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587-石室秘录 >

第34部分

587-石室秘录-第34部分

小说: 587-石室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细心观之,保无有操药杀人之祸矣。吕道人书于燕市。 
(伤寒大成中,相舌法较备,可参看。李子永识) 
雷公真君曰∶我受广成夫子之传,深知医道。世人止推我炮制,可慨也。今得远公陈子,可以尽 
泄吾秘。汝注《内经》,无微不扬,无隐不出,虽岐公之助,然亦妆之灵机足以发之也。第其中止可因 
经发明,不能于经外另出手眼秘奥。虽岐公传汝《石室秘录》,实为医术之奇,而其中尚有未备, 
我今罄予子,附于《石室秘录》之后,以广岐天师之未备,使后世知我医道之神,不止以炮制 
见长,亦大快事也。当详言之,子细记之可耳。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一、论五行
属性:雷公真君曰∶五行火木土金水,配心肝脾肺肾,人尽知之也。然而,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生不 
全生,克不全克,生畏克而不敢生,克畏生而不敢克,人未必尽知之也。何以见生中有克?肾生肝也,肾 
之中有火存焉,肾水干枯,肾不能生肝木矣,火无水制,则肾火沸腾,肝木必致受焚烧之祸,非生中 
有克乎。治法当急补其肾中之水,水足而火息,肾不克木,而反生木矣。肝生心也,肝之中有水存焉, 
肝火燥烈,肝不能生心火矣,木无水养,则肝木焦枯,心火必有寒冷之虞,非生中有克乎。治法当急 
补其肝中之水,水足而木旺,肝不克火,而反生火矣。心中之火,君火也,心包之火,相火也,二火之 
中,各有水焉。二火无水,则心燔灼而包络自焚矣,又何能火生脾胃之土乎。火无所养,则二火炽盛,必 
有燎原之害,此生中有克,不信然乎。治法当补其心中之水,以生君火,更当补其肾中之水,以滋相火。 
水足而二火皆安,不去克脾胃之土,而脾胃之土自生矣。脾土克水者也, 
然土必得水以润之,而后可以生金。倘土中无水,则过于亢热,必有赤地千里、炼石流金之灾,不生金而 
反克金矣。治法当补其脾阴之水,使水足以润土,而金之气有所资,庶几金有生而无克也。肺金生水 
者也,然金亦必得水以濡之,而后可以生水,倘金中无水,则过于刚劲,必有 炼太甚,崩炉飞汞之 
忧,不生水而反克水矣。治法当补其肺中之水,使水足以济金,而水之源有所出,庶几水有生而无 
克也。以上五者,言生中有克,实有至理,非漫然立论。倘肾中无水,用六味地黄丸汤,大剂与之。 
肝中无水、用四物汤。心中无水,用天王补心丸。心包无水,用归脾汤。脾胃无水,用六君、四君。肺 
经无水,用生脉散。举一而类推之可也。 
何以见克中有生乎?肝克土也。而肝木非土,又何以生。然而肝木未尝不能生土,土得木以疏通, 
则土有生气矣。脾克水也,而脾土非水,又何以生。然而脾土未尝不生水,水得土而蓄积,则水有根基 
矣。肾克火也,而肾水非火不能生,无火则肾无温暖之气矣。然而心火必得肾水以生之也,水生火,而 
火无自焚之祸。心克金也,而心火非金不能生,无金则心无清肃之气矣。然而肺金必得心火以生之也, 
火生金,而金无寒冷之忧。肺克木也,而肺金非木不能生,无木则金无舒发之气矣。然而肝木必得肺金以 
生之也,金生木,而木无痿废之患。以上五者,亦存至理,知其颠倒之奇,则治病自有神异之效。 
何以见生不全生乎?肾生肝也,而不能全生肝木。盖肾水无一脏不取资也。心得肾水,而神明始焕 
