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短篇H文电子书 >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

第54部分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54部分

小说: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ü 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 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阿毗达摩第十七讲:六个杂心所中的精进心所 
 

阿毗达摩第十七讲:六个杂心所中的精进心所



第三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十七讲
六个杂心所中的精进心所
玛欣德尊者2009。05。03讲于江西佛学院



大家请合掌,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

各位贤友、大德们,晚上好!

昨天晚上我们开始一起学习了杂心所当中的寻、伺、胜解,接着又开始学习了精进(vã;riya)。在讲到精进的时候,就讲到对于精进来说,需要有正确的方法。只要有正确的方法,精进被视为是获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对于我们作为佛陀的弟子来说也是这么样,我们应当要努力精进的修行佛陀的教法、实践佛陀的教法。现在有一些人,他们认为说:“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再证得圣道、圣果了”,有些人认为说:“现在这个时代不可能证得禅那了”,由于他们拥有了这样的邪见,所以他们往往会放弃自己的精进。

那怎么样我们才能够证明说:“现在这个时代不可能再证得圣道、圣果呢”?有两种方法可以证明:

第一种就是在这个时代从来都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证得圣道、圣果,那个时候你才可以说:“这个时代真的不可能证得圣道、圣果了,不能再解脱了”。

还有另外一种,如果你终其一生都很精进地依照佛陀的教法来修行,而且很多人很精进地修行,他们也不可能证得圣道、圣果,不可能证悟涅槃,那你才能够很肯定地说:“这个时代已经不可能证入圣道、圣果”。

然而,往往不是这样。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惟有我们终其一生的修行、终其一生的精进努力,实践佛陀的教法,我们通过一年、三年、五年、七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到我们最后一口气,我们都不放弃精进,假如那个时候你仍然不可能证入涅槃,那你才可以说“也许你是属于没有具足足够的资粮的、没有足够的巴拉密的”。

现在很多人往往是没有付出足够的精进或者说只是虎头蛇尾,刚开始很精进,精进了不久就放弃了、泄气了。然后他就说:“这个时代不可能证悟”,或者说自己是二因结生。不要轻易地把失败的原因赖在外部的条件,往往我们要看自己(本身)。

我们必须得相信,现在还是正法的时期。正法的时期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准,就是说这个时代还可以证悟。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还有教、还有行、还有证。所谓的正法时期是在我们佛弟子的身上体现出来的。现在我们也看到,有些上座部佛教的教区,显现的那些景象就是末法相。例如说,有的人连持戒都没有,那些出家人只是懂得诵经,他们也不持戒也不修行,更何况谈得上证果了,是不是?这个是末法相。对于我们也是,我们不要认为只是懂得诵经,只是懂得背诵一些经典,然后(就认为)这个是修行。我们还必须得持戒清净,还要勤修止观,惟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证果。当我们能够证得涅槃,证得圣道、圣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代表佛陀正法住世的这种标记。为了我们在今生当中能够证悟涅槃,能够证得圣道、圣果,为了能够真正让佛陀的教法仍然伫立于世间,我们应当付出足够的精进。

付出足够的精进并不是一时半时,而是应当持恒、持续地努力。就好像我们说到的精进就要犹如烧一大锅的开水一样,有些人的锅大一点,有些人的锅小一点,有些人本身就是一锅温水,所以他稍微再加一加火,就可以开。但是有些人本身就是一锅冷水,甚至都是一锅冰块,这个时候他要烧火的时间就更加久了,我们把精进比喻成持续不断地烧火。我们朝着正确的目标,依照正确的方法来修行。

什么是正确的目标呢?就犹如佛陀教导的,作为出家人来说是沙门。佛陀说什么是沙门呢?就是为了能够断除贪、断除嗔、断除痴而努力的人称为沙门。对于我们在家的居士来说也是这么样。我们应当要致力于断除烦恼、要致力于灭除诸苦。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呢?正确的方法就是我们要精进。要用到恰到好处,不要用错了方法,正确地努力我们称为正精进。

什么是正精进呢?佛陀在《大念处经》里面这么样说:“诸比库,什么是正精进呢?诸比库,于此,比库为了未生之恶、不善法不生起,生起意欲、努力、激发精进,策励心、精勤;为了已生之恶、不善法的断除,生起意欲、努力、激发精进,策励心、精勤;第三为了未生之善法的生起,生起意欲、努力、激发精进,策励心、精勤;第四为了已生起的善法的住立、不忘、增长、广大、修习、圆满,生起意欲、努力、激发精进,策励心、精勤。诸比库,这称为正精进。”

