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李牧自主学习法 >

第21部分

李牧自主学习法-第21部分

小说: 李牧自主学习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我和许多家长一样,是非常重视孩子教育的。我个人一直认为自己在孩子的学习方面责任重大,也一直感觉到学习方法对孩子很重要。因此,平时只要看到有关学习方法方面的书,是一定要买来看的,希望能够给予孩子指导。
  我在孩子的学习方面所下的工夫是所有同事、朋友们有目共睹的:报辅导班、收集各种学习资料、陪孩子学习到深夜,经常找机会与各科老师进行沟通,自己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学习上以身作则,是公认的模范妈妈。但是对于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时时感到无能为力。
  这个“五一”长假,当得知了李牧老师学习方法讲座的消息后,我和孩子一起报了名。本来是想试一试,看李老师的方法是否能解决孩子的问题。结果没想到,听完了第一天课后,我自己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也和很多成年人一样,一直在参加各种学习、应付各种考试。听了一天的课,我就意识到了,自己其实一直都不会学习,一直把死记硬背当成了学习方法。认为只要记住了、背会了,考试就会过得去。从来没有认真琢磨过知识的来龙去脉,没有真正地把问题搞懂。唉,想一想,也难怪孩子的学习很难有突破,自己都学了这么多年了,不才刚刚明白点儿这学习之道吗?
  我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希望为孩子做出表率。因此,这三天来,我认真记笔记、主动提问题。在回家的路上,还与孩子共同探讨课上的内容。我在指导孩子的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不再看重孩子看了多少书、做了多少题,我更看重的是她在读书过程中进行了怎样的思考,在遇到难题时是否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也不再要求孩子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是为她留出足够的娱乐与放松的时间,培养一些业余爱好,让她在学习的安排上张弛有道。
  孩子的变化也是显著的。在第三天听完课回家的路上,她主动要求我去买一套中考模拟试卷。回到家中,顾不上吃饭,就埋头做起了语文模拟试卷。我十分欣慰,因为孩子终于知道自己主动去学习了。过了几天,她又主动地做起了学习计划,并跟我商量着让我帮她找近几年几所著名高中中考录取分数线。我知道,孩子在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了,而且充满了自信。有一次,我在看书的时候,孩子对我说:“妈妈,要理解,别死记硬背!”我答应着,心中暗喜:孩子在用李老师讲的方法教我看书呢。
  我知道,孩子前面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即便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仍需要她的坚持和努力。真正把一个好的方法变成自己的,一定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孩子拥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她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她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走进北大并非我最大的收获 
期待与彷徨
今天,电视中播放了北京07年艺术特长生在清华大学统一测试的消息。看到画面中学生和家长们的焦急神态,以及现场紧张的气氛,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一年前。
那时,我和他们一样,站在美丽典雅的清华园中,内心充满无尽的憧憬、期待与彷徨。因为那时的我,只是市里一所重点中学文科普通班的中等学生,成绩仅够在北京上一所二流大学,又没有任何加分,作为艺术特长生参加考试只是为了让拿到二流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胜算更多一些,假若有可能的话,一流大学的大门或许会为我开一条缝。在我来到清华参加钢琴测试的时候,我和父母完全没有想到任何能够改变现状的办法,能够做的,仅仅是按照目前的路一步步走下去。
可是我真的不甘心,高中前一直身为优等生的我,有着很强的优越感,不甘于就以这样的高度开启我的大学之门。进入高三后,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到,如果之前的两年,我能够刻苦努力,哪怕每天多看一会儿英语,多做几道习题,状况一定会比现在好很多,那么我也不必忍受每一次面对成绩单时的沮丧心情。然而,我十分清楚,用半年多的时间来弥补两年浪费的光阴是多么地困难。
初试牛刀
06年春节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李牧老师的自主学习讲座。一连三天的讲座令人受益匪浅,李牧老师所教授的方式方法,绝对不止是学习和接受这么单纯,有些方法似乎就是隐藏在我心底某一处的潜意识或潜能,经过老师巧妙的点拨,就如同启开了尘封多年的盒子,释放了全部。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时常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而这种欲望是过去十几年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所没有出现过的。过去的我,即使认真地学习,优秀的成绩也只不过是为了迎合师长热切企盼的目光和为“好学生”一类的名誉所累的产物。我不得不承认,这么多年来自己从来就不知道学习的目的何在。在听完讲座后,我一方面为我和大多数的同龄人竟然一直在被动地、毫无目的地机械学习着而感到悲哀,另一方面又庆幸自己在高考前四个月终于顿悟了。不管我的成绩是否会有所提高,不管最终是否能够迈入一流大学的门槛,讲座让我收获了很多东西,至少我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何在,品尝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快乐。
三天的讲座结束后,我满怀信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李牧老师在讲座中教授了大量的方法,要把这些方法归纳演绎,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运用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于是在寒假剩下的日子中,我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学习计划,开始运用所接受和理解的方法学习。在开学后的摸底考试上,我初试牛刀,班级名次上升了8位。可是在听讲座前,无论我背书背得多么辛苦,成绩总在原地徘徊,偶尔还会下降,一切的努力似乎全部白费。这一次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明显的成果,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我将这次考试看成一次试验,不仅是试验如何应用我从李牧老师那里学到的方法,而且也是在试验中重新定位自己。我从这次的小小成功中看到一线希望——只要持之以恒,也许我可以更进一步,一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似乎并不是那么得遥不可及。在3月底我和李牧老师约了个案。这一次的个案像催化剂一样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的能力。
走进北大,仅仅是新的开始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一直在等待着继续检验自我的机会。4月份的一模,我达到了质的飞跃,从中等生一跃成为班级第3名。但当时我对自己的能力还不是很自信,我无法理解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进步,一度怀疑这只是偶然的一次超常发挥。我深知自己的起点太晚,不希冀有奇迹发生,只是盼望能够让状态变得好一些,但是我又隐隐觉得,偶然性在这个名次中没有发挥多少作用。无论如何,分数才是铁证;要想证明什么,二模是最好的时机。因为二模期间,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差不多已经定型了,而且还要面临高考志愿的选择。我只有抓住二模的机会来更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和所在位置。
一个月之后的二模,我跃居为全班第一,年级文科排名第二。这次让我真正了解到了自己的水平,感觉进入北大似乎也不是不可能的。那么我能报考北大吗?虽然满怀信心,不过我还是有些许犹豫:成果来得太猛太快,我真的能在高考中驾驭自如吗?尽管如此,我毅然决然地在提前批和本科一批都填报了北大。这是冒险的举动,但是我愿意一搏,因为我对李牧老师教授给我的方法有足够的信心,胜败在此一举了。
到了5月,我反思了这几个月以来发生的事情。过去我和同学们坐在一个教室里,每个人学习进度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方法不同,但老师灌输的却是同一套东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效率。而李牧老师不仅教授自主学习的方法,还告诉大家如何独立思考,从而使我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因为高考前的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应该根据个人的情况和状态有重点地去复习,在时间使用上要学会统筹和综合利用,以便提高学习效率和各科的整体水平。目的性明确是高考的制胜法宝,不管是在考前的冲刺还是高考中的答题上。比如,要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那么在复习中就要去竭尽全力地弥补,而放弃生僻的知识;在考试中放弃不可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而努力答好有把握的题。争取最优而不是面面俱到才是最有目的性的做法,这个箴言很浅显易懂,但是许多人未必能意识到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就这样,我复习得非常紧张,但却愉悦。每翻过一页日历,我就能真切地感到我离北大更近了。
高考发榜,我取得了全校文科第二名的成绩,与第一名仅差两分。7月,我如愿以偿的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非常感谢李牧老师,直到现在,我在大学里仍旧在使用李牧老师的方法学习。应该说这些方法已经成为了我自身拥有的财富,我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熟稔的使用它们,并且深切地感受到,它们可以受用终生。



