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手上戴个小鱼塘 >

第159部分

手上戴个小鱼塘-第159部分

小说: 手上戴个小鱼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永伸筷子夹起盘子中,鱼头下面一点的腹鳍,上面带着的一块鱼肉。

“这个好,”老村长嘿嘿笑道:“这块肉,是鱼身上最嫩、最活的鱼肉,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

李永无奈地翻了个白眼,照他这种种说法,怕是鱼身上的每块肉,都很好了。

李永筷子夹着鱼肉往嘴里一放,嫩*滑的,倒真的像老村长说的那样,这一块肉最嫩最活,味道确实是很好。

李永吃鱼,也最喜欢吃鱼头,还有下面这块肉,没有小刺,肉也嫩活。

老村长他们都是吃了一辈子鱼,而且祖祖辈辈都吃鱼,自然也有不少心得。

大家一起吃着鱼,喝着鱼酒,交流吃鱼的心得,气氛倒是挺热烈。

李永趁机就给老村长说了藏獒的事情,老村长想了想道:“李老师想要藏獒,老头就去要两只回来,没啥问题。至于鱼塘那边,使用獒犬看塘,这个主意也不错,回头我就去买成年的两只牧羊犬,正好腾出人手来,再过段日子,鱼都产了鱼籽,就该是捕鱼的季节了。”

说话间,隔壁来帮忙的大婶正好端上来一盘子金灿灿的鱼籽,就是在热油里煎过,也不放别的辅菜,就是加点葱姜酒醋、盐和味精,用清水煮透,装在盘子里,金灿灿的十分诱人。

李永吃鱼很多,就是没这么吃过鱼籽,因为他吃的鱼,除了个别种类,很少有这么大的,就算有,如果知道腹中有籽的话,也会等它们生产出来,方便孕育鱼苗。

满满一盘鱼籽,每一块都超过鸡蛋大小,远远就闻到扑鼻的香气,一看就让人食指大动。

李永*筷子夹了段鱼籽放在嘴里,鱼籽粉粉的,轻轻一嚼,就碎成了粉末,满嘴都是酥香味道。

“真好吃!”李永向老村长竖了竖大拇指,夸赞道:“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美味的鱼籽。”

话说这个鱼籽也确实比较大,吃了两块,李永竟然觉得肚子有些饱了。这当然不仅仅是鱼籽的作用,之前也吃了不少东西,这时候再吃两大块鱼籽,才有了感觉。

老村长也笑了笑说道:“老头子我这辈子,也就吃过几次啊。”

老村长吃了一块鱼籽,脸上露出陶醉的神色:“咱们俊龙村,祖祖辈辈有个传统,都要等鱼产籽以后,才能大规模捕捞,所以平常时候,也难得吃上这么丰富的鱼籽。”

李永这才恍然大悟,倒也想到其他地方的一些做法,譬如极其珍贵的长江刀鱼,还有像大马哈鱼之类,都是洄游鱼类,也就是说这些鱼生在江河,长在大海,等待性成熟要排卵的时候,都要长途跋涉离开大海,沿着江河逆流而上,寻找合适的产卵场,然后产卵延续族群。

这就是渔汛,也往往是人类大肆捕捞的最好机会,因为这个时候捕捞,收获最为容易、可观。

长江刀鱼几乎绝迹,乌苏里江的大马哈鱼也差不多同样的命运,都是因为每逢渔汛,人类都大肆捕捞,不仅捞了很多,还使得这些鱼群都无法产卵,久而久之,河里的鱼当然越来越少了,长江刀鱼才会卖出天价。

如今许多水域、渔场,在渔汛产卵的时候,都要进行休渔,目的就是保护鱼群的繁衍,李永没有想到,俊龙村早就这么干了。

“好!”李永这一次竖起大拇指,却是夸赞俊龙村这个做法好,虽然以俊龙村的情况,他们那点捕捞量,对鱼群的生态系统影响微乎其微,不过这样的做法,却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老村长,”李永突然想到一个事情:“你是说,再过一段时间,水泽里的鱼就要完成产卵了,也就是说,这时候,正是他们产卵的季节?”

