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587-石室秘录 >

第35部分

587-石室秘录-第35部分

小说: 587-石室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之无定,而昼夜之难拘。又不可泥于补阳之说,当峻补于阴,而少佐其补阳之品,则阴阳有 
养,而邪气不战自逃矣。 
张真君曰∶论阴阳亦不能出经之微。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五论四时
属性:雷真君曰∶春夏秋冬,各有其令,得其时则无病,失其时则病生,《内经》亦详言之矣。而余更取 
而言之者,劝人宜先时加谨,不可后时以恃药也。别有导引法,欲传世久矣,知天师已先有之,然法未尝 
不佳,可并行不悖也。法开后。 
先春养阳法 每日闭目冥心而坐,心注定肝中,咽津七口,送下丹田,起立,双手自抱两胁,微摇 
者三,如打恭状,起立俟气定,再坐如前法,咽津七口,送下丹田,永无风症之侵。一月行六次可也。多 
多更妙。 
先夏养阴法 每日闭目冥心而坐,心中注定于心,咽津十四口,送下心中,永无暑气之侵。 
先秋养阴法 每日闭目冥心而坐,心注肺中,咽津送下丹田者十二口,以双手攀足心者三次,候气 
定,再如前咽津送下丹田者七口而后止,永无燥热之病。 
先冬养阳法 每日五更坐起,心中注定两肾,口中候有津水,送下丹田者三口,不必漱津,以 
手擦足心;火热而后已,再送津三口至丹田,再睡,永无伤寒之症。而长生之法。亦在其中矣。长夏不必更 
有方法。 
张真君曰∶妙方也。惜人不肯行耳,行则必能却疾。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六论气色
属性:雷真君曰∶有病必须察色,察色必须观面,而各有部位。 
不可不知。面之上两眉心,候肺也。如色红则火,色青则风,色黄则湿,色黑则痛,色白则寒 
也。两眼之中为明堂,乃心之部位。明堂之下,在鼻之中,乃肝之部位。肝位之两傍以候胆 
也。鼻之尖上以候脾。鼻尖两傍以候胃。两颧之上以候肾。肾位之上以候大肠。肝胆位下,鼻之两 
傍,以候小肠。肺位之上为额,以候咽喉。额之上以候头面。心位之傍,以候膻中。鼻之下人中为 
承浆,以候膀胱。三焦无部位,上焦寄于肺,中焦寄于肝,下焦寄于膀胱。其余各部位,俱照《灵 
枢》无差错也。五色之见,各出于本部,可照五色以断病。一如肺经法断之,无不神验。但其中有生 
有克。如青者而有黄色,则木克土矣;红者而有黑色,则水克火矣;黄者而有红色,则火生土矣;黑者 
而有白色,则金生水矣。克者死,生者生也。治之法,克者救其生,生者制其克,否则病不能 
即瘥。然其中有从内出外,有从外入内。从内出外者,病欲解而不欲藏;从外入内者,病欲深而不欲 
散。欲解者病轻,欲深者病重也。治之法,解者助其正,深者逐其邪,否则病不能遽衰。男女同看部 
位,无有分别,《灵枢》误言也。但内外何以别之?色之沉而浊者为内,色之浮而泽者为外也。五 
色既见于部位。必细察其浮沉,以知其病之钱深焉;细审其枯润,以观其病之生死焉;细辨其聚散,以 
知其病之远近焉;细观其上下,而知其病之脏腑焉。其间之更妙者,在察五色之有神无神而已。色暗 
而神存,虽重病亦生;色明而神夺,虽无病亦死。然有神无神,从何辨之?辨之于色之黄明。倘 
色黄而有光彩,隐于皮毛之内,虽五色之分见,又何患乎。此观神之法,又不可不知之也。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七论脉诀
属性:雷真君曰∶脉诀,《内经》已畅言矣,王叔和又发明之,予又何言。虽然尚有未备者,不可不一 
