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阿底峡尊者传 >

第12部分

阿底峡尊者传-第12部分

小说: 阿底峡尊者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敦请问法时,善慧译师,住桑朴寺,为五百弟子演说法义。一夜独居桑朴静林,文殊菩萨现身教曰:汝虽善巧一切所知,然未获得至极扼要,可将徒众,安于闻思,自往耶跋听闻深义;现今法王及种敦,观照无边生死大海,昼夜时中造问答摩尼曼论,犹如金鬘无价珍宝。遂将全论俱述告知刹那不见。译师见是希有,复闻法音(闻已不忘一字),深生欢喜,如登初地,身虽无力,心欲起飞。遂入众中,教授教诫。告云:汝等可自精进闻思,我今欲往耶跋,二三月中请问法义,如有要事,今日抉择。此后乃至未回,不可造次多事,往唤求见,增加散乱。我今年老,希求后世,如有信敬当依我教。今当唯携慧幢独往,一切所须,由彼运送。如我未还,倘以欺诳,妄言有事求见等等,此是魔业,必当制罚(原为颂,恐繁不录)。时五百贤俊,悉生疑念,往日心性慈和,曾不降责,昨日独居静林,今日忽示猛教,言既决断,势难劝留,唯当依教而已。
  次日日照西山,一牛载物,自乘一牛,唯有慧幢事随。行出山口,村人见之,悉生疑曰:往日出行骑骏马,五百随行,不减一人,此为何事,以至如此﹖急入桑朴,传告余众。译师渐至耶跋,启白文殊教诫,来此之因缘。依摩尼鬟颂,请问种敦往昔本生、如何断除无疑、如何殷重修行等。“应观为昔业句”得二十生因缘。次问“住边际闲静”等四句因缘时,有迦瓦释迦自在,戒胜译师,并种敦之施主,霞滚等在会。尔时上至尊者,异口称赞种敦功德,叹责枯敦,于殊胜境,作非理罪。种敦返赞枯敦功德,止诸人语。时戒胜译师谓迦瓦曰:汝可劝彼悔罪,彼受汝语。迦瓦自辞不堪其任,返请戒胜译师往劝。译师亦辞不堪,仍当种敦自己慈悲方便教诲云云(广述种敦化身等事)。
  尔时霞滚,作商人状,赴塘摩佉,传述种敦之胜德,毁訾枯敦之非理。时枯敦闻知,唤入寺内,详问种敦现住耶跋,善慧译师等恭敬请法之实情。时霞滚亦扬不识,广述一切,善巧方便,折伏枯敦之高慢。枯敦深生敬信,追悔前失欲往耶跋,悔罪闻法。次日入众,假曰闭关专修,不许谒见,倘有违者,重罪不恕。并广述教授。徒众闻之,亦唯有依教而已。次早未晓,携一随从,一驴载物,徒步而行。悔谢前愆,并善慧译师请问之余,请问往昔,与种同生,广作非理因缘等事(如是等希有传记译可数卷)。兹不繁录。
  次尊者圆寂经一载已,种敦欲他行时,善慧译师欲请尊者灵骨少分。种敦告曰,尊者灵骨,我二人可各建一银塔供养,汝塔成时,可遣净戒苾刍,来请灵骨,我当分与,今当暂存我处。次种敦引尊者之三犬(尊者前在跋薄途中,见三小犬,无人养育,悲心携持至藏。尊者圆寂后,种敦养之)持黑白二牛毛帐,赴桀摩垄。瑜伽者送金返,依种共住。次受场喀比穹所请,赴□(左“口”+“惹”)真阿兰若,建立寺院,请印度善巧□鍜师,立尊者之银塔,外为塔形,内为曼陀罗。善慧译师,依种敦银塔为范,立一银塔,遣一净戒苾刍,请尊者舍利供内。枯敦闻之,亦建槚银镀金,供金银二像(余人建塔等事尚繁不录)。后时余多损坏,唯□(“口”+“惹”)真者独存,为藏地有情之总供养处也。
  种敦住持□(“口”+“惹”)真共九载(七整年),利益无边有情。高足五十余人,其中最主要者,谓朴穹瓦童幢、博朵瓦宝明、谨哦瓦戒然称三兄弟。宏扬圣法,遍于全藏。至今藏地教授,唯以迦当为盛,故曰“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耳。
  谨依广传略录少分,若有乐广之士,自当参阅迦当雷邦(译可六七十卷)、迦当宗派源流等,阿底峡尊者共不共之胜德,藏地佛法中兴之事迹,或可全窥矣。阿底峡尊者传卷五完
    法海深渊非我境,文义误失当悔除,
    福施无边诸有情,速证无上微妙智。