老村长点了点头:“高原上的渔汛,要来得晚一些,这时候雪山水正好下来,正是鱼儿产籽时节。”

李永听了,眼前一亮,上次云梦鱼苗给他一次弄了大部分出来,结果遭了鸟患,多数给鸟雀吃了,如今身在高原,一时半会无法补充,只能就一块鱼塘进行试验,影响原先的计划进度。如今听说正是高原渔汛的时候,要是能够趁机抓些腹中带籽的鱼,让它们在水空间排卵,不用多长时间,就能拥有一批新的云梦鱼苗,先前遇到的麻烦,可谓迎刃而解。

不过,渔汛季节不抓鱼,这是俊龙村的传统,这次能吃上鱼籽,完全是因为之前清了几处水塘的缘故,如今没有这个理由,老村长恐怕也是不会同意。

何况,李永也不想让老村长知道,免得有些事情不好解释。

李永索性就没有提起这个话头,在老村长饱餐一顿,酒足菜饱,喝的是鱼酒,吃的鱼菜,吃完以后,好像自个也成了鱼似的。

不过,这一顿吃得非常舒服,最后喝了一大碗奶白色的鱼头汤,只觉得神清气爽,浑身都是力气。

锅上的鱼肉也已经蒸熟,稍微晾晒以后,就要装进酒坛,加酒曲以后,密封发酵,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李永算了算,等他们回去之前,这酒都未必能酿好。

好在,老村长还有俊龙村的村民那边,还藏着很多这样的鱼酒,上了年份的鱼酒,据说味道也要比新酒更好,主要是新酒的腥味更大,所以他们酿鱼酒,总要错开几个年头再喝。

喝过鱼酒,李永就觉得这种酒味道其实不错,与他以前接触的白酒、黄酒、米酒、红酒、啤酒、果酒等等完全不同,虽然没有做过检测,他也觉得这种酒所含的营养成分肯定比较独特,毕竟用来酿酒的是鱼,而不是粮食和果子。

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有点鱼腥味,要是能驱除的话,这种鱼酒,说不定会很受欢迎。  

第一三十五章 大小孩们去春游

 在老村长家里吃饱喝足以后,李永有空就去找了本欠,听说老村长已经答应去要两只獒犬回来,本欠显得很兴奋,连声答应下李永前去水泽捞鱼的事情。

俊龙村附近水泡众多,里面也有很多鱼虾,虽然没有到“瓢舀”那么夸张,随便弄张渔网,都能捞到不少,不过村民们通常都不在水泡里网鱼,按照老村长的说法,只有冬春枯水季节,他们才会在水泡里网鱼,夏秋水量充沛,他们就在水泽和江里打渔,这样才能保证水泡里的鱼虾不会减少,总能够供得上村里的需要。

这,也是一种人和自然的和谐,不是一味地索取,还要注意保护,让自然环境能够休养生息。

这个季节,雪山上的积雪已经开始融化,融化后的雪山水顺着山沟沟涓涓流淌,水泽溪河中的水量渐渐充沛起来,村民们已经不在水泡中捕鱼。

何况,李永想要的,也是那种腹中带有鱼籽,并且在江河中成长的野鱼,那样的鱼,产出来的后代,也应该素质更好。

打渔这样的事情,俊龙村都是高手,在本欠的串联下,很快约定了五六个小伙子,准备好须笼、拖网,随时都能出发。

李永也把这事跟老村长说了,只说去水泽看看鱼群产卵的情况,老村长看他们几个人,还有带的工具,显然也不会捕多少的鱼,更不是去打鸟,也主动配合。

倒是听到消息的宁小雪也挺羡慕,很想去,不过她现在是小学校的老师,按照原来的计划,这些日子都要抓紧时间给孩子们上课,没有空,就觉得挺遗憾的。

宁小雪不想影响孩子们的课程,只能放弃这次游玩的机会,李永看着就不是什么滋味,何况没有了宁小雪,很多事情也就少了乐趣。

“要不,组织孩子们去春游吧,劳逸结合,也不能天天上课啊!”李永笑着说道。

“春游?”宁小雪撇了撇嘴:“我小时候最喜欢春游了,不过,这里又不是城市,孩子们平常就生活在大山里,对这些不感兴趣,能去哪里春游啊?”

