恩格斯所言:现在进行的战争,则纯粹是为了掠夺,战争成为经常的职业了。
  战争哲学概念指称对象的矛盾双方为:主体——从事战争有关事业的人和组织,既包括军队和士兵,国家政府机关和居民;客体——这些人和组织所要接触的有关战争领域一切事物。
  作为特殊行为的战争,必须有一定的主体承担者。它的要素有三;(一)基础,任何一个社会组织或共同体形式都有相应基础,如政治性,经济性或军事性等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一致性;(二)规模,一个组织或共同体是人类社会中的有艰存在,有亚国家,国家和超国家三个基本层次,如在亚国家层次中有阶级、民族、政治集团等,也包括原始社会就存在氏族、民族、部落及共联盟,在超国家层次中有国家数量不等的国际联盟或同盟;(三)结构,任何一个战争单位,都有自己的结构,都是一种程度不等的有序系统。
  战争的行为方式是可变的,但行为的三个基本性质是恒定的。它的主体性承担者的三大要素是“随机”的,但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战争行为是战争关系的直接体现,是一种至少有两个社会单位参与的社会行为。战争单位是战争关系中的主动者或被动者。对某一共同体而言,战争关系是对外的,战争单位是同属的、整体的。
  战争在总体上和根本的意义上为,与非战争行为相对应的“专业性”、奉献与谋生相统一的“职能性”,损耗与刺激并有的“武装性”平战兼备的“存在性”。是人类思维对特殊社会现象——暴力冲突或武装斗争进行抽象的结果、认识的逻辑与历史的发生发展演化的辩证统一。
  战争的暴力性是区别其它行为根本表征,其冲突性,标示着战争是一种互动性行为系统,这种“互动”不是相生或共生的,而是“矛盾”式的;其政治性,指明了战争在社会结构或社会行为网落中的“座标”。
  原始人类,在变本能为自觉行动的过程中,首先“自然”地认识了暴力冲突的作用和意义。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对人的狩猎”(战争)和“对物的狩猎”共同视为生存前提之一,即一种生产活动。当时,这两种“狩猎”在工具、程序和方式上基本一致,其区别在于对象的不同。只有在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自觉意识能力进一步增强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反思“战争”的产生、发展、思考和运用战争规律,创造或准备战争条件,利用或消除战争后果等等。这时的战争对社会的生产、生活具有最高的规约作用,是构成社会一切行为的核心,也表明其社会正处在激化式自调节或自调适状态。战争作为一种萌发形态可以是全局性的,也可能是局部性的。
  暴力发展经历了由职能性向结构性的发展过程。这种职能从生产职能中游离出来,逐步发展成为结构功能匹配的社会领域,相应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并存,但分野不是绝对的,结构和功能有互渗现象,特殊社会职业常备军中的个体是经常变化,但作为一种质的存在却是稳定的。战争领域的存在是对战争状态的应答,军事意义主要不在于本身,而在于为战争服务,一旦军事领域呈扩张趋势到战争,一到极限即社会全局或局部呈现军事化。战争的结局既可提高军事领域在全社会中的地位,也可能缩小军事领域的规模,还可能抑制以至有限消除某一组织或共同体内军事领域。军事领域的合理强盛,可能推迟战争的到来;反之如果军事领域的发展破坏了社会系统的稳定或有序,则有可能促成、诱发战争的出现,或使战争提前。战争虽不是达到政治目的的唯一手段,但在诸多手段中,战争是最基本,最具有强制力的形式,其它方式只有建立在一事实上的强制力基础上才有可能奏效。战争是军事实践最活跃时期和最高形式,也是军事理论最丰富的源泉和最有说服力的根本检验形式,是发展军事理论的根本动力。以战斗力的提高为根本标准,以实战为基本目的,直接出发点和归属。理性是立足并服务于阶级利益的,军事实力是阶级力量的体现,实力和理性一旦进入军事领域,就难以脱出这股张力的控制。推迟战争和终止战争的条件不同。
  萌发形态的战争向成熟形态的战争“蜕变”,经历了一个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