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灵素微蕴 >

第13部分

灵素微蕴-第13部分

小说: 灵素微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骨渐瘦,常下紫血。夏月心痛恒作,腹中三块如石,一在左胁,一在右胁,一在心下。
痛时三块上冲,痞满嗳浊,心烦口渴,旋饮旋吐。手足厥冷如冰,交秋则愈。经来腹痛,
遍身皮肉筋骨皆痛,上热燔蒸。初病因丧爱子痛哭,泪尽血流。后遭父姑之丧,凡哭皆
血。鱼肉瓜果,概不敢食,恃粥而已。粥下至胸即上,时而吐蛔。少腹结塞,喘息不通,
小便红浊淋涩,粪若羊矢。半月以后,嗽喘惊悸不寐,合眼欲睡,身跳尺余,醒梦汗流,
往来寒热。凡心绪不快,及目眶青黑,则病发必剧。病九年矣。滴水弗存,粒米不纳,
服药汤丸俱吐。

此缘脾陷胃逆,出纳皆阻。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脾升则清气上达,粪溺无阻,胃
降则浊气下传,饮食不呕。脾陷而清气填塞,是以涩闭,胃逆而浊气冲逆,是以涌吐。
而出纳废弃,上下关格,总由中脘阳虚,脾胃湿寒,不能消水而化谷。盖水谷消化,糟
粕下传,胃无陈宿,故不呕也,即呕亦无物。脾胃湿寒,水谷不消,陈宿停留,壅碍阳
明虚受之常,则中脘郁胀,升降倒行,胃气上逆,故呕吐不存也。胃以下行为顺,上行
为反,上行之久,习为自然,食停即吐,永不顺降,故曰胃反。饮食不存,无复渣滓入
于二便,而肝脾郁结,肠窍塞闭,是以便溺不利。胃气上逆,肺胆莫降,相火刑金,故
上热郁蒸,嗽喘燥渴。辛金不收,则气滞而痰凝。甲木失藏,则胆虚而惊作。相火升炎,
泄而不秘,皮毛开滑,斯常汗流。神气浮动,自少梦寐。六月湿旺,胃气更逆,愈阻胆
经降路,甲木郁迫,贼伤胃气,则胃口疼痛。少阳经脉,自胃口而下两胁,经腑俱逆,
不得舒布,两气抟塞,因成三块。甲木升击,则三块齐冲。土木纠缠,故痞塞嗳气。交
秋燥动湿收,是以病愈也。

血藏于肝而敛于肺,阴分之血,肝气升之,故不下脱,阳分之血,肺气敛之,故不
上溢。血以阴体而含阳气,温则升,清则降,热则上流,寒则下泄。下温而上清,则条
达而红鲜,上热而下寒,则瘀凝而紫黑。凝瘀之久,蓄积莫容,乃病外亡。相火升泄,
上热下寒,阳分之血,已从上溢,阴分之血,必从下脱。经脉败漏,紫黑不鲜,一月数
来,或半月方止者,血海寒陷而不升也。经血寒瘀,月期满盈,阻碍风木发舒之气,郁
勃冲突,是以腹痛。既不上达,则必下泄。而木气遏陷,疏泄不畅,是以血下而梗涩也。
刘朱论血,以紫黑为热,谬矣!肝藏血而窍于目,肾主五液,入肝为泪,肝气上通于心。

· 
51 ·



素灵微蕴卷四 


《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上液之道也。悲哀忧愁
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而液道开,故泣出焉。悲哀动中,肝液上涌,
营血感应,宗脉开张,木火升泄,而金水不能敛藏,是以血泪俱下也。肝脾郁陷,下焦
堵塞,故少腹结硬,喘息不通。肝属木,其色青,其志怒,其窍为目。《灵枢·五阅五
使》:肝病者,眦青。肝病则郁怒而克脾土,故青色见于目眦。目眶青则病重者,木贼
而土败也。木郁则生虫,肝郁则生蛔,故《伤寒·厥阴》有吐蛔之条,亦由土湿而木遏
也。脾主肌肉,四肢之本,湿旺脾郁,肌肉壅滞而四肢失秉,故生肿胀。经后血脱,温
气亡泄,脾阳愈败,故肿胀愈加也。土亏阳败,病重邪深,幸以下窍结涩,阳根未断,
是以久病长危而不死也。

