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

第60部分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第60部分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废,名逾盛,希之者唯恐不及。涉其流者时虽免黜,未及家,公府
州郡争礼命之。申屠蟠尝游太学,退而告人曰:‘昔战国之世,处
士横议,列国之王,争为拥篲先驱,卒有坑儒之祸,今之谓矣。’
乃绝迹于梁砀之间,居三年,而滂及难。”
这里以为“谣言”是范滂之徒为了臧否人物而依托出来的。这话虽然在
汉末政争的关系上部分地指出了谣言发生的原因,但谣言的最初发生,却早
在党锢之前。汉书扬雄传,“惟寂寞,自投阁,爱清静,作符命”,即是一
例。
细考范书,可知东汉经师以及生徒们,常常用韵语来标榜个人在学术上
的独特成就与风格。这种韵语,通常只是七言一句,在第四字与第七字上协
韵。其例子是很多的,如:
(1)“五经继横周宜光。”(卷九十一,周举传引京师之语,横
光协韵。)
(2)“解经不穷戴侍中。”(卷一百九上,戴凭传引京师之语,
穷中协韵。)
(3)“说经铿铿杨子行。”(卷一百九上,杨政传引京师之语,
铿行协韵。)
(4)“五经无双许叔重。”(卷一百九下,许慎传引时人之语,
双重协韵。)
(5)“五经粉纶井大春。”(卷一百十三,井丹传引京师之语,
纶春协韵。)
这种标榜个人的韵语,道出了个人在经学上的独特成就与风格。所谓“五
经纵横”,所谓“解经不穷”,所谓“说经铿铿”,所谓“五经无双”,所
谓“五经纷纶”,都指的那一个人在经学上的特点,或指陈其经学的渊博,
或称美其说经时音调的清朗。这种标榜的韵语,大都出自太学之中,即所谓
“京师为之藉”,“学中之语”,也有出自郡国学或地方的私人精舍的,即
所谓“时人为之语”,“乡里为之语”。这一种韵语,有时也道及个人行为
上的卓特之点,不限定于经学上的成就。例如:
(1)“道德彬彬冯仲文。”(卷王十八下,冯衍子豹传引乡里之
语,彬文协韵。)
(2)“关西孔子杨伯起。”(卷八十四,杨震传引诸儒之语,子
起协韵。)
(3)“德行恂询召伯春。”(卷一百十九下,召驯传引乡里之号,
恂春协韵。)
(4)“欲知仲桓问任安。”又,“居今行古任定祖。”(卷一百
十九上,任安传引时人之称,桓安协韵,古祖协韵。)
(5)“关中觥觥郭子横。”(卷一百十二上,郭宪传引帝尝闻之
语,觥横协韵。)
(6)“避世墙东王君公。”(卷一百十三,逢萌传引时人之论,
东公协韵。)
(7)“关中大豪戴子高。”(卷一百十三,戴良传引时人之语,
豪高协韵。)
这里有涉及性格的,有涉及出处的,有涉及操持的,有涉及德行的,范
围就很广泛。但也很分明,这种韵语,为了它们并非与经学有关,也就不一
定出自学中了,而是当时一般名门豪族间的自我品评,所谓“时人之论”,
“时人之语”,“时人之称”。
这种韵语,有时在形式上以多种的句法出现,或为七言两句,相互对称,
而又各自为韵,如:
“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卷七十四,胡广传引
京师谚,理始协韵,庸公协韵。)
“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卷一百十一,范冉引
闾里之歌,尘云协韵,鱼燕协韵。这里塵云似又与句首甑字为韵,
鱼燕似又与句首釜字为韵,在一句中三协韵了。以例证不多,不能
确定。)
也有三言两句,相互为韵的,如:
“任文公,智无双。”(卷一百十二上,任文公传引益部之语,
公双为韵。)
也有四言两句,相互为韵的,如: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卷九十二,荀爽传引颍川之语,龙
双为韵。)
“贾氏三虎,伟节最怒。”(卷九十七,贾彪传引天下之称,虎
怒为韵。)
