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第403部分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第403部分

小说: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面对德军局部优势兵力的进攻,这些钉子最终一个个地被其拔除,尽管他们苦战的目的——“争取时间”还是达到了。。。。。。

    但不管如何,第二次莫斯科战役还是令德国人永生难忘,苏军行之有效的战术和战斗至死的顽强令德军付出了超出想象的巨大代价,而不少没来得及撤离的苏联平民频频拉响战前下发的手榴弹与德军同归于尽的壮烈之举也令德军直到战役结束后都依然心有余悸。

    最终德军苦战了一个月后才占领了莫斯科全城,累计消灭苏军逾10万人,但是德军自己也付出了超过30万人伤亡的沉重代价,其中战死的人数多达5万余人,巷战的残酷也由此再次得到了证明。更令德军难以接受的是。莫斯科的绝大部分平民都平安撤离。甚至就连莫斯科军区的苏军主力也大多撤出保存了有生力量,同时还及时毁掉了莫斯科的大部分工厂,德军等于只是占领了一座没多大用处的空城,与历史上的拿破仑如出一辙。这令曼斯坦因心中隐隐不安。

    而很快又有一个令曼施坦因恼火的消息传来。一些德军、特别是党卫军的部队因为在巷战中损失太大。战后将怒火撒向了城内没来得及撤走的苏联平民而对其大肆屠杀。加上莫斯科市民撤离过程中被德国空军轰炸造成的损失,苏联在第二次莫斯科战役期间死亡和失踪的平民人数多达二三十万,可是德军的暴行却进一步激发了苏联军民对侵略者的仇恨。此后德军更难抓到俘虏,而战斗的损耗也越来越大。。。。。。

    但这都是以后的事,对于1944年的盟国来说,苏联的国都莫斯科陷落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德军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喷气式飞机和新式中型坦克更是令盟国的领袖们愁眉不展。好在坦克再厉害也没法用于对付美英,而苏联异常广阔的国土令其至今依然还有足够的纵深;而德军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虽然令盟军的任何一种战斗机都相形见绌,但是高射炮依然能够对付得了(尽管命中率会下降好几成),所以还不至于完全束手无策,而且喷气式飞机需要更长的跑道,在德国人发明更好的弹射器之前,这种喷气式飞机是没法用到航母上的。不过为了日后的反攻,罗斯福与丘吉尔还是一致决定加大对喷气式飞机研究项目的投入,以尽快开发出能够与德国飞机抗衡的新型战机。

    事实上,盟国的首款喷气式飞机“流星”此时也已经秘密入役,只是操作难度比活塞式更大导致其至今尚未形成战斗力,而德国的me262一战成名后,性能差了一截的“流星”明显相形见绌,甚至反而还不如同样性能不如me262、却至少要可靠得多的活塞式战斗机好用。因此罗斯福与丘吉尔交流过之后决定“流星”喷气式战斗机暂时只作为高级教练机来用,不派它出去与me262交战,以免损失太大影响士气。而应对的重点则放到了新型号的研制上面,只是以科研人员预估的5…10年差距,即使盟国集中了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并投入几乎不下于曼哈顿工程的巨额投资,也不是在一两年内就能完全赶上的。。。。。。

    除了德军的新式武器,罗斯福与斯大林还从第二次莫斯科战役中看到了更大的危险:经过一年之后,德军使用云爆弹的数量飞速增加,根据两国对云爆弹的研究,两人都确信德国人的石油开采和石化工业都较前有了明显的发展,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正如两位领袖估计的那样,这一年里德国控制下的石油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一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占领的苏联迈科普油田恢复重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预计1944年的总产量可以达到400万吨,如果来年也依然控制在德军手中的话,应该能够达到700万吨以上的产量,虽然还不及其巅峰期的上千万吨产量,但是这一进一出,其价值要远远超过石油产量的数字本身;二是阿拉伯联邦的利比亚石油基地第一期工程建成,年产原油可达1000万吨,而且质量之佳绝不逊于印尼的米纳斯轻质原油,甚至可能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原油,而若是二战拖到五年以后、三期工程全部完工,年产量更是可以超过500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基地之一。。。。。。

    而德国的石化工业也在法本公司的努力下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研究较早的航空煤油方面,更是超越了起步相对较晚的盟国,令盟军飞机原来航空汽油质量的优势荡然无存。。。。。。(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二章 先欧后亚

    ps: 感谢书友“李义是我”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_^

    燃油的产量与质量都较前有了极大的提升,使得盟国原本最大的优势面临极大的挑战,所幸1944年美国大批主力舰陆续完工入役,使得被迫当了一年多缩头乌龟的美国海军总算又有了主动出击的底气。。。。。。

    1944年,10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2艘塞班级轻型航母、3艘中途岛级巨型航母和4艘依阿华级战列舰相继完工,使得美国海军的主力舰数目重新恢复到21艘,而蒙大拿号超级战列舰也下水完成了初试,海军方面确信4艘蒙大拿级战列舰都能够在1945年上半年形成战斗力,并会成为他们对付德国兴登堡级战列舰的王牌。

    而与美国相比,轴心国之中海军实力最强的日本也只有区区12艘主力舰,而且军舰性能较美舰有较大的差距,已经难以再与美军抗衡,实力更弱的德国海军就更别说了,至于意大利与维希法国的海军则更是不值一提。但在英国皇家海军已经雄风不再的现在,美国海军却几乎必须独力对抗整个轴心国阵营,而巴拿马运河船闸又至今尚未修复,导致美国海军没法两边兼顾,因此先对付德国还是先对付日本,就成为了罗斯福最为头痛的难题。。。。。。

