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跃马西凉 >

第184部分

跃马西凉-第184部分

小说: 跃马西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可测的变化,如果没有足够的种粮,再积蓄的话就麻烦了。”
  罗征无语的点点头,这个确实马虎不得。
  荀彧又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下还打算将屯田兵分到的四成金米,也用小麦及粟粱等谷粮尽可能的交换过来。全部诸备下来,以应对一些意外情况!”
  罗征无力的摆摆手。道:“这些文若看着处理就是,本将军只问题一句,秋粮既然大获丰收,就算没有多余的粮草,但给本将军养个六七万大军没问题吧!”
  荀彧立刻摇头,“太多了,最多三万左右!”
  “三万不行!”
  罗征断然道:“文若也知道本将军治下是个什么情况,各地都要分兵驻守,三四万兵马勉强只能守住凉州各郡。一旦中原及关中局势大变,根本就没多余的兵力应付,因此本将军最近才收编了马腾、段煨、吕布的降卒,至少也要七万大军才能照应的过来!”
  荀彧蹙眉道:“只靠三十万百姓,要养七万大军,实在不可能啊主公!”
  罗征奸笑道:“文若极善内政,这个难不倒你吧!”
  荀彧叫苦道:“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五十丁养一兵,国库乃空;三十丁养一兵。百姓不堪其负。如今主公却要五丁养一兵,根本就不是能不能养住的问题!”
  罗征道:“金米产量那么高,问题应该不大吧?”
  “怎么会问题不大!”
  荀彧痛心疾首道:“三十余万百姓供养七万大军,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百姓种地也要有足够的青壮劳力。因大量青壮战死,主公治下百姓多为老弱妇孺,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治下的农业生产。若非主公将从羌胡人和休屠各胡那里虏来的耕牛和劣马无尝赠给百姓耕地。又免费发放了大量的铁制农具,百姓连地都种不上了。”
  罗征极度无奈。摊了摊手道:“那文若说该怎么办?”
  荀彧顺了口气,道:“凉州连年战乱。士族门阀损失惨重,主公虽然攻占了马腾和吕布治下五郡,但眼下五郡大半的县连县令都没有,政令之混乱,简直令人发指,当务之急乃是理顺内政,与民休养,而不是急着对外扩张。因此,除却各地必要的守备军卒,主公最多只能保留三万机动兵力,其余兵马要全部卸甲归田,尽快恢复农耕。”
  罗征默然点点头,知道荀彧说的全都是实情。
  凉州的情况的确不是很好,新占的五郡,有大半的县连县令都没有。
  这年头,识字的只是极少一部分,远不像后世宋明时期,随便抓个壮丁都识字。
  连字都不识,还当什么官。
  罗征就算想强征壮丁,也无读书人让他征。
  如此一来,为了防止混乱,就不得不分兵驻守各城,实行军事管制。
  然而这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理顺内政,就必须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四季时令,春种秋收,兴修水利,修桥铺路,征收赋税,分田置户,等等等等,全都要有人来处理妥当了,内政的琐碎,比起军务还要繁杂的多。
  罗征越想头越大,不悦道:“这个文若想办法吧,本将军也给不了你什么意见!”
  荀彧欣然道:“彧分内事耳,只需主公答应不再扩军和对外用兵就行。”
  罗征揉了揉眉心,道:“好吧,就依文若所言,除各地必要的留军之兵力和三万动机兵力外,多余的军队可以卸甲归田,不过要等张辽取了张掖、酒泉、敦煌三郡才行。”
  荀彧自无意见,点头道:“这样便好!”
  罗征忽然想起一事,又道:“那些本将军从中原抓来的青壮如何,安置妥当了吧?”