“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卷一百十上,黄香传引京师允号,
双童为韵。)
也有五言两句,相互为韵的,如:
“徙见二千石,不如一逢掖。”(卷九十九,王符传引时人之语,
石掖为韵。)
“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卷一百十一,雷义传引乡里之
语,坚陈为韵。)
这种韵语,当时称为“谣言”,或者称为“风谣”,或者称为“诊”,
或者称为“语”、“号”、“论”、“歌”。谣言或风谣的发生,与汉朝登
庸官吏的制度有关。汉朝的察举与征辟,所凭借的品评标准,是出自乡里的
意见;其在太学中的,则依据学中之语。所以“乡里之号”、“时人之语”、
“时人之论”、“京师之语”、“学中之语”、“天下之称”,乃是一种有
力的荐举状。这种风谣,赅括了个人的德业学行,简短有力,采取歌的形式,
便于流传,是延誉上达的利器。朝廷常常派出人采访风谣,或诏举谣言,如
顺帝时分遣八使巡行天下,采访风谣。又如范滂传载,桓帝时,诏三府掾属
举谣言。章怀注说:“汉官仪,三公听采长吏臧否,人所疾苦,还条奏之,
是为举谣言也。”其实所听采的,不仅是是吏臧否,人所疾苦而已,各地标
榜个人(主要的是未登仕途的处士)的风谣也一定乘机听采了去的。所以那时
的风谣,天子也是耳熟能详的。例如上所举“关中觥觥郭子横”,“天下无
双,江夏黄童”,便是当时的天子对郭宪黄香当面称引的风谣。(卷一百十二
郭宪传:匈奴数犯塞,宪从为天下疲敝,不宜动众。谏争不合,乃伏地称眩
瞀,不复言。帝命两郎扶下殿,宪亦不拜。帝曰,常闻“关中觥觥郭子横”,
竟不虚也。卷一百十上,黄香传:章帝会中山邸,乃诏香下殿,谓诸王曰,
此“天下无双,江夏黄童”者也。)
这种谣言,在汉末宦官们的权势膨涨以后,官僚们从及官僚的党羽们为
了反抗宦官,便拿来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不但用以褒奖同类,且用以贬斥
奸邪,赋予它以新的政争的性能。这是在新的政治形势之下的谣言的新的发
展。而且在句法的形式上也有了新的发展。例如:
(1)初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即帝位,擢幅为尚书。时同郡
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
进。”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
党人之义,自此始矣。这里一褒一贬,表示了当时豪门宾客之间的清议。
(2)汝南太守宗资,任功曹范滂,南阳太守成瑨,亦委功曹岑■。二郡又
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
但坐啸。”因此流言,转入太学。诸生三万余人,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并
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
举,天下俊秀王叔茂。”这里,太学的谣言,改变了风尚,不复标举经学的
造诣,而标举政治风度的坚贞与才能的卓特了。这是颇可注意的一点。(以上
均见卷九十七党锢列传)
(3)陈留朱震字伯厚,初为州,奏济阴太守单匡臧罪,并匡兄中常侍车骑
将军超。帝收匡下廷尉,以谴超,超诣狱谢。三辅谚曰:“车如鸡栖马如狗,
疾恶如风朱伯厚。”(卷九十六陈蕃传)
(4)桓帝时,宦官单超、左悺、徐璜、具瑗、唐衡等,以诛梁冀功,五人
同日封侯。及超死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语曰:“左回天,具独坐,徐卧
虎,唐雨堕。”皆极言其势焰之大,表示深沉的憎恶(卷一百八单超传)。
这里可以看出为了政争上的需要,谣言被当作一种武器来运用,一面以
之攻击政敌,一面以之称扬己方的优越。与东汉初年仅用作积极地标榜学行
