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21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

第23部分

21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组织、经济构造上进行根本的改造,要以布尔什维克主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陈独秀指出,主义问题也就是方向问题。他在《主义与努力》一文中说:“主义制度好比行船的方向,行船不定方向,若一味盲目的努力,向前碰在礁石上,向后退回原路去,都是不可知的。”故要研究主义来确定方向。
  关于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论争。这次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在中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这是要达到什么政治目的和实现目的的主要手段问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神经中枢,是主要工具。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说:“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施存统在《我们要怎样干社会革命?》一文中更明确地说:“我们共产主义者,主张推翻有产阶级国家之后,一定要建设无产阶级的国家。”
  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主要争论的问题是:(1)发展生产应采用资本主义的方式,还是采用社会主义的方式?梁启超主张采用资本主义方式。李达驳斥他说:“将来社会的经济组织必归属于社会主义。”“在今日而言开发实业,最好莫如采用社会主义”。(2)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张东荪反对“劳农专政”。李达指出,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必须“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三次论战的结果,在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中间明确了以下两大问题。一是确定了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方向——社会主义,二是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作为实现这一长远目标的工具。对社会主义的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是通过反复比较推求,先进的中国人作出的历史的选择。以新民学会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新民学会的成立受到梁启超《新民说》的影响,它的宗旨是做“新民”,即做新人。为此,它要求会员加强道德人格方面的修养。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在召开年会时,他们提出和讨论了“改造中国”的问题,明确了改造中国的立场。但在改造中国的方式上,却存在着分歧。是采取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还是实行根本解决?是从教育入手进行和平改造,还是采取激烈的暴力手段从事革命?是走克鲁泡特金式的互相合作道路,还是走马克思式的社会革命道路?从研究改造中国的具体问题出发,新民学会的许多成员从“呼声革命”转到“暴力革命”,走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选择社会主义作为自己奋斗的长远目标,选择阶级斗争作为改造中国的主要手段,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步的选择。
  中国人民的第二步的选择,是确定要走新的民主革命的道路。采用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当时被先进的中国人作为直接实现的目标。这不符合中国现实的要求,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不可能一下子实现社会主义。因此,要解决一个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这就是要解决中国社会具体发展道路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从当前社会实际出发,达到社会主义目标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从理论上、原则上给予了指导,共产国际给予了具体的帮助,但是使之被广大中国人普遍接受,成为改造中国的指导思想,还必须从中国现实的政治斗争中去寻求解决。在斗争中,在各种主张、各种学说的竞争中,由人民去决定取舍。这是一个复杂的尖锐的思想斗争过程。
  从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社会上的各种政治思想纷然杂陈,除了上述各种思想以外,还有许多针对现实政治的改革主张和方案。这种情况与中国当时的政治状况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五四时期思想解放潮流的一个方面。其中有的观点、主张早已提出,但在“五四”以后声势更大。当时这些具体政治主张和方案也是在如何救中国的前提下提出来的,都可以看作是救中国的主张,改造中国的方案。
  这些主张主要有:(1)制定宪法,立宪救国;(2)省自治和联省自治;(3)废督裁兵,化兵为工;(4)实业救国;(5)科学救国;(6)教育救国等。此外,“好人政府”等主张就其政治思想说也是要求制定宪法、联省自治。这些主张在当时很盛行,大约到1924 年以后才逐渐消沉下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认为自己的主张、方案是救中国的“唯一”方案、最好方案,因此鼓吹不遗余力;它们都从对中国乱源的分析出发,肯定自己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中共“二大”上通过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的提出,也是作为救国主张的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它的指导思想是“不断革命论”,具体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四项:1。乱源分析: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是中国社会动乱的根源,它们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2。救治办法:分析了各阶级的经济状况和政治作用,提出了建立革命的“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
