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刘立千+着:读实相宝藏论释 笔记 >

第4部分

刘立千+着:读实相宝藏论释 笔记-第4部分

小说: 刘立千+着:读实相宝藏论释 笔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如何致迷,如何解脱。

从体相用来分析起迷之情。

众生迷性是在“万有”的显现上,即相用的问题。对外取相执相(43),起惑造业,流转生死。

万有之相实质是菩提心的内五光,外显为本元显现,由菩提心的妙用而现起之游戏,本自“元成”。因最初认为内光在外执以为实,分为能(心)所(境),二取分离,形成内外。故迷是由元成有而来的,若见境不执,即露明空心体。

众生执内五光为境,是执的本元显现(相),故本元显现是迷悟之根,任持业果习气种子,因受业风鼓动,相续流转,遂成轮回。

然即此妄现亦是菩提心之妙用,由于不悟则只有轮回之相,而不现涅槃,故一切迷情均由相用而起,相用为世界“万有”缘起之根源。

“万有”由“现”来,“现”是绝对的,是菩提心的妙用,不现不可能。只要当下体认明空赤露,本自“元成”。但所现皆空,全无所得,“无有”如幻化。众生之迷,在元成有上,执以为实,故应不执一切放下不管,即摄用归体。迷悟的关键就在“现”上(境)的“管”字上。现是在心上现,故起惑造业也都是心法。客观境界是有是无,不去管它,只要除去心上的实执就是解脱。

“色等五境(44)所现与及情器本身所现之法,皆是在心中现,故非是余,如余所现如外境,亦无自性,犹如梦幻,余不可得,心亦不得,如幻八喻(45),乃无而明现之空色……应知皆是心性自现之相,皆是空寂不变之界”(《实相论》7页)。

“无而明现,乃幻戏所化,认为谛实,心遂受缚”(《实相论》17页)。

“觉性无体,境相空寂,除“现”而外,更无有余”(《实相论》44页)。

“现”既是心性之妙用,不现不可能,问题在执不执实上,一见现有境相,则放置不管,自然成空,万现都是一瞬即过,了不可得。如果认为众生心中实执,由烦恼种子习气所生,则要去对治修整,反入迷途。万现反映到心是空色,只有了悟“无有”,不修不治,任运无为。

念起念灭,本无实体,自现自空,这是法性,也是方便。自现自空,既是法性,则不能使之成空,或者想它空就空了。所以只有放任不管,管即不空,即是实执,这是生死流转的根本,故应放任宽松,随心自在。心不自在因为有实执,有爱憎取舍,有空有是非等差别,心不得“平等”,则起烦恼,故应无所执取希求,“平等”而住。

“既知外境所现一切皆是觉性本有妙色(外光)如晶球之光,具有明现不灭之性,则远离取境之心,所取之境既不可得,则内法觉性,显呈通彻赤露,犹如晶球,由了知故,能取之心亦归消失,是即本净之地,由此可悟心境不二,皆是菩提心自现之游戏境界,则一切诸法与法性自然智慧融成一味”(《实相论》69页)。

“如是了知云融空,名为一境无分别,若尔烦恼境界相,了知自起自灭性,众生被缠岂能有?”(《法界论》38页)。

外诸境显现时,在众生位,是通过根识上来显现的,只要根识接触之当时知道明现是自性本有功能,立即摄用归体,住于觉性光明自明之中,则根识清净而得解脱。

“外五境显现时,不外在根识上现,只要觉性清澄住于自明,根识则能在明空体中清净,此是关键”(《实相论》54页)。

“外境显现时,难免不引起内心联想,起种种分别,但知其是起在境上,即在此时,能起现之妙用,己算完成,可以听之任之,即妄念隐没无踪而获解脱。对此应掌握三要点:〈1〉凡有所现要完全放下,〈2〉宽舒自如,〈3〉在境上起时立即放松,此三要是紧要关头,应随一而守,如此方能把握着法身位之时机”(《实相论》25页)。