发也;脾得肾水,而精微始化导也;肺得肾水,而清肃始下行也∶肝得肾水,而谋虑始决断也∶六腑亦 
无不得肾水,而后可以分布之。此肾经之不全生,而无乎不生也。 
何以见克不全克乎?肾克火也,而不至全克心火。盖肾火无一脏不焚烧也。心得肾火,而躁烦 
生焉;脾得肾火,而津液干焉;肺得肾火,而喘嗽病焉;肝得肾火,而龙雷出焉;六腑亦无不得肾火, 
而燥渴枯竭之症见矣。此肾经之不全克,而无乎不克也。 
何以见生畏克而不敢生乎?肝木本生心火也,而肝木畏肺金之克,不敢去生心火,则心气愈弱,不 
能制肺金之盛,而金愈克木矣。心火本生胃土也,而心火畏肾水之侵,不敢去生胃土,则胃气转虚,不能 
制肾水之胜,而水益侵胃土矣。心包之火本生脾土也,而心包之火畏肾水之泛,不敢去生脾土,则脾气更 
困,不能伏肾水之凌,而水益欺脾土矣。脾胃之土,所以生肺金也,而脾胃之土畏肝木之旺,不敢去生肺 
金,则肺金转衰,不敢制肝木之犯,而木愈侮土矣。肾经之水,所以生肝木也,而肾水畏脾胃之土 
燥,不敢去生肝木,则肝木更凋,不能制脾胃二土之并,而上愈制水矣。见其生而制其克,则生可全生, 
忘其克而助其生,则克且更克。此医道之宜知,而用药者所宜究心也。 
何以见克畏生而不敢克乎?金克木也,肺金之克肝,又何畏于肾之生肝乎?不知肾旺则肝亦旺,肝 
旺则木盛,木盛则肺金必衰,虽性欲克木,见茂林而自返矣,故木衰者,当补肾以生肝、不必制肺以扶肝。 
木克土也,肝之克脾,又何畏于心之生脾乎?不知心旺则脾亦旺,脾旺则土盛,土盛则肝木自弱,虽性思 
克土,遇焦土而自颓矣,故土衰者,当补心以培土,不必制木以救土。土制水者也,脾之克肾,又何 
畏于肺之生肾乎?不知肺旺则肾亦旺,肾旺则水盛,水盛则脾土自微,虽性欲制水,见长江而自失矣,故 
水衰者,当补肺以益水,不必制土以蓄水。水制火者也,肾水之克心,又 
何畏肝之生心乎?不知肝旺则心亦旺,心旺则火盛,火盛则肾水必虚,虽性喜克火,见车薪而自 
退矣,故火衰者,当补肝以助心,不必制水以援心。火制金者也,心之克肺,又何畏脾之生肺乎?不知 
脾旺则肺亦旺,肺旺则金盛,金盛则心火自衰,虽性欲克金,见顽金而难 矣,故金衰者,当补土以 
滋金,不必息火以全金也。此五行之妙理,实医道之精微。能于此深造之,医不称神,未之前闻也。 
长沙守张真人曰∶阐发至此,精矣神矣。自有轩岐之书,从未有谈五脏之五行,颠倒神奇至 
此。实有至理存乎其中,用之却有效。莫惊言过创辟可喜,而难见施行也。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二论脏腑
属性:雷真君曰∶五脏六腑,人所知也。然而,五脏不止五,六腑不止六,人未之知也。心肝脾肺肾,此五 
脏也。五脏之外,胞胎亦为脏。虽胞胎系妇人所有,然男子未尝无胞胎之脉。其脉上系于心,下连于 
肾,此脉乃通上通下,为心肾接续之关。人无此脉,则水火不能相济,下病则玉门不关,上病则怔忡不宁 
矣。若妇人上病,与男子同,下病则不能受妊。是生生之机属阴,而藏于阳,实另为一脏也。然既为一脏, 
何以不列入五脏之中?因五脏分五行,而胞胎居水火之两歧。不便分发,所以止言五脏而不言六脏也。 
或疑胞胎既是一脏,不列入五脏之中,何以千古治病者,不治胞胎,竟得无恙,是胞胎亦可有可无之脉,其 
非五脏之可比,而不知非也。盖胞胎不列入五脏,亦因其两歧。故病在上则治心,而心气自通于胞胎之 
上;病在下则治肾,而肾气自通于胞胎之下。故不必更列为一脏,而非胞胎之不为脏也,或又疑女子 
有胞胎以怀妊,以胞胎为一脏固宜,而男子亦曰有胞胎,其谁信之。 
不知男子之有胞胎,论脉之经络,而非胞之有无也。于心之膜膈间,有一系下连于两肾之间,与 