    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们普遍更倾向于先对付德国的公海舰队,这可不完全是为了报复这一年多来的憋屈。主要还是海军的将帅们认为公海舰队的实力相较日本联合舰队要明显更弱一些,而且只要美国以护航航母为核心组建的大批潜艇猎杀舰队进入北大西洋执行反潜任务,德国公海舰队肯定会赶来扫荡,那时它没有陆基机群的保护,本身又只有6艘老旧航母(相对美日航母来说),对付起来相对容易。

    同时,歼灭或者打残德国公海舰队之后,德国海军对英国本土的封锁力度就会大幅削弱,到那时英国本土被迫停工了超过一年的造船工业就可以恢复运转,进一步增强盟国在产能上的压倒性优势。而英国皇家海军能够重新出海作战。也可以给之前孤军奋战的美国海军提供很大的助力。

    此外,美国大部分主力舰都是在东海岸的造船厂建造的,现在巴拿马运河不通,如果要先对付亚洲的日本。这些军舰就得绕道美洲南端。行程上万公里。需要多花至少一个月时间,美国海军的将帅们虽然很少有人看过《孙子兵法》,但是“兵贵神速”的道理不可能不懂。

    而且美国东海岸的舰艇若要进军太平洋。中途还得经过之前已经加入轴心国的阿根廷,阿根廷虽然国力远远不如美国,但好歹也是南美大国,这一年多来又在德国的支援下建立了一支实力不弱的现代化空军,光是可以随时出动的作战飞机就有一千多架,即使美国海军现在已经恢复了实力,在劳师远征、补给线还会受到德国潜艇频繁骚扰的不利状况下,想要不付出多大的代价、不花费多长的时间就占领阿根廷,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实上,美国政府也更倾向于采取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阿根廷这个墙头草,同时也一直在竭力劝说南美头号大国巴西入盟,只是之前盟国的形势太糟,所以并没有收到什么效果,从这一点来说,先借德国公海舰队祭旗、让拉美国家见识一下美军的真正实力,本来就很有必要。

    再加上苏德战场传来的坏消息令罗斯福多少有些担心苏联人撑不住而与德国人私下媾和,因此即便暂时还无力开辟第二战场、能够在海上重创德军,也可以鼓舞苏联等盟友的信心,让他们继续坚持奋战。所以最终罗斯福同意先在大西洋上教训德国人,同时继续催促巴拿马运河船闸的修复工程加快进度,运河不通的话,美国地跨两洋的优势某种意义上反而成了劣势,也难怪罗斯福如此着急。

    而由于此前两次遇袭的教训,美国政府不但将派驻巴拿马的总兵力增加到10万人,而且在巴拿马这个弹丸小国近乎疯狂了修建了好几十个军用机场,先后进驻了3000架飞机,更重要的是,美国人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预警机,而且因为拥有更先进的雷达技术和大得多(尤其是和尺寸严重受限的舰载预警机相比)的飞机平台,性能上比日本海航的更加先进,鬼子想要再次成功偷袭到巴拿马,已经是难比登天了。。。。。。

    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有了预警机,并且自信性能超越轴心国一方、可以确保先敌发现,美国海军才能够下决心在大西洋上寻求决战,否则万一德国飞机先发现美军舰队,到时候肯定直接就被吓跑了,这决战还怎么打得起来?而如果是在舰队还没集结完毕时碰上,更有被其各个击破的危险。。。。。。

    但是美国人却不知道,德国纠正了错误研究方向后,雷达技术进步的速度丝毫不比他们逊色,而大型飞机方面德国虽然确实比不过美国,美国将c…54大型运输机改成了预警机后甚至可以从陆地上起飞为大西洋上的美军舰队提供服务,完全弥补了航母上面没法搭载大型预警机的缺陷,但是德国人却极具想象力地将双发型的轰…1改为了预警机,虽然它的尺寸较小带不了太大的雷达,但它是木质结构,雷达波反射率相对低很多,因此实战中反而能够在美军预警机发现它之前发现疑似是美军预警机的较大空中目标而通知本方的舰队进行规避。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德国人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对这款舰载预警机的机载雷达也进行了造型优化,进一步减小了雷达波反射率,德国人的科研人员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意中竟然成为了这个时空隐形技术的先驱。。。。。。

    值得一提的是,双发重型舰载机的技术并不是德国人自己研发出来的,而是当初法国海军的研究成果,魏格纳上台后很重视吸收占领区、仆从国和盟友的科技成果,这就是其中之一。欧洲领先世界数年积累下来的底蕴可是相当惊人的,历史上的德国如果也能充分利用好,怎么也不会输得那么快。。。。。。(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三章 诱敌之计(上)

    ps: 感谢书友“绝魄”的打赏,继续求推荐票t…t

    正因为自信可以先敌发现,再加上间谍侦察来的消息报告说美国海军部署在东海岸的主力舰仅有10艘(虽然魏格纳知道实际的数量可能比10艘要多,但他还是低估了美国的保密能力,以为最多也就十二三艘,更低估了美国新型主力舰的强大。),所以魏格纳并没有出于忌惮美国海军的压倒性实力而改变公海舰队的作战思想。第二次北大西洋海战正是在这种双方都低估了对方实力的情况下爆发了。。。。。。

    为了避免决战时被德军的潜艇部队偷袭、也为了在战后更快地恢复美英之间的海上交通线、更为了将德国公海舰队主力诱歼,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以护航航母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