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

第13部分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第13部分

小说: 藏传佛教宁玛派+刘立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噶举派提出“身”的概念来,本来佛教忌说“身”的,因为凡夫的我
执就是由执身而起,不过显教说的身仍指此四大五蕴和合的质碍之身,噶举派提
出的本元身,是属气,属物的,就胜义说心和物一切皆空无自性,就世俗说(74),
身和心,风和心,心和物从宇宙一开始就有两种相对存在,但两种是结合在一起
的,它们都不是恒存的,不然各守自性,则不能结合在一起了。
    
    第四、关于“风心”问题本元身是最微细的风,它从无始以来乃至成佛未曾
断绝,是无始本具,与本元心同时存在。心是精神因素,风(气)是物质因素,
精神和物质也即是说无始以来,心和物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分开。不过,
不管是精神或物质他们都不承认有自性,若有自性,则各自独立,不能结合在一
起了,因此心物是互相终始的,有心在,就有身在。他们提出悟心外还要修身,
其理由就是身是风,解决心的问题,还要解决风的问题,而且风心之中的风往往
起主导作用,即使要悟明空之心,但众生身(气)上还存在着根本无明(75),贪
嗔烦恼八十自性分别(76),都是最微细的风存在身的内最深隐处,若不通过密乘
方便,难于断除。无明是生死流转的根本,无明不断,出不了轮回,悟心无用,
并且风是障碍佛的三身显发的,即使悟明空也悟不彻底。《俱舍论》(77)说风是
情器世界的安排者,风(气)是业气的负荷者,最难转变。吾人身心往往不能自
主,大多由风不能自主,修风脉瑜伽就是求得风(气)心自在,佛是风(气)心
得自在者,所以才能出现报化,神通自在。在修行中往往出现心理上难于排除的
障碍,也是由于风息引起,妄念流动亦是受风的鼓动。风是宇宙的根本动力,风
是很重要的,修密是修身,也即是使修风脉明点和转粗风成微细风的问题。统一
身心,也就是统一风心,使风心成为无别。风心既属本有,成佛亦不能消灭,只
是转业风为智风而已。从上看来他们说“风心”是不承认宇宙最终元素为单独精
神因素,而是心物合一论。
    
    第五、关于幻身理论的特色。幻身的基础是本元身,本元身实质是清澄的微
细的风(气分),在凡夫粗身阶段时它隐藏得很深不易见到,它是生命的任持者。
本元身既为本具,当然不能完全隐秘,必有显露之时机(78),抓着显露之时来认
识光明幻身这是《六法》的中心思想。时机分为四时机,或五时机。一、睡眠时
梦中出现四空最后之身为习气身;二、临终时四空最后出现之身为中阴身;三、
入无色定(79),住三摩地,不现身根,但有潜伏的微细身,这是带业识之身,
业报完后,仍沦入他趣,不能超出轮回。四、在修拙火时用远离瑜伽(80)的强制
办法出现四空心,由微细风而起现报化身,此则名为幻身。这四种身都是同一品
类,作为修习幻身的依据。故六法中有抓梦境,入光明定等成就法。若是即身不
能成就,为对治生死中有,所以六法中又有中阴成就和迁识成就法,中阴成就法
也是修幻身的方法。迁识法则借佛力将微细风心迁入佛心或他方净土,可以保证
不入轮回的办法。所谓不修成佛法,这有点像类似内地的禅净双修。幻身是风心
结合的产物,当然这种风是已净化了的智风,而不是业风,但也是缘生法(81),
缘起无性,由于色心已得自在,可以任意变化,故幻身有如幻化亦非究竟真实,
佛的二种色身即报化身也是变化的,犹如幻身。所以就胜义说(82),一切诸法皆
无自性,性空,这是唯一的;就世俗说,色心二法是缘起相对而有,虽有如幻。
缘起是承认两点,成佛两点则统于一点,二合为一,消除差别,达到平等圆融境
地。以上这就是《大手印》的双运之义,也是噶举派的中心教义。

