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 >

第19部分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第19部分

小说: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段描写极为生动,也表现出了田园生活中那种平淡而轻松的气氛。所以诗人接着说“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双调·蟾宫曲 《西施》/卢挚

  建姑苏百尺高台,贪看西施,杏脸桃腮。月暗钱塘,不提防越国兵来。吴王冢残阳暮霭,伍员坟老树苍苔。范蠡贤哉,社稷功成,烟水船开!

  卢挚写了八首〔双调·蟾宫曲〕(也叫〔折桂令〕),咏历史上的八位美女,其中有四位——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隋炀帝的皇后萧娥、唐明皇的宠妃杨玉环、越王勾践进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西施——都是历史上少见的美女,也都被指为亡国的红颜祸水。

  这是一个人人都熟悉的历史故事。春秋时期,同在江南的吴国和越国打仗,越国败了,败得很惨,几乎要亡国了。但是越王勾践不是一个平常的人,他为了报仇复国,卧薪尝胆二十年,在国内搞了个十年生聚,十年教育,培养出一支精兵。当然,这一切是必须在吴王夫差不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的。于是,送了个美女西施给吴王。西施号称古代第一美女,吴王被她彻底迷住了,在姑苏(今江苏苏州)灵岩山给她修了一座规模很大的馆娃宫。江南一带称美女为“娃”。扬雄《方言》二说:“娃,美也。吴楚衡淮之间曰娃。吴有馆娃之宫。”至今园内尚存吴王井、梳妆台、玩花池、玩月池、智积井、长寿亭、迎晖亭等遗迹。曲中的“建姑苏百尺高台”,指的就是建馆娃宫的事。

  “不提防越国兵来”,是必然的事。其实吴王夫差倒不是被西施的美色迷得晕头转向,而是被勾践的伪装老实、范蠡的妙计所迷惑。他身边也并不是没有清醒的人,那就是下文说到的那个伍员(伍子胥)。可惜吴王轻信奸臣伯嚭,不听伍员的劝谏,还把他杀了,最后导致国破身亡,才有了“吴王冢残阳暮霭”,“伍员坟老树苍苔”。

  历史上是把西施也当作红颜祸水的,据说吴国亡了之后,越王勾践怕经不住西施美色的诱惑,就把她沉江了。

  当然,也有另一种说法。范蠡在协助勾践灭吴之后,认为勾践是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所以就挂冠而去,泛舟五湖做生意去了,后来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大富翁陶朱公。他临走的时候,劝另一位功臣文种一起走,文种没有听他的话,结果被勾践杀害了。据说范蠡走的时候,把西施也带走了。“范蠡贤哉,社稷功成,烟水船开”,指的就是这件事,我们还真是希望西施跟着范蠡泛舟远去了。

  双调·蟾宫曲 《洛阳怀古》/卢挚

  杜鹃声啼破南柯,恨流尽繁华,洛水寒波。金谷花飞,天津老树,几被消磨。向司马家儿问他,怎直教荆棘铜驼。老子婆娑,放着行窝,不醉如何?

  洛阳是中国古代的三大古都之一,它是东周、东汉等王朝的都城,有“东都”之称。但它也像其他著名古都,如西安,如金陵(今江苏南京),如汴梁(今河南开封),如成都等一样,也经历过亡国之痛,也遭受过兵燹之灾,可以说是阅尽了人间的沧桑。作者历数洛阳盛衰的史事,感叹繁华昌盛易逝,荣华富贵不可久恃,而归结到不如归去,长眠醉乡的人生态度。

  杜鹃,本是普通的鸟,但传说是蜀王杜宇死后所化。杜宇是传说中的古蜀国王。号“望帝”。据说他把王位让给了治水有功的鳖灵(即“开明”),自己退隐西山。又有人说杜宇是和开明的妻子私通,不好意思,才将王位禅让给开明的。杜宇大概因此含冤而死,死后化作鹃鸟。每年春耕时节,子鹃鸟鸣,蜀人听见后都说:“我望帝魂也。”因此把鹃鸟称为“杜鹃”。所以它的啼叫声就有了感叹亡国、警醒世人的意思,也就有了“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和“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这样凄美的诗句。

  南柯,即南柯一梦,出自唐人传奇《南柯记》,比喻人生富贵不过是一场梦而已,和我们常说的黄粱美梦同意。“恨”,是遗憾的意思。这两句很巧,说繁华不再,是因洛水寒波流尽的。

  金谷即金谷园,西晋时石崇的园子。石崇是巨富,金谷园穷极奢侈,富贵无比。但后来石崇被杀,园子也就荒废了。津是渡口。老树,“老”字当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树老了。西晋时大司马桓温带兵北征,经过金城,看到自己当年种下的一棵小树,如今已经长得很大,不由感叹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是说人哪经得起岁月的流逝,很快就老了。

  “向司马家儿问他,怎直教荆棘铜驼”,用的也是晋时的典。晋宫门前有铜铸的骆驼,西晋征西司马,也是大书法家的索靖感觉到天下将乱,司马氏的江山将不保,就指着铜驼说:“用不了多久,我就会看见你们在荆棘中了。”后来就以“铜驼荆棘”指山河残破、国事沧桑。

  说了那么多,还是归结到“老子婆娑”。婆娑本指舞姿,这里引申为潇洒放达。既然富贵荣华都不过是一场春梦,那么,“不醉如何”!

