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

第66部分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第66部分

小说: 中国思想通史 第二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言者,于是诏司隶枝尉段熲四出逐捕,及
太学游生,系者千余人;第二次,熹平五年,永昌太守曹В鲜樗系橙耍
帝怒杀В稚刂菘じ嫉橙耍跎世簦缸有值埽湓谖徽撸夤俳溃
爰及五属。到光和二年,帝才用和海之言,党锢自从祖以下,皆得脱释。党
锢列传序于此,曾感慨系之地说;
“其后黄巾遂盛,朝野崩离,纪纲文章荡然矣。凡党事始自甘
陵汝南,成于李膺张俭,海内涂炭二十余年,诸所蔓衍,皆天下善
士。”
这就是党锢之祸的始末经过。问题的中心在于豪族的宗族和门生故吏都
被禁锢了。
正当所谓“天下善士”都被“蔓延”着牵入党锢之中,官僚群的强宗豪
族受到重大打击的时候,另一方面,鸿都门学生徒,与宣陵孝子这一类人物
却活跃起来。灵帝熹平元年,为了朱雀阙的文字,曾由段熲系太学游生千余
人,而隔了六年,蔡邕却上书言鸿都门待制之士和宣陵孝子了。这是很明白
的,当太学生因为反宦官之故而遭摧残之后,奉旨的鸿都门生徒与宣陵孝子
就出现了,这是对豪族地主施行软化与分化并进的政策。据后汉书卷九十下
蔡邕传:
“初(灵)帝好学,自造羲皇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
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
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多加无行趣埶之徒,并待制鸿都门下,熹
陈方俗闾里小事,帝甚悦之,待以不次之位。又市贾小民为宣陵孝
子者复数十人,悉除为郎中太子舍人。??(熹平)六年,邕上封事
曰:‘??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有其能。陛下即
位之初,先涉经术,听政余日,观省篇章,聊以游意,当代博弈,
非以教化取士之本。而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经训风喻
之言,下则连偶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臣每受诏
于盛化门差次录第,某未及者,亦复随辈,皆见拜擢。既加之恩,
难复收改,但守俸禄,于义已弘,不可复使理人,及仕州郡。??
伏见前一切以宣陵孝子者为太子舍人。??虚伪小人,本非骨肉,
既无幸私之恩,又无禄士之实,恻隐思慕,情何缘生。而群聚山陵,
假名称孝,行不隐心,义无所依。至有奸轨之人,通容其中。桓思
皇后祖载之时,东郡有盗人妻者,亡在孝中,本县追捕,乃伏其辜。
虚伪杂穖,难得胜言。又前至得拜,后辈被遣,或经年陵次,以暂
归见漏,或以人自代,亦蒙宠荣。争讼怨恨,凶凶道路。太子官属
宜搜选令德,岂有但取丘墓凶丑之人?其为不祥,莫与大焉。宜遣
归田里,以明诈伪’。”
这道封事上去以后,诏“宣陵孝子为舍人者,悉改为丞尉”,而鸿都门
学待制之士,却在第二年,即光和元年,正式置鸿都门学了。邕传说:
“光和元年,遂遣鸿都阴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诸生
皆敕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或入为简书侍中,乃有
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
可见这个鸿都门连像白虎观的宗教理论也制不出来了,抬出来的是孔子
的画像。鸿都门学生的数量,据后汉书灵帝光和元年经注,有“千人“之多。
杨赐传(卷八十四)载,光和元年,赐上书说:
“今妾媵劈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又鸿都门下,
招会群小,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如??兜共工,更相
