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人际关系心理学]. >

第3部分

[人际关系心理学].-第3部分

小说: [人际关系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     我并不是说日本人里面就没有人会像欧美人 
那样做。但是;            在我的经验中;             那仅仅只是一部 
分。大部分的人———我觉得年轻人特别明显———对 
后面是不是有人完全漠不关心;                       只要自己进去了; 
对门是怎样弹回去则连看也不看一眼。那么;                               如果 
 自己前面有人帮着把门支撑着;                     他们自己不会把门 
接过来;       而是从缝隙之间钻进去。别说是说声 “对 
不起”了;         就连眼睛也不会看一下;                  就赶紧走掉。 
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但是;                     如果遇到的对方是自 
 己人或者是认识的人;                那就绝不会发生这样的情 
形了。 

  12 

… Page 18…

  在西方各国的体验 

       因为我在日本的时候经常遭遇到这样的情况; 
所以;      在欧美旅行的时候;               从这些不相识的人那里 
感受到的亲切让人特别难忘。 
       大约十年前;          我第一次去德国;              预计要在慕尼 
黑待一个星期左右。这期间;                     我打算去访问一所研 
究所;      可是;      我怎么也弄不清去研究所的路。这 
时;    正好有一位很高大的中年妇女路过;                          我小心翼 
翼地向前询问;            她看着我拿出来的纸片上所写的地 
名;     自言自语了一会儿之后说道:                        “跟我一起来 
吧 !”她边说边挽起我的胳膊。与她相比显得极为 
瘦小的我;         如同被她夹着一般;               东绕西绕地到了目 
的地;      然后;     她对着诚惶诚恐的我微笑了一下;                         就 
离开了。 
       197 6  年夏天;         在巴黎开完学会以后;                  我顺便 
去了伦敦。那是在短暂的停留结束后;                           我从往返机 
场指定车站搭乘巴士去西斯罗机场时所发生的事 

                                                                         13 

… Page 19…

情。当时;         我肩上背着单肩背带的小包;                     右手提着 
一个虽然不是很大;               但却相当沉重的旅行箱;                  我向 
楼上的坐位走去;              楼上的坐位很空;             我打算去坐最 
前排的坐位。在隔了一个通道的对面;                            坐着一位看 
起来近80  岁的老人。老人看见我费力地搬运着行 
李;    就站起来离开坐位;               打算来帮助我;            我赶紧手 
忙脚乱地向他道谢。 
       虽然只是这样一件小事;                  但是;      当时老人那满 
是皱纹的笑容;            至今还存留在我的脑海里。在东 
京;    早晚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通勤电车里;                               每 
当我看到那些毫无顾忌地张开大腿、一个人占据两 
个人坐位;         每当我看到那些完全无视抱着婴儿站在 
 自己面前的妇人;             而毫无愧色地一直坐着的年轻男 
女时;      自然而然地就会回想起那些友好亲切的外国 
人士。 
       有过在异国旅行经历的人们;                     我相信他们每一 
个人肯定都有过相似的亲切感人的经验。就我自己 
来说;      像这样细微、温馨的记忆还有很多;                           而且; 
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是;                  接受这些亲切的、绝非仅 
仅只是像我们这样的外国人。无论在街角、电车上 
或者是公共汽车里;               说着同样的语言、有着同样肤 
色的人们之间也时常可以看到同样的行为举止。 

 14 

… Page 20…

        当然;     在多次的国外旅行中;                 也常使人联想到 
“如果是日本人的话;                才不会这样做呢……”这样 
 的事情。另外;           有些地方对于旅行者来说也许令人 
赏心悦目、身心愉快;                 但是;     如果一旦真的在那里 
居住下来;         却会感到那里的人有很多让自己觉得很 
别扭的风俗习惯;              而自己还不得不忍耐;                不得不顺 
应民情;        这样的居住感觉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这样 
 的情况从古至今;             比比皆是。因此;             仅从旅行者的 
细微印象;         就到处宣扬 “欧美人是这样的;                      与此相 
 反的东方人、日本人是……”类似的结论;                              显然是 
很不恰当的。 
       就算是在对待毫不相识的陌生人———特别是双 
方都是日本人时更为明显———的时候;                          日本人通常 
会比较冷淡;           但是;     他们在对待外国人;               特别是欧 
美人的时候;           却有不少的人表现出像对待自家人一 
样的热情;         甚至还会给予他们更为细心的照料。这 
就是常常可以从欧美的旅行者口中听到;                             有时候甚 
至让人觉得烦琐的 “日本的亲切” ( Jap an ese                             hos 
pit ality )  。当然;      不管是欧美人还是 日本人都是同 
样的———什么样的人都会有;                   我自己心里一直是这 
么认为的。然而;              每当我回想起慕尼黑的中年妇 
 女、伦敦的老人;             不知为什么;          我又会觉得好像有 

