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516-临症验舌法 >

第2部分

516-临症验舌法-第2部分

小说: 516-临症验舌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舌见黑色,肾与膀胱病也。(命门水火附,左右两肾同治)不拘所见何症,但看黑而坚敛苍老者,肾 
与膀胱邪气盛也,清肝饮。黑而浮胖娇嫩者,肾与膀胱精神虚也,补元煎。黑而干燥者,非膀胱阴虚火盛,即 
左肾阴虚火旺也。膀胱阴虚者,六味饮,火盛合滋肾丸。左肾阴虚者,六味饮,火旺合生脉散。黑而滑润者, 
非膀胱阴盛火衰,即右肾阳虚火亏也,膀胱阴盛火衰者,金匮肾气丸。 
膀胱为州都之官,主藏津液,而其所以能出者,由气化也。阴虚火旺,则热逼膀胱,而气不能化矣;阴盛 
火衰,则寒逼膀胱,而气不能化矣。膀胱不利为癃,除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外,大率不出此两者也。然同 
一三阳癃闭,而一由火旺,一系火亏。病判天渊,治分冰炭。相反若此,可类推之。 
右肾阳虚火亏者,八味地黄丸。如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肾与膀胱阴阳俱虚也。枸杞养荣汤主之,继用 
十全大补汤作丸。 
更有由白而黄,由黄而焦,而枯黑燥裂,其舌边胖大,舌底滑润者,甚有舌底亦燥而绝无津液,其糙刺 
如沙皮,敛束如荔子者。皆因劳伤脾肺,气虚发热,误用发散,益虚益热,复用寒凉,重阴内逼,以致虚火上 
炎。所以白上加黄,黄上加焦,而枯黑燥裂也。不论其脉,不论其症,大剂参附养荣汤,不时灌服,多有得生 
者。余救乌程潘中建之弟、归安张学海、桐乡诸圣济等症,皆此舌也,有治验在医案可参。 
滑润而形色又兼气嫩者,肾与膀胱元气大惫也,附子养荣汤主之,继用右归丸。 
更有其舌同一黑色,而一属寒水侮土者,宜用附子理中汤;一系肾气凌心者,宜用人参八味。其治有不相 
同何也?盖寒水侮土者,系阴盛于内,逼阳于外,外假热而内真寒,格阳症也,其黑色止聚于舌中。肾气凌心 
者,系阴盛于下,逼阳于上,上假热而下真寒,戴阳症也,其黑色直底于舌尖。然未有不胖且嫩者,干燥滑润, 
又在所不拘也。惟是实火两症,则其形必坚敛、色必苍老,而万无胖嫩者耳。 

上卷
验舌决生死法
属性:生死之决于脉症者,内经垂训,甚明备矣。而佐以验舌,则尤显而易见也。故并撮素所经验者,附载于 
此,以为临症一助。 
一、舌如去膜猪腰子者,危。 
一、舌如镜面者,危。 
一、舌糙刺如沙皮,而干枯燥裂者,危。 
一、舌敛束如荔子肉,而绝无津液者,危。 
一、舌如火柿者,危。 
一、舌如烘糕者,危。 
一、舌光无苔,胃气绝也,不治。 
一、舌卷而囊缩者,不治。 
一、舌本强直,转动不活,而语言蹇涩者,危。 
一、舌起白苔如雪花片者,脾冷而闭也,不治。 
一、舌因误服芩连,而现出人字纹者,不治。 
以上所列,皆垂死危候也。然有不必如此而死者;有即至如此而灼见脏腑阴阳虚实,竭力挽回,则亦得生 
者。吾辈果操活人神技,须存寿世婆心,即有百不一活之症,当作万有一生之想。纵使修短有数,彭殇难齐, 
破格出奇,终于莫救,致招从旁浮议,同道中伤,病家归咎,然而反之吾心,固无愧也。倘畏避嫌疑,而于此 
种危症,再付之庸劣之手,则必无生理矣,讵不痛哉。 