冲刺,在最后一个月 
十二月九日那晚,高中好友的一条短信将正在大学自习室里的我,从高数的梦境中唤醒。内容如下:“今天是高考半周年纪念日,愿在战役中流血牺牲的战友继续奋斗,共勉!”
好一个“共勉”!思绪不禁转到了那场历时365天的战役。当时自己就像一列朝发夕至的火车,起点是家,终点则是战火烟硝中的栖息地--学校,陀螺一样不停的忙碌着。在忙碌中我迷失了,像一个陷于沼泽中的士兵,迷失在堆积如山的题集和试卷中…… 
在“大决战”前的一个月,我有幸听到了李牧老师的学习方法讲座,进而又接受了一次个案辅导。从此,我发现我的世界变了。我的世界,不再是战场,而是前往自学王国的旅途;学习中的我,也不再是一个战士,而是一个追寻学习真谛的旅行者。从李老师那里,我找到了属于我的学习方法,更找回了迷失一年之久的自信。
根据李老师的指导,高考前,我首先是制定了目标明确的计划。当时我非常清楚我要考取哪一所大学,并对该校在北京历年的录取分数线了如指掌。我知道我需要在年级里有怎样的排名才能够考上这所大学。我也知道当时的470多分离我的目标学校要求差距有100多分。为此,我进行了一次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来找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和影响学习的不良习惯。我发现自己很用功,但总是忙于完成老师的作业,经常熬到夜里一、两点钟,却很难在成绩上有所突破。我的问题是没有找到自己在各学科中的弱点,因此也就无从去补漏了。因此,我花了2天的时间对各科进行了系统分析,找出各科中的问题所在,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自我学习计划。
自学是帮助我个性化地解决问题的关键。但自学常常会跟学校的学习有冲突。这时候与老师的沟通就显得十分重要。我跟老师谈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及想争取更多的时间自我解决问题。在老师的默许下,在高考前的一个月,我基本上就是根据自己的计划,在图书馆里完成冲刺阶段的学习的。 
具体到各科的学习中,总体的方法是回归课本。我的理综成绩在一模以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