  荀彧答道:“已全部安置妥当,只是还有个问题,这些青壮汉子个个精力旺盛,如果没有家室的话,根本无法彻底安下心来在凉州扎根,始终是个隐患!”
  罗征奸笑道:“这个不是问题,本将军屠灭休屠各胡不是虏了七八万女人吗?给那些青壮汉子每人先分发一个,只要把小崽子生下来,这心也就安下来了。”
  荀彧无奈道:“在下遵命!”
  虽然无耻了些,但却不失为一个极为有效的法子。
  罗征说起女人,就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又道:“还有,这些年大量青壮战死,留下了不少的孤儿寡妇,这可不行。家里没个青壮汉子,那些孤寡想活下去也很难,让官府给些补给,出面去鼓励那些孤寡和娶不到婆娘的光棍汉子凑成一家过活吧!”
  荀彧立时脸色一正,拱手道:“主公英明!”
  罗征摆了摆手,喟然道:“儒家讲究礼义廉耻,可如果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还讲什么礼义廉耻。仓廪实而知礼议,但也要有个前提。如果让百姓吃不饱肚子,社会自然就会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这是客观规律,不是儒家思想能改变的了的,也无法改变。文若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能想通这一点,本将军实感欣慰!”
  荀彧苦笑道:“主公未免对儒家有所偏颇,儒家虽然讲究礼义廉耻,崇尚礼教,但典籍中却从未有让人不遵重社会发展的观点。那些食古不化的书生都是自己读书读傻了,才不知变通,和儒家所提倡的礼教思想本身并没有关系。”
  “不谈这个!”
  罗征摆摆手,不想和荀彧辨论这个。
  这种学术思想方面的问题,历来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就算争上十天半个月,也不会有结果。
  再说下去,纯粹就是浪费口水。
  荀彧无奈,只好又说起了其他的政务。
  就在这时,堂外响起了匆匆脚步声,成英疾步走了进来。
  “主公!”
  成英刚一拱手,就看到了坐在侧席的荀彧,只好把手拱向荀彧,“见过长史!”
  荀彧起身还了一礼,“成英参军不必多礼!”
  罗征摆摆手,让贾诩入了荀彧对面一席,才问道:“公英行色匆匆,可是有事?”
  成英道:“我军细作从长安传回消息,吕布被董卓召回了洛阳,陈仓已经由段煨派来的兵马接管。而且还有一则消息尚未证实,在下不知该不该说!”
  “吕布回洛阳了?”
  罗征嘴角边绽起一丝笑意,道:“看来董卓已经尝到苦果了,把吕布这头狼放在外面迟早有一天会脱离他的掌握。把吕布召还洛阳,这是要把吕布当狗拴在身边呐!”
  荀彧和成英全都点头,董卓确实已经尝到了苦果。
  吕布有野心,这样的人的确要牢牢绑在身边,不能放出去。
  罗征又问,“还有什么消息,没证实也说说!”
  成英道:“据说董卓已谴大将徐荣领军一万西出关中,准备接替段煨镇守关中。细作传回的是五天前的消息,如果消息可靠,想来眼下徐荣已经到了关中。”
  罗征点点头,道:“如果消息属实,加上徐荣的一万兵马,长安就有两万多大军。徐荣此人能征善战,非是段煨之流可比,两万多大军镇守关中足够了。”
  荀彧深以为然道:“主公所言极是,若论董卓麾下能征善战之将,当首推徐荣,昔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曹操、孙坚都曾被此人打的落花流水,实非侥幸。”
  罗征不无遗憾的道:“如此良将,却不能为本将军所用,实是可惜呐!”
  荀彧抚须道:“主公就不要想了,想让徐荣这样的人变节,实在难如登天!”
  罗征‘嗯’了声,叫进亲兵吩咐道:“去,请贾文和过来!”
  “遵命!”
  亲兵答应一声,立刻拔腿奔了出去。
  不多时,贾诩翩然而至,一眼看到了贾诩,立刻拱手道:“荀彧长史!”
  荀彧连忙起身还了一礼,“贾诩先生!”
  罗征抬了抬手,“文和坐下再说!”(未完待续。。)


