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

第12部分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第12部分

小说: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成帝死后,汉哀帝继位。因为赵飞燕有恩于汉哀帝,汉哀帝继续让她当了皇太后。但好景不长,哀帝一死,王氏家族的一员也逼迫赵飞燕自杀了。
  许后被废,赵氏姐妹先后自杀,此后一段时间没人和王氏家族竞争,其势力牢固如铁桶一般。
  王莽,是王政君三弟王曼的儿子,后来王氏势力的核心人物之一。王莽家境贫寒,但对长辈“曲有礼意”,当年王凤生病,王莽服侍左右,忙里忙外,以至于“乱首垢面”。后来,在众人推举之下,王政君给他封官加爵,但他“节操愈谦”、“折节力行”。王莽非常聪明,政治头脑成熟,手段高超。他牢牢抱住王政君这棵大树,当然也从王政君那里捞足了政治资本,为其最后当皇帝做了充足的准备。
  汉成帝驾崩以后,汉哀帝继位。这时,王政君又下诏让王莽辅政,给了王莽绝好的施展才华、扩大政治势力的机会。
  哀帝对王氏家族不满,对王氏家族实施打击。他说:“先帝十分厚待王根、王况,而今乃背忘恩义!”因为王根曾经有功于国家,于是只是将其还遣封国,免为庶人,归故郡。王根及王况之父王商所荐举为官的人,皆予以罢免。这样,王氏外戚的势力受到削弱,王莽当然在退出辅政大臣之列。后来,哀帝迫于朝野上下的压力,不得不以王政君为名,下诏将王莽召回,并予以执政。因此可以说,当时王政君还是实际掌权者。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死于未央宫,哀帝无子,于是中山孝王的儿子刘衍即位,是为汉平帝。平帝年仅九岁,体弱多病,王政君临朝,委政于王莽。从此,王莽掌握了实际权力,在朝野上大肆清除政敌。
  从历史来看,如果没有王政君,没有王政君一手缔造的王氏集团,就不会有王莽做皇帝。其实,王政君缔造了王氏集团,也造就了王莽。
  建国五年(公元13年)二月,王政君以84岁的高寿离开人世。
急流勇退是明智:班婕妤
  班婕妤,西汉女文学家,名不详,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在汉代,班氏一门是非常显赫的家族,文武勋功,德行学问,财富威信,都极一时之盛。
  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带兵遣将,驰骋疆场,出生入死,建立过不少功劳,也深受当时官员和百姓爱戴。班婕妤生得聪明伶俐,秀色可餐,少有才学,工于诗赋。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她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守礼教,行事端正。尤其是她在与赵飞燕姐妹的斗争中,决策英明,急流勇退,至今享有盛名。
  班婕妤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在一起,时刻不离她的左右。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妙手成文,经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使得汉成帝既开心,又长见识,悟到了很多从政及做人做事的道理。班婕妤又擅长音律,既写词又谱曲,她写的词和谱的曲有感而发,有的放矢,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所以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只是她的侍妾,也是他的良师益友。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朋友的地位,无人可及。班婕妤曾生下一个皇子,但数月后夭折。她虽然承宠时间很长,却再也没有生育。
  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有口皆碑。汉朝时期,皇帝在宫苑巡游,常乘坐一种豪华的车子,帷幕是绫罗做的,坐垫是锦褥做的,两个人在前面拖着走,称为“辇”;皇后嫔妃所乘坐的车子,仅有一人牵挽。汉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也就特别令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可以两个人坐,以便同车出游,这本是一件风光差事,狐狸尚且会假借老虎作威作福呢。可是,班婕妤却婉辞谢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都有很坏的妃子坐在身边,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她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害怕和讨厌吗?”当时汉成帝认为她说得非常对,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同时还把已经制作好的车子毁掉。太后得知后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是“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把她奉为典型。
  樊姬是春秋时代楚庄王的夫人,楚庄王刚即位的时候,喜欢打猎,贪图娱乐,不务正业,樊姬苦苦相劝,但效果不大。于是樊姬不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终于感动,改过自新,不再出猎,勤于政事。后来又由于樊姬的推荐,楚庄王重用贤人孙叔敖为令尹宰相,3年而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王太后把班婕妤比作樊姬,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班婕妤当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在“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各方面的修养,希望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
  可是,在宫廷的争宠上,它无疑是一个失败的事件。我们甚至可以感觉得出,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后苑,当听到班婕妤一席义正辞严的话语后,春风满怀的汉成帝是如何地失望。这种失望可以是敬畏,也可以是不满,却再也不可能是对这个女人的热情。不久能够挑起汉成帝热情的女人接踵而来,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汉成帝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班婕妤就渐渐被冷落了。