论之。脉诀,大约言愈多则旨益晦,吾独尚简要以切脉,不必纷纷于七表八里也。切脉之最要者 
在浮沉,其次则迟数,又其次则大小,又其次则虚实,又其次则涩滑而已。知此十脉,则九人之病 
不能出其范围。至于死脉,尤易观也。不过鱼虾之游、禽鸟之喙、屋漏弹石、劈索水流之异也。知十 
法之常,即可知六法之变,又何难知人之疾病哉。《灵枢》之形容脉象,不可为法也。 
张真君曰∶脉诀原不必多,多则反晦。明言十法,至简至要,可以为万世切脉之法。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八论强弱
属性:人有南北之分者,分于强弱也。南人之弱,不及北人之强也远甚。然而南人亦有强于北人 
者,北人亦有弱于南人者,亦不可一概而论。然而统治强弱,又断断不可,当观人以治病,不可执南北 
以治强弱也。盖天下有偏阴偏阳之分,偏于阳者,虽生于南而亦强;偏于阴者,虽生于北而亦 
弱。故偏于阳者,宜用寒凉之剂;偏于阴者,宜用温热之品也。 
张真君曰∶是。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九论寒热
属性:雷真君曰∶病之有寒热也,半成于外来之邪,然亦有无邪而身发寒热者,不可不知。无邪而身 
发寒热,乃肝气郁而不得宣,胆气亦随之而郁。木之气既郁滞,而心之气自然不舒,心肝胆三经 
皆郁,则脾胃之气不化,肺金无养,其金不 
刚,上少清肃之气下行,而木寡于畏,土且欲发泄而不能,于是作寒作热,似疟非疟、而不能止。倘 
用祛邪之药,则其势更甚,惟有舒其木气,而寒热自除矣。 
张真君曰∶亦创论也,方宜用逍遥散,大加白芍可也。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论生死
属性:雷真君曰,知生死而后可以为医。生中知死,死中知生,非易易也。何以知生中之死,如伤寒症, 
七日不汗死是也。何以知死中有生,如中风、中恶、中毒是也。生中之死,而辨其不死;死中之生,而 
辨其不生,医道其庶几乎。伤寒至七日犹无汗,人皆谓必死矣,而予独断其不死者,非因其无汗而可生 
也。盖伤寒邪盛,禁汗之不得出,其人无烦躁之盛,肾水犹存,邪不能熬干之也,虽无汗,必有汗矣, 
七日来复,岂虚言哉。此生中之死,而辨其不死之法也。中风不语,中恶不出声,中毒致闷乱,虽其人之 
气犹存,似乎不死,然而,遗尿则肾绝矣,手撒则肝绝矣,水不下喉则脾胃绝矣。舌本强则心绝矣,声如 
酣则肺绝矣。五脏无一生,无有不死者;倘有一脏之未绝,未死也。看何脏之绝,而救何脏之气,则死犹 
不死矣。然而,五脏之中尤最急者,莫过心肾,心肾之药,莫过人参、附子二味,二味相合,则无经不 
入。救心肾,而各脏亦无不救之矣。虽将死之人,必有痰涎之作祟,似祛痰化涎之药,亦不可轻度。然不 
多用人参,而止用祛痰化涎之药,适足以死之也。即或偶尔生全,未几仍归于死。此死中之生,而辨其 
不生之法也。 
张公曰∶真奇绝之文。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一论真假
属性:雷真君曰∶病之有真有假也。大约寒热之症居多,《内经》已辨之无遗义矣。予再取而论之 
者,以真假之病难知,而用药者不可徒执泛逆之治法也。予有治真寒假热之法,而不必尚夫汤剂也。如 
人下部冰凉,上部大热,渴欲饮水,下喉即吐,此真寒反现假热之象以欺人。自当用八味汤, 
大剂搅冷与饮。人或不敢用,或用之不多,或病患不肯服,当用吾法治之。以一人强有力者,擦其脚 
心,如火之热,不热不已,以大热为度,后用吴茱萸一两为末,附子一钱,麝香一分,为细末,以少少 