上卷
临症以验舌为准结语
属性:上论临症以验舌为准。而验舌以浮胖坚敛分虚实,干燥滑润分阴阳,黑白青黄分脏腑。盖本至中至正之理, 
以立至简至易之法。轩岐复起,当不易吾言也。至于阴阳虚实四柱,所配补泻寒热诸方,虽是为临症者举其大 
略,然而无一症不从亲身经历;无一方不从亲手试验者。诚以医寄死生,只字不容率笔;理原性命,短语无可 
粗心也。惟是加减出入,因病制宜,神明于规矩绳墨之中;得心应手,变化于规矩绳墨之外。运斤成风,则存 
乎其人耳。而究之神明变化,仍不离夫规矩绳墨也。临症者,若知赤子元无罪,合有人间父母心。则余此一编 
也,虽只望诊中之一节乎,亦未始非切脉审症之证据,回生起死之范围也。倘出厥范围,而不凭此为证据,则 
恐其所操以活人者,反以杀人也已。 

下卷
方略
属性:凡病皆标也,而必有其本,本者所以致病之根源也。盖惟人之病也,有一标必有一致标之本。是以医之治 
也,有一本必有一拔本之方。不获乎致标之本,处方必不能对其症也。不投以对症之方,治病必不能拔其本也。 
临症者,欲决群医莫决之疑,则内因外因,致病须审其原;欲中各症必中之的,则正治从治,验方务求其谛。 
用辑主症诸方,以列验舌之次。 
凡舌见青色而坚敛苍老者,肝胆两经邪气盛也,泻火清肝饮主之。 

下卷方略
泻火清肝饮方
属性:柴胡(酒炒) 黄芩(酒炒) 山栀(酒炒各一钱) 生地(酒浸三钱) 当归(酒 
洗二钱) 生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肝胆两经实邪,以致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等症。 
凡舌见青色而浮胖娇嫩者,肝胆两经精气虚也,滋水生肝饮主之。 

下卷方略
滋水生肝饮方
属性:熟地(四钱) 山药(二钱) 萸肉(二钱) 丹皮(钱半) 茯苓(钱半) 泽 
泻(钱半) 五味(一钱) 归身(钱半) 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 白术(二钱半) 
上方主治小便淋漓不利,妇女月经不调,两胁胀闷,少腹作痛,寒热往来,胸乳作痛,左关弦洪,右 
关弦数,此郁怒伤肝,脾血虚气滞为患也。用六味双对减半分两,加柴胡、白术、甘草、当归、五味,合 
逍遥而去白芍、加五味者,合都气意也,以生肝。故去白芍而留白术、甘草,以补脾。补脾者,生金以制木也。 
以制为生,天地自然之理也。 
凡舌见青色而干燥,属胆腑阴虚火郁者,用逍遥散加生地、薄荷主之。 

下卷方略
逍遥散加生地薄荷方
属性:柴胡(酒炒五分) 白芍(酒炒一钱) 归身(酒洗一钱半) 白术(一钱半) 茯苓 
(一钱) 甘草(五分) 生地(二钱) 薄 
荷(五分) 
凡舌见青色而干燥,属肝脏血虚火旺者,逍遥散加丹皮、山栀主之。 

下卷方略
逍遥散加丹皮山栀方
属性:柴胡(一钱) 白芍(二钱) 当归(三钱) 白术(二钱半) 茯苓(一 
钱半) 甘草(一钱) 丹皮(一钱半) 山栀(一钱半) 
按∶上原方主治肝胆两经郁火,以致胁痛头眩,或胃脘当心而痛,或肩胛绊痛,或两目赤痛,连及太 
阳。(以上各症,皆肝火上冲也)及六经感症,凡见阳脉者,悉宜此方治之。妇女郁怒伤肝,致血妄行,赤白淫闭,沙淋 
崩浊等症。(以上各症,皆肝火下流也)俱宜此方加减。易曰∶“风以散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青色而润滑,属胆腑气怯,十味温胆汤去枳实主之。 

下卷方略
十味温胆汤去枳实方
属性:陈皮(二钱去白) 半夏(二钱姜制) 茯苓(一钱半) 枣仁(钱半炒研) 
远志(五分去心) 人参(五分) 熟地(二钱) 竹茹(一钱) 甘草(五分) 生姜(一钱) 大枣(三 
枚) 酒煎 
按∶上方主治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症。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短气悸怖,或自 
汗虚烦,口苦呕涎,痰盛不眠,及梦遗惊惕等症。 
凡舌见青色而滑润,属肝脏气虚者,当归建中汤去胶饴主之。 