妇人无异,惟妇人下大而上细,男子上下俱细耳,妇人下有口,而男子下无口为别。 
此脉男女入房。其气下行,而妇人之脉,其口大张,男子泄精,直射其口,而胞胎之口始闭 
而受妊矣。若男子精不能射,或女子气不下行,或痰塞,或火烧,或水冷,其口俱不敢开,断不能 
受妊。此胞胎之为一脏甚重也。至小肠、大肠、膀胱、胆、胃、三焦,此六腑也。六腑外,更有 
膻中,亦一腑也。膻中,即心包络,代君火司令者也。膻中与心,原为一脏一腑。两相表里,今独称 
心而遗膻中,非膻中不可为腑。尊心为君火,不得不抑膻中为相火也。或曰千古不治膻中,何以 
治心而皆效。不知心与膻中为表里,表病则里亦病,故治里而表自愈,况膻中为脾胃之母,土非火 
不生,心火不动。必得相火之往来以生之,而后胃气能入,脾气能出也。膻中既为脾胃母,谓不足当 
一腑之位乎。此膻中之为一腑,人当留意。 
张真君曰∶六脏七腑,今日始明,真一快事。 
(尝论五脏各相生相克,实各相成。一经之病,每兼数经以治,此经之邪。或向别经而求,故用 
药不得胶柱,过于区别,然论其大概,亦不可混。肺为金脏,其质娇,畏寒畏热,而过寒过热之药,不 
可以之治肺也。脾为土脏,其质浓。可寒可热,而偏寒偏热之药,无不可以之治脾也。心为火脏,体居 
上,忌用热,其有以热药治心者,乃肾虚而坎不交离,本肾病而非心病也,肾为水脏。体居下,忌用寒, 
其有以寒药治肾者,乃心实而阳亢烁阴,本心病而非肾病也。至于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火以 
木炽,其权挟丁,用热不得远寒,用寒不得废热,古方治肝之药,寒热配用,反佐杂施,职此故也。其 
五脏之不同如此,谨附志以俟后来者之鉴诸。李子永识。)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三论阴阳
属性:雷真君曰∶天地之道,不外阴阳,人身之病,又何能离阴阳也。内经论阴阳,已无余义。 
然而止论其细微,反未论其大纲也。人身之阴阳,其最大者,无过气血,内经虽略言之,究 
未尝言其至大也。盖气血之至大者,在气之有余与血之不足。气有余,则阳旺而阴消;血有 
余,则阴旺而阳消。阳旺而阴消者,当补其血;阴旺而阳消者,当补其气。阳旺而阴消者,宜 
泄其气;阴旺而阳消者,宜泄其血。欲阴阳补泻之宜,视气血之有余不足而已。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四论昼夜
属性:雷真君曰∶昼夜最可辨病之阴阳,然而最难辨也。阳病昼重而夜轻,谓阳气与病气交旺也,然亦 
有阳病而昼不重者,盖阳气虚之故耳。阴病昼轻而夜重、阴气与病气交旺也,然亦有阴病而夜反轻 
者,盖阴气虚之故耳。夫阳气与病气交旺者,此阳未虚之症,故元阳敢与邪气相争而不止,虽见之势 
重,其实病反轻,当助其阳气以祛邪,不可但祛邪而不补其阳气也。阴气与病气交旺者,此阴未衰之 
症,故真阴与邪气相战而不已,虽见之势横,其实病未甚也,助其阴气以逐邪,不必仅逐邪而不补其阴 
气也。阳虚则昼不重,视其势若轻,而不知其邪实重。盖元阳虚极,不敢与阳邪相战,有退缩不 
前之意,非阳旺而不与邪斗也。阴虚而夜反轻,视其势亦浅,而不知其邪实深。盖真阴微甚,不敢与 
阴邪相犯,有趋避不遑之象,非阴旺而不与邪角也。此阴相辨于昼夜,不可为病之所愚。然而尚不可 
拘于此也,或昼重而夜亦重,或昼轻而夜亦轻,或有时重,有时不重,或有时轻,有时不轻,此阴 
阳之无定,而昼夜之难拘。又不可泥于补阳之说,当峻补于阴,而少佐其补阳之品,则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