林氏久病,几于绝粒。用燥土暖水、温胃降逆、疏木行郁之法,川椒、附子、干姜、
茯苓、甘草、桂枝、白芍、丹皮、半夏、苁蓉,半月愈。

中风解

马孝和,素以生计忧劳,因怒中风,左手足卷屈,寒冷如冰,遍身骨痛,惟左半无
觉。夜烦谵语不寐,能食不能饮,饮则气逆欲吐,胸闷痰多,大便燥结,小便痛涩,肌
色皯黣①,精神惶惑,遇亲故慰间,泣下沾衣。

此缘水寒土湿,木郁风生。肝位于左,其志为怒,其气为风。《子华子》:西方阴,
止以收,而生燥,东方阳,动以散,而生风。观之于天,大块②之噫气,必自春发,推
之于人,人生之息吹,必自肝生。厥阴风木之气,天人所同也,而土燥水暖,则风生不
烈。以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暖则生发滋荣,土燥则长育条畅,和风舒布,必无飘忽激
扬之灾。水寒土湿,生长不遂,木郁风发,极力疏泄,乃有播土扬沙,摧枯拉朽诸变。
木性疏泄,水性蛰藏,使阳根未断,脏气稍存,虽风木飘扬,不至尽泄。《子华子》:水
阳也,而其伏为阴,风阴也,而其发为阳。阳根不至升泄于风木者,全赖肾阴之能伏耳。
今土湿水寒,阳根欲绝,风木郁飘,肾精不藏。值怒动肝气,飘风勃发,益以感冒虚邪,
束其皮毛,里气郁遏,愈增激烈。风力簸扇,津液消亡,则筋脉挛缩,而病偏枯。此病
生于内,而非中八风之虚邪,不能伤也。 


①皯黣枯焦晦黑。 
②大块大自然。
· 
52 ·


素灵微蕴卷四 


肾藏精而主骨,肝藏血而主筋,风燥亡阴,精血枯槁,筋骨失养,故卷屈疼痛。左
手足者,风木之位,是以偏伤。肝血既耗,则阳明与冲脉之血,必不充足。阳明多气多
血之经,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冲脉者,经脉之海,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
于宗筋。肘膝者,溪谷之会,机关之室。阳明冲脉经血枯燥,溪谷焦涸,故机关不利。
肝心子母之脏,肝气传心,母病累子,心液亡而神明乱,故烦躁谵语。风木疏泄,阳气
不敛,君相升浮,故不能寐。夜半阴隆,阳泄而不藏,故中夜病剧也。大小便者,膀胱
大肠之腑,开窍于肾,而输泄之权,则在于肝,风动血亏,输泄不畅,故便干而溺涩也。
腿膝厥冷之证,属在厥阴。阴性寒而阳性热,平人阴阳交济,则上不热而下不寒。厥阴
阴极阳生,水为母而火为子,受母气于北地,所以下寒,胎子气于南天,所以上热。阳
上阴下,不相交接,故厥阴经病,独有厥证。上下者,阴阳之定位也,左右者,阴阳之
道路也。风木未极疏泄,则火炎于子宫,水冱于母位,上下之寒热,不至易地。风木大
发,扫地无余,阳根尽亡,温气全泄,乙木之温夺于癸水之寒,变东方阳和之地为北边
冰雪之场,是以左半手足寒凉而无觉也。肺属金,其气燥,其志悲,其声哭,风伤津液,
燥动悲生,触绪哀感,其性如此也。总以寒水泛滥,入土生湿,木郁风作,筋脉失荣。

脾者,孤脏以灌四旁,湿旺津瘀,不能四灌,故内愈湿而外益燥。一旦因情志之内
伤,虚邪外袭,风燥血烁,筋挛体枯。以风木而刑湿土,湿气堙郁,化生败浊,孔窍填
塞,肺腑郁闷,胃逆则神迷,脾陷则言拙,是皆中气之败也。汤入则吐者,滋其土湿,
胃气愈逆也。

