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唯一战胜国 >

第434部分

唯一战胜国-第434部分

小说: 唯一战胜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研究中心,主要研究的是指挥部内所需的一些东西。
  在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向夏钧展示了新绘制的世界地图。
  “这是新的世界地图投影,与普通的地图有很大的区别,总的来说,这个地图是圆的,而普通地图是方的。”
  夏钧听了点了点头。
  “例如我们要轰炸美国,由于地球是圆的,我们可以从俄国北部北极地区建立一个战略轰炸机场,直接就能轰炸到美国的阿拉斯加,如果轰炸机航程足够远,甚至可以传过加拿大,轰炸到美国北部。”
  “再例如,我们要进攻美国,那么从赤道出发,足有上万公里的路程,若是从堪察加半岛进攻美国阿拉斯加,只有几百公里的路程。”
  是的,美国离中国其实并不远,特别是中国在取得了拿勒河以东的领土主权后。
  原定历史上的二战,从地图上来说,实际上是新的地图战胜了旧的地图。
  日本与美国开战,最大的战略性错误,可能就是选择从赤道对美国进行进攻。
  如果是中国未来与美国开战,那么中国首选的进攻路线就是从阿拉斯加进攻。尽管那里比较寒冷,但美国在那里的防御极为薄弱。
  而且美国通往阿拉斯加的公路都没有,全是靠海运。
  登陆到阿拉斯加后,可以南下进攻加拿大,从加拿大一路攻入美国。
  美洲地区的人口稀疏,这造成了一个很大的弱点,那就是防御密度太低,其中以北部加拿大,以及美国南部为甚。
  而美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
  起码的,中国进攻美国,并不一定需要从夏威夷。
  走赤道毕竟太远了。
  如果中国在格陵兰岛建立一个战略轰炸机场,那么中国的战略轰炸机编队,可以轰炸到整个欧洲,以及美国北部。
  旧的地图,即将从中国帝国的指挥部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这种新的地图。
  这种新的地图,告诉指挥官一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地球是圆的。
  若是普通的那种平面地图,南北极看上去很复杂,不是很容易判断出这两个地区的地理关系。
  这种投影地图装备指挥部后,参谋人员能够更好的做出谋划。
  对于中国这样未来要与美国发生战争的国家来说,这种地图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中国未来也将和欧洲国家发生冲突,这使得中国必须重视北极战略。
  只要中国能够取得北极空中霸权,那么中国未来就能够随意的轰炸任何一个欧洲国家。
  实际上这个年代,极少有国家关注到北极地区。
  毕竟在这个时代,人们用的多是平面地图,而且空军的发展也没有达到那样的程度,因此北极地区还不是很引人注意。
  若在后世,北极航线可是非常繁忙的,每天都有不少飞机从北极飞过,地球是圆的,这是一条近道。
  ……
  俄国,1921年,中俄联军再次发动了进攻,这次进攻相比以往来说,声势更为浩大。
  中华帝国已经将主要的兵力都调集都了伏尔加河一线。
  兵力已经是达到了一百六十万的程度,其中新兵较多,对苏联的进攻,纯当练兵,年年都练,必不可少。
  去年中俄联军攻克了伏尔加格勒之后,之后向前推进了一百公里,主要是进行人口掠夺,之后又退回了伏尔加格勒地区。
  由于美国对苏联加大了援助,今年苏联内部的情况好了很多,起码人民算是勉强能够吃得饱饭了。
  当然,吃不饱饭,全是因为中俄联军的关系。吃得饱饭,全是他斯大林的功劳。
  苏联在得到了美国的大量援助之后,其重工业发展速度较快。
  然而今年的中俄联军在进攻前,按照往年的惯例,还是对苏联进行了纵深轰炸。
  近五千架蚊式轰炸机从机场起飞,对于进攻前早已侦查好的轰炸目标,进行大规模的轰炸。
  蚊式轰炸机成本低廉,而且中华帝国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生产线,每天能够生产出十五架。
  为此蚊式轰炸机大量的装备部队,中华帝国在东南西北各地都建立了战略轰炸机场。
  不过蚊式轰炸机的载弹量少也是一个问题,每次只能携带一千公斤的炸弹,五千架一次投弹也就只有五千吨炸弹。
  十次出航,也只能投放五万吨炸弹。
  不过中华帝国此时不急着装备新型轰炸机,是因为蚊式轰炸机还能用,这的确是一款很优秀的轰炸机。
  这是最顶尖的,木构飞机的巅峰产物。
  五千架蚊式轰炸机起飞之后,对苏联的工业、铁路、桥梁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这次轰炸依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轰炸机从低空飞过,将铁路、桥梁摧毁之后,苏联的交通很快陷入瘫痪状态,不过公路还是可以走的。
  但工厂被轰炸之后,就马上停产了。
  但苏联的防空设施也改善了许多,五千架蚊式轰炸机一次出航就损失了近三十架,都是被苏联的防空火力给击落的。
  苏联的战斗机还是那样烂,连蚊式轰炸机的边角都摸不到。
  而且轰炸很突然,苏联又没有雷达,无法进行事先布置。
  但相比上一次轰炸来说,效果差了一些。效果还是巨大的,使苏联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蚊式轰炸机在进攻之前,陆续出动了二十多批次,投下了近十万吨的炸弹,尽管效果不如上一次,但投弹数量却是更多了。
  苏联的水库、电站等等设施全部都遭到不同程度的轰炸。
  在战略轰炸之后,中华帝国空军又对前线的俄国部队进行了轰炸,这次出动的是战术轰炸机。
  同时火炮也开始发威。
