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唐寅在异界 >

第1059部分

唐寅在异界-第1059部分

小说: 唐寅在异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迁移皇廷之事,大王也应去征询一下天子的意见。”张哲皱着眉头说道。
唐寅仰面大笑,说道:“我的意见,就是天子的意见,我的决定,也必然会是天子的决定,张大人是在莫地住得太久了,对皇廷的情况都不太了解了吧!”
此言一出,在场的大臣们都忍不住笑出声来。说是天子,那只不过是大王手心里的傀儡罢了,大王说的话,天子又哪敢不听?
张哲看着周围嬉笑的大臣们,心里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
他是风人不假,但同样的,他更是天子的子民,他是忠诚于风国、忠诚于唐寅,但他所效忠的最终对象还是天子,这就是张哲与其他风臣的不同之处。
当初唐寅接纳天子,张哲是举双手赞成的,认为只有在风国的庇护之下,天子才是安全的,可是渐渐的,风国接纳天子已经变了味道,不是出于保护天子,而是在挟持天子,让自己永远都站在正义的一方,现在,张哲的内心也是充满了矛盾,随着风国越来越壮大,对皇廷的态度也越来越恶劣,他渐渐感觉自己已不太可能在效忠风国的同时还能向皇廷效忠。
其实,在风国有着和张哲相同感受的大臣并不少,不是所有的风人都藐视天子,一心向着天子的仍大有人在,只是不敢轻易表态罢了。
张哲没有再继续说什么,他耿直归耿直,但并不是愚钝的人,心里很清楚说什么话只会引起大王反感但不会惹来杀身之祸,说什么话会让自己甚至全家老小立刻人头落地。
见一向最坚持反对迁都的张哲和张鑫二人都不再说话,唐寅心中暗笑,他深吸口气,振声说道:“若是诸位皆无异圌议,那么迁都镇江之事,就这么定了。我知道,列位当中很多人都把家业置于盐城,一旦迁都,损失不小,对于这一点,我会尽量弥补大家的。”
“微臣多谢大王!”众人纷纷跪地叩首。
唐寅站起身形,说道:“诸位回去之后,尽快着手准备,迁都镇江一事,必须要及早开始。”
“是!大王!”
经过朝议,唐寅总算是如愿以偿,把迁都镇江圌的事给定了下来,他在心里也长长吁了口气。以后自己住在镇江,再向南争战,就变得容易许多,也不用再千里迢迢的长途跋涉了。
在风国朝堂上定下迁都一事后,唐寅立刻动身,去往皇宫,拜见天子殷谆。他不是去征询殷谆的意见,而是去通知殷谆,让他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以后不住盐城,要改住镇江。
突然听闻风国要迁都,殷谆感觉很是差异,他问唐寅道:“爱卿,朕在盐城住得很好啊,为何突然要迁都到镇江呢?”
唐寅险些当场笑出声来,风国迁不迁都和你在盐城住得习不习惯毫无关系,殷谆还真把他自己当回事了。
心里这么想的,唐寅嘴上当然不会这么说,强忍着笑意,说道:“镇江比盐城的气候更好,也更接近上圌京,住在那里,肯定要比住在盐城舒适得多,陛下就赶快做好准备吧!”
殷谆轻轻叹了口气,摸圌摸面前的桌案,感慨万千地说道:“盐城虽说是严寒之地,但朕在此已住有数载,多少有些感情,现在要迁都,还真有些舍不得呢!”
其实,从内心来说,殷谆对迁都到镇江还是很高兴的,当初他从上圌京逃亡的时候,本意就是逃到莫国,可惜当时莫国不接收他,最终只能无奈地来到风国。


第502章
唐寅知会完殷谆迁都一事后,刚走出御书房,便有宫女走上前来,施万福礼,必恭必敬地说道:“风王殿下,公主殿下有请。”
即便殷柔不请自己,唐寅也要过去一趟,他冲着宫女含笑点点头,说道:“本王知道了。”
唐寅来到殷柔所在的华英殿,在华英殿的内室与殷柔相见。见面之后,殷柔迫不及待地问道:“寅,听说风国就要迁都了?”