法当暖水燥土,而润风木。水暖土燥,乙木荣达,风静体伸,复其骨健筋柔之素矣。

中风证,时医知有外邪,不知有内伤,全用辛温发散,误矣,又或用硝黄下药,是
速其死。病理微妙,非近代粗工所知,如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辈,曷能解此!张景
岳愚而妄作,又创为非风之论,是敢与岐黄仲景为敌也,又与气脱之证相提并论,尤属
愚昧。气脱者。昏迷颠仆,朝病夕死,中风偏枯痿废,犹延数年之命,久病方死,安可
混言!风者,百病之长,外感悉同,而病象悬殊,以人之本气不一也。中风水寒土湿,
木郁风摇,外袭风淫,表里皆病,初①无西北东南真假之殊。前人之论,一字不通,无
足多辨者。

孝和病用暖水燥土、滋木清风之法,十余剂拥杖而起,放杖而笑,不知病之去也。 


①初本。
· 
53 ·



素灵微蕴卷四 


《吕氏春秋》:鲁人有公孙悼者,谓人曰:吾能起死人,吾故能治偏枯,今吾倍所
以治偏枯之药,则能起死人矣。公孙悼虽不能起死人,然未会不善治偏枯。后之医者,
倍死人之药,以起偏枯,良可叹息也。

带下解

李氏,夏病赤带,内杂白沙如豆,并下紫血。食不甘味,入口作苦,咽干胸燥思饮,
而内实不渴,大便泄利,小便淋浊,溺前作痛,溺后作痒。

此缘脾土湿陷,风木疏泄。精藏于肾,其性封蛰,而肾水蛰封,由于肺金之收敛。
收则生燥,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从燥金化气,戊土燥降,收敛得政,阳蛰九地之
下,则癸水温暖而不泄。阳明之燥夺于太阴之湿,则戊土不降,肺金失收效之令,相火
升泄,于是癸水莫藏。肾主蛰藏,肝主疏泄,己土湿陷,抑遏乙木生发之气,郁怒生风,
竭力疏泄。木能疏泄而水不蛰藏,其在男子,则病遗精,其在女子,则病带下。《灵枢·五
癃津液》:阴阳不和即水火不交。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
腰背痛而胫酸,即遗精带下之证也。女子带下,精液流溢,五色不同。上古天真论:肾
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水失藏,五脏陷流,一脏偏伤,则一色偏下。肝青、
心赤、脾黄、肺白、肾黑,各有本色,是以不一也。

风木郁泄,相火不秘,甲木之火逆,则胸膈烦热,三焦之火陷,则膀胱热涩。风力
郁冲,而木气遏陷,不能畅泄,故溲溺淋漓,梗阻难下。木以疏泄为性,水道不开,势
必后冲谷道,以泄怫郁,水谷齐下,则成泄利。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水之润下,莫过
于海,故海水独咸,一经火煎日晒,则结咸块,白沙成粒者,相火陷于膀胱,煎熬溲溺
而结,与煮海成盐之义正相同。膀胱热癃,精溺蹇塞,木气郁碍,是以作痛。精溺既下,
而木郁未达,是以发痒。风木陷泄,肝血失藏,离经瘀郁,久而腐败,故紫黑时下。其
病于夏暑者,湿旺木郁,非关热盛。秋凉则愈者,燥动而湿收也。然木郁热作,是病之
标,而火泄水寒,是病之本。推其源流,则由奇经之任带二脉。骨空论:任脉为病,男
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为诸阴之长,水寒血冷,任脉凝冱,阴气抟结则为疝瘕,
阴精流注则为带下,无二理也。带脉起于季胁,回身一周,居中焦之位,处上下之间,
横束诸脉,环腰如带,所以使阳不上溢,阴不下泄。土败湿滋,带脉不束,督升任降,
阳飞阴走,故精液淫溢而不收也。

· 
54 ·


素灵微蕴卷四 


《金匮》:妇人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手掌烦热,唇口干燥,
此病属带下。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以瘀血凝结,阻水火升降之路,则火逆而生
热烦,水陷而为带下,此带证发作之因也。

此当温燥脾肾,疏木达郁,以荣风木。后之庸医,或用清利,或事固涩,阳败郁增,
则风木愈泄,是决江河之流而障之以手也,不竭不止矣。

男子淋浊遗精,女子崩漏带下,病悉同源。而庸工不解,其所制各方,无可用者。
李氏用燥土温中、疏肝清下,蛰火敛精之法,数日而瘳。

耳聋解

张氏,少因半产,下血虚损。中年腹中郁满,头目昏晕,咽喉有物如草。后因媳女
卒病,惊悸火发,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