第240章 袁术火了

  罗征让成英把细作传回的消息讲了一遍,才问贾诩,“文和以为如何?”
  贾诩略一思忖,便道:“应该**不离十了。”
  罗征点头道:“本将军也是这么认为的,关中得失事关重大,一旦长安有失,则必牵一发而动全身,董卓应当不敢冒这个险,派徐荣来镇守关中,到也说得过去。”
  贾诩道:“徐荣麾下本有两万大军,而徐荣只带一万大军前来关中的话,还有一万大军极可能被调往虎牢关,听说最近诸侯的勤王联军攻虎牢关甚急,洛阳都在告急了。”
  罗征也十分意外,道:“联军这么卖力,不是袁绍就是曹操所为。中原人才济济,诸侯帐下不乏眼光过人之才俊,除了袁术那个草包,谁都能看得出来,这次若不攻破虎牢关打到洛阳,一旦董卓缓过劲来,无险可守的中原大地必然会成为西凉铁骑的跑马场。若是再让董卓统一了中原,袁绍都没好日子过。既然诸侯这么卖力,本将军亦可松口气了。”
  贾诩深以为然道:“将军所言极是,诸侯联军这次若不打破虎牢关,一旦董卓缓过劲来中原各路诸侯必然要直面西凉军的兵锋,凉州也不得安生。”
  荀彧叹道:“只是可惜了天下百姓!”
  罗征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除非天下一统。不过,就算诸侯肯卖力气,能否攻破虎牢关也还是未知之数呐!毕竟诸侯只有十余万大军,一旦虎牢关真守不住,董卓必然会将洛阳的所有兵力都压上去。我军不能不早做准备。”
  贾诩道:“为了应付诸侯的勤王之兵,董卓从司隶征召了近十万青壮入伍。百姓的存粮更是几乎被搜刮一空,眼下司隶和关中几乎到了生人相噬的地步。举家逃难的百姓更是数以万计,就算董卓能击退诸侯联军,想要缓过劲来,至少也得三至五年。”
  罗征‘嗯’了声,道:“若非如此,本将军就要做好遁入八百里羌胡的准备了。凉州底子薄弱,本将军就算穷兵黩武,也挡不住董卓的数十万大军。”
  成英道:“最近关中逃难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得想办法妥善安置才是!”
  罗征就看向荀彧。道:“这事就交给文若了,本将军现在什么都不缺,最缺的就是大量的人口。无论如何,文若也要将这些逃过来的百姓安置妥当。不但如此,还要想办法吸引百姓迁来凉州,就算砸锅卖铁,甚至让本将军吃糠咽菜也要把这事办好了!”
  荀彧当仁不让,欣然拱手道:“主公放心,在下定不辱命!”
  罗征道:“现在说说军备。若联军攻不下虎牢关,我军当如何应对?”
  贾诩道:“若是出现在这种情况,我军就要防备徐荣进兵凉州了。从关中西进凉州无非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从长安北上漆县攻打安定和北地二郡;二是西出陇关攻打汉阳。将军亲自坐镇陇县。汉阳自稳如泰山,只需再谴一大将领兵镇守安定、北地二郡即可!”
  荀彧、成英都点头附议,“此是正理!”
  罗征问道:“何人可守安定、北地二郡?”
  荀彧道:“非高顺将军不足以胜任。”
  贾诩和成英也点头附议。高顺的确能担大任。
  罗征欣然道:“那就这么定了,高顺智勇兼备。确是难得的良将,假以时日。未必就会比徐荣逊色。有高顺镇守北地、安定二郡,本将军的确十分放心!”
  荀彧道:“除去各郡留守之兵,主公只保留三万机动兵力,再分守两地,兵力未免薄弱了些。主公何不令高顺将军在北地、安定二郡再兴建一座屯田大营,关中逃过来的流民尽中挑选精壮忙时耕种,闲时操练军阵,以减轻我军兵力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