附录:阿底峡的佛学思想及其对西藏佛教的影响     胡继欧
  阿底峡尊者于公元九八二年出生于札户罗国(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是迦尔耶那师利国王的第二子,幼名月藏。出生十八个月就能读诵“赞佛”文句。十五岁时,能以所学正理滴论的道理降伏外道。年满二十一岁及通达一切明处,尊者幼年不贪王位,专事游历,遍经诸国,访师学法,所依止的名师中得成就者有十二人。他依止黑山寺罗睺罗笈多受大灌顶并学一切修行教授。又依止已得成就之阿哇都底大师七年,修明禁行,得三摩地。后来由于师长的劝勉及在梦中得到释迦如来的策励,遂于二十九岁时依金刚寺大众部上座戒护律师出家,法名吉祥然灯智。阿底峡意为“殊胜”,是他到西藏以后,阿里藏王对他的尊称。出家以后遍学三藏教典,依止法护论师十二年,学习大毗婆沙论,成为十八部共同崇敬的上座律师。以后又到金洲(今苏门答腊)地区参访金洲大师,修学空有两派所传修菩提心教授。回国以后,住持毗札玛尸罗寺,兼任十八个庙的住持。
    阿底峡的佛学思想
  阿底峡尊者的佛学思想可分三个方面:
  一、中观正见。尊者是宗于中观系统月称一派的见解的。印度佛护、清辨、月称、静命等诸大论师都是继承龙树、提婆的中观学说,但关于名言中许不许有自性或有外境,观点不同,因而产生不同派别。清辨论师破唯识论,于名言中建立许有外境之宗,此派名“经部行中观师”。静命论师于名言中说无外境,此派名“瑜伽行中观师”。月称论师则认为中观论诸解释中,唯佛护论师解释圣父子(龙树、提婆)意趣最为殊胜,所以月称宗佛护论师的中观见。以后中观师多随顺佛护、月称之说,后来西藏佛教的萨嘉派、迦举派、格鲁派也都宗月称论师的中观见,同时安立了中观应成派和自续派的名称。月称论师的中观见为应成派。此派随其所应,破论敌所许,而自己不另外立宗,唯在破他中显自正理,成立自宗。如破“自性实有”并安立生死涅槃。这就是所谓的“性空缘起”。尊者所著入二谛论、中观教授论等均阐述此说。
  二、修菩萨行。大乘修行首重菩提心,尊者特依金洲大师所传菩提心二种修法,即修七种因果和寂天论师著述中所说“自他相换”修菩提心教授,由愿菩提心引导行心,受学菩萨广大妙行,随学菩萨所有学处。这些教授具见尊者所著摄行论、道炬论、发菩提心论等论。
  三、见行并重。阿底峡尊者认为三藏、四部都可以组织成为一补特伽罗修行成佛的次第。佛所说法,重在修行。尊者将佛法总摄为三士道,即下士、中士、上士。下士道又名共下士道,即不贪著现世安乐,念死无常,畏恶趣苦,行十善业,皈依三宝,希求后世生于善趣,属于人天乘。中士道又名共中士道,即厌患三有,发出离心,观四谛十二因缘,流转诸苦,还灭为乐,希求自利,得寂灭乐,这属于声闻乘。上士道,即发菩提心,为利有情愿成佛,学习六度四摄诸菩萨行,希求佛果。大乘菩萨虽然不希求人天福报、二乘圣果。但从修行的次第来说,也应当在修习下、中士道的基础上发菩提愿心,引发行心,行六度四摄,循序渐进,然后由显入密,直至成佛。这就是在一补特伽罗身中修习成佛之次第。尊者在所著菩提道炬论中阐发此义。此论是阿底峡思想的精华,总摄显密教义,备具深广两派师资教授,以调心为主,达到成就佛果的圆满次第,对西藏后弘期佛教影响甚巨。
 
