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中医内科学(七版) >

第124部分

中医内科学(七版)-第124部分

小说: 中医内科学(七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为痿证。
 

 

一、病因
    1.感受温毒
   温热毒邪内侵,或病后余邪未尽,低热不解,或温病高热持续不退,皆令内热燔灼津耗气,肺热叶焦,津伤失布,不能润泽五脏,五体失养而痿弱不用。
   2.湿热浸淫
    久处湿地或涉水冒雨,感受外釆湿邪,湿热浸淫经脉,营卫运行受阻,或郁遏生热,或痰热内停,蕴湿积热,导致湿热相蒸,浸淫筋脉,气血运行不畅,致筋脉失于滋养而成痿。正如《素问?痿论》所言:“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潮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3.饮食毒物所伤    ;
 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劳倦思虑过度,或久病致虚,中气受损,脾胃受纳,运化,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濡养五脏,以致筋骨肌肉失养;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聚湿成痰,痰湿内停,客于经脉;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嗜酒辛辣,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生,均可致痿。此外,服用或接触毒性药物,损伤气血经
脉,经气运行不利,脉道失畅,亦可致痿
   4.久病房劳
   先天不足,或久病体虚,或房劳太过阴精,肾水亏虚,筋脉失于灌溉濡养。
伤及肝肾,精损难复;或劳役太过而伤肾,耗损
    5.跌仆瘀阻
   跌打损伤,瘀血阻络,新血不生,经气运行不利,脑失神明之用,发为痿证;或产后恶露未尽,瘀血流注于腰膝,以致气血瘀阻不畅,脉道不利,四肢失其濡润滋养。
二、病机
    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柢在于五脏虚损。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五脏病变,皆能致痿,且脏腑间常相互影响。上述各种致病因素,耗伤五脏精气,致使精血津液亏损。而五脏受损,功能失调,生化乏源,又加重了精血津液的不足,筋脉肌肉因之失养而弛纵,不能束骨而利关节,以致肌肉软弱无力,消瘦枯萎,发为痿证。
   一般而言,本病以热证、虚证为多,虚实夹杂音亦不少见。外感温邪、湿热所致者,病初阴津耗伤不甚,邪热偏重,故属实证;但久延肺胃津伤,肝肾阴血耗损,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内伤致病,脾胃虚弱,肝肾亏损,病久不巳,气血阴精亏耗,则以虚证为主,但可夹湿,夹热,夹痰,夹瘀,表现本虚标实之候。故临床常呈现因实致虚;、因虚致实和虚实错杂的复杂病机。
   痿证病变累及五脏,且常常相互传变。如肺热叶焦,精津失其宣布,久则五脏失濡而劲痿;热邪内盛,肾水下亏,水不制火,则火灼肺金,又可加重肺热津伤;脾气虚而不运与冱热蕴积也可互为因果;湿热亦能下注于肾,伤及肾阴;温热毒邪,灼伤阴津,或湿热久稽化热伤津,易致阴津耗损;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又可津停成痰,痹阻经脉;肝肾阴虚,庙
中医内科学
火内炽,灼伤津液,而致津亏血瘀,脉络失畅,致使病程缠绵难愈。
   久痿虚极,脾肾精气虚败,病情危笃。足少阴脉贯行舌根,足太阴脉上行夹咽,连舌奉,散于舌下。脾肾精气虚损则舌体失去支持,脾气虚损,无力升清,肾气虚衰,宗气不足,可见舌体瘫软,呼吸和吞咽困难等凶险之候。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病证鉴别
1.痿证与偏枯偏枯亦称半身不遂久则患肢肌肉枯瘦2.痿证与痹证
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謇涩、口眼歪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
三、相关检查
    痿证与西医学中神经肌肉系统的许多疾病有关。检测血液中血清谷草转氨酶(A5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1DH).醛缩酶、肌酸磷酸肌酶(CPK)的含量以及尿中肌酸排泄量,有助于鉴别痿证肌肉萎缩的病因;脑脊液检查,肌电图检查、肌肉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对与痿证有关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测定血中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对
神经,肌肉接头部位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M刚检查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痿证辨证,重在辨脏腑病位,审标本虚实。
   痿证初起,症见发热,咳嗽,咽痛,或在热病之后出现肢体软弱不用者,病位多在肺;凡见四肢痿软,食少便溏,面浮,下肢微肿,纳呆腹胀,病位多在脾胃;凡以下肢痿软无力明显,甚则不能站立,腰脊酸软,头晕耳鸣,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咽干目眩,病位多在肝
 

