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

第66部分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第66部分

小说: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字般若,也是般若的一种,但是毕竟没有得到真正解脱。所以有般若没有解脱,法身不得清净,不得圆满。有些人不研究佛学,专门做功夫、参禅,常常在清净境中,好像是法身清净,那不是真法身,是偏空之果,因为他没有般若,始终被清净的境界绑住了,又是一条绳子。有法身没有般若智慧,也是不圆满。

  有些人,当中有学佛的有不学佛的,他们人生很潇洒,万事看得开,他成就了吗?没有,因为他认不到自己本来的面目,因为没有
般若,没有证得法身。讲圆满成就的成就,也是一条绳子,我们为了讲话方便,在言语表达时不得已借用这名辞。以上所讲都是《维摩
诘经》最精彩的一段,是不可思议解脱法门的前奏,是为了帮助了解主题。

  上次讲到,维摩居士心念一动,就从东方不知多远的地方,借来了三万二千那么多高大的座位,居然全摆在他一丈见方的房间内,又容纳那么多人。因此舍利弗才有这样的问题。现在维摩居士回答他。

  「维摩诘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是名不可思议解脱法门。」他说,一切佛菩萨有一个解脱法门,叫作不可思议。注意!维摩居士并不是说,诸佛菩萨有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如果这文字是这么翻的也对,可是意义就两样,变成是以不可思议为重点。而现在的经文,是以解脱为重点;但是这个解脱法门是不可思议的。

  他说,诸佛菩萨不是偶然到达这个解脱境界,是「住」在那里,还不是小乘的「定」在那里。定和住,在佛经上是两个概念,不可以相互替代,定只是一个点,譬如旋转中的陀螺,虽然在动,但是中心在一点上,就是定。住就不然,那个陀螺也不转了,就摆在不动了。

  佛经说须弥山,是我们这个世界中最高大的山,一般人认为,就是这个地球上的喜马拉雅山,我是不同意的。若须弥山就是喜马拉雅山,那南赡部洲就是印度,中国就是东胜神洲,中东和欧洲就是西牛贺洲,西伯利亚就是北俱卢洲。几十年前有位大师写的佛学概论,就主张西伯利亚就是北俱卢洲,佛经描写北俱卢洲几乎是天人境界,是很舒服的。西伯利亚极为穷苦,哪里是北俱卢洲的样子?那佛经岂不是妄语?难怪以学者看来,佛经都是谎话。所以,不要误认须弥山是喜马拉雅山。佛过世之后,有些小乘经典这么说,但也是很含糊的。

  老实讲,真正的须弥山是个形容,勉强说是代表地球的地轴也不正确。据我的了解,佛经上说,大阳和月亮是须弥山一半,在须弥山的中间,根据《华严经》,须弥山应该是银河系统。所以须弥山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刚才吃饭的时候,萧主任也跟我说,非要加强年轻法师的外语课程不可,否则将来到国外开不了口,怎么弘法?在未来的世纪,外语能力非常重要。你看当初鸠摩罗什法师,以一个中亚僧人来到中国,他就是把外语搞好了,才能弘法。我说这要靠各人立志,玄奘法师当年去印度留学,也是要能精通梵文才有这样的成就。未来的科学会更昌明,如果你出去弘法,仍然沿用须弥山是喜马拉雅山的观念,真会让人家笑掉大牙的,连佛法的光彩都失掉了,人家也就不会有兴趣听佛法。这些地方看起来是小事,其实是佛法接触到现代最紧要的地方,必须要搞清楚。你「闭户称王」,关起门来自称最高最好的学问可以,开了门可不行的。今天的科学文明造成了繁华,也开展了混乱,不是偶然的,不是简单的,不要忘了外面的现实。这是我谈到须弥山,顺便给大家一点鼓励,不要随便讲话,被知识分子听了,会被斥为胡闹,连基本常识都不够,怎么去谈最高般若?

  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最高的山,照佛经三界天人的组织,欲界天的太阳月亮系统是须弥山之半。如果诸佛菩萨住在这个解脱境界的话,那么以须弥山之高之广之大,「内芥子中」,把须弥山放到芝麻大小的芥菜子之中,「无所增减」,须弥山没有缩小,芥菜子也没有放大。这句话一听很容易懂,气派也很大,他说这是不可思议的解脱法门,请问我们要如何解脱?我们连把自己身体放进火柴盒都做不到,你说懂了佛法得了解脱,你来解脱看看。如果你做得到,外出旅行装在口袋就可以了,飞机票都省了。这都是问题!佛经说解脱,要怎么解脱?如果说佛经只是形容而已,那佛经就是谎话。佛是无妄语的,我们相信真得解脱的人是做得到的,并不是一定把身体放进火柴盒里,这其中有深刻的道理。


住解脱法门菩萨──空间

  维摩居士说,诸菩萨真住在解脱法门,所以「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你们学禅宗的同学要注意了,瞎吹是没用的。近来外面很多人找我,这个求开悟,那个求印证。我有了个罪名,变成了什么禅宗专家,禅宗又不是我的,我不懂禅,更没有开悟。我真想到报上登个广告,我是个说书的,不过我说书的时候,很努力给大家说就是了。下一句话更重要。

  「须弥山王本相如故。」这个「王」是形容须弥山是最高大的山,是一切山中之王。全句是说:登菩萨之道真得解脱之人,住在这个境界里,把须弥山放入芥菜子中,须弥山没有缩小,芥菜子没有放大,为什么呢?因为须弥山王本来就是如此。他原文就是这样,你不要看前人今人的批注,否则就被别人拉走了,你要看原典。但是这句话怎么办?他说「须弥山王本相如故」,须弥山本来不增不减,可大可小,非大非小。这又是什么道理?这里还没有完。