  她的某些有益的做法,汉成帝也根本不感兴趣了。
  今天的人们大多知道赵氏姐妹。赵氏姐妹入宫后,飞扬跋扈,做了一件件害人的勾当。
  许皇后十分痛恨赵飞燕姐妹,无可奈何之余,想出一条下策,在孤灯寒食的寝宫中设置神坛,每天早晨和傍晚诵经礼拜,祈求皇帝多福多寿多健康,也诅咒赵氏姐妹灾祸临门。然而,这件事情败露了,被赵氏姐妹得知便报复陷害。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为赵飞燕姐妹清除了一大障碍。
  班婕妤是赵氏姐妹的情敌,自然也在陷害之列。
  赵氏姐妹利用一切机会对班婕妤加以打击,以达到消灭情敌的目的。糊涂的汉成帝色令智昏,居然听信谗言,对班婕妤产生种种误解。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辩道:“妾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言;倘若鬼神无知,则谗言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汉成帝觉得她说得有理,又念及以前的恩爱,特加怜惜,不予追究,并且厚加赏赐,以弥补心中的愧疚。班婕妤通过努力,消除了一些不利因素。
  班婕妤虽得免罪不究,却清楚现在宫中已是赵飞燕姐妹的天下,当然,她也经不起赵飞燕姐妹没完没了的诽谤、嫉妒、排挤、陷害的折腾。若不想个自全方法,将来乃是许后第二。为避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觉得不如好自为之,急流勇退,明哲保身,因而写了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这是班婕妤高明过人之处,聪明的班婕妤非常有自知之明,她无力战胜倍加得宠的赵飞燕姐妹,很可能被情敌所害。她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再也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恩准了她的请示。
  班婕妤移居长信宫,悄然隐退在淡柳丽花之中。每天天刚蒙蒙亮,长信宫门打开,她便开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扫地,生活刻板而单调。听到远处昭阳宫里传来欢乐的喧哗声,而自己只有与身影为伴,孤寂中无人问津。她在诗中自比秋扇,感叹道: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用洁白的细绢剪裁的团扇,天热时与主人形影相随;凉秋时节,则被弃置箱中。后世便以“秋凉团扇”作为女子失宠的典故,又称“班女扇”。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班婕妤自知如秋后的团扇,再也得不到汉成帝的宠爱了。不久,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也成了昭仪,然而这一切,都与她毫不相干了。她心如止水,形同槁木,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佛之外,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再无任何所求。如此,班婕妤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写作,也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
  班婕妤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长信宫怨》。诗从入宫受宠写起,一直写到顾影自怜,自己爱惜羽毛,而摒绝繁华,效法古代贞女烈妇,甘愿幽居长信宫中,孤灯孑影,房寒风冷,想起旧日与汉成帝的恩爱之情,不觉珠泪滴零,令人肝肠寸断。一个接一个的白昼,一个接一个的夜晚,无情地把她的花样的年华吞掉了。最后她写到只希望百年之后能够埋骨故乡的松柏树下,饱含无限的凄怆情怀,使人不忍卒读。又过了11年,即在绥和二年三月,汉成帝驾崩于未央宫。汉成帝死后,班婕妤要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伴着冢形碑影,又孤独地生活了五年,便离开了人世,时年约40余岁,葬于延陵。
  班婕妤算得上一个出类拔萃的才女,但宫廷女子的作用本来就是讨皇帝的欢心,是否有才倒不重要。会做诗的班婕妤,终究敌不过会飞舞的赵飞燕。班婕妤堪称古代妇德的楷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她又未尝不是为此所害,她把忠臣的一套全搬到闺房里来了,一心想辅佐成帝成盖世明主。但君心怎同吾心?
  这里,我们倒不必对班婕妤抱可惜或无奈的情怀,倘若她遇到的是周宣王、楚庄王,或是后来的唐太宗,甚或是明太祖,又当如何?换句话说,班捷妤如果在和赵氏姐妹的斗争中,没有认清形势,不是当机立断,那样极高明地退了一步,她的命运又当如何?
团结就是力量:赵飞燕姐妹
  古往今来,纵观姐妹俩同爱一人,大都争风吃醋,互相诋毁,彼此打击,而汉代的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同侍汉成帝一人,却互相支持,互相爱护,发扬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共荣共宠近10年,贵倾后宫。
  赵飞燕、赵合德的母亲是江都王的女儿,嫁给了中尉赵曼,却暗中与舍人冯万金私通而生下二女,将她们丢在郊外,居然三天不死,以为命大福大,才又抱回抚养。
  赵曼病逝,赵氏姐妹从此也备尝艰辛,母女三人相依为命,从姑苏一直流落到京城长安。在城郊租下一间陋室。赵母靠着替人作女红挣点小钱,勉强维持生计。后来,赵母在贫病交加中扔下一对女子不幸归天。
  赵氏姐妹便投靠同里的赵翁家中,成为赵翁的一对义女,过着寄人篱下,苟延残喘的日子。
  赵翁当时年近花甲,没有子女,如今平白捡到一对豆蔻年华的少女,自然是非常高兴。他知道以赵氏姐妹美艳的姿貌,再稍稍加以方方面面的培养,两个小姑娘不愁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他自己也不愁无利可图。他就像个“经纪人”似的,不惜工本地对她们投资,请来教书先生,加以教养。赵氏姐妹聪颖好学,追求上进,很快也像模像样地学会了不少大家闺秀的风范。
  不久,赵氏姐妹便被有钱有势的富平侯张放罗至府中,充任歌舞姬,开始卖笑生涯。
  富平侯张放和汉成帝年纪相仿,情趣相投,两人很是说得来,原本就是极为要好的朋友。虽然在公开场合要顾到君臣之礼,有尊有卑,然而在寻欢作乐时,却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