“是啊,我就是为此事而来。”唐寅点点头。
殷柔追问道:“迁都到哪里?”
唐寅回道:“镇江!”
顿了一下,他拉着殷柔的手落座,柔声说道:“柔儿放心,迁都镇江也只是暂时的,当初你是从上京逃出来的,我一定要把你再重新送回上京去。用不了多久。”
对于自己能不能返回上京的皇宫,殷柔早已不报太大的希望,她也不是很看重这个。她轻轻抚摸唐寅消瘦的面颊,低声说道:“即使不要回上京,只要我们能永远在一起就好。我,只是不想你太辛苦。”
唐寅笑了,拉下殷柔的小手,包在自己的大掌当中,幽幽说道:“有家不能回,怎能算是幸福呢?如果一个男人都不能给自己最心爱的女人带来幸福,那这个男人就太失败了。”
殷柔心中一暖,依偎进唐寅的怀中,轻声低语地说道:“其实,我现在就已经很幸福了……”
“还不够!”唐寅眯缝起眼睛,说道:“很久以前我就说过,我要为你打下一座广阔又坚实的江山,再也没人能威胁柔儿,再也没有人能把柔儿赶出家园。”当然,这也是唐寅自己的梦想。
殷柔在为唐寅的话感动同时,也没忘记正事。她问道:“皇兄同意了吗?”
“当然!陛下也时刻梦想着重回上京,镇江距离上京更近,陛下当然更愿意往在镇江。”唐寅可不知道殷谆心里是怎么想的,这只是他自己的臆测罢了。
听唐寅说皇兄已经同意了,殷柔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她话锋一转,又问道:“什么时候开始迁都?”
“会很快!最迟不会超过两个月。”
“这么急啊?!”
“其实镇江什么都不缺,但凡是赘重之物,都可不必带走,留在盐城就好。”唐寅笑道:“等到镇江,我再重新帮你布置一下,要比现在这里的环境更漂亮,更舒适。”
殷柔百分百的相信唐寅绝对能做到这一点,她继续依偎在唐寅的怀中,低声说道:“有人说,你决定定都镇江,本意还是想与南方的诸国打仗。”
唐寅并不否认这一说法,事实上继续向南扩张确实是他迁都镇江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他也能感觉到殷柔对自己的担心,他含笑说道:“不打了、不打了,连年征战,国家也需要休养生息嘛,至少短时间内,我是不会再对外用兵了。”
殷柔闻言大喜,兴奋地抬起头,两眼绽放出明媚又迷人的光彩,眨也不眨地看着唐寅,问道:“寅,真的吗?真的不会再打仗了?”
如此神情的殷柔,唐寅实在不想破坏她的好心情。他微微点下头,刮了刮她的鼻尖,笑道:“恩,是真的。”
或者说,在安、桓二国之间没有爆发战争之前,自己是不会再主动挑起争端了。
得到唐寅的亲口确定,殷柔倍感安心,每次唐寅出外征战,她在皇宫里的日子也不好过,终日担心他的安危,生怕有哪一天噩耗会突然传进盐城,自己连他的最后一面都见不到。
“不再打仗,那真是太好了……”
殷柔闭上眼睛,在唐寅的怀中依偎得更紧。唐寅也下意识地收紧环住殷柔的手臂,他不希望殷柔为自己担心,但是要完成心中的目标,对外征战就是唯一的手段,没有之一。
风国的迁都一事开始紧锣密鼓的进行,好在现在上官元吉和邱真都在镇江,可以及时地处理镇江那边的事务,并为即将搬迁过来的朝廷做好一切准备。
由于皇廷也要搬到镇江,这就要求上官元吉和邱真得在最短的时间里,于镇江城内再建造一座王宫。
以前的莫王宫肯定是要留给皇族居住,唐寅的王宫只能另行建造,不过现在风国的国库十分富足,即便再建造一座和莫王宫规模一模一样的王宫亦非难事,只是时间紧了一点。
为了建造风王宫,镇江城内大动土木,光是被额令搬迁的莫人百姓就有数千户之多,可见其新王宫的规模之大。