  
注释

①前译密咒派:从后弘期班智达弥底来藏以前所译续部密经则称为前译密咒派,
  仁钦桑布以后所译续部密经则称为新译密咒派。
    
②语旨传授:金刚大持的语旨;由空行母下传;如香派有《尼古六法》与玛巴派有
  《那若六法》两种教授传承不同;但均为佛之语旨。

③大圆满:大圆满分心部、界部、要门部三部、心部是专重彻见自心本性,显发
  自然妙智,成就法身的法门。

④噶当派:噶当派始于公元十一世纪时阿底峡来藏将教授传给仲敦巴,仲始正式
  建立成派。

⑤道果:为萨迦派的重要密法名。

⑥建桥大师:唐东杰布的别号,因其生平建桥甚多,利济商旅故有此称。

⑦三个传承:有后藏派,昌都地区的类伍齐派和前藏的加桑卡派。

⑧噶玛派:即噶玛噶举。

⑨波若波罗密:指显教。

⑩初业行人:指初修学佛法而对佛教又有缘法的人。

⑾廓尔喀兵:指公元1748年却朱勾结廓尔喀军侵入后藏事。1791年清派
  军击破之,却朱嘉措革职查办,从此噶玛噶举红帽系的嗣承则告断绝。

⑿本元心:明空光明之心,此指定心于光明空寂之心体上。

⒀乐空双运:指现境空性与大乐心相接触之感受。
    
⒁止贡寺变:约在公元1290年萨迦派与止贡派不合,萨迦阿迦伦引蒙古帖木
  不花军入藏,兵打止贡,止贡不支溃败,蒙军遂焚烧止贡寺,历史家称此事件
  为“止贡寺变”。

⒂无住涅槃:谓不自住于涅槃安乐而抛弃众生之意。

⒃本事:系佛说诸弟子过去因缘之经文。
    
⒄希解派:公元十二世纪时印度僧当巴桑结所传,由门下喇嘛畏赛等继承并发展
  分成为若干支派。其教义主要是修苦行配合般若空性和密法来息灭流转生死之
  烦恼根源。

⒅佛慢:克服自认是凡俗的自卑之感,令其生起敢于成当是佛之自尊心。

⒆收摄次第:如观想坛城收摄于本尊,本尊入于种子字,字入于那达,那达即观
  为空。

⒇中阴:或译中有,指人死尚未投生的中间阶段所受之阴形,即无形相之意身。
    
(21)死有、中有、生有:即命终、中阴、投生三个阶段。对治死有用“光明法”
    认识死有光明,可以在法性中解脱;对治中阴用《幻身法》可以获得报身成
    就;对治投生用《迁识法》可以随意往生。

(22)大乐身:即一切种相大空与殊胜不变大乐双运之身。
    
(23)拙火:谓以猛烈火烧毁一切不净之蕴、界、处,根本消灭诸烦恼妄想,从而
    迅速生起乐空双运智之最胜方。

(24)宝瓶气:下体气息往上提,上体气息往下压,留住脐间如宝瓶封口的一种气
    功。

(25)白菩提:指精点。

(26)四喜:由溶乐而生之四喜有:喜、极喜、殊胜喜、俱生喜。四智:即由上说
    四喜所生之四种智慧。

(27)四空:人临命终时四大收融后;心识停止活动出现四空;即空、极空、大空、
    一切空的四种境界。

(28)现空无别:〃现〃指外境。现空,虽现而空、境空双融二无分别。
    
(29)三远离:此为无上瑜伽圆满次第中之修法。1、用金刚诵成语远离,2、缘
    心为境起心远离;3、依自我加持起现幻身,敛风(气)归脉而入于光明。
    众生之身心皆依风而转,全不自主,此为敛风(气)之重要法门。