  3。实行途径: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即经过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义。工人阶级、共产党人要积极参加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4。奋斗目标:建立一个“真正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革命在现阶段要达到的目标。
  此后,中国共产党对这个纲领作了大量的宣传,打倒国际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革命口号深入人心。随之而来的是革命运动很快地掀起了新的高潮。
  第四章革命斗争形式的演变和政治斗争规律的显现革命斗争形式和政治斗争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特别是现代政治史上的重大问题。中国人常常这样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明治维新成功了,日本走到世界的前列,成了强国。但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如果成功的话不是很好吗?可是历史的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改变自己行程的。在中国近代史上,用和平方法改造中国政治制度,以失败告终或没有任何成果的事实,岂止一个戊戌变法?这就不能不使人们从更深的程度上考虑问题。
  经过17 年革命斗争之后,毛泽东这样总结说:“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①这个原则在外国情况如何,我们不去讨论,它在中国的确实性已被革命史证明了。下面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期的一些情况。
  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在中国共产党筹建时就确定了。但这只是理论上的说明和原则上的肯定。中共成立之后,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并没有把武装斗争放在突出的地位。中共用主要力量领导工人运动,在发动罢工斗争的同时还发动劳动立法运动。中共成立后不久就出现了一次罢工运动高潮。同时中共领导了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开始进行农民运动工作。不久,发生了二七惨案,工人运动受到严重打击,高潮低落下去。二七的失败证明了两点:(1)工人孤立地进行斗争是不行的;(2)只进行政治罢工是不行的。1925 年爆发了五卅运动。这是一个包括工人、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合战线的群众运动,是一次全国性反帝斗争高潮。这次运动规模极大,动员起来的群众非常之多,在中国革命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从它的直接目标来看,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中国的目的完全没有达到。在这里暴露了城市群众运动在完成革命任务上的局限性。
  在进行城市和工矿区工人运动与城市群众运动的同时,中共也开始了革命武装方面的活动,它们是:(1)建立工人纠察队。(2)组织农民自卫军。(3)帮助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和革命军队。(4)搞城市武装起义。但当时这些活动都有自己的特定局限,都不是作为主要革命手段进行的。这从下面的情况可见:1。关于工人纠察队。
  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工会、领导工人群众进行罢工斗争中,就着手建立工人纠察队。在省港罢工运动中,组织了两千多人的纠察队。“纠察队的责任为维持秩序,逮捕走狗,截留粮食,扣缉仇货。”①1926 年12 月湖南全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关于工人武①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541 页。装自卫之决议案》,其中说:在革命运动中,各地的军阀余孽、工贼、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反动矿主等,或破坏工会组织,或阻挠工会发展,或捣毁工会,或密谋捕杀工人领袖,或勾结土匪组织暗杀队危害工会等等,迭出不穷,为了“巩固工会的组织,完成国民革命的工作,目前武装工人的纠察队的组织,是刻不容缓的事业”。因此大会决定:全省总工会应从速组织各级武装纠察队;应设工人纠察队干部队,经常轮流训练各级工人纠察队之干部人材;各地工会应轮流派人来干部队,以受实际训练。《湖南全省总工会纠察队组织大纲》规定,“为巩卫工会,保障工人利益,培植武装自卫之精神起见”,特组织“湖南全省总工会纠察队”。1927 年1 月召开的湖北全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也作出了一个《对于纠察队决议案》,其中规定“工人纠察队为纠察工贼,及防制反革命分子之组织”①。1927 年4、5 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职工运动议决案》中说:“工人纠察队,不管公开或秘密的地方皆须有普遍的发展。工人有武装在最初仅止自卫(对付工贼流氓等),维持秩序,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而认为工人纠察队是保障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武装之一。”②这种认识比过去前进了一步。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工会组织、进行工人运动的时候,就同时建立工人武装,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这已经突现了武装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2。关于农民自卫军。
  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农会进行农民运动的同时,就组织农团或农民自卫军。1923 年1 月海丰总农会成立,当时散发的《农会利益》传单中有两项条文,其一“防止盗贼”条说:“农产物成熟之际,四处常有盗贼。既有农会,即可设法防止。”其二“抵抗战乱”条说:“中国政争战潮到处波及,农村鲜不被其祸者。。。我小民何辜,受此惨痛。既有农会,可用团体正当防卫。”此后成立的广东农会,它的章程正式规定“办理农团以防盗贼劫掠及保护农产品”。组织农民武装完全出自农会利益的需要。
  1925 年1 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个《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其中写道:“在连年军阀战争中,地主阶级利用农民以武装自己而成立民团乡团之组织,现在广东这种组织,已成为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反革命武力。因此今后我们应该一方面,反抗地主抽捐办民团,主张农民收回自办;别方面,宣传并扩大农民自卫军的组织,并鼓动充当民团乡团之农民脱离土豪地主之关系,加入农民自卫军,这种农民自卫军,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