白面入之,打为糊,作膏二个,贴在脚心之中,少顷必睡熟,醒来下部身热,而上部之火自息矣,急以 
八味汤与之,则病去如失。至于治真热假寒之法,则又不然。如人外身冰凉,内心火炽,发寒发热,战栗 
不已,此内真热反现假寒之象。自当用三黄石膏汤加生姜,乘热饮之。医或信之不真,或病家不肯与 
服,予法亟宜用之也。井水一桶,以水扑心胸,似觉心快,扑之至二三十次,则内热自止,而外 
之战栗不觉顿失。急以元参、麦冬,白芍各二两,煎汤与之,任其恣饮,则病不至再甚矣。 
张公曰∶何方法之奇至此,遵而行之,人无死法矣。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二论老少
属性:雷真君曰∶老人与小儿最难治也。老人气血已衰,服饮食,则不生精而生病。小儿精气未满,食 
饮食,则伤胃而伤脾,故老人小儿当另立一门。虽岐天师已立,有门有方,然终觉未全。今另留数 
方,半治老人之生精,半治小儿之伤胃也。生精者,生其肾中精也。人生肾气有余,而后脾胃之气 
行,脾胃气行,而后分精四布于各脏腑,俱得相输以传化,方名养老丸。用熟地八两,巴戟天四 
两,山茱萸四两,北五味一两,薏仁三两,芡实四两,车前子一两,牛膝三两,山药四两,各为 
末,蜜为丸。每日吞五钱。自能生精壮气。开胃健脾也,又何虑饮食之难化乎。小儿之方,单顾其 
胃,天师已有神方传世,今再立一方,亦治肾以生土也。论小儿纯阳,不宜补肾,不知小儿过于饮 
食,必至伤胃,久之,胃伤而脾亦伤,脾伤而肺金亦伤,肺金伤而肾水更伤矣。小儿至肾水 
之伤,则痨瘵之症起,鸡胸犬肚之证见。苟治之不得法,而仍治以治胃之药,未能奏功,杂然攻利之药 
并进,殇人夭年可悯,今立一方,治小儿肾脏之损,实有奇功,方名全幼丸。用熟地二两,麦冬一两, 
山药三两,芡实三两,车前子一两,神曲五钱,白术一两,地栗粉三两,鳖甲三两,生何首乌三两,茯 
苓二两,各为末,蜜为丸。每日白滚汤送下三钱,一料前症尽愈。二方实可佐天师之未逮也。 
张真君曰∶妙绝之论,妙绝之方。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三论气血
属性:雷真君曰∶气无形也,血有形也。人知治血必须理气,使无形生有形,殊不知治气必须理血,使 
有形生无形也。但无形生有形,每在于仓皇危急之日;而有形生无形,要在于平常安适之时。人见用气 
分之药速于见功,用血分之药难于奏效,遂信无形能生有形,而疑有形不能生无形。不知气血原叠相生 
长,但止有缓急之殊耳。故吐血之时,不能速生血也,亟当补其气;吐血之后,不可纯补气也,当缓补 
其血。气生血,而血无奔轶之忧;血生气,而气无轻躁之害。此气血之两相须而两相得也。 
张真君曰∶论妙极,无弊之道也。 

卷五(书集)伤寒相舌秘法
十四论命门
属性:雷真君曰∶命门为十二经之主,《内经》已详言之。余再取而尚论者,盖命门之经虽彰,而命门 
之旨尚晦也。命门既为十二经之主,而所主者何主也。人非火不能生活,有此火,而后十二经始得其生 
化之机。命门者,先天之火也。此火无形,而居于水之中。天下有形之火,水之所克;无形之火, 
水之所生。火克于水者,有形之水也∶火生于水者,无形之水也。然而无形之火,偏能生无形之水,故 
火不藏于火,而转藏于水也。命门之火,阳火也,一阳陷于二阴之间者也。人先生命门,而后生心,其 
可专重夫心乎。心得命门,而神明有主,始可以应物。肝得命门而谋虑,胆得命门而决断。胃得命门 
而能受纳,脾得命门而能转输,肺得命门而准节大肠得命门而传导,小肠得命门而布化,肾得命门而作强, 
三焦得命门而决渎,膀胱得命门而收藏、无不借命门之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