各论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痿证以虚为本,或本虚标实。因感受温热毒邪或湿热浸淫者,多急性发病,病程发展较快,属实证。热邪最易耗津伤正,故疾病早期就常见虚实错杂。内伤积损,久病不愈,主要为肝肾阴虚和脾胃虚弱,多属虚证,但又常兼夹郁热、湿热、痰浊、瘀血,而虚中有实。跌打损伤,瘀阻脉络或痿证日久,气虚血瘀,也属常见。
二、治疗原则
    痿证的治疗,虚证宜扶正补虚为主,肝肾亏虚者,宜滋养肝肾;脾胃虚弱者,宜益气健脾。实证宜祛邪和络,肺热伤津者,宜清热润燥;湿热浸淫者,宜清热利湿;瘀阻脉络者,宜活血行瘀。虚实兼夹者,又当兼顾之。
'证治分类'
  1.肺热津伤证
 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千燥心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千不利,小便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代表方:清燥救肺汤加减。本方有清热润燥,伤之证。
养阴宣肺作用,适用于温燥伤肺,气阴两
    常用药:北沙参,西洋参、麦冬,生甘草甘润生津养阴;阿胶、胡麻仁养阴血以润燥;生石膏,霜桑叶、苦杏仁,炙枇杷叶清热宣肺。
   若身热未退,高热,口渴有汗,可重用生石膏,加银花、连翘、知母以清气分之热,解毒祛邪;咳嗽痰多,加瓜蒌、桑白皮、川贝母宣肺清热化痰;咳呛少痰,咽喉干燥,加桑白
皮、天花粉、芦根以润肺清热。
   若身热已退,兼见食欲减退仁、山药,麦芽。
 2.湿热浸淫证
口干咽千较甚,此胃阴亦伤,宜用益胃汤加石斛,薏苡
    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兼见微肿,手足麻木,扪及微热,喜凉恶热,或有发热,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濡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代表方:加味二妙散加减。本方清利湿热,补肾通脉,用于湿热内盛,兼见虚火之痿
    常用药:苍术,黄柏清热燥湿;萆藓、防己、薏苡仁渗湿分利;蚕砂,木瓜、牛膝利湿,通经活络;龟板滋阴益肾强骨。
   若湿邪偏盛,胸脘痞闷,肢重且肿,加厚朴,茯苓,枳壳、陈皮以理气化湿;夏令季节,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浊,健脾祛湿;热邪偏盛,身热肢重,小便赤涩热痛,加忍冬藤、中医内科学
连翘、公英、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湿热伤阴,兼见两足掀热,心烦口于,舌质红或中剥,脉细数,可去苍术,重用龟板,加元参、山药、生地;若病史较久,兼有瘀血阻滞者,肌肉顽痹不仁,关节活动不利或有痛感,舌质紫黯,脉涩,加丹参,鸡血藤、赤芍,当归,桃
  3.脾胃虚弱证
 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少气懒言,纳呆便溏,面色咣白或萎黄无华,面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脾虚不健,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筋脉失养。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利湿,用于脾胃虚弱,健运失常,水湿内盛者;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养血,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者。
   常用药:人参,白术、山药,扁豆,莲肉,甘草、大枣补睥益气;黄芪、当归益气养血;薏苡仁、茯苓,砂仁.陈皮健脾理气化湿;升麻、柴胡升举清阳;神曲消食行滞。
   脾胃虚者,易兼夹食积不运,当健脾助运,导其食滞,酌佐谷麦芽、山楂,神曲;气血虚甚者,重用黄芪、党参、当归,加阿胶;气血不足兼有血瘀,唇舌紫黯,脉兼涩象者,加
丹参、川芎、川牛膝;肥人痰多或脾虚湿盛,可用六君子汤加减。
 4.肝肾亏损证
 起病缓慢,渐见肢体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废,腿胫大肉渐脱,或伴有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
证机概要:肝肾亏虚,阴精不足,筋脉失养。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代表方:虎潜丸加减。本方滋阴降火,强壮筋骨,用于治疗肝肾阴亏有热之痿证。常用药:虎骨(用狗骨代)、牛膝壮筋骨利关节;熟地,龟板、知母、黄柏填精补髓
滋阴补肾,清虚热;锁阳温肾益精;当归、白芍药养血柔肝;陈皮、干姜理气温中和胃,既防苦寒败胃,又使滋补而不滞。
   若病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兼有神疲,怯寒怕冷,阳痿早泄,尿频而清,妇女月经不调,脉沉细无力,不可过用寒凉以伐生气,去黄柏、知母,加仙灵脾、鹿角霜,紫河车、附子.肉桂,或服用鹿角胶丸、加味四斤丸;若证见面色无华或萎黄,头昏心悸,加黄芪、党参、首乌、龙眼肉,当归以补气养血;腰脊酸软,加续断、补骨脂,狗脊补肾壮腰;热甚者,可去锁阳、干姜,或服用六味地黄丸加牛骨髓、鹿角胶、枸杞子滋阴补肾,以去虚火;
阳虚畏寒,脉沉弱,加右归丸加减。
 5.脉络瘀阻证
 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痛不适。舌痿不能伸缩,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
   病机概要: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
治法:益气养营,活血行瘀。
,四肢青筋显露,可伴有肌肉活动时隐脉细涩。    代表方: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圣愈汤益气养血,用于气血亏虚,血行滞涩,经脉失养证;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用于气虚无力推动血行,经脉瘀阻证。
   常用药:人参、黄芪益气;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和血;川牛膝、地龙、桃仁、红花、鸡血藤活血化瘀通脉。
   若手足麻木,舌苔厚腻者,加橘络、木瓜;下肢痿软无力,加杜仲、锁阳、桑寄生;若见肌肤甲错,形体消瘦,手足痿弱,为瘀血久留,可用圣愈汤送服大黄广虫丸,补虚活血,以丸图缓?
'预防调护'
    痿证的发生常与居住湿地、感受温热湿邪有关,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