一座和莫王宫规模几乎完全一致的新王宫,在邱真和上官元吉轮番的督导之下,只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便修建完工。里面也装修的异常奢华,不仅摆放有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就连墙壁、柱子、栏杆等处都是镶金挂银,地面所铺的地毯一律是由北方的贝萨国引进而来,即便是各处花园里用于装饰的假山都是尽量把真山搬运过来。
王宫是一个国家的门面,以前唐寅一直住王府,那是受国库所限,现在吞并了莫国,国库充裕不少,上官元吉和邱真也决定奢侈一次,把王宫内外都建成最顶级的,省得 国使节前来时让人家瞧不起,总说风国是偏远的蛮荒之地。
风国把都城迁移到镇江,莫人对此即有期待的心理又隐隐约约感到害怕,他们不知道风国朝廷进入莫地后,对莫地将实施什么样的统治,是宽松的怀柔还是冷酷的铁血。
但大多数的莫人还是抱有乐观的心理,既然风国肯定都于镇江,就说明很重视莫地,想把莫地治理好,不太可能会重现不久前的那场血案。
两个半月后,盐城大批的物资已然先一步运送到镇江,这时候,唐寅终于下令,举朝南迁。
规模庞大的风国朝廷、皇廷以及风国兵力鼎盛的各中央军团,陆续离开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风都盐城,浩浩荡荡的南下,直奔风国的新都城——镇江。
当朝廷离开盐城的那一天,几乎全部的盐城百姓都有出城相送,现场可谓是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边际。
等到唐寅的坐驾驶出南城门,早已聚集在城外的百姓们不约而同地纷纷跪地,有许多百姓当场大哭起来,伤感的情绪很快感染更多的人,一时之间,哭声四起,悲啼声震天。
如此情景,唐寅在马车里也坐不住了,知道的这是在欢送迁都呢,不知道的还得以为是自己出殡呢!
他向车外的阿三阿四招呼一声,让马车停下来,随后,他从车内走出,举目向四周一瞧,好嘛,除了人他就再没看到别的东西。
“大家不要再哭了!”唐寅深吸口气,提高声音,振声道:“迁都是喜事,大家如此哭哭啼啼,岂不是把喜事变成了丧事?赶快都起来吧!”
“大王,我们舍不得大王走啊……”有近处的百姓冲着唐寅颤声呼道,边说边向前叩首。
唐寅虽好战,虽连年用兵,让风人死伤无数,甚至出现了青壮人口断层的恐慌,但同样的,他也为当初那个羸弱不堪的风国带来了无上的荣耀与强盛,百姓们还是打心眼里爱戴和尊敬唐寅这位君主,现在风国要举朝南迁,去往数千里之外的镇江,可能自己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大王的风采,百姓们是真的发自内心的难过。
听着百姓们的哭诉,那么铁石心肠的唐寅也感到一阵心酸。他从马车上跳下来,分开周围众多的侍卫,直接走到百姓们的近前,伸出手来,先把距他最近的几名百姓拉起,接着又向周围的百姓挥手道:“起来、起来,大家都快起来,即便迁都镇江,本王也会时常回盐城看望诸位父老乡亲。”
顿了一下,他轻轻叹了口气,喃喃说道:“本王又有何德何能,能烦劳这么多的乡亲父老出城远送……”说着话,他倒退半步,拱手冲着前方的百姓们深施一礼。
扑通!刚刚被他拉起的那几名百姓又重新跪倒在地,原本就没站起来的人更不会站起,人们以叩首还礼,现场的哭声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还更高了,有甚者,直接哭昏在当场。
“大王还是赶快回到车内吧!这么拖下去,可没时候是个头啊!”张鑫凑到唐寅身边,低声劝道。
被盐城百姓这一哭送,唐寅还真有些舍不得走了,但迁都一事已势在必行,现在可由不得他再反悔。他把心一横,牙关一咬,转回身,跳上马车,坐内到车内。
“大王——”听着车外百姓们一声声的呼唤,唐寅面无表情地闭上眼睛。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