“若悟无有之理,不须当下断除,则于其本处而获解脱,如幻像梦境相似”(《实相论》41页)。

“外境内心一切诸法皆不可得,此无有法平等置之,如其所现,即现之时便为无而自现,空色清净,犹如虚空”(《实相论》22页)。

“外境现相本无,明现之心及心之余法皆不可行,空而无体,应知本净。解脱之时,妙用和及游戏(相用)以无体故如梦开觉,本自清净,本觉法身,无有变异”(《实相论》10页)。

摄用归体这是返本还源的方法。觉性之体,本来通彻赤裸,“明空赤露,本自解脱”,凡夫迷在“现有”上,无论外现境相,内起妄想杂念都是“现”所现成空。只有放任不管。总之,心不随境走,就是解脱,心随境走,就是轮回。

宁玛派所说觉性是“明空赤露”这与禅宗所说“心珠独朗,常照世间”颇为一致。明空赤露,赤露就是本有觉性,不着境,不取相“孤明独耀”一丝不挂,明明朗朗,摆在那里,只是看你悟不悟,不把明空本净看成神密,所以噶举派说“平常心”,就是觉性心体。宁玛派抓“吾人当前一念”,就是抓当前的“现”,一切皆菩提心的自现,现是菩提心的妙用,“照顾当下”,在“现”之时,心不随境走,不沾在境上,则自现清净,明空赤露。万现均是暂现,自生自灭。宇宙间凡有为法没有一个永恒存在的不变的。所以要任运无修。无奈众生习气深重,执法是实,联想追忆,纠缠不清,起惑造业,没完没了,这就是轮回。

“明空觉性大界极广大,相性不灭种种皆出现,凝视诸根,觉性法性显,六尘放任不管,心安然,六识松驰正智自现界,通彻无有内外光显故,大返本行(46)无修顿然成”(《实相论》23页)。

觉性菩提心,是真心,是超宇宙大心,包罗万有。心和物,心和境,有和空,体和用在菩提心中均是统一的,“平等”圆融的。众生因为有无明,妄执能所,产生二取实执,执内为心,外为境,裂之成二,是从超宇宙大心中划出小圈子,成为吾人之妄心,执实有个体的心和身这个小宇宙,身心限制成为小圈。菩提心妙用所现三有轮涅,反映到众生根识上执为心境二分。则成为有差别不“平等”的小世界。解脱时消除了由执着所起之内外差别,打破这个小圈子,小空就能融入大空,返本还元,“平等”圆融。那怕只是突破一点,小宇宙就能与大宇宙冥契一点。近代气功师逐渐在证明,小圈子是由显意识执得太紧造成的,只要显意识放松,潜意识就会出来,便可由小宇宙进入大宇宙,吸收宇宙的能量,接受宇宙的信息,可产生不可思议的效应。他们说的潜意识也是无始以来无明习气薰习而成之烦恼种子,说的宇宙也不超出这个世间,还是一种低层次的冥契。《实相藏论》说万有均在菩提心中包罗,本来我们是在大圈子内,由于不悟,而不知道。只要打破色心对立,能所对立,不起分别,心物合二为一,“平等”不二,不在觉性大圈内划小圈,这样就能从小我融入真大我,回到法身本位,达到平等一味境界。

“觉性它是无常(非有),无断(非空)为本来面目,超越内外能所二取,此性(无为)远离善恶因果,无有异熟习气(47),故无生灭,此乃唯一通彻普贤(48)之密意”(《实相论》18页)。

觉性体,相(性),用是三位一体的,解脱时仍回到明空大明点的原位上融成一味,这是本自大“元成”的。

《信心铭》(49)中说:“二由一有,一亦莫守”,即指回到大本净的法身正位不动。

总上,本论的中心要义就是说万有皆虚妄不实,“无有”只有“唯一”的菩提心,“肯定唯一自然智,无始无终一真界,包罗万有离戏论,诸法法性精要义”(《实相论》74页)。也如《华法经》说: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50)。这就是大圆满所说关于觉性菩提心的实相。