   西藏迦当派的产生
  尊者一○三七年受藏王耶喜哦(智光)、绛曲哦(菩提光)迎请入藏,一○四○年离印,一○四二年到藏。当时西藏处在朗达玛灭法之后百余年,佛教情况,极为混乱。在家出家都不重视修行次第。有的只修密乘而轻视显教;有的只重戒律而毁訾密法。显密二派形同水火。尊者由后藏至唐薄伽、桑耶、聂塘、拉萨、耶巴、盆宇等处,对没有佛化的地方广事弘宣,对有佛化的地方则多加整理;对一些邪说旁论,疑惑诸垢,都以正理喜涤令净;尤其对当时邪行密法轻毁因果之流,特别宣说业果,令舍邪说,皈依三宝,入于正道。当时人们称尊者为“业果喇嘛”或“皈依喇嘛”。中国西藏后弘期佛教得以正确地发展,尊者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尊者在西藏的杰出的弟子很多,但最负盛名的当推种敦巴.贾瓦君内。传说尊者在被迎请到西藏弘法的前夕,曾启请圣度母,以观徵兆。度母指示去请问空行母,空行母说:“若往西藏当有益于正法,特由一优婆塞得获利益。”种敦巴正是菩萨指示的一位居士(优婆塞),他追随尊者十五年,尊者把所有一切显密教授传给他以后,于一○五四年圆寂于西藏聂塘(世寿七十三岁)。尊者圆寂后门人都依止种敦居士。种敦居士偕门人于一○五六年在党巴地区创建热振寺,是迦当派的根本道场。迦当派遵循阿底峡之教授,其后因传授的方式不同形成教典派、教授派与教诫派。
  教典派由种敦巴的四大弟子之一博朵瓦传出。此派继承阿底峡尊者“一切都是一补特伽罗成佛方便”的思想,因此一切教典都是此派所依。
  教授派又有三小派,即由种蹲巴的弟子仅哦瓦所传的名四谛教授,扑琼瓦所传的名十二缘起教授,由阿底峡的弟子大瑜伽师所传的名二谛教授。大瑜伽师密传给卓龙巴与仅哦瓦。仅哦瓦又密传给朵龙巴与贾宇瓦,由朵龙巴普遍弘扬并写成文字,主要讲述尊者所宗月称论师的中观见。此派虽说遍依大乘一切经典,但以华严经,龙树宝曼论,寂天论师集学论、入行论等为主。法护论师之修心剑论、孔雀化毒论,慈瑜伽师之金刚歌,金洲大师菩萨次第、除分别论等(上三人均为阿底峡之师)也为此派所依据。金洲大师还将七义修菩提心教授传给阿底峡,阿底峡传种敦巴,种敦巴传博朵瓦等三人,数传以后到伽喀巴。先是自修,后来又分成七科为大众宣讲,遂成为著名的七义修菩提心教授。 

  教诫派所传教授名恒住五念:一念师长为皈依,二念自身为本尊,三念语言为持诵,四念众生为父母,五念心性为本空。其主要本尊有四:释迦佛、观世音菩萨、度母、不动明王,属于佛宝;教诫派所尊法宝就是“三藏”。四尊三藏名为“迦当七宝”。尊者密传给种敦居士,历代都是单传,一直到根敦珠才广弘于前后藏。
  有人以为迦当派没有密乘教授,这是不对的。尊者传授密法极为谨严,从不在众会普传密法,但对种敦却尽传了密乘四部续教授和成就心要类教授,种敦成了显密双备的传人。所以尊者不是不传密法,迦当派也非没有密乘教授。尊者名著菩提道炬论中有“由显入密”的教导,说明迦当派是显密并重的。
    迦当派对西藏其它教派的影响
  萨迦派的绛样萨班也从内乌素巴的弟子儿窝泰巴听闻迦当法类。他的著述中所说共大乘道一切修法,完全是依据迦当派教法而说的。
  迦举派的创始人罗扎玛巴译师最后一次到印度,曾谒见尊者,从尊者听了教授。迦举派另一位大师达波拉杰最初从南觉巴的弟子贾宇瓦听迦当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