荐说,旬月之间,并各拔擢。乐松处常伯,任芝居纳言,郄俭梁鹄,
俱以便嬖之性,佞辩之心,各受丰爵不次之宠,而令摚鹬剑
伏畎亩。”
杨赐书中明白指出鸿都门学是和“妾■嬖人阉尹之徒”密切联系着的。
可知太学摧残之后,鸿都门学是代替太学而起的。而鸿都门学的辞赋、书画、
尺牍、以及方俗闾里小事,与太学中的五经是大异其趣的,前者是技术的,
而后者却为圣人是非之所系,可见官僚群的“清议”彼“禁锢”之后,所可
能生存的乃是怎样的更庸俗的意识形态了。其实,摚鹬讲⒚挥小拔
亩”,即在鸿都门学未成立前,太学生既已被捕系了多人,留下来的,自己
内部也早已在分裂了。后汉书卷一百九上儒林列传序便指陈这种情形道:
“党入既诛,其高名善士,多坐流废,后遂至忿争,更相言告,
亦有私行金货,定蘭台漆书经宇,以合其私文。熹平四年,灵帝乃
诏诸儒正定五经,刊于石碑,为古文篆隶三年书法,以相参检,树
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按汉石经实仅隶书一体)。”
这部熹平石经,据蔡邑传,则是蔡邕与堂谿典、杨赐、马日磾、张驯、
韩说、单颲等共同奏定,而由蔡邕书写的。杨赐蔡邕,既奏立石经于前,又
论鸿都门学于后。然而论定五经更表面化了。从石渠阁、白虎观到这时的鸿
都门,愈到后来愈不能求得意识上的统一。鸿都门的主要工作仅是从书法上
刊定五经字句而已。
与政治上的党锢同时,思想上也有了“清议”的“禁锢”。禁锢了的清
议,不得不开始转向,另求出路,具结果是清议转而为清谈。从是非臧否,
到“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晋书阮籍传);从空洞无物的纲常名教,到
纲常名教的否定而“叛散五经,灭弃风雅”(后汉书仲长统传),以至圣人(孔
子)与老庄“将无同”,流为纯概念的游戏。其间转向的契机,实应从郭林宗
讲起。郭虽善人伦,而不危言核论,实开清谈之风。嵇生以其知人则哲,崇
为亚圣,后来林下谈风,避实就虚,不能不说导源于林宗品题的学风。狭义
的名族公论,遂至狭义的概念的公论,这转变,衡之当时的政治情势,实是
逻辑发展的必然归趋。
与郭林宗同时或略早的诸人,如徐穉、黄宪、荀淑、陈寔、周勰、戴良、
向栩、袁闳之流,皆与郭一道同气,因此要论述郭林宗的避实就虚,上述诸
人也须一起加以论列。而且为了说明一种风尚的形成,凡是有关的先驱人物,
自当在搜讨之列,不可遗漏。后汉书关于周勰诸人,有如下的记载:
“(周)勰宇巨胜,少尚玄虚。??常隐处窜身,慕老聃清静,
杜绝人事,巷生荆棘,十有余岁。至延熹二年,乃开门延宾,游谈
宴乐,及秋而梁冀诛,年终而勰卒。时年五十。”(卷九十一局勰传)
“戴良字叔В昴仙餮羧恕#浚可傧呀冢胳淅r鸣,良常学
之以娱乐焉。及母卒,兄伯Ь勇ㄖ啵窃恍校级朗橙庖疲
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或问良曰:‘子之居丧,礼乎?’良
曰:‘然。札所以制情佚也。情苟不佚,何札之论?夫食旨不甘,
故致毁容之实。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论者不能夺之。良才既
高达,论议尚奇,多骇流俗。同郡谢季孝问曰:‘子自视天下,孰
可为比?’良曰:‘我若冲尼长东鲁,大禹出西羌,独步天下,谁
与为偶。’举孝廉不就,再辟司空府,弥年不到。州郡迫之,乃遁
辞诣府,悉将妻子,既行在道,因逃入江夏山中,优游不仕,以寿
终。”(卷一百十三戴良传)
“向栩字甫兴,河内朝歌人,向长之后也。少为书生,性卓诡
不伦,恒读老子,状如学道,又似狂生。好被发,著绛绡头。常于
灶北坐板床上,如是积久,乃有膝踝足指之处。不好语言,而喜长
啸。宾客从就,辄伏而不视。有弟子名为颜渊、子贡、季路、冉有
之辈。或骑骑入市,乞匄于人,或悉邀诸乞儿,俱归止宿,为设酒
食。时人莫能测之。??后特征,到,拜赵相。??及到官,略不
视文书,舍中生蒿莱。征拜侍中,每朝廷大事,侃然正色。百官惮
之。会张角作乱,栩上便宜,颇讥刺左右,不欲国家兴兵,但遣将
于河上,北向读孝经,贼自当消灭。中常侍张让讒栩不欲令国家命
将出师,疑与角同心,欲为内应,收送黄门北寺狱杀之。”(后汉书
卷一百十一向栩传)
“延熹末,党事将作,(袁)闳遂散发绝世,欲投迹深林,以母