(30)金刚诵:极为秘密之咒语,以音助气,可以敛气归脉。
    
(31)死有光明:人临命终时一切心识停止活动出现本有光明,此为法性之光,若
    能认识则可明见本性而解脱。
    
(32)整持和随灭:此二静虑能使不净幻身在光明中清净。“整持”将幻身立即收
    入光明,“随灭”是从头到足渐次收入光明,随即转入真性空性之中。

(33)等引:即入定

(34)觉空俱生智:心与空性融为一味是自性本有之智。此为法身。

(35)二要点:此指扼着身上之要害并作用宝瓶气法。

(36)世法出世法:此处世法指凡俗世间之事务,出世法指的是佛法,用佛法的观
    点去观察世间事物。

(37)二谛:此处二谛的世俗谛指世俗认为之有;在胜谛则了解其自性为空,如幻,
    是空有双融之义。

(38)四大:即地、水、火、风、空为大物质本名。

(39)如幻三摩地:入观一切皆如梦幻泡影的三摩地。

(40)真实义:此指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之空性;即非实有之义。

(41)无别俱生智:此指无能所相分别之本元智慧。

(42)气心自在:〃气〃指外面境界内身而根皆是气分之转变,气心二者不能分离。
    人心不能自在,多系气分不能自在的原故,密法圆满次第中则专门有控制气
    分之法,使气得自在,心亦自可得到自在。

(43)三境界:人死时四大融摄则显现红、白、暗三境界,此三境界又名为明、增、
    得三境界。
    
(44)夺舍:使自己的识神迁入其它刚死的人或动物尸体内又可得到再生的一种法
    术,即俗说的“借尸还魂”。
    
(45)三世俱生智:此指中阴本元,虽经生、住、灭三相然仍仅是微细之风,心,
    它连接前后三世,从无始起直至成佛。

(46)四空光明:四空以后出现之光明。

(47)燃滴:指拙火炽燃;溶顶上菩提液下滴。

(48)脉结:众生有贪嗔烦恼;常使内气抑郁致脉络成结。

(49)中脉:密乘说人身有三条主脉;中间的干脉称又中脉。

(50)觉受:感受或体验。

(51)二我执:即人我执和法我执。

(52)深道:即甚深妙道,指密法中生圆二次第如《集集的密五次第》、《时轮的
    六支行》等。
    
(53)十果相:如修《拙火》等扼着身要出现十种征兆:1。见烟,2。见阳焰,3。气
    宇轩昂,4。皮肤润滑,5。光采夺目,6。身轻,7。月出他人不能见自己身影,
    8。白昼能不现形,9。常现无云睛空之相,10。生起离戏俱生智等。
    
(54)八功德有:1。可以变出山林树木等而又可收回,2。可以变出一切众生,而又
    收回,3。有情无情之物皆可自由变化和收回,4。仅用意略想即可到任何地方,
    5。明现鬼妖等均来礼供,6。随欲变化一切,7。凡所愿得者皆能得到,8。有镇
    压收降之威力。
    
(55)八成就:1。宝剑升空,2。开天眼,3。丸药长寿,4。神足,5。采精英,6。护毒
    靴,7。水银,8。掘伏藏宝。以上诸条各续部所说又各有不同。

(56)四事业:即息、增、怀、诛。共道悉地指世间法一般成就。
    
(57)七支分和八自在:七分支有1。受用圆满、2。和合、3。大乐、4。无自性、5。大
    悲周遍、6。利生无间、7。永住不灭。八自在有1。身;2。语;3。意;4。神变;5。遍
    入;6。住德;7。原欲;8。令他生心。
    
(58)四身五智:四身有1法身;2报身;3。化身;4。体性身。五智:1。大圆镜智,2。平
    等性智,3。妙观察智;4。成所作智;5。法界体性智。

(59)自现:自然显现;本有显现

(60)妙智:此指了别境、空各别自现之妙智。

(61)法身大界之妙智:指总该万有一真法界之智。

(62)五决定:1。住决定;永住色究竟天;2。身决定;相好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