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唐寅在异界 >

第1058部分

唐寅在异界-第1058部分

小说: 唐寅在异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南迁都一事,这……该不会就是国师提出来的吧?国师本是贞人,现在蛊惑大王自损国运,可是要为已亡的贞国报仇不成?”
张哲就是这样的人,说起话来毫不留情面,想什么就说什么,也不管对方是谁。也就是梁飞云的修为够深,若换成旁人,听闻这话恐怕早就翻脸了。
即便是唐寅也觉得张哲说得有点太过分,他脸色一沉,说道:“张大人身为御史大夫,理应客观断事,怎能凭个人的臆测就胡乱给旁人扣帽子呢?”
张哲急忙躬身施礼,说道:“刚才确是微臣失言,但微臣也是护国心切,还望大王体谅。”
对于张哲,唐寅还能说他什么,这位愣头青激动起来连自己都敢顶撞,何况是非风人出身的梁飞云?
他摆了摆手,淡然说道:“我也只是偶有此梦,心中不解,所以随口一问罢了,诸位也都不必太较真。”
“大王英明!”唐寅话音刚落,张哲便拱手施礼,高声唱吟。
唐寅乐了,被张哲给气乐了,他点点头,未在多说什么,挥袖道:“退朝吧!”
“臣等告退!”众大臣纷纷退出大殿。等梁飞云要转身离开的时候,唐寅把他叫住,然后二人并肩而行,向后面的书房走去。
路上,唐寅含笑说道:“张大人生性耿直,又口无遮拦,刚才有得罪国师之处,国师还要多包涵啊!”
梁飞云一笑,说道:“凭心而论,真是要交往的话,微臣宁愿交往张大人这种直性子的人,也不愿去应付表面恭维却在暗处下刀子的小人。”
唐寅仰面大笑,道:“这点我可以保证,张大人要是想对谁下刀子,绝对会提着刀光明正大的去砍人家的脑袋。”
梁飞云也被唐寅的话逗得大笑,顿了一会,他方问道:“大王真的已下定决心要迁都吗?”
唐寅在朝堂上让张勋和梁飞云帮他解梦,那只不过是他抛出的一个引子罢了,为接下来的计划铺路。对于这事,他有事先找过梁飞云,可没有找过张勋。
梁飞云是贞人,对盐城不像张勋有那么深厚的感情,而且梁飞云比张勋也更容易变通,说白了,唐寅已预感到找梁飞云,他肯定会帮自己,而找张勋的话,后者非但不会帮自己,甚至还可能把自己的计划传扬出去,坏自己的大事。
唐寅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以国师之见,我国现在的都城是该迁,还是不该迁呢?”
梁飞云被他问得沉默不语。这个问题他还真不太好回答。就目前的局势来看,风国再把都城设在盐城肯定是不妥的,但他毕竟不是风人,若支持迁都,就有颠覆风国之嫌。梁飞云沉吟了半晌,苦笑道:“大王就不要难为微臣了。”
他虽没有直接回答自己的问题,但一听这话,唐寅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他苦笑道:“既然应该迁都,那还等什么?等着宁地和莫地生出大乱子吗?早一时迁都,风国就多一分安定,只可惜,有太多的人相信‘国运’这一说法,也有太多的人眼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全然不顾国家的利益。”
梁飞云暗暗点头,风王这位君主着实要比寻常君主有魄力得多,坚韧,不妥协,只要他认准是对的事,不管有多困难,都能坚持的做下去,单凭这一点,就很令人佩服。
事隔几日,盐城一带连逢暴雨。盐城的气候并不好,四周皆有高山,每到夏天,气候炎热,而一到冬天,又天寒地冻,即便下雨,也是要么不下,一下就是数日。
连日来,天色都是昏沉沉的,乌云盖顶,让人提不起精神。这日早晨,暴雨依旧,当盐城百姓大多数人都还在睡梦中的时候,突然之间,城西的方向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
那声音之大,真仿佛天塌下来一般,方圆几十里都能清楚的听到,回音久久不散。
与此同时,整座盐城都在上下的摇晃,许多百姓都以为发生了地震,从床榻上慌慌张张地爬起来,衣服也顾不上穿,连滚带爬地冲出家门,纷纷到街道上避难。
此时还在下着大雨,人们在街道上一个个缩着脖子,佝偻着腰,互相议论纷纷,讨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刚才那声巨响是从哪来的,又为何有地动山摇之感。
正当人们搞不清楚怎么回事的时候,猛然间,一匹快马从城外飞奔进来。
骑马的是名风军士卒,手里拿着十万火急时才会动用的令旗,一边狂奔,一边大叫道:“让开、让开!赶快让开!出大事了!”