  「而四天王忉利诸天,不觉不知己之所入。」佛经说须弥山是这世界中心,日月围绕须弥山之半,四大天王就在这日月圈子放大一点的地方。忉利天是欲界的中心天,比日月系统又高一层。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因为有生佛的功德,所以身后升到忉利天。忉利天又叫三十三天,不是像高楼有三十三层,而是有三十三个联合的区域,其中的主席是帝释天主,中国称之为玉皇大帝,他好比统领三十三路天人诸侯。

  我是没有时间做这件事了,但我希望你们同学能用白话文好好写一篇三界天人的论文,把大小乘佛经、律论参透了,马上再翻成英文,我包你卖大价钱,人家会惊异,二千多年前佛就已经有如此科学的宇宙观。现在科学进步了,别的宗教的天堂观念,已无法令人信服了。佛说过,这个宇宙的星球多至不可数的,所以科学会帮忙弘扬佛法。因此你们应该走科学路线,但是你们也不肯研究这些常识、我天天在着急,每星期要写四五种不同的文章,每天晚上十二点写到两三点,写得自己头在哪里都不知道了,可是极少会写错字的。这个本事你们要学,怎么学?要解脱。写到头昏脑胀时,已经忘记这个头了,死掉算了,眼睛也不要了,就要肯牺牲自己。这是闲话,你们年轻,好好研究,佛法有太多的好东西。

  四大天王是东西南北四个天王,你们到庙子可以看到他们的像,有拿雨伞的、拿宝剑的、拿琵琶的等等,那都是象征。我到现在还在与学科学的同学研究,为什么晴空是蔚蓝色的青天。若乘宇宙飞船离开了地球,看到窗外却是漆黑的,所以蓝天是在这黑圈子以内,再过去这黑圈子,外头又变成亮的了,这物理世界奇妙得很。这天何以是蓝色?我们晓得太阳光是有七彩的,这又讲到易经数字了。红到极点变成橙,橙到极点变成黄,黄到极点变成绿,绿到极点变成蓝,蓝到极点变成靛,靛到极点变成紫。那么蓝天是太阳光照所生的吗?这还是问题。

  佛经的说法是,南天王天庭的阶口,是青蓝色的琉璃构成,所以我们看到的蓝天,是南天王天庭阶口的反映,但是其它世界看到的,却不一定是青天。这在《大藏经》里有,怪我定力不够,当年在四川时读到,但没记住是出自哪一本经(按:大藏经八十五册疑似部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第三十)。

  其次,你们气脉全通了的人,打坐定的光中若是蓝天,青蓝色的光,那美得很。所以密宗的药师佛画像是蓝的,不过颜色不对,太蓝了,好像是人生了肝病似的。可是世界上没有一种颜色,可以显示出那么清净庄严的蓝色。为什么药师佛画成蓝的,因为中脉通了的人,可以得长寿的人,他内中同天庭的蓝色是一样的。这是真的,你们年轻人自己说气脉通了,有这个境界吗?

  上面提到了四天王天、忉利诸天,包括了中国民间天文常识的三垣、二十八宿、三十六宫,都「不觉不知己之所入」。须弥山包括欲界天的天人了(注意,这里没有讲到色界),这些都纳进芥菜子里了,可是自己不觉得进入了一个小地方。一切众生和须弥山被放进一粒小芥菜子里头,自己都不知道,只有什么人知道?

  「唯应度者,乃见须弥入芥子中。」只有应该得度的,就是有成就的菩萨,得了般若能看到一点清净法身,他们才见到,那么大的须弥山,进入了那么微小的芥菜子中。换言之,只有明眼人看到了,其它人都不知道。这就叫作「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我们看得很热闹,不知道他在讲些什么,中国文学后来就有「芥子纳须弥」的用语。

  禅宗有个公案,宋朝有位居士,这居士是有功名的,能考得功名总是有相当学问的。中国文化一直到清朝末年,所谓正途出身的,是说由秀才到举人、进士、选翰林、外放作地方官,一二十年的学问功名下来,第一步可能只放个县长等级的官。这样子的人在自家祠堂里,会写明是进士出身。以前作官的出门可威风了,前面有举牌子的,鸣锣开道的,大家都知道是进士出身。这是正途出身,比非正途出身的就好像高了一级。像今天讲学历,同是博士、硕士,大家会比某某是哪所大学毕业,其某是留学某大学,是一样情形。

  回头再说这个居士,他去请问一位禅师,问道:须弥纳芥子是很平常,但芥子纳须弥就让人难信。禅师一笑,问他:听闻居士读书万卷,是否确实?居士答是。禅师就说:一万卷书如何装得入居士身中?这居士马上就有所悟了。当然这还是道理上面的悟,只是理解上的懂,禅宗说这是知解中的,在理论的解释、推理中去了解,真实的境界般若,还是没有证到。

  这是古人的例子,现在就要用科学的道理了。譬如小小一块肉,其中有多少细胞?乃至小小一个细胞上,可能有多少细菌?每个细菌又可以再分下去,它生命里还有生命,这就是芥子纳须弥的道理。再例如人身上的血管,接成一条有多少公里长?一秒钟血液流动几公里?心脏跳动平常自己听不见,除非你捂住耳朵听,但是从科学上讲,跳动声应该是其大如雷的。理论上我们可以说是有这种事,芥子可以纳须弥,大可以纳小,小也可以纳大。

  我们晓得有大小,就是我们的痛苦,所以不能得解脱。譬如大家打坐,经常有两个东西忘不掉: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