“未必吧,”李永想了想道:“平常是他们自己玩,现在集体组织,说不定也会很感兴趣呢!”

宁小雪想了想,虽然觉得这样的可能性不大,毕竟孩子们对这里的山山水水,都已经很熟悉了,要换成是她,肯定没有多大的兴趣,不过还是找机会跟孩子们提了提。

没想到,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孩子们听说要组织“春游”,都挺高兴,按照他们的说法,之前还从来没有春游过呢!

话说孩子们上学使用的课本,都是全国通用的标准版,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就写到春游的,所以孩子们对这个词汇很敏感,已经向往很久了。

夏依依和宁小雪之前都陷入了经验主义,以她俩的想法,春游就是踏青野游,这些孩子不上学的时候,天天都在外面野,平常就生活在山水中,还有什么好游的呢?

却没有想到孩子们的想法,真给李永说中了,虽然说要去的地方,他们都去过,不过自己去跟集体去,显然很不一样,小家伙听说要春游,表现得都很兴奋。

大家一商量,决定满足孩子们的愿望,这事情本来就是李永提出来的,他当然不能嫌烦,好在孩子们肯定不能跟他们一样,深入到水泽中间去,还要在外面过夜,最终商定的计划,春游也只有一天,孩子们回来以后,李永他们再继续前往水泽深处。

到了商定的那一天,李永、宁小雪、夏依依,还有本欠他们,带着一群孩子就出发了,别看李永经常让孩子们的问题烦得不行,因为他讲的课程要比语文、数学更有趣,在孩子们当中,还是挺受欢迎的。

他一声招呼,小家伙们就按照事先说好的,排着队,举起小学校唯一的小红旗,“浩浩荡荡”向前开进。

李永他们也跟着队伍一起前进,看着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哈,咱们也春游去。”

“嗯!”宁小雪用力点了点头:“好像回到童年的感觉。”

李永也有这种感觉,不同的是,他如今可以明目张胆地牵着宁小雪的小手,而不用担心被老师批评。

当然了,作为老师,还要维持整个队伍的秩序,另外,还要充当导游的角色,给小孩们做讲解。

沿途看到的山山水水,当然不需要解说,不过可以就这些联想出去,要是看到水泡,就介绍祖国的湖泊;要是看到溪河,就介绍祖国的江河,相当于一节现场地理、生物、自然、历史课,李永称其为“人文课程”,另外还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作“博雅”,好像现在有很多大学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除了这些,宁小雪还拿着数码相机,不停地跑前、跑后,给孩子们拍照,这些小家伙,以前都没拍过照片,这回是抓住机会了,一个个兴奋无比,不停摆出各种各样的照片。

李永就担心数码相机里面电池的电量,怕是会很快用完,提醒了宁小雪好几次,得悠着点用,重头戏还在后头。

好在,山里的孩子,土生土长,走起山路如履平地,队伍行进的速度还算比较快,晌午的时候,就到了水泽的外围,也就是这次春游的目的地。

算起来,一路上也花了两个多小时,李永进藏之前,从来没想到自己能够走这么远的路,通常超过二十分钟路程的地方,就得想办法坐车了。唯一要靠两条腿走的,可能就是陪宁小雪逛街的时候,两三个小时倒也常见。

不过,逛街同走路显然不同,起码中间还能找地方靠一下,休息休息,也不用急着赶路。

自从来了俊龙村,走路走上两三个小时,已经不值一提,从这里出山,全要靠两条腿,得走上一天一夜才行,也难怪俊龙村同外面的交流非常之少。

到了地方,李永倒也不觉得累,本欠他们更是经常,那些孩子,更是兴奋得跟什么似的,李永只好让宁小雪和夏依依先休息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