一九九年三月二十日

注 释

(1)扎浦堆:在西藏自治区的前藏扎囊县境内。
(2)大菩提心:指众生的觉性;即自心本性;又名自然智。
(3)实相:含义很多;这里作〃真实情况〃解。
(4)有相之法:有造作;有功用的法门。如念经;持咒;观本尊;坛城;生圆二次等等
皆属有相之法。
(5)最初本界:指最初本体。
(6)本净:指自心本性本来清净;本无一物。
(7)本位:法身当体。
(8)三有情器:三有;即欲;色;无色三个世间;情即有情指众生;器,即器世间;指由
四大所成之山河大地;国土房舍等。
(9)本觉:众生自心本性有觉知之德;乃法尔本具;非由修造得来;此大多指佛法身。
(10)三门:即身;口;意三业。
(11)因道果:因位决择正见;道位实际修持;果位修证结果。
(12)功用:指不是任运无为而是要勤行其它加行。
(13)元成平等:指体用二分平等;如自体空寂和自现光明此二平等。
(14)自明自现:自明指菩提心之相是光明;是本具光明。自现指菩提心有能现之用;
是自然显现;非由他法而使之现;此自明自现均是天然成就不是由造作而成;
故是元成。
(15)穷尽:指已达法性实相之边际。
(16)根识:根;指眼;耳;鼻;舌;身等器官;识;指眼等五根之了白作用。
(17)觉醒等:指明空赤露之觉性。
(18)无生:无生灭。
(19)化用:变化之作用。
(20)法性:含义很多;此指诸法之真性。
(21)摩尼宝:译言如意珠;谓凡有所求皆能使人遂愿之珍宝。
(22)元成:不加功用;任运成就;如空和有;本来是二合为一的;是天然生就的;这个
真理遍通一切法。
(23)本元显现:为心光初现;是一切染净显现之根。
(24)元成八门:本元显现有八种显示;一;如悲心现;二;如光现;三;如身现;四;如
智现;五;如无分别现;六;如无边现;七;如染现;八;如净现。总之以本元显现
是迷悟染净均能显现。
(25)三摩地:入定境界。
(26)离戏:离去空言无实之戏言;如断,常;有;无四边皆是戏言。
(27)大明点:表空有融为一味之大圈。
(28)密意:佛的旨趣;意旨。
(29)普贤佛母:象征法界;为万有最初生起之本源。
(30)二空:指能所二执空。
(31)中边:指中心和四方。
(32)因明;声明:因明是论理学;声明是文字学。
(33)五大种:即地;水;火;风;空等物质的五大元。
(34)空之本色:本派谓空非是空空洞洞;空中有妙色;为佛三身及三有情器显现之
源。
(35)五光三妙色:五光即地;水;火;风;空五大元之光。三妙色;现佛法报化三身妙
色;或称三妙光,即体空光;性法性光;大悲觉性光。
(36)《法界宝藏论释》亦是隆钦大师所著《七宝藏论》之一。
(37)业与习气:业;指造作善恶等业;习气;指无始以来薰习而成之气分。
(38)远离一异:即既非是一;也非是异。
(39)实执:执以为实在。
(40)五烦恼:随;随眠;缚;随惑;缠。或作贪;嗔;眠;掉;疑。
(41)色心二法:色法为物质因素;心法精神因素。
(42)业风:业力所感召之风。
(43)取相着相:执取客观之境相而贪着不离。
(44)色等五境:即色;声;香;味;触五尘。
(45)如幻八喻:如梦;如幻;如眼华;如阳焰;如水月;如谷响;如乾达婆城;如变化自
性。
(46)大返本行:返本还原。
(47)异熟习气:如前世造业;今生成熟果报为异熟。习气即无明之气分。
(48)普贤佛:宁玛派说为最初之法身佛。
(49)《信心铭》:为禅宗三祖僧璨大师所著。
(50)见《妙法莲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