下卷方略
当归建中汤去胶饴方
属性: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肉桂(一钱) 甘草(一钱) 
按∶上方主治肝脏气虚,不能生火,以致火不生土。白芍之酸、甘草之甘、此系甲己化土也。肉桂补肝 
之子、益土之母,所以培生化之原也。凡脾味不和,饮食不进,其外见症,两胁寒痛,大便泄利,少腹坠痛, 
并宜此方治之。再按,此小建中汤原方主治也。千金方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痛 
引腰背。小腹拘急,今恐甜多入脾,而去胶饴。则当归建中,尤与肝脏气虚切合矣。 
凡舌见青色干燥,而形色反见胖嫩者;肝胆气血两虚也,七味饮倍肉桂主之。 

下卷方略
七味饮倍肉桂方
属性:熟地(八钱) 山药(四钱) 净萸肉(四钱) 丹皮(三钱) 茯苓(三钱) 
泽泻(二钱) 肉桂(二钱) 
按∶上方主治肝胆气虚,筋无所养,变为寒症。以致筋骨疼痛,脚软懒行,及伤寒服凉药过多,木中无火, 
手足牵引,肝经血虚,以致火燥筋挛,变为结核瘰 等症。经曰∶ 
“辛以润之。”此方是也。 
凡舌见青色滑润,而形色又兼胖嫩者,肝胆木气虚寒也,养荣汤倍肉桂主之。 

下卷方略
养荣汤倍肉桂方
属性:白芍(三钱) 当归(二钱) 远志(一钱) 五味(钱半) 肉桂(一钱) 
熟地(四钱) 陈皮(一钱半) 白术(三钱米泔水浸蒸) 黄 (三钱蜜炙无参倍用) 人参(多少随 
宜) 茯苓(一钱半) 炙草(一钱半) 煨姜(一钱半) 大枣(五枚) 
按∶上方主治,凡属大虚症,勿论其脉与症,但服此方,诸症悉退,此十全大补汤对子也。但十全大补 
只分气血,此则五脏皆补,无虚不到,虚而寒甚者,当加附子以治之;三阴虚更妙。后凡用本 
方加减者,主治并同。 
凡舌见黄色而坚敛苍老者,脾胃两经邪气盛也,泻黄散主之。 

下卷方略
泻黄散方
属性: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山栀(炒黑一两) 石膏(五钱) 甘草(二两) 微炒 
为末甜酒调服。 
按∶上方主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热在肌肉者。 
凡舌见黄色而浮胖娇嫩者,脾胃两经精气虚也,益黄散主之。 

下卷方略
益黄散方
属性:陈皮(一两) 青皮(五钱) 诃子(五钱泡去皮) 丁香(二钱) 白术(二两) 甘 
草(炙五钱) 
按∶上方主治脾胃虚寒,寒水反来侮土,而呕吐不食。或肚腹作痛,或大便不实,手足逆冷等症。炒磨 
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凡舌见黄色而干燥,属胃腑阴亏火旺者,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主之。 

下卷方略
左归饮去茯苓加花粉归地方
属性:熟地(八钱) 枸杞(六钱) 山药(四钱) 萸肉(四钱) 甘草(二 
钱) 当归(三钱) 生地(三钱) 花粉(一钱火不甚者去之) 
按∶上方主治肾水干枯,虚火上蒸,脾胃阴土受亏,以致饮食不进,大便燥结,甚至三阳癃闭,将成 
噎隔,及早服此,无不愈也。伤寒舌黑唇焦,大渴引饮,此必服发散寒凉、攻伐之药过多也。原方加归、芍救 
之,燥症更妙。 
凡舌见黄色而干燥,属脾脏血虚,火盛者归脾汤去木香,加白芍、丹皮、山栀主之。 

下卷方略
归脾汤去木香加丹皮山栀方
属性:枣仁(一钱炒研) 茯神(一钱去木) 远志(一钱去心) 归身 
(一钱) 人参(一钱半) 炙 (三钱无参倍之) 白术(二 
钱半米泔净蒸) 尤圆(七枚去壳) 甘草(一钱炙) 白芍(二钱) 丹皮(钱半) 山栀(钱半炒黑) 
煨姜(一钱) 大枣(三枚) 
按∶上方主治思虑伤心脾,郁怒伤肝,以致三经血少而燥。渐至心口有块如拳,或左肋下有块如手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