  双调·寿阳曲 《别珠帘秀》/卢挚

  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画船儿载将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珠帘秀是元代初年的名妓,也是著名的杂剧演员。她与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都有交往,尤其和关汉卿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后来田汉写作话剧《关汉卿》就把他们描写成一对恋人。除了关汉卿以外,她和卢挚的关系也非常好。

  这首曲结构很特别,前半俗,后半雅。“才欢悦,早间别,痛煞煞好难割舍”,是大实话,也是大白话。但后面两句,却是雅之至。上句“画船儿载将春去也”,“春”字下得极好。从表面看,“春”在这里指珠帘秀,这已经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妙喻。再分析,它的蕴含还绝不是这么简单,画船儿载走的,不仅仅是心爱的人儿,也载走了欢乐和希望。“空留下半江明月”,本是一个极美的景色,但人去楼空,这半江明月,又只会带给人无穷的伤感。

  中吕·山坡羊录二/陈草庵

  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妇蚕女织儿耕稼。务桑麻,捕鱼虾,渔樵见了无别话,三国鼎分牛继马。兴,也任他;亡,也任他。

  红尘千丈,风波一样。利名人一似风魔障。恰余杭,又敦煌,云南蜀海黄茅瘴,暮宿晓行一世妆。钱,金数两;名,纸半张。

  真正的归隐,在于心隐,真正地视兴亡荣华如粪土,真正地安贫乐道。这两首散曲,就分说这两种境界。

  第一首,前面是套话,江山如画,茅檐低凹,妇蚕女织,儿耕僮渔,“务桑麻,捕鱼虾”,就是平常的庄家生活。渔父樵夫时时相见,大概也就说些山光水色、禾壮鱼肥之类的话,历代兴替,说都懒得去说它了。兴也好,亡也好,任它去吧。“三国鼎立”是一段历史纷争;“牛继马”,是一段朝代兴替。“马”,指篡魏立晋的司马氏。“牛”影射建立东晋的晋元帝。据《晋书·元帝纪》记载,元帝是他的母亲和姓牛的小吏私通所生。

  第二首刺世,也确实把名利看得透,看得淡了。

  “红尘”,指尘世,佛教指人间世,所以平常说出家是“看破红尘”。“千丈”极言其广,但风波却是一样的险恶。马致远〔南吕·四块玉〕《叹世》说“种春风二亩田,远红尘千丈波”,也就是这个意思。

  “风魔”,即“疯魔”,疯癫的意思。追逐利名的人就像疯癫了一样。刚刚才在余杭,又跑去了敦煌,可能还要辗转于云南、四川那些瘴疬之地。“余杭”,浙江杭州一带,在中国东部,敦煌在西部,云南、四川在西南。这几句形容求取功名的人,忙忙碌碌,四方奔走。一辈子暮宿晓行,都奔波在求取功名富贵的路上。

  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利,也就是钱,不过金数两;名,也不过就是纸半张。想想也真是不划算。

  陈草庵生平事迹不详,他传世的散曲,就是这一组〔中吕·山坡羊〕,一共是二十六首,宣扬的都是避世隐居的思想。“一生不到风波岸”,“功名纵得皆虚幻”,所以,不如“栽三径花,看一段瓜”,“高卧绿阴清味雅”(皆陈草庵〔中吕·山坡羊〕语)。

  仙吕·一半儿 《题情》四首/关汉卿

  云鬟雾鬓胜堆鸦,浅露金莲簌绛纱,不比等闲墙外花。骂你个俏冤家,一半儿难当一半儿耍。

  碧纱窗外静无人,跪在床前忙要亲,骂了个负心回转身。虽是我话儿嗔,一半儿推辞一半儿肯。

  银台灯灭篆烟残,独入罗帏淹泪眼,乍孤眠好教人情兴懒。薄设设被儿单,一半儿温和一半儿寒。

  多情多绪小冤家,迤逗的人来憔悴煞,说来的话先瞒过咱,怎知他,一半儿真实一半儿假。

  关汉卿是个硬汉,但也是写情的高手。他的《窦娥冤》,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官吏的贪残,在剧中呵神骂鬼,詈天咒地,但他的《救风尘》《调风月》《拜月亭》等又写得缠绵悱恻,情意绵绵。这两种风格,也表现在他的散曲作品中。

  〔仙吕·一半儿〕是一个很特殊的曲牌,它的最后一句必须是“一半儿什么,一半儿什么”,而且这两个“一半儿”还必须是刚好相反的意思。而前面部分,则自然成了最后这两句结果式的结尾的铺叙。

  热恋中的男女,有时难免也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时候,也会有一些猜疑,有一些矛盾,但这一切,又都包容在深深的爱意之中。这四首《题情》,写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子,因对方时冷时热的态度而不安的心情。把她那种喜、嗔、忧、惧的心理刻画得十分生动。

  南吕·四块玉 《别情》/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这首《别情》,语言极美,意境极佳,是元散曲中的精品。

  它和早期同类题材的词很有些相似。我们来看一看唐人的几首小词: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温庭筠《望江南》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无论从结构、句式、语言乃至意境,都如出一辙。这也说明词和曲最早是非常相似的东西,

  关汉卿的这首《送别》,结尾处最有意境。人已经离去,相思的人儿还久久地凭阑眺望,那落了一身的“杨花雪”,“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她已经在那里呆了很久了。她久久地伫望着溪流转弯处,心中的人儿就是从这里转过去,看不见了。再远处,更被青山遮断。一句“人去也”,道出了心中多少的相思、多少的悲苦。

  双调·沉醉东风 咫尺地天南地北/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