                                                                         15 

… Page 21…

什么地方不大对劲。 
       说实在话;         也就是说;         我总感觉东方人 ( 当然 
包括我自己在内)              是不是应该在这方面稍微改变一 
下更好呢?  这不是欧美崇拜;                    而是我作为一个日本 
人;    对日本人;         或者说是对日本文化的一份期待。 
       那么;      要怎样改变才好呢?  在讲述这个内容以 
前先要问问;          到底什么地方需要改变呢?  这是我在 
本书中打算探讨的第二个问题。 

 16 

… Page 22…

      1。2             民族性与人际关系 

  知识就是力量吗? 

       我现在并不是要讨论日本人论的内容或者日本 
文化论的内容;            并不是我不关心这些;                而是以我的 
能力和知识还实在是力所不能及。到这里为止;                                我 
所提及的内容只不过是作为一个读书人;                            或者说是 
作为一个旅行者的个人感想而已。通过这本书;                                我 
的主要目的是想借助我近十年的人际关系培训 ( 简 
称 I R T     培训;      I nt er p er son al Relationsh ip      T r ain in g ; 
人际关系培训。一般来说;                     在 ( Sen sitiv ity      T r ain… 
in g ;  简称为ST )         临床经验的基础上;               通过人们长 
久以来一直所实际体验到的日本式人际关系的日常 

                                                                        17 

… Page 23…

性真实感 ( 现实) 、对于人际关系的一般性真实感; 
 以及人际关系一般能够实现的可能性进行阐明;                               并 
使其尽可能地向现实性靠拢。 
       也就是说;         这本书的方向是同时着重在 “实 
践”与 “临床”两个方面的。在人际关系的日常性 
现实中;       我们总是会不断地碰到的 “我为什么会被 
别人这样的误解啊?”“和那帮人怎么也处不好 ?” 
“如果要和那种人相处的话;                      真想把工作都给辞 
 了 !”等的疑惑或希望倾诉的情况和问题;                            在这种 
 时候;     不知不觉当中;           在伴随着失望的同时;                人们 
 自然而然地会渴望并去追求一种像指南针一样的东 
西来指导 自己。有的人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去寻 
找;    有的人在四处泛滥的 “人生指南”、“成功的秘 
法”等人生书籍中去搜寻;                   还有人从宗教当中求得 
解脱;      等等。 
       在某些学术研究领域里当然也包含着人际关系 
 的问题;      举例来说;         比如;     心理学、社会学、文化 
学、人类学等。但是;                这些学科的研究者们;                或者 
说同时也是研究者的作者们当中;                          有很大一部分 
人;    在对待这种实践性乃至于临床性问题的设定 
上;    采取的并不是积极的应对态度。 
       “让知识成为力量 !”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所 

  18 

… Page 24…

以;    我们努力所能够得到的价值;                    只不过是对事物 
能够进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真知 ( 亚里士多 
德)  。正确的认识;            其自身就是力量;              或者可以借 
助它产生的力量。只要认识是正确的;                          那么剩下的 
只需实践就可以了。就这些研究者的心情而言;                                那 
些专为实践的知识;                 或者是 由实践而得来的知 
识———实践的技术 ( 亚里士多德)                    ———等等;       是属 
于二流的知识、通俗的知识;                      说不上是研究或学 
问。在日本的大学里;                这种倾向在国立大学的研究 
者中比在私立大学更为明显。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往往成为日本人论、 
日本文化论等边缘领域里的主题。特别是近些年 
来;    各式各样的出版刊物里;                 充满了多种在事实基 
础上的日本人论、日本文化论;                      也为我们提供了很 
多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敏锐的洞察和言论。但是;                                我 
常常在仔细阅读之后感觉到;                    其结果最终还是没有 
超越 “让知识成为力量”这个界面。也就是说;                               在 
阅读这些著作之后;              与日本人、日本文化相关的视 
点的确变得丰富;             认识的确更深更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