街道上避难的百姓们吓得纷纷向两旁退避,那名风军一路策马狂奔,直向王府而去。
现在,风国的早朝还没有散,外面的雨太大,虽然商议完了政务,但群臣还没有立刻离开,唐寅特意备了些茶水和瓜果、点心,和大臣们边吃喝边闲聊。
刚才的那声巨响,唐寅和大臣们也听到了,有派人出去打探,只是还没有回来,人们还在朝堂上等消息的时候,一名浑身雨水仿佛落汤鸡一般的风军士卒从外面踉踉跄跄地冲进来。
进入大殿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话的声音都变了,几乎是尖声叫喊道:“大王,大事不好,断龙山……断龙山塌了!”
“什么?”这一句话,直把在场的众人惊得目瞪口呆,坐在这里,膛目结舌,久久回不过来神。
断龙山就位于盐城西边,那可是风国祖庙的所在之地,风国的创国先祖以及列代君王的祭碑都在断龙山,现在断龙山竟然塌了,这已不单是损失多少的问题,而是天大的噩兆啊!
第1个回过神来的是大宗伯张勋,老头子像弹簧似的腾的一下子站起身,可是刚刚一站起,顿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直挺挺地往后倒去。
张勋当场被急晕过去,左右的文武大臣们纷纷围拢上前,托起昏迷的张勋,揉前胸,捶后背,连声呼唤道:“大宗伯!大宗伯醒醒,大宗伯醒醒啊!”
在人们好一番呼唤中,张勋才幽幽转醒,老头子清醒过来后,嘴巴张开,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其他那些大臣们也没好到哪去,一个个如同霜打的茄子,脑袋全搭拉下来。
断龙山塌了,祖庙没了,这不正是亡国之兆吗?


第501章
风国祖庙所在的断龙山突然倒塌,这让风国上下一片恐慌,与此同时,风国谣言四起,有些人说断龙山是被雷劈塌的,也有人说是被连日来的大雨浇塌的,反正不管是什么原因倒塌,人们一致认为风国的国运似乎就要终结。
一波传言还没散去,另一波传言又起,这个传言就是关于唐寅做的那个梦。
把唐寅做的梦与断龙山的突然倒塌联系到一起,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风国的国脉正在改变,盐城已非国脉所在,而国脉业已转移到了南方。
百姓们相信风国的国脉正在南移,甚至就连朝中的大臣包括大宗伯张勋在内也是这样认为的,原本根本不可能会被提到朝议上的迁都一事这时候也变成必须的了。
而这一切,都是蔡圭为唐寅出的主意。如果说盐城是风国的标志,那么断龙山无疑就是盐城的标志,只要断龙山被损毁,人们便会相信风国的国脉已不在盐城。
可偌大的一座断龙山,怎么可能会莫名其妙的损毁呢?蔡圭想到了用火圌药将整座山炸毁。风国没有火圌药,但是提亚有,唐寅指派蔡圭为密使,出使提亚,也正是向提亚索要火圌药。
蔡圭从提亚回来,不仅带回来火圌药,还带回一批懂得如果应用火圌药的提亚人,正是在这些提亚人的指挥下,蔡圭派人在断龙山秘密布置炸圌药,趁着连日大雨的机会,将断龙山一举炸毁。
其实,山是自然倒塌还是被炸圌药炸塌的,若放在现在,很容易判断出来,但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根本没有炸圌药这个概念,连炸圌药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说过,又怎么可能会把断龙山的倒塌和人为联想到一起呢。
总之,断龙山是塌了,风国国脉转移的传言也被唐寅秘密的散播出去,现在的风国已闹得人心惶惶,不用任何人煽动,百姓们皆已开始认为现在风国应该立刻迁都,顺应国运。
人们相信国脉在向南移,这为唐寅迁都镇江一事创造了巨大的便利。
随着传言越来越盛,来自于民间迁都的声音也越来越高,这日,唐寅终于在朝堂上公开提出迁都一事,迁都的位置就定在镇江。
这时候,对于迁都一事风国朝堂上已不是一片反对声,不过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还是有的。张鑫看了看左右,跨步出列,对唐寅拱手说道:“大王,我国刚刚吞并莫国,现在就把国都迁到莫地,是不是……太仓促了些,何况,镇江原本是莫国都城,是不祥之地啊,还望大王三思。”
另有一些大臣支持张鑫的看法,纷纷进言道:“张大人所言极是,迁都非同小可,关系的国运的昌盛与否,大王可务必要谨慎行圌事啊!”