德业,以为干禄射利的工具的那种意义,是完全不同的。随着政治斗争的深
刻化与尖锐化,谣言更被看得非常重要了,在改变了形式之后,又赋予以新
的意义,新的任务,另一面谣言与谶纬结合,又发展成为童谣的形式,用可
解不可解的语句,作广泛的宣传,而收到政治上极大的效果。举例如下:
(1)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
是指梁冀擅废立,诛李固、杜乔,而封胡广、赵戒、袁汤的事。
(2)桓帝之初,天下童谣曰:“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
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胧胡。”这是指征羌的战事,人
民被征发到军中去了。
(3)桓帝之初,京都童谣曰:“城上鸟,尾毕逋。公为吏,子为徒,一徒
死,百乘车。车班班,入河间,河间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石山慊
慊舂黄粱。梁下有悬鼓,我欲击之丞卿怒。”这是指灵帝母劝帝开西邸卖官
的事。
(4)灵帝之末,京都童谣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上北芒。”这
是指袁绍尽诛宦官的事。
(5)灵帝中平中,京都歌曰:
承乐世,董逃, 游四郭,董逃, 蒙天恩,董逃,
带金紫,董逃, 行谢恩,董逃, 整车骑,董逃,
垂欲发,董逃, 与中辞,董逃, 出西门,董逃,
瞻宫殿,董逃, 望京城,董逃, 日夜绝,董逃,
心摧伤,董逃。
这是指董卓迁都的事。(“董逃”又是象声字,犹言“咚嘡”也。)
童谣都托言先验,与谶纬同科,但很明白,先验是假的,发生时间都出
诸后人的追述,有意把它推前去了。谣言在先,应验在后,事实上是不可能
的。但为了表示希望,而托童谣以预言,以后事实竟与希望相符,遂如应验
一般,这种情形,也是有可能的。考风谣谣谚之类,直到魏晋之际,也还在
高门名族间流行着。其见于世说新语与晋书者,如:
谚曰:“后来领袖有裴秀。”(世说新语赏誉第八上)
“洛中雅雅有三嘏。”(刘粹字纯嘏,宏字终嘏,漠字冲嘏,是
亲兄弟,王安丰甥,并是王安丰女婿。宏,真长祖也。)“洛中铮铮
冯惠卿。”(名荪,是播子。荪与邢乔,俱司徒李胤外孙。及胤子顺,
并知名。时称:“邢才清,李才明,纯粹邢。”)(世说新语赏誉第
八上)
谚曰:“扬州独步王文度,后来出人郄嘉宾。”(注引续晋阳秋
曰:超少有才气,越世负俗,不循常极。时人为一代盛誉者,藉曰:
“大才盘盘谢家安,江东独步王文度,盛德日新郄家宾。”其语小
异。)(世歌新语赏誉第八上)
“邓飅字文茂,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为人好货。京师为之语曰:
‘以官易富邓玄茂’。”(世说新语识鉴第七浊引魏赂)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雅曠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
小节。故时人为之语曰:‘石冲容姣无双’。”(晋书列传第三石苞
传)
“欧阳建宇坚石,世为冀方右族,雅有理恩,才藻美赡,擅名北州。时
人为之语曰:‘渤海赫赫欧阳坚石’。”(晋书列传第三欧阳建传)
“琅琊王澄有高名,少所推服,每闻玠言,辄叹息绝倒。故时人为之语
曰:‘卫玠谈道,平子绝倒’。”(晋书列传第六卫玠传)然而魏晋之际的谣
谚,其内容是并不同于汉末的谣谚的。其不同的程度,正如魏晋清谈之与汉
末清议,前者是抽象的、概念化的,后者是具体的、实际性的。“卫玠谈道,
平子绝倒”,比起“贾氏三虎,伟大最怒”来,“洛中雅雅有三嘏,洛中铮
铮冯惠卿”,比起“车如鷄栖马如狗,疾恶如风朱伯厚”来,一个是手执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