老不宜远遁,乃筑土室,四周于庭,不为户,自牖纳饮食而已。旦
于室中,东向拜母,母恩闳时,往就视,母去便自掩闭,兄弟妻子,
莫得见也。及母殁,不为制服设位。时莫能名,或以为狂生。潜身
十八年,??五十七,卒于土室。”(卷七十五袁闳传)
从上面所引的四个人来看,我们就知道竹林七贤的虚无任达的生活态度,在
这里先已开了端绪。试取晋书阮籍传来比勘,可以发现彼此十分类似的地方来:
东汉诸人魏晋之际之阮籍
周勰少尚玄虚,隐处窜阮籍容貌瓖杰,志气宏
身,慕老聃清静,杜绝人事, 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
巷生荆棘,十有余岁。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
戴良母卒,食肉饮酒,哀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
至乃哭,有毁容。才既高达, 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议论尚奇,多骇流俗。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
向栩卓诡不伦,恒读老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
子,状如学道,又似狂生。好疑。拜东平相,乘纑到郡,坏
被发,著绛绡头。不好语言, 府舍屏障,使内外相望。法
而喜长啸。拜赵相,到官,略合清简,旬日而还。母终,饮
不视文书,舍中生蒿莱。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
袁闳散壁绝世,欲投迹升。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
深林。以母老不宜远遁,乃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
筑土室,潜身十八年。声一号。吐血数开,毁瘠骨
立。
在后汉书中,黄宪是一个谜样的人物,书论风旨,无所传闻,然而当时
大家都推崇他,郭林宗对他尤致倾服。范晔论黄宪说:“(宪)言论风旨,无
所传闻,然士君子见之者,靡不服深远,去玼吝。将以道周性圣,无德而称
乎?余曾祖穆侯,以为宪聩然共处顺,渊乎其似道,浅深莫臻其分,清浊未
议其方,若及门于孔氏,其殆庶乎?”后汉书把他编在周燮徐稚姜肱申屠蟠
同卷,卷首的传论与卷未的赞,都标示“隐身”“韬伏”之旨,剔是视同隐
逸一流的。停中列记与宪往还的人物,为荀淑、袁闳、戴良、陈蕃、周举、
王龚、郭泰诸人,除陈周王三人外,其余均属同一类型可知。从这数点来推
论,黄宪实为一“儒道兼综”的人物。以儒道兼综的人物,而得到当时诸名
士的高度倾服,可知“正始之音”,汉末固已发其绪论。
颍川荀淑父子,在言论迹象上,比之黄宪,都是文献足征,容易寻求的。
后汉书本傅称荀淑“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而州里称
其知人”。其八子时称八龙,世说载其与陈实相会一节,直至夸饰为“真人
东行”,“德星聚”,“五百里贤人聚”: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贱无俘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特杖后
从,是文尚小,载箸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
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箸厀前。于是太史奏具人东行。注引檀道
续晋阳秋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父子,于是德星聚,太史奏五
百里贤人聚’。”(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在八龙中,负“无双”盛誉的荀爽,共与李膺一书,最足代表颍川荀氏
家传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