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

第58部分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第58部分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一百十二方术列传)
(10)班英字季齐,少受业三辅,习京氏易,兼明五经,隐于壶
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同上)
(11)唐檀字子产,少游太学,习京氏易,韩诗,颜氏春秋,后
还乡里,教授常百余人。(同上)
(12)公沙穆字文乂,习韩诗公羊春秋,隐居东莱山,学者自远
而至。(同上)
(13)董扶字茂安,少游太学,还家讲授,弟子自远而至。(同上)
从这里,可以窥见私人教授的盛况。其中有的居官讲授,如伏恭杨
仁,而大多数是隐居教授。这居官教授与隐居教授两类人物,便是
郑玄所谓“在位通人,处逸大儒”(语见郑玄传戒子书)。隐居教授
的经师们,自立精舍,或称精庐,以便招致远方来学之士。读书的
人,便不远千里,负笈寻师。三国志卷十一邴原传,裴注引原别传,
写原千里寻师的情形,颇为精详具体,可以作为典型的例子:
“(原)欲远游学,指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
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文疆识,鉤深致远,诚学者之
师模也。君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原曰:‘??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人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
者不知海之深,人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崧辞谢焉。??原旧能饮酒,
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
颍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庐子干。”
这种千里寻师,负笈单步的苦学情形非常普通。他们离乡别井,远行千
里,苦志求学,累年不归。在老师门下,有的经好多年还见不到老师的面,
如郑玄之于马融,便是这样。或偶婴疾病,赍志而殁,临终,只得拜托同学
好友,送丧归家,如陈平子之于范式,便是这样。后汉书儒林列传论里,对
这些情形有个总括的说明,颇为扼要:
“自光武中年以后,干戈稍战,专事经学。自是其风世笃焉。
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于邦域矣。若乃经
生所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动有千百。其耆名高义,
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论杂,至有分争王
庭,树朋私里,繁其章条,穿求崖穴,以合一家之说。”
可见全国各地,到处有经师讲学,到处有生徒聚集,以至“分争王庭,
树朋私里”。如果没有豪族地主作为背景,那就不会有这样的盛况。
在太学中,在私人精舍中,学生对师长要恭敬尽礼,对经师的家法,尤
其要篇守勿莲。所谓“享相传租,莫或讹杂”。在师长殁后,门徒常自动的
制三年的丧服。在远道的学生,常从千里外来赴,也有从千里外送师丧归家
的。荀淑殁后,李膺自表师丧。独行列传载:“陈国强季礼远赴师丧,遇寒
水车毁,顿滞道路。”又载:“封(戴封)指太学,师鄮合东海申君。申君卒,
送丧到东海。”这种师弟间的关系,颇为密切。但如学术门径不同,家法互
异,相攻讦起来,却也毫不留情。儒林列传载:“张玄,??少习颜氏春秋,
兼通数家法。??会颜氏博士缺,玄试策第一,拜为博士。居数月,诸生上
言,玄兼说严氏宣氏,不宜专为颜氏博士。光武且令还署,未及迁而卒。”
则家法一杂,诸生就要上书告他,连博士也做不牢了。这种师弟关系的密切,
与经学家法的篇守,乃是封建制度在中国特有的一种知识基尔特所表现出来
的现象,是封建制度在中国特有的一种官僚系统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一直沿
袭到后来的书院制。封建制的党争常是拿这种学派招牌作为号召的。但这种
所谓笃守家法的风气,汉末自马融以后,学术界好像不再畦町分别,相反的,
却着重所谓抉破藩篱的通儒了。例如荀淑(范书卷九十二本传)韩融(卷九十二
韩韶传)都是不为章句,而博学辩理。后汉纪卷二十五,也说韩融博学不为章
句,又说申屠蟠学无常师,博览无不通。这种形式上抉破藩篱的现象,并不
是知识基尔特的解体,而是因为在宦官群势力新起之后,豪族地主所培植的
儒学官僚群的系统,为了对付主要敌人不能不采取较扩大的形式。
东汉的名公钜卿,宿儒大豪,如有丧事,赴葬者常集数千人,多至数万
人。他们远远地从四方来会,郑重其事地一定要来的。其间门生故吏,吊其
先师,吊其旧主;同僚同学,则吊其故友,吊其相知。或有偶加期许,或曾
加辟召,也便认为终生知己,千里来赴。陈寔之卒,海内赴者三万余人,制
衰麻者从百数,共刊石立碑,谥为文範先生。楼望之卒,门生会葬者数千人。
黄琼归葬江夏,四方名豪会者六七千人。范书卷九十八郭泰传载,郭泰之卒,
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但据章怀注引谢承书,则说有万数来会。谢承书
更说,泰以建宁二年正月卒,自弘农函谷关以西,河内汤阴以北,二千里,
鱼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盖有万数来赴。这种大规模的赴葬,是当时
的一种风气,特别在汉末为然,上举陈寔,黄琼,郭泰,都是汉末的人。我
们可以这样说,如果在经济上没有附徒万千的依附农民作为豪族地主的物质
基础,那就也不会在社会势力上有门生故吏万千的阀阅形式。汉代“以阀阅
为选”的举士制度正是魏晋九品中正的先行制度。
聚集着数百数千以至数万人的精舍与太学里,学生们展开了炽烈的交游
活动。本来年青的学生们,在官僚的预备阶段,想冲破基尔特的严密限制,
马上与名公钜卿们交接是很困难的。范书卷一百十文苑列传赵壹传,载赵壹
的结交,是典型的故事:
“(壹)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见。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
者,乃日往到门。陟自强许通,尚卧未起。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
曰:‘窃伏西州,承高风旧矣。乃今方遇,而忽然,奈何,命也!’