他们话音刚落,国师梁飞云挺身而出,说道:“莫国亡于镇江,可以说镇江是莫国的死地,可对我国而言,镇江恰恰是我国的福地,若说镇江是不祥之地,岂不是在拿我国与已亡的莫国相提并论吗?”
听闻这话,那些进言的大臣们纷纷吓得一缩脖,默不作声地退回到自己的位置,张鑫亦是脸色微变,斜眼瞄了梁飞云一眼,心中暗恨,可脸上依然挂着笑容,拱手说道:“国师高见,下官受教了。”
“张大人客气,我也是就事论事,若有失言之处,还请张大人莫要见怪。”
“嘿嘿!”张鑫低笑了一声,说道:“迁都一事,关系重大,此事,还是由我们风人来决定吧!”言下之意,梁飞云是贞人,是外人,虽然现在贵为国师,但迁都这么大的事,他还没资格插嘴。
他这话是对梁飞云说的,但却把在场所有非风人出身的大臣都给囊括进来,也引起众多非风人出身大臣的不满。
唐寅暗叹口气,这个张鑫,实在是没事找事,专会节外生枝,原本讨论迁都的事,非要和风人不风人的扯上关系。
他沉声说道:“在场的都是我风国大臣,都是我风国的栋梁之才,都有资格参与迁都一事的讨论,本王议事,要和谁商议,不和谁商议,什么时候轮到你张大人来做决定了?”
张鑫身子一震,急忙跪地,急声说道:“是微臣口误,是微臣失言。”
唐寅摆摆手,示意他起来退回去,然后环视在场众人,问道:“大家说说,迁都镇江,是好还是不好。”
“大王,镇江距离盐城何止千里,路途遥远,一旦迁都,想把盐城的物资安全运送到镇江都很难啊!”
“百姓的迁移也是个问题!盐城内外的百姓数以百万,全部迁移到镇江,要如何安置?”
“还有,大王,镇江临水,气候温热潮圌湿,只怕……只怕我风人过去会很不适应啊!”
听闻众人连珠炮般提出的疑虑,唐寅含笑一一作答。他说道:“我国的百万大军都能抵达莫地,我大风的水军舰队都能通过陆地运送进入镇江,运输区区一些物资又有何难?另外,风人确实不太容易合适镇江圌的气候,所以,盐城的百姓就不要迁移到镇江了,还留在盐城,我国只需把朝廷搬到镇江就好。”
众大臣面面相觑,听起来,大王似乎对迁都一事早有准备了。张哲开口问道:“那皇廷呢?大王是否要把皇廷留在盐城?”
“当然不行!皇廷要随我国朝廷一同转移到镇江。”
像天子这么重要的一块砝码,唐寅怎能放心将其留在盐城呢?必须得安置在自己的身边,让自己能就近看管,这样他才会安心。
“迁移皇廷之事,大王也应去征询一下天子的意见。”张哲皱着眉头说道。
唐寅仰面大笑,说道:“我的意见,就是天子的意见,我的决定,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