这四种,为了要达到这四种目标所做的努力我们称为正精进。有时候在三十七菩提分里面又称为“四正勤”。

四正勤,这里的‘勤’就是勤勉、勤奋的意思。所以我们应当要做到这四样:第一提防未生之恶;第二去除已生之恶;第三使未生起之善生起;第四培育已生起之善乃至圆满。

在这里,我们想再讲一讲,依善和恶两种来讲一讲如何来培育精进。

我们先讲已生之恶。对已经生起的恶,我们要努力地去除、断除它,为了断除已经生起的恶所做的努力称为正精进。

什么是已经生起的恶呢?我们从现在这一刹那开始,以前所造的种种的恶业称为已经生起的恶。它包括我们在今生曾经造下的恶和我们过去生所造下的恶业。这种恶业有的已经生起而且已经成熟、已经带来了果报。这就造成了我们在过去生无量、无始劫以来都堕落到恶趣、堕落到苦道,甚至(堕落)在地狱。但有很多业,我们过去已经造下了,它们仍然还没有机会成熟。就正如说,好像一头羔羊,它已经跑进了狼群里面,到处都是虎视眈眈的狼,随时伺机要袭击这只羊,我们现在所获得的人的生命就是这样。我们过去所造的恶业,如果它有形有相的话,堆积起来比须弥山还高,这个大地甚至都不可能容受,是不是?我们在过去生所造的恶业,(如)杀人、偷盗、杀生、邪淫种种的恶业,假如这些恶业造下来它有个形象的话,真的大地都不可能容得下。然而这些恶业只要造下,它不断地成熟,然后使我们不断地在恶趣当中轮回。但很多业仍然还没有机会得到成熟,它仍然伺机,一旦我们现在的福报已经消尽了,或者我们人生现在已经结束了,那么这些我们过去所做的恶业,一旦遇到机会它就能够生起,它就能够带来它们的果报。对于这方面,我们要如何才能够去除已经生起的恶业?如何去除呢?靠忏悔?靠礼拜?靠持咒?靠念经?靠什么?我们可以从因果法则来讲一讲。

只要我们造下了恶业,那这种因已经种下了。只要因种下了,就必须得要具有因缘才能够成熟,没有因缘它不可能成熟,我们不可能通过其它的一些外在的行为或者借助外力,或者说用一些好像外道的苦行,用外道一些祭祀的方式,把这些业因去除掉。我们所做的只是去防止它的缘成熟,要防止它的缘成熟,我们必须得很好的守护自己的心。然而即使这么样,当果报一旦遇到因缘,遇到时节因缘成熟的时候,我们仍然应当要受(报)。在过去我们造了很多的恶业、不善业,这些不善业,在我们过去的轮回当中,一而再、再而三的令我们堕落到恶趣、苦道、地狱。可以说,无论是你、无论是我乃至到现在已经证悟涅槃的那些圣者们,他们在过去,经常都光顾地狱。甚至我们可以说,对于那些愚痴无闻的众生来说,地狱是他们的家。他们只是偶尔地来光顾一下人间,然后立刻又回到他们自己的家里去。我们不用笑他们,我们自己也是这么样。只要这些恶业遇到因缘成熟,它就能够带来果报。如果我们造的是拥有贪、嗔、痴的恶业,这些恶业任何一种我们所造下,过去乃至今生,在这一刻之前、这一刹那之前所造下的恶业,一旦遇到因缘它就能够使我们堕落到苦道、恶趣去。

在什么时候,所造的这些业,它才没有力量令我们再堕落到恶道呢?在什么时候?我们要知道,业的成熟带来果报,还必须得要有后面一种力量在支助着,这种力量是什么?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个众生堕落到恶趣的最强的力量是“邪见”,或者称为sakkàya…diñ;ñ;hi?‘我身见’‘有身见’,就是‘我见’。

只要一个人、一个众生还没有断除‘有身见’sakkàya…diñ;ñ;hi,无论他现在是统治世界的转轮圣王,或者说是处于极乐的Sakka天帝(帝释天王)或者说梵天王也好,他都不可能避免再堕落到恶趣、苦道的这种命运、这种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还有‘有身见’。也就是说,好像有一个,只要你的家里还有一个炸弹,定时炸弹,随时它都可以爆炸。同样的,只要一个众生还没有断除有身见,任何过去所造的恶业,一旦遇到因缘就可以使这个众生堕落到恶趣去。为了要断除过去所造作的不善业、恶业使我们仍然能够堕落到恶趣里面去,我们为了断除这些机会,为了不再堕到恶趣,惟有致力于断除邪见、断除有身见。所以我们可以说,为了要断除过去已经造作的不善业,不再使我们堕落到恶趣,为了我们要断除这些邪见,应当要修行,应当要依照佛陀的教法去修行、去实践。

第二是为了提防未生之恶。这里讲到的未生之恶就是从我们现在这一刹那开始,一直到今生乃至到未来世所造的恶。应当要守护好身、语、意。由于我们仍然还有邪见,所以我们未来还会造恶,即使在今生我们是佛弟子,我们不会故意去犯这些戒,但是,往往这些是不确定的,我们能够确保今生,但是不能确保来生。今生我们可以说很幸运能够遇到佛法、能够修行,能够六根健全。但是,由于我们对于佛陀、对于法、对于僧的信仰还没有完全地坚固,我们的正见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对于戒行还不是作到完全的清净,同时我们还没有断除有身见。在以后的轮回当中,我们可能还是会随着那些恶业而轮回到其它的趣里面去。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一个有情还没有断除邪见、还没有断除有身见,他始终在未来还会造作使他堕落到恶趣、苦道、地狱的恶业。或者如果一个人,只要他还没有断除无明、没有断除贪爱,他还是会追随着烦恼、追随着贪、嗔、痴而造业,造不善业。只要一个人还没有断除这些烦恼、这些造恶的根——贪、嗔、痴的根,那不善业、恶业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