因举声哭。门下皆惊,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与语,
大奇之。谓曰:‘子出矣!’陟明旦大从车骑,奉谒造壹。时诸计
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壹(按亦为上计吏之一)独柴车草屏,露宿其
傍。延陟前,坐于车下,左右莫不叹愕。
陟遂与言,谈至熏夕,极欢而去。执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
相明者矣。’陟乃与袁逢共称荐之,名动京师,士夫想望其风采,??州郡
争致礼命。”
未曾有名,日谒不遇,一经题拂,士夫想望,这一幅图画,写尽了中古
社交场的壁虽森严。据交苑列传,赵壹年青时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
解摈。又同卷刘梁传,载粱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群论,时人
览者以为仲尼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其心。惜其文不
存。又著辩同和之论,主张君子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同卷侯瑾传,瑾作矫
世论以讥切当时。又以徙入山中,覃思著述,莫知于世,而作应宾难以自寄。
卷七十三朱穆传,载穆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篇,乃作崇厚论。又因与刘伯宗
交,伯宗先恭后倨,乃作绝交论及诗,与伯宗绝交。后蔡昌以为穆贞而孤,
又作正交,而广其致焉。由此可见因交游问题的严重,遂引起许多人的注意,
而成为议论的中心。然而在太学中、郡国学中、私人精舍中,学生们的自由
交游,已经形成党同伐异的清流,特别在学生数量发达了之后,为了支援外
戚以及官僚的抗宦官行动,交游活动更有政治实际的需要了。蔡邕的正交论,
一开头便说,“君子以朋友讲习,而正人无有淫朋。”结论说,“仲尼之正
教,汎爱众而亲仁,故非善不喜,非仁不亲,交游以方,会友以文,择其正
而黜其邪。如其不获己而矫时,则将从夫‘孤’也。”所谓“以朋友讲习”,
所谓“交游以方,会友以文”,指的当是太学及精舍中的一般交游活动。一
方面,“以朋友讲习”,加强了自己的阵线;一方面,以“正人无有淫朋”,
来相攻击,分清了敌我的壁垒。汉末学生们的交游倾向便是这样的。
这样的交游活动,是与汉代传统士风不相同的。传统士风是在皇帝亲临
裁决同异之下而埋头章句,今却结交而择正黜邪,明明分出邪与正的两个壁
垒,有所择而且有所黜,由交游而发展到政治的斗争了。所以儒林列传说:
“章句惭衰,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浮华是为皇帝所不欢喜
的,范书文苑列传载苑炎诗:“绛灌临宰衡,谓谊祟浮华。”西汉时,雒阳
少年贾谊上书文帝,一年内不次迁升至大中大夫,终被老辈的绛(周勃)灌(灌
婴)所不喜,斥为浮华,而且远贬长沙。这要算是浮华的最早的出处,而它一
开始便与“年少”“上书”分不开。范书卷一百孔融传载,曹操与孔融书:
“孤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
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馀矣。”这书是曹操吓唬孔融的,意思是说,你别瞧
不起我,我有足够的力量来打倒你们这些浮华交会之徒。又三国志魏志卷二
十一刘廙传注,引廙别传说:“廙尝与曹伟书曰,魏讽不修德行,以鸠合为
务,华而不实。”魏讽后来也是伏诛的。前书以“浮华”与“交会”并举,
后书以“华而不实”与“鸠合”并举,可见“浮华”与“交会”是一件事的
两面,为绝对皇权所深恶的。而浮华交会之所以兴起,正证明豪族地主力量
的强大而皇族最高地主权力的削弱。
所谓“浮华”与“交会”是怎样的一回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引一个例证:
“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仇览,又名仇香)以德
化人,署为主簿。谓览霓曰:‘??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
主簿后耳。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览入太学,时诸生同郡符
融,有高名,与览比宇,宾客盈室,览常自守,不与融言。融观其
容止,心独奇之,乃谓曰:‘与先生同郡壤,鄰房牖,今京师英雄
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览乃蓝色曰:‘天
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高揖而去,不复与言。后融以
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齐刺就房谒之,邀请留宿。林宗嗟叹,下床
为拜。”(后汉书卷一百六仇香传)
从这一件事,可注意的有五点:第一,京师的太学,是英雄四集,名士
交结之地。第二,太学生曳长裾、飞名誉,是从结交中得来的。第三,游谈
之士,不务经学,虽有务者,亦守之不固。故经争与游淡,某风尚并不相同。
第四,游谈成风,非天子修设太学之本意。第五,太学生之有高名者,常常
宾客盈室。
考当时太学生中的领袖,是郭泰贾彪符融等,观上举仇览传可知。郭泰
符融,又与田盛许劭俱以“品鉴人伦”有名。郭泰之被李膺所识扰,盖出符
融的介绍。范书卷九十八符融传记此事说:“郭林宗始入京师,时入莫识,
融一见嗟服,因以介于李膺,由是知名。”谢承书说,“融见林宗,便与之
交,又绍介于膺,以为海之明珠,未耀其光,鸟之凤皇,羽仪未翔。膺与林
宗相见,待从师友之礼,遂振名天下,融之致也。”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