  这次,中俄联军集合了近两百万的兵力,向乌克兰地区发动进攻。中华帝国这是要彻底的切断苏联与黑海的联系,从而将黑海交通线彻底的砍掉。
  同时,乌克兰地区是苏联目前的主要产粮区。
  对于苏联这样的共产国家,其社会生产操作能力低下,粮食是一个很脆弱的环节,尽管美国此时援助苏联,给了苏联大量的粮食,但并非是美国完全的养着苏联人民,只是把粮食缺口给堵上。
  进攻乌克兰,就是要扩大这个粮食缺口。
  美国如果愿意继续援助的话,那么,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苏联此时的人口是一亿一千万人,相当于是美国人口的总和还要多出一千万。
  尼古拉二世的俄国,此前只有两千万人,自攻下了高加索地区以及伏尔加河东岸和西岸南部地区后,已经抢回了近三千万的人口,人口已经恢复到了五千万左右。
  这些抢回来的人口,在中俄两国的努力下,总算是做好了思想工作。
  虽然还存在一些刺头,但总的来说安分了许多。
  大棒加甜枣,这就是收买民心的方式。
  而此时俄国内部的制度,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人民还有基础生活物资保障等福利可以享受。
  随着俄国的经济开始发展,需要这种救济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负担开始减轻很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华帝国基本上已经不需要拿出太多的粮食去救济俄国民众了。
  相反,俄国人的经济发展起来了,等于说是把这头奶熊给养肥了,可以进行挤奶了,不过此时还不是太肥,而且出于对苏联战争的需要,暂时还是可以让俄国人先过的好一点。
  亚联储此时,在俄国地区正学着美国的把戏,开始大幅度的降低贷款利率。
  中国此时虽然在中国境内不跟进这种模式,但在俄国境内还是一定程度上的跟进的。
  这导致俄国人开始变得很有钱。
  就如同八九十年代的日本一样,号称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实际上日本人后来全是穷光蛋,尽管看上去很富裕,到国民负载累累,之所以看上去还很繁荣的样子,那是美国出于对中国围堵的需要。
  此时的俄国,和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有些相似,但也不是完全的相似。
  俄国人很多钱了之后,经济就开始繁荣了,俄国人也开始疯狂的建设了。
  公路、铁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都在疯狂的建设,对于俄国这样大的国家来说,建设这些东西确实是要很多钱的。
  而中国又要对俄国的资源进行开采,自己去建设貌似很不划算。
  因此贷款给俄国人,让俄国人自己去建设。
  反正这些建设成果,最终都是华东银行的东西,或者是**的华东银行。
  俄国的繁荣,也成为了向苏联人民宣传的一个重点。
  俄国人民开始享受很丰富的物质生活,很多商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大部分都是进口,等于是贷款给俄国人去买中国的商品。
  其中轻工业商品是俄国所稀缺的,因此俄国在进口方面主要是轻工业商品进口较多,而轻工业商品正是中国可以随意扩充产能的产业。
  不仅俄国繁荣了,中国的轻工业制造也开始繁荣。
  当然,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让俄国人把钱弄到建设之中。
  随着市场的繁荣,基础建设就好比母鸡生蛋一样自然而然,加上亚联储的大力支持,俄国的基础建设速度也很快速。
  此时俄国的主要经济中心就是伏尔加河东岸地区,以及高加索地区,西伯利亚还是相对的落后。
  远东地区大部分被割让给了中国。
  西伯利亚地区主要是天冷了,西伯利亚寒流可不是一般的冷。在西伯利亚,公路不是很发达,基本上没有什么公路,主要靠的都是水运及空运。
  铁路也是修在比较靠南部的地区,基本上都是从中国漠北省穿过。
  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这是中国的后花园一样,其建设主要还是中国来承担,要建设的东西也都是矿区的需求。
  矿区要开采,总得能运得出来。
  中东铁路是一个贯穿东西部的漫长铁路,这条铁路如今一直发挥着很巨大的作用。
  不过主要的交通线,还是转移到了从中国西域省修到哈萨克斯坦地区,再修到伏尔加河地区的铁路。
  这条铁路的气候不似中东铁路那么恶劣,而且修起来也不是太麻烦,大部分都是平地,中华帝国已经将这条铁路修成双轨的了。
  随着中华帝国将主要兵力调往伏尔加河地区,这条铁路每天都很繁忙。
  毕竟这条铁路要承担近三百万中俄联军的需求,俄国的部队很多补给品也都是从中国进口。
  同时,这条铁路也负担着很多矿产、农产品的运输。
  哈萨克斯坦地区的矿产开采是最容易的,那里有大量的铜矿,同时在农业方面,中国的棉花主要从那里出产。
  虽然哈萨克斯坦地区大部分都是属于俄国的,但由于没有进出口关税,同时土地被中国农垦公司买下,所以和等同于是中国的没什么区别。
  俄国此时就是中国的盘中餐,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在吃之前,中国花了大力气帮助俄国恢复秩序,并且建立信贷体系等等,都在为以后的开宰铺平道路。
  随着中俄联军近两百万兵力的向前进攻,苏联自然是节节败退。
  苏联上下面对中俄联军,有的只是一种无力感。
  虽然苏联动员了很多兵力,但正面作战根本就不是中俄联军的对手,特别是这一次,中国已经从国内调遣了一百六十万的兵力,这次参与进攻的只有一百万左右,同时俄国